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全》~ 卷之六 (3)
卷之六 (3)
1. 灸心氣穴法
先將稈心一條長者,比男左女右手掌內,大拇指根橫紋量至爪甲內止,以墨點記。次比鹽指、中指、四指、小指,五指皆比如前法。再加同身寸一寸點定,別用稈心一條,與先所量稈心般齊,至再加一寸墨上,共結一磊,卻令病人正坐,脫去上衣,以稈心分開,加於頸上,以指按定,磊於天突骨上,兩邊垂向背後,以兩條稈心取般齊,垂下脊中盡處是穴,可灸五壯、七壯,神效。
白話文:
-
取一根較長的稻草稈,放在男性左手掌或女性右手掌的內側,在拇指根部的橫紋和指甲根部的距離處做一個墨點記號。
-
依次將稻草稈放在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上,五根手指都按照以上的方法標記。
-
在墨點記號上再加一寸的距離,另外取一根與之前一樣長的稻草稈,加上一寸的記號,共形成一個記號。
-
讓病人端正地坐著,脫掉上衣,將分開的稻草稈放在脖子上,用手指按住,記號對準天突穴,兩端垂向背後。
-
再取兩根稻草稈,長度與之前的一樣,垂下脊柱的中間部位,這便是穴位,可以灸五壯或七壯,效果顯著。
2. 論一穴有二名
後頂一名交沖,強間一名大羽,腦戶一名合顱,風府一名舌本,腦空一名顳顬,顱囟一名顱息,瘈脈一名資脈,素髎一名面正,水溝一名人中,承漿一名懸漿,廉泉一名結本,睛明一名淚孔,巨髎一名巨窌,絲竹空,一名目髎,頰車一名機關,肩井一名膊井,臑會一名臑髎大杼一名百勞,命門一名屬累,風門一名熱府,督俞一名高蓋,中膂內俞一名脊內俞會陽一名利機,天窗一名窗籠
白話文:
後頂:交沖穴 強間:大羽穴 腦戶:合顱穴 風府:舌本穴 腦空:顳顬穴 顱囟:顱息穴 瘈脈:資脈穴 素髎:面正穴 水溝:人中穴 承漿:懸漿穴 廉泉:結本穴 睛明:淚孔穴 巨髎:巨窌穴 絲竹空:目髎穴 頰車:機關穴 肩井:膊井穴 臑會:臑髎穴 大杼:百勞穴 命門:屬累穴 風門:熱府穴 督俞:高蓋穴 中膂內俞:脊內俞穴 會陽:利機穴 天窗:窗籠穴
天鼎一名天頂,扶突一名水穴,缺盆一名天蓋,人迎一名五會,天突一名天瞿,玉堂一名玉英,腧府一名輸府,中府一名府中俞,天池一名天會,中脘一名太倉,水分一名分水神闕一名氣舍,會陰一名屏翳,四滿一名髓府,橫骨一名曲骨端,氣衝一名氣街,腹結一名腸窟,衝門一名慈宮,太淵一名太泉,商陽一名絕陽,二門一名間谷,三間一名少谷,合谷一名虎口,陽谿一名中魁,三里一名手三里,少衝一名經始,神門一名兌沖,少海一名曲節少澤一名小吉,天泉一名天溫,陽池一名別陽,支溝一名飛虎,中都一名中郄,中封一名懸泉,蠡溝一名交儀,陰包一名陰胞,懸鐘一名絕骨,漏谷一名太陰絡,地機一名脾舍,血海一名百蟲窠,下廉一名下巨虛,上廉一名上巨虛,陰市一名陰鼎,伏兔一名外勾,湧泉一名地衝太谿一名呂細,然谷一名龍淵,照海一名陰蹺,申脈一名陽蹺,金門一名關梁,僕參一名安邪,崑崙一名下崑崙,付陽一名跗陽,飛揚一名厥陽,環跳一名臏骨,然谷一名然骨
白話文:
