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全》~ 卷之二 (8)
卷之二 (8)
1. 標幽賦
觀部分而知經絡之虛實。
言針入肉分,則以天人地三部而進,必察其得氣,則內外虛實而可知矣。又云:察脈之三部,則知何經虛,何經實也。
視沉浮而辨臟腑之寒溫。
言下針之後,看針氣緩急,可決臟腑之寒熱也。
且夫先令針耀,而慮針損;次藏口內,而欲針溫。
言欲下針之時,必先令針光耀,看針莫有損壞,次將針含於口內,令針溫暖,與榮衛相接,無相觸犯也。
目無外視,手如握虎,心無內慕,如待貴人。
此戒用針之士,貴乎專心誠意而自重也。令目無他視,手如握虎,恐有傷也。心無他想,如待貴人,恐有責也。經云:凡刺之道,必觀其部,心無別慕,手如擒虎,猶待貴人,不知日暮,著意留心,不失其所,此之謂也。
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氣散。右手輕而徐入,不痛之因。
言欲下針之時,必先以左手大指爪甲於穴上切之,則令其氣散,以右手持針,輕輕徐入,此乃不痛之因也。
空心恐怯,直立側而多暈。
空心者,未食之前。此言無刺飢人,其氣血未定,則令人恐懼,有怕怯之心,或直立或側臥,必有眩暈之咎也。
背目沉掐,坐臥平而少昏。
此言欲下針之時,必令患人勿視所針之處。以手爪甲重切其穴,或臥或坐,而無昏悶之患也。
推於十干十變,知孔穴之開闔。
十干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十變者,逐日臨時之變也。備載於《靈龜八法》之中。
故得時為之開,失時為之闔。苟能明此,則知孔穴之得失也。
論其五行、五臟,察日時之旺衰。
五行、五臟俱注見前。此言病於本日時之下,得五行生者旺,受五行克者衰。知心之病,得甲乙之日時者,生旺;遇壬癸之日時者,克衰。余皆仿此。
伏如橫弩,應若發機。
此言用針之捷效,如射之發中也。
陰交、陽別而定血暈,陰蹺、陽維而下胎衣。
陰交穴有二,一在臍下一寸,一在足內踝上三寸,名三陰之交也。此言二穴能定婦人之血暈,又言照海、內關二穴,能下產婦之胎衣也。
痹厥偏枯,迎隨俾經絡接續。
痹厥者,四肢厥冷麻痹也。偏枯者,中風半身不遂偏枯也。言治此證,必須接氣通經,更以迎隨之法,使血脈貫通,經絡接續也。
漏崩帶下,溫補使氣血依歸。
漏崩帶下者,女子之疾也。言有此證,必須溫針待暖以補之,使榮衛調和而歸依也。
靜以久留,停針待之。
此言下針之後,必須靜而久停之。
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閉塞;端的處,用大鐘治心內之呆癡。
照海等穴,俱載折量法中,故不重錄。
大抵疼痛實瀉,癢麻虛補。
此言疼痛者熱,宜瀉之以涼;癢麻者冷,宜補之以暖。
體重節痛而俞居,心下痞滿而井主。
俞者,十二經中之俞穴。井者,十二經中之井也。
白話文:
觀察身體局部就能知道經絡的虛實狀況。
說到針刺入肌肉的深淺,要按照天、人、地三部分進針,一定要觀察是否得氣,這樣就能知道身體內外的虛實情況。還有說,觀察脈搏的寸、關、尺三部分,就可以知道哪條經絡虛,哪條經絡實。
觀察針刺時的反應,從緩急變化可以分辨臟腑的寒熱。
下針之前,要先讓針閃耀光芒,檢查針是否有損壞。接著把針含在口中,讓針溫暖,這樣針的溫度與身體的榮衛之氣相近,才不會產生衝突。
用針的人要專心誠意、自我尊重。眼睛不要看其他地方,手要像握住老虎一樣穩固,以免傷到自己或病人。內心不要有雜念,要像對待貴人一樣謹慎。古書說:「凡是針刺之道,一定要觀察部位,內心沒有其他想法,手要像抓住老虎一樣穩固,如同等待貴人一般,即使時間晚了也不知曉,專心留意,不失分寸,這就是道理。」
左手用力按壓穴位,目的是讓氣散開。右手輕柔緩慢地進針,是為了避免疼痛。
空腹的時候,因為身體氣血不穩定,容易感到恐懼害怕,如果站著或側躺,容易出現頭暈的狀況。
下針的時候,要讓病人不要看著針刺的部位。用手指甲重壓穴位,讓病人躺著或坐著,這樣比較不會出現頭暈的狀況。
通過十天干和每日的變化,可以知道穴位的開合情況。
十天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變指的是每天的變化,詳細記載在《靈龜八法》中。所以,在合適的時間進行針刺,穴位就會打開;在不合適的時間針刺,穴位就會關閉。如果能明白這個道理,就能知道穴位使用的得失。
依照五行、五臟的理論,觀察每日的時辰的旺盛和衰弱。
五行和五臟的詳細說明在前面已經提到。這裡指的是在當日和當日特定時辰,如果生病時遇到五行相生的時間,身體就會旺盛;如果遇到五行相剋的時間,身體就會衰弱。比如心臟的疾病,如果遇到甲乙日和時辰,就會變得旺盛;如果遇到壬癸日和時辰,就會變得衰弱。其他臟腑疾病可以依此類推。
用針要像拉開弓弩一樣快速有力,反應要像發射弓箭一樣迅速。
這裡指的是用針的效果要迅速有效,像射箭一樣準確命中目標。
針刺陰交穴和陽別穴可以治療婦女的血暈症狀,針刺陰蹺穴和陽維穴可以幫助產婦排出胎衣。
陰交穴有兩個,一個在肚臍下方一寸,另一個在足內踝上三寸,是三陰經交會的地方。這兩個穴位可以治療婦女的血暈症狀。書中還說,針刺照海穴和內關穴可以幫助產婦排出胎衣。
麻痺、厥冷和半身不遂等症狀,要用迎隨補瀉的手法,使經絡接續通暢。
痹厥指的是四肢冰冷麻木。偏枯指的是中風後導致的半身不遂。治療這些疾病,必須要疏通氣血、連接經絡,更要使用迎隨補瀉的手法,使血脈貫通,經絡連接。
月經不正常、崩漏和白帶過多等婦科疾病,要用溫補的方法,使氣血順利運行。
漏崩帶下是婦女的疾病。治療這些疾病,必須要用溫針等待溫暖,以達到補益的效果,讓榮衛之氣調和並回歸正常。
下針之後要安靜地停留一段時間,等待針的效果發揮。
這裡指的是下針之後,必須要安靜地讓針留在穴位一段時間。
要準確取穴,可以用照海穴來治療喉嚨閉塞;要精準取穴,可以用大鐘穴來治療心內的呆癡。
照海穴等穴位的取穴方法,在《折量法》中都有詳細記載,這裡不再重複說明。
總的來說,疼痛的症狀屬於實證,要用瀉法來治療;癢麻的症狀屬於虛證,要用補法來治療。
身體沉重、關節疼痛,要在俞穴治療;心下痞滿,要在井穴治療。
俞穴指的是十二經脈的俞穴。井穴指的是十二經脈的井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