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全》~ 卷之五 (2)
卷之五 (2)
1. 論子午流注之法
夫子午流注者,剛柔相配,陰陽相合,氣血循環,時穴開闔也。何以子午言之?曰:子時一刻,乃一陽之生,至午時一刻,乃一陰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天干有十,經有十二,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腸、辛肺、壬膀胱、癸腎,余兩經者,乃三焦、包絡也。三焦乃陽氣之父,包絡乃陰血之母。
白話文:
子午流注指陰陽氣血的運行規律,猶如水流往復不息,時穴也隨著時辰開合。子時,陽氣初生,午時,陰氣初生,因此以子午區分,取其時辰的中間點。流表示運行,注表示停滯。天干有十,經絡有十二,分別對應:
- 甲:膽
- 乙:肝
- 丙:小腸
- 丁:心
- 戊:胃
- 己:脾
- 庚:大腸
- 辛:肺
- 壬:膀胱
- 癸:腎
另外兩條經絡:
- 三焦:陽氣的源頭
- 包絡:陰血的源頭
此二經雖寄於壬癸,亦分派於十干。且每經之中,有井滎俞經合,以配金水木火土。是故陰井木而陽井金,陰滎火而陽滎水,陰俞土而陽俞木,陰經金而陽經火,陰合水而陽合土矣。經中必有返本還原者,乃十二經出入之門戶也。陽經有原,遇俞穴並過之,陰經無原,以俞穴即代之。
白話文:
這兩條經絡雖然歸屬於壬癸,但也分配到十個天干。而且每條經絡內部都有井、滎、俞、經合,來對應金、水、木、火、土。所以陰井屬於木,陽井屬於金;陰滎屬於火,陽滎屬於水;陰俞屬於土,陽俞屬於木;陰經屬於金,陽經屬於火;陰合屬於水,陽合屬於土。經絡中一定有返本還原的部分,那是十二經絡出入的門戶。陽經有原穴,會經過俞穴;陰經沒有原穴,以俞穴代替原穴。
是以甲出丘墟乙太衝之例。又按《千金》云:六陰經亦有原穴,乙中都、丁通里、己公孫、辛列缺、癸水泉,包絡內關也。故陽日氣先行而血後隨也,陰日血先行而氣後隨也。得時為之開,失時為之闔。陽干注腑,甲丙戊庚壬而重見者,氣納於三焦。陰乾注臟,乙丁己辛癸而重見者,血納包絡。
白話文:
因此,甲屬土,出丘墟,乙屬木,太衝屬木。又根據《千金方》的說法,六條陰經也有原穴,即乙中都、丁通裏、己公孫、辛列缺、癸水泉,加上包絡經的內關。所以,陽日(奇數日)氣先行,血隨後;陰日(偶數日)血先行,氣隨後。在適當的時候打開(原穴),不適當的時候閉合。陽幹(甲、丙、戊、庚、壬)主腑,其中重複出現的氣彙集在三焦。陰幹(乙、丁、己、辛、癸)主臟,其中重複出現的血彙集在包絡。
如甲日戌時,以開膽井,至戊寅時,正當胃俞,而又並過膽原,重見甲申時,氣納三焦滎穴,屬水,甲屬木,是以水生木,謂甲合還元化本。又如乙日乙酉時,以開肝井,至己丑時,當脾之俞,並過肝原,重見乙未時,血納包絡滎穴,屬火,乙屬木,是以木生火也。余皆依此。
白話文:
如果在甲日戌時開膽經的井穴,運行到戊寅時,正好經過胃俞穴,同時也經過了膽原穴,再回到甲申時,氣息匯集到三焦的滎穴,屬水,甲屬木,因此是水生木,稱為甲合還元化本。又如在乙日乙酉時開肝經的井穴,運行到己丑時,正好經過脾俞穴,同時也經過了肝原穴,再回到乙未時,血液匯集到包絡的滎穴,屬火,乙屬木,因此是木生火。其他以此類推。
俱以子午相生,陰陽相濟也。陽日無陰時,陰日無陽時。故甲與己合,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壬合,戊與癸合也。何以甲與己合?曰:中央戊己屬土,畏東方甲乙之木所克,戊屬陽為兄,己屬陰為妹,戊兄遂將己妹嫁與木家,與甲為妻,庶得陰陽和合而不相傷。所以甲與己合,余皆然。
子午之法,盡於此矣。
白話文:
這些配對都是遵循陰陽交替的原則,讓陰陽能量流通平衡。陽日沒有陰時,陰日沒有陽時。因此,甲與己相合,乙與庚相合,丙與辛相合,丁與壬相合,戊與癸相合。
為什麼甲與己相合呢?因為中央的戊己屬土,害怕東方的甲乙木剋制。戊屬陽為兄,己屬陰為妹,戊兄就把己妹嫁給木家甲,讓甲娶己妹為妻,這樣就能讓陰陽和諧相處,不互相傷害。所以甲與己相合,其他配對也都是同樣的道理。
2. 五虎建元日時歌
甲己之日丙寅起,乙庚之辰戊寅頭。丙辛便從庚寅起,丁壬壬寅順行求。戊癸甲寅定時候,六十首法助醫流。
白話文:
這段話是關於中醫古代時間醫學中的“納甲法”或稱“干支配合日時”的記載,用於確定治療疾病的特定時辰。
在計算有利治病的時辰時,依照以下規則:
- 若當日天干為甲或己,則從丙寅這個時辰開始算起。
- 若當日天干為乙或庚,則以戊寅這個時辰作為起點。
- 若當日天干為丙或辛,則庚寅時辰是開始的時間。
- 若當日天干為丁或壬,就順著從壬寅時辰尋找合適的治療時機。
- 若當日天干為戊或癸,則定在甲寅這個時辰進行治療最爲適宜。 這些規則總共涵蓋了六十個組合,用來輔助醫師掌握最佳治療時機,促進醫術的流傳與應用。
3. 十二經納天干歌
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庚屬大腸辛屬肺,壬屬膀胱癸腎臟,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絡同歸入癸方。
白話文:
甲代表膽,乙肝指肝臟,丙則對應到小腸,丁指的是心臟,戊代表胃,己則關聯到脾臟,庚歸屬於大腸,辛與肺相對應,壬代表膀胱,而癸則是指腎臟。三焦這個概念也被歸納在壬的範疇之內,心包膜則被視同癸的一部分。
4. 十二經納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宮,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腎心包戌,亥三子膽丑肝通。
白話文:
肺對應寅時,大腸對應卯時,胃對應辰時,脾對應巳時,心對應午時,小腸對應未時,膀胱對應申時,腎對應酉時,心包對應戌時,三焦對應亥時,膽對應子時,肝對應丑時。這是指中醫的十二經脈與一天當中的十二個時辰相對應的關係,說明瞭每個時辰主要對應的臟腑機能活躍期。
5. 十二經之原歌
甲出丘墟乙太衝,丙居腕骨是原中。丁出神門原內過,戊胃衝陽氣可通。己出太白庚合谷,辛原本出太淵同。壬歸京骨陽池穴,癸出太谿大陵中。
白話文:
甲經絡起於肩窩,乙經絡從太陽穴直達頭頂,丙經絡位於手腕骨中央。丁經絡從神門穴內側通過,戊經絡從胃經陽氣路徑經過。己經絡起於食指根部,庚經絡與合谷穴相合,辛經絡原點與太淵穴相同。壬經絡歸於京骨穴和陽池穴,癸經絡從太谿穴到大陵穴。
6. 子午流注十二經井滎俞原經合歌
手大指內太陰肺,少商為井滎魚際,太淵之穴號俞原,行入經渠尺澤類。
鹽指陽明曰大腸,商陽二間三間詳。合谷陽谿依穴取,曲池為合正相當。
中指厥陰心包絡,中衝掌中勞宮索,大陵為俞本是原,間使從容求曲澤。
無名指外是三焦,關衝尋至液門頭,俞原中渚陽池取,經合支溝天井求。
手小指內少陰心,少衝少府井滎尋,神門俞穴為原穴,靈道仍須少海真。
手小指外屬小腸,少澤流於前谷內,後谿腕骨之俞原,陽谷為經合少海。
足大指內太陰脾,井滎隱白大都推,太白俞原商丘穴,陰陵泉合要須知。
足大指端厥陰肝,大敦為井滎行間,太衝為俞原都是,經在中封合曲泉。
足第二指陽明胃,厲兌內庭須要會,陷谷衝陽經解谿,三里膝下三寸是。
足掌心中少陰腎,湧泉然谷天然定,太谿腎俞又為原,復溜陰谷能醫病。
足第四指少陽經,竅陰為井俠谿滎,俞原臨泣丘墟穴,陽輔陽陵泉認真。
足小指外屬膀胱,至陰通谷井滎當,束骨次尋京骨穴,崑崙經合委中央。
白話文:
手拇指內側是太陰肺經,少商穴為井穴,滎穴為魚際穴,太淵穴為俞穴,原穴為太淵穴,經脈循行經過經渠穴、尺澤穴等。
食指屬於陽明大腸經,商陽穴為井穴,二間穴、三間穴為滎穴。合谷穴、陽谿穴依據穴位取穴,曲池穴為合穴,正相當穴為曲池穴。
中指屬於厥陰心包絡經,中衝穴位於手掌中心,勞宮穴為滎穴,大陵穴為俞穴,原穴為大陵穴,間使穴循行經過曲澤穴。
無名指外側屬於三焦經,關衝穴循行至液門穴,俞穴為中渚穴,原穴為陽池穴,經脈循行經過支溝穴、天井穴。
小拇指內側屬於少陰心經,少衝穴為井穴,少府穴為滎穴,神門穴為俞穴,原穴為神門穴,靈道穴、少海穴也屬於這條經脈。
小拇指外側屬於小腸經,少澤穴循行經過前谷穴,後谿穴位於腕骨處,為俞穴,陽谷穴為經穴,少海穴也屬於這條經脈。
腳拇指內側是太陰脾經,隱白穴為井穴,大都穴為滎穴,太白穴為俞穴,原穴為商丘穴,陰陵泉穴為合穴,需要注意。
腳拇指端屬於厥陰肝經,大敦穴為井穴,行間穴為滎穴,太衝穴為俞穴,原穴為太衝穴,經脈循行經過中封穴,合穴為曲泉穴。
腳第二指屬於陽明胃經,厲兌