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鳳

《針灸大全》~ 卷之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2)

1. 定取四花六穴之穴

崔氏灸骨蒸癆瘵,若人初得此疾,即便如此法灸之,無不效者。但醫者多不得真穴,以致有誤。今具真格,使學者一見了然無誤,豈非活人之心哉。廷瑞謹識。

白話文:

崔氏用灸法蒸治肺癆,若患者初期得了這種病,就按照這個方法灸,沒有不有效的。但許多醫生找不到準確的穴位,因此容易出錯。現在提供正確的穴位圖,讓學習者一看就能明白,不致出錯。這難道不是救人的善心嗎?張廷瑞謹記。

先用細繩一條,約三、四尺,以蠟抽之,勿令展縮。以病人腳底貼肉量,男取左足,女取右足,從足大拇指頭齊起,從腳板底,當腳跟中心向後引繩,循腳肚貼肉直上,至膝腕曲叉中大橫紋截斷。

白話文:

使用一條大約三到四尺長的細繩,用蠟燭封住它,以防止它伸縮。用細繩貼合病人的腳底,男性量左腳,女性量右腳,從腳大拇指的齊起處,從腳底板,沿腳跟中心向後引繩,貼合腳肚一直向上,在膝蓋彎曲處的大橫紋處截斷。

次令病人解發,分開兩邊,令見頭縫,自囟門平分至腦後,乃平身正坐,取前所截繩子,一頭從鼻端齊引繩向上,正循頭縫至腦後,貼肉垂下,循脊骨引繩向下,至繩盡處,當脊骨以墨點記。(此墨不是灸穴)。別以稻稈心,令病人合口,將稈心按於口上,兩頭至吻,卻勾起稈心中心,至鼻端根下,如人字樣,齊兩吻截斷,將稈展直,於先在脊中墨記處,取中橫量。勿令高下,於稈心兩頭以墨點之,此是灸穴,名曰患門二穴,初灸七壯,累灸至一百壯妙。

白話文:

接著,讓病人鬆開頭髮,分成兩邊,讓他可以看到頭頂的縫隙,從前額正中央到後腦勺,讓他端坐在椅子上。

拿起之前截斷的線條,從鼻樑正中央沿著頭頂縫隙向上,一直到後腦勺,貼著頭皮垂下。再沿著脊椎往下,線條到達的盡頭就是脊骨所在的位置。用墨水在脊骨處做記號(此墨水不是用於灸穴)。

另外準備一根稻草芯,讓病人合上嘴,把稻草芯放在嘴上,兩端延伸到嘴角,然後將稻草芯中間向上折起,對準鼻樑根部,就像一個「人」字,在兩嘴角處截斷。

把稻草芯拉直,與之前在脊骨處做的墨水記號對齊。保持稻草芯兩端平齊,在稻草芯兩端用墨水做記號。這些記號就是灸穴,稱為「患門穴」,第一次灸7壯,之後累計灸到100壯為佳。

初只灸此二穴,次令其人平身正坐,稍縮臂膊,取一繩繞項向前,平結喉骨,乃平大杼骨,俱以點記。向前雙垂下與鳩尾齊,即截斷,灸鳩尾穴,竟卻翻繩向後,以繩原點結喉墨放大杼上,大杼墨放結喉上,脊中雙繩頭齊會處,以墨點記。(此亦不是灸穴)。別取稈心,令其人合口,無得動笑,橫量齊兩吻截斷,還於背上墨記處,摺中橫量兩頭點之,此是灸穴。又將循脊直量,上下點之,此是灸穴,名曰四花穴。

白話文:

一開始只灸這兩個穴位,接著讓患者端正坐著,稍微收緊手臂,取一條繩子繞過患者的脖子朝前,平結在喉骨上,然後拉平大杼骨,在這些位置都點上墨記。接著將繩子雙雙垂下,與鳩尾穴平齊,然後截斷,點上鳩尾穴。最後將繩子反轉朝後,以繩子最初點在喉骨的墨記對準大杼骨,將大杼骨的墨記對準喉骨,背部兩條繩子的末端會齊平相接處,也在那裡點上墨記。(這個位置並不是灸穴)。另外取一根草稈的中心,讓患者閉上嘴巴,不可動嘴或笑,橫向量齊上下兩端的吻部長度,截斷草稈,放在背部墨記的那個位置,對摺後橫向量出兩端,點上墨記,這纔是灸穴。再沿著脊椎直上直下量測,再點上墨記,這些都是灸穴,稱為「四花穴」。

初灸七壯,累灸至百壯,迨瘡愈。疾未愈,依前法復灸。故云:累灸至百壯。但當脊骨上兩穴,切宜少灸,凡一次只可灸三五壯,多灸恐人蜷背。凡灸此六穴,亦要灸足三里,以瀉火氣為妙。若婦人纏帛裹足以至短小,所取第一次患門穴難以準確,但取右手肩髃穴,貼肉量至中指為畫亦可。不若只取膏肓穴灸之,其穴備載於後。

白話文:

