王國瑞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六十六穴治證 (3)

回本書目錄

六十六穴治證 (3)

1. 癸足少陰腎之經

(正五穴,其支三穴,共計八穴)湧泉,為井木。在足心近大趾大筋白肉際,屈足卷趾取。治男子如蠱,女子如狂,身熱頭痛,氣喘足寒,大便閉結。

白話文:

(主要的五個穴位,其支脈三個穴位,總共八個穴位)湧泉穴,是井木穴。位於足心靠近大腳趾的大筋白肉交界處,屈曲腳趾取穴。治療男性像蠱惑症,女性像癲狂症,身體發熱頭痛,氣喘腳冷,大便不通。

然谷,為滎火。在內踝前起,直下一寸,大骨下陷中。勿見血。治寒濕腳氣,瘡疥癬痛,小兒臍風口噤。

太谿,為輸土。在內踝後,跟骨下,動脈陷中。治瘧寒熱,咳逆心煩,鼻衄吐血,牙疼,脛寒,小便黃赤。

白話文:

然谷穴,屬火。位於腳內側,內踝前方,向下約一寸,大骨下方的凹陷處。治療時不應見血。用於治療寒濕引起的腳氣、皮膚病如癬症的疼痛,以及小兒因臍風引起的嘴閉不開。

太谿穴,屬土。位於腳內側,內踝後方,跟骨下方,動脈所在的凹陷處。用於治療瘧疾引起的寒熱交替、咳嗽逆轉心煩、鼻出血、吐血、牙痛、小腿寒冷、小便色黃或紅。

復溜,為經金。在內踝上二寸,動脈陷中。治渾身疼,盜汗,腰痛引脊,腹脹腸鳴,四肢浮腫,脛寒足痿,小便雜色。

白話文:

復溜穴,是金經穴位。位於內踝上方2寸,動脈處凹陷處。治療全身疼痛、盜汗、腰痛引至脊椎、腹脹腸鳴、四肢浮腫、小腿寒冷、足部痿弱、小便顏色雜。

陰谷,為合水。在膝內輔骨後,大筋下,小筋上,屈膝按之,應手取。治傷寒小便不通,腹疼,漏下赤白,小便黃赤。

水泉,在內踝下,太谿下一寸。治月事不來,來即心悶,陰挺出,小便淋,腹痛,目昏。

白話文:

陰谷,是一個水分匯聚的地方。它位於膝蓋內側,輔骨的後面,大筋的下面,小筋的上面。屈膝按壓它,就能感覺到它。它可以治療傷寒導致的小便不通、腹痛、漏下赤白、小便黃赤等症狀。

照海,通陰蹺,在內踝四分,赤白肉際。治傷寒發熱,咽喉腫痛,頭風胸滿,腹脹噁心,翻胃吐食,酒積食癖,血瘕氣塊,腸風漏血,大便閉結,小腸疝氣,遺尿,女人產後血暈,經水不調。

白話文:

照海穴,與陰蹺經脈相通,位於內踝下方四分之一處,在紅白肉的交際處。此穴具有治療傷寒發熱、咽喉腫痛、頭暈胸悶、腹脹噁心、嘔吐食物、飲酒過多導致的積食、血塊和氣塊引起的疾病、腸道脹氣並伴有出血、大便不通暢、小腸疝氣、尿失禁、婦女產後血暈、經期不調等病症。

大鐘,走太陽,在足跟沖中,當踝後,繞跟取。治胸腹喘逆少氣,驚恐,口燥咽乾,咳吐,喉中嗚,食噎煩悶,嘔,腰疼,大便秘,嗜臥,口中熱,小便不利。

白話文:

大鐘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足跟後正中,踝後方,沿著腳跟取穴。它可以治療胸腹喘息逆氣、呼吸短促、驚恐、口乾咽燥、咳嗽吐痰、喉嚨中有嗚咽聲、吞嚥困難、煩悶、嘔吐、腰痛、大便祕結、嗜睡、嘴巴裡發熱、小便不利等症狀。

2. 壬足太陽膀胱經

(正六穴,支穴有四,凡十穴)

至陰,為井金。在小趾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治頭風,目昏暈,鼻衄,腹脹減食,胸滿,小便難。

通谷,為滎水。在小趾外側,本節前陷中。治頭疼目赤,鼻衄,腹脹減食。

束骨,為輸木。在小趾外側,本節後陷中。治頭痛項急,目昏爛眩,小兒諸癇。

京骨,為原。在外側大骨下,赤白肉際中,按之得。治頭項腰胯筋攣骨痿諸疾,目病,鼻疾。

白話文:

足少陰腎經有六個主要穴位,加上四個支穴,總共十個穴位。

至陰穴,屬於井穴,五行屬金。位於小趾外側,距離指甲角一寸,如同韭菜葉寬度。可以治療頭痛、頭暈目眩、鼻出血、腹脹食少、胸悶、排尿困難。

通谷穴,屬於滎穴,五行屬水。位於小趾外側,第一節骨頭的前方凹陷處。可以治療頭痛、眼睛紅腫、鼻出血、腹脹食少。

束骨穴,屬於輸穴,五行屬木。位於小趾外側,第一節骨頭的後方凹陷處。可以治療頭痛、頸項僵硬、頭昏眼花、小兒各種抽搐。

京骨穴,屬於原穴。位於腳外側大骨下方,紅色與白色肌肉交界處,按壓可以摸到。可以治療頭、頸、腰、髖部筋攣骨痿等疾病,以及眼病和鼻病。

崑崙,為經火。在外踝後腿骨上,大筋後五分,細脈應手。治腰尻膝足,風寒濕痹,腫痛,暴喘上氣,諸癇,便毒。

委中,為合土。在膕中央,踿內筋骨約紋中動脈。治身重腰痛,膝勞髀疼,四肢無力,失尿。

白話文:

崑崙穴,屬於經火。位於外踝後面的腿骨上,距粗大肌腱後方五分,細脈觸手可及。用於治療腰、尻、膝、足等部位的風寒濕痺,腫痛,突然喘氣不暢,各種癇症,以及大便毒。

申脈,通陽蹺。在外踝下容爪甲,白肉際。治一身,四肢拘攣痛腫,麻痹疼痛,歷節風,頭風,眉稜疼痛,目赤,鼻衄,耳聾。女人吹乳。

跗陽,在外踝上三寸,陽蹺郄,太陽後,少陽前,筋骨間。治腰腿胯脛急,痠痛,四肢不舉。

白話文:

申脈,屬陽蹺脈。位於外踝骨下方容納趾甲的邊緣,肉色呈白色。它在全身起著主要的治療作用,可治療四肢拘攣、腫痛、麻痹疼痛、歷節風、頭風、眉稜疼痛、眼睛發紅、鼻子出血、耳朵失聰等症狀,並可治療女性的乳房脹痛、脹奶等症狀。

承山,在兌端腨腸腿肚下,分肉間,離足跟上八寸。治腰脊腿足拘攣,寒濕腳膝腫痛,大便難,痔瘡、腸風,臟毒,便癰,霍亂,轉筋。

飛揚,別走少陰。在踝上九寸。治諸癲,頭目昏沉,頸項強痛,腰腿手足歷節風,鼻鼽衄血,瘧寒熱,痔瘡。

白話文:

承山穴,位於小腿後方,跟腱與腓腸肌之間的凹陷處,距足跟上八寸。具有治療腰脊腿足拘攣、寒濕腳膝腫痛、大便困難、痔瘡、腸風、臟毒、便癰、霍亂、轉筋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