天鼎又稱為天頂,扶突也叫做水穴,缺盆則被稱作天蓋,人迎又名五會,天突又稱為天瞿,玉堂又有玉英之名,腧府又被稱作輸府,中府則是府中俞的另一種說法,天池又稱為天會,中脘又名太倉,水分又被稱為分水,神闕又叫做氣舍,會陰又名屏翳,四滿也稱髓府,橫骨在某些場合指曲骨端,氣衝有時被稱作氣街,腹結又名腸窟,衝門也被叫做慈宮,太淵又稱太泉,商陽又有絕陽之名,二門在某些文獻中是指間谷,三間又稱少谷,合谷常被大家熟知為虎口,陽谿又有中魁之稱,三里在特定情況下指手三里,少衝又被稱為經始,神門又名兌沖,少海又有曲節之稱,少澤又被叫做小吉,天泉有時稱為天溫,陽池又稱別陽,支溝在某些情況下被稱為飛虎,中都又名中郄,中封又有懸泉之稱,蠡溝有時被稱作交儀,陰包也被稱為陰胞,懸鐘又名絕骨,漏谷有時被稱為太陰絡,地機又名脾舍,血海又稱百蟲窠,下廉在某些場合指下巨虛,上廉則對應上巨虛,陰市有時被稱為陰鼎,伏兔在某些文獻中指外勾,湧泉又被稱為地衝,太谿有時稱為呂細,然谷又名龍淵,照海在特定上下文中稱為陰蹺,申脈又被稱為陽蹺,金門有時被稱為關梁,僕參又有安邪之名,崑崙在一些情況下稱為下崑崙,付陽有時被稱為跗陽,飛揚在某些文獻中稱為厥陽,環跳有時指的是臏骨,然谷有時也被稱為然骨。
3. 論一穴有三名
絡卻一名強陽,一名腦蓋,禾髎一名長髎,一名禾窌,童子髎一名太陽,一名前關,上關一名容主,一名客主,聽會一名聽河,一名後關,前關一名童子髎,一名太陽,肩髃一名中肩井,一名扁骨,脊中一名神宗,一名脊腧,膻中一名亶中,一名元兒,鳩尾一名尾翳,一名𩩲骬,上脘一名上管,一名胃脘,關元一名丹田,一名大中極,氣海一名脖胦,一名下肓,中極一名玉泉,一名氣原,氣穴一名胞門,一名子戶,大赫一名陰維,一名陰關,天樞一名長谿,一名榖門,日月一名神光,一名膽募,京門一名氣俞,一名氣府,溫溜一名蛇頭,一名逆注,勞宮一名五里,一名掌中,陽交一名別陽,一名足窌,陽關一名陽陵一名關陵,承筋一名腨腸,一名直腸,復溜一名昌陽,一名伏臼
白話文:
- **絡卻:**又稱強陽,腦蓋。
- **禾髎:**又稱長髎,禾窌。
- **童子髎:**又稱太陽,前關。
- **上關:**又稱容主,客主。
- **聽會:**又稱聽河,後關。
- **前關:**又稱童子髎,太陽。
- **肩髃:**又稱中肩井,扁骨。
- **脊中:**又稱神宗,脊腧。
- **膻中:**又稱亶中,元兒。
- **鳩尾:**又稱尾翳,𩩲骬。
- **上脘:**又稱上管,胃脘。
- **關元:**又稱丹田,大中極。
- **氣海:**又稱脖胦,下肓。
- **中極:**又稱玉泉,氣原。
- **氣穴:**又稱胞門,子戶。
- **大赫:**又稱陰維,陰關。
- **天樞:**又稱長谿,榖門。
- **日月:**又稱神光,膽募。
- **京門:**又稱氣俞,氣府。
- **溫溜:**又稱蛇頭,逆注。
- **勞宮:**又稱五里,掌中。
- **陽交:**又稱別陽,足窌。
- **陽關:**又稱陽陵,關陵。
- **承筋:**又稱腨腸,直腸。
- **復溜:**又稱昌陽,伏臼。
4. 論一穴有四名
百會一名三陽,一名五會,一名天滿,啞門一名喑門,一名舌橫,一名舌厭,攢竹,一名始光一名光明,一名員柱,章門一名長平,一名季肋,一名脅髎,承山一名魚腹,一名肉柱,一名腸山,承扶一名肉郄,一名陰關,一名皮部
白話文:
-
百會:
-
又稱「三陽」,因為任脈、督脈、陽維脈會合於此。
-
又稱「五會」,因為督脈、任脈、陽維脈、衝脈、帶脈會合於此。
-
又稱「天滿」,因為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為諸陽之會,有通達全身陽氣的作用。
-
啞門:
-
又稱「喑門」,指不能說話。
-
又稱「舌橫」,因為此穴位於舌頭下方,橫貫左右。
-
又稱「舌厭」,指舌頭拒食。
-
攢竹:
-
又稱「始光」,因為此穴位於眉毛內側,為全身陽氣匯聚之始。
-
又稱「光明」,因為此穴通鼻竅,有明目的作用。
-
又稱「員柱」,因為此穴形似圓柱。
-
章門:
-
又稱「長平」,因為此穴位於肋骨上緣,形狀平坦。
-
又稱「季肋」,因為此穴位於肋骨下方。
-
又稱「脅髎」,因為此穴位於肋部,有空隙。
-
承山:
-
又稱「魚腹」,因為此穴位於小腿後側,形狀似魚腹。
-
又稱「肉柱」,因為此穴肌肉較厚,隆起如柱。
-
又稱「腸山」,因為此穴位於小腸經上,有通腸利便的作用。
-
承扶:
-
又稱「肉郄」,因為此穴肌肉較薄,有空隙。
-
又稱「陰關」,因為此穴位於陰陽交界處。
-
又稱「皮部」,因為此穴位於皮膚與肌肉之間。
5. 論一穴有五名
石門一名利機,一名丹田,一名精露,一名命門
白話文:
-
石門:在中醫學上,「石門」指的是胃部,特別是胃的出口,即賁門。
-
一名利機:「利機」可能是指消化系統的運作,特別是胃腸的運轉過程。
-
一名丹田:「丹田」在中醫學中常被用來描述體內的一個能量中心,通常位於腹部,與人的情緒和生命力有關。
-
一名精露:「精露」可能是指精液或精子,是男性生殖系統的一部分,與生育有關。
-
一名命門:「命門」在中醫學中是一個重要的理論概念,代表著生命的能量和生命力,通常認為位於背部第二、三腰椎間的凹陷處。
6. 論一穴有六名
腰俞一名背鮮,一名腰戶,一名髓孔,一名腰柱,一名髓俞
白話文:
腰俞這個穴位,還有其他幾個別名,分別是背鮮、腰戶、髓孔、腰柱以及髓俞。
7. 論一名有兩穴
頭臨泣足臨泣,腹通谷足通谷,手三里足三里,頭竅陰足竅陰,背陽關足陽關手五里足五里
白話文:
頭臨泣、足臨泣:這是指人體上的兩個穴位,一個位於頭部,另一個在腳上,它們對應並調節身體的某些功能,有助於緩解頭部和腳部的不適。
腹通谷、足通谷:這裡提到了兩個穴位,一個位在腹部,另一個在腳上,它們被認為可以促進腹部和下肢的氣血通暢,幫助消化系統和下肢的問題。
手三里、足三里:這兩個是重要的穴位,分別位於手臂和小腿上。它們在中醫中廣泛用於增強體力、改善消化吸收,以及調節全身機能。
頭竅陰、足竅陰:這兩個穴位分置頭部和腳部,與頭部和足部的精微能量流通有關,能夠調節相關部位的機能,有助於緩解頭痛、腳部不適等症狀。
背陽關、足陽關、手五里、足五里:這些穴位分佈在背部、腿部和手臂上,各自對應不同的身體區域。它們主要用於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解決背部、腿部及手臂的各種病痛,提升身體整體的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