第一次艾灸7次,後續再灸到100次,直到傷口癒合。如果疾病未痊癒,按照之前的方法再次灸療。所以說:「反覆灸療,直到100次。」

但是,脊椎骨上的兩個穴位,宜少量灸療。每次只能灸3-5次,灸太多會導致人彎曲背部。

除了灸療這六個穴位外,還需要灸足三里穴,這樣可以宣洩火氣,效果最佳。

如果女性裹著布料,導致腳變短,第一次取患門穴的位置會不準確。這時可以取右手肩髃穴,貼近肉量到中指的位置來灸。

不如直接尋找膏肓穴灸療,這個穴位的詳細位置會在後面說明。

次灸四花穴亦效。予嘗見人初有此疾,即與依法灸之,無有不效。微恐病根深固,亦依此法灸之,亦有可愈者,況初病乎。具圖於此。

白話文:

接著再灸四花穴(四個穴道)也有效。我曾經看過一個人剛開始有這個疾病,就按照上述方法灸他,沒有不有效的。就算擔心病根較深,也按照這個方法灸,還是有人痊癒,何況是剛發病的人呢?我把具體的穴位圖畫在這裏。

2. 《千金方》論取膏肓俞穴法

膏肓俞穴,無所不治,主羸瘦虛損,夢中失精,上氣咳逆,狂或失志誤。取穴之法,令人正坐,曲脊,伸兩手以臂著膝前,令正直手大指與膝頭齊,以物支肘,勿令臂得搖動,從胛骨上角摸索至胛骨下頭,其間當有四肋三間,灸中間依胛骨之裡,肋間深處是穴。骨容側指許,摩肋肉之表筋骨空處,按之但覺牽引骨節動。

白話文:

膏肓俞穴,是一處治病效果很好的穴位,可以治療身體瘦弱、元氣不足、夢中遺精、氣逆咳嗽、發狂或意志消沉等疾病。取穴的方法是:

讓病人坐正,彎曲脊椎,雙手伸直,手臂置於膝蓋前,保持手臂與膝蓋平行。用物品支撐手肘,不要讓手臂晃動。從肩胛骨的上角開始摸,一直到肩胛骨的下端。在那段範圍內,應該有四條肋骨和三個肋間。在肋間深入的部位,依著肩胛骨的內側,就是這個穴位。

這個穴位大約有一根手指寬,位於肋骨表面的筋骨交接處。按壓時會感覺到牽引骨節的動感。

灸兩胛中各一穴,至六百壯,多至千壯,當覺氣下礱上然如若水狀,亦當有所下出,非無停痰宿疾則無所下也。若病人已困不能正坐,當令側臥,換一臂令前求穴灸之也。求穴大法,以右手從左肩上住指頭表所不及者是也。左手亦然。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久正坐,常伸兩臂,亦可伏衣袱上伸兩臂。

白話文:

在兩個肩胛骨中間各灸一個穴位,直到灸600次,甚至1000次。此時,應該會感覺到氣從上往下降,像水流一樣,也會有一些東西排出。如果沒有排出任何東西,說明沒有痰液或宿疾。

如果病人太虛弱,無法端坐,可以讓他側臥,換一隻胳膊,找到穴位後艾灸。尋找穴位的方法:用右手從左肩上沿著手指夠不著的地方往下按,左手也一樣。然後按照前面的方法艾灸。

如果病人無法長時間端坐,可以一直伸著兩隻胳膊,也可以趴在枕頭上伸著兩隻胳膊。

令人挽兩胛骨,使相離,不爾胛骨遮穴不可得也。所伏衣袱當令大小常定,不然則失其穴。此灸訖後,令人陽氣康盛,當消息以自補養,身體平復。其穴在五椎之上四椎之下,橫去六寸許,相准望取之。論曰:昔秦緩不救晉侯之疾,以在膏之下肓之上,針藥所不及,即此穴也。

白話文:

請求患者將兩片肩胛骨拉開,讓它們分開,不然肩胛骨會遮住穴位,無法找到。敷上的衣物或墊子大小應保持一致,否則會找不到穴位。艾灸完畢後,患者的陽氣會充盛,這時應適當減量,以自身滋養,讓身體恢復健康。穴位位於第五塊椎骨的上方、第四塊椎骨的下前方,橫向距離約六寸,可以憑據對應的標準找到。古代文獻記載:從前的秦緩之所以無法醫治晉侯的疾病,是因為病竈位於脂肪層下方、膈膜上方,針灸藥物無法觸及,而這個穴位就是當時所說的部位。

孫真人笑其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疴難遣。若能用心方便,必得灸之,無疾不愈矣。具而明白備載於此,學者仔細詳審,依法取之,無不得其真穴也。一取穴法,醫者先自坐,以目平正,卻於壁上以墨作一大圈,卻令患者坐,常使其目視圈,無得斜視別處,此亦良法也。

白話文:

孫真人笑他太笨拙,無法找到這個穴位,所以宿疾難以消除。如果能用心靈巧方便,一定能找到這個穴位進行艾灸,沒有什麼疾病不能治癒。這裡具體而明白記載了這個穴位的取法,學者如果仔細審查,按照這個方法去找,就一定能找到真正的穴位。取穴的方法是,醫生先自己坐下,平視前方,然後在牆上用墨畫一個大圓圈,再讓患者坐下,讓患者一直看著圓圈,不要斜視別處,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令灸人正坐,曲脊伸臂依法,醫士以指揣頸後脊骨,一節為一寸,自一柱至五柱,逐一墨點記,令上下端直分明。且人有頸骨者,亦有無者,當以平肩為一柱是也。以四柱至五柱,用稈心比量兩柱上下遠近,摺為三分,亦以墨界脊上柱間,取第四柱下二分微多,五柱上一分微少,用筆點定,橫過相去六寸之中,左右以為兩穴,交下遠近之准。大要兩柱上下,合同身寸一寸三分七纏微縮,有無大段長短不同,以參考《甲乙經》。

白話文:

讓被灸的人端正地坐好,彎曲脊椎,伸展手臂,按照規定的方法進行。醫生用手指按壓頸部後面的脊骨,一節為一寸,從第一節到第五節,逐一用墨點做記號,讓上下兩端直線分明。而且,有人有頸骨,有人沒有,應以肩部平齊為第一節。從第四節到第五節,用稈心測量兩節之間的上下距離,分成三等分,也在脊柱之間的第四節畫一條墨線。取第四節以下二分多一點,第五節以上一分多一點,用筆點出來,橫著相隔六寸,左右作為兩個穴位,交叉點的距離作為標準。總的來說,上下兩節的總長為一寸三分七纏,略微偏小,有無差別根據《甲乙經》參考。

自大杼至尾骶,作二十一柱,量三尺之數分之。若柱節分明,縱之尺寸不同,穴以柱數為定。若人肥大背厚,骨節難尋,當以平臍十四柱命門穴為準。上自大杼,下至命門,摺為一十四柱,每柱一寸三分,合其穴無不真矣。

白話文:

從大椎穴到尾骨尖,分成 21 個「柱」,每柱的長度為 3 尺再平均分配。如果各柱間的節點明顯,即使每個柱的尺寸有差異,穴位的位置也以柱的數量為準。如果患者身材肥胖背部厚實,骨節難以觸摸,則以肚臍平齊處的第 14 個柱為命門穴。從大椎穴算起,到命門穴為止,共有 14 個柱,每柱的長度為 1 寸 3 分,這樣就能準確找出正確的穴位。

3. 取腎俞穴法

令患人平身垂手,正立於平正木石之上,目無斜視,身無偏屈,去上衣服,用勁直杖子,從地比至臍中央,截斷,卻回杖子於背上,當脊骨中杖盡處,即是十四柱命門穴也。以墨記,卻用稈心取同身三寸,摺作一寸五分,兩頭是腎俞穴也。

白話文:

讓患者站立,雙手自然下垂,正對著平坦的木頭或石頭,眼睛正視前方,身體保持端正。脫去上衣,使用一根垂直的木杖,從地面比劃到肚臍中央,在這個點截斷木杖。再將木杖倒過來放在背上,對應脊椎骨的盡頭,就是十四柱命門穴。用墨水標記。然後用稈心取一段與患者身高相同的長度,對折成一寸五分,兩端就是腎俞穴。

4. 取騎竹馬灸穴法

其法從男左女右,臂腕中橫紋起,用薄篾一條,量至中指齊肉盡處,不量爪甲,截斷。次用薄篾,取前同身寸一寸則可,卻令病人脫去上下衣服,以大竹槓一條,跨定,兩人隨徐扛起。足要離地五寸許,兩旁更以兩人扶定,毋令搖不穩。卻以前量長篾,點定竹槓豎起,從尾骶骨,貼脊量至篾盡處,以筆點記,此不是灸穴。

白話文:

針灸的方法是:男性左邊,女性右邊,從手臂中間的橫紋開始量起。用一根薄竹片,量到中指齊肉盡處(不包括指甲),截斷。

然後再用一根薄竹片,長度比前一根再長一寸即可。讓病人脫掉上衣和褲子,用一根大竹棍,讓病人跨坐在上面,兩個人慢慢抬起來。

病人的腳要離地約五寸,兩邊再由兩個人扶著,防止搖晃不穩。用前一根量長的竹片,在竹棍豎立起來的地方點記,從尾骶骨開始,沿著脊椎量到竹片盡頭,再用筆點記,這裡不是穴位。

卻用後取同身寸篾,取兩寸平摺,自中穴橫量,兩旁各一寸,方是灸穴。可灸三七壯。此二穴專治癰疽惡瘡,發背癤𤸚,瘰癧諸風,灸之極效如神。

白話文:

將同身寸的艾條取出一根兩寸長的,平折對齊,從中間穴位橫量,兩邊各一寸,這纔是正確的灸穴位置。可以灸三到七壯。這兩個穴位專治癰瘡、惡瘡、發背、癤腫、瘰癧等風疾,灸之奇效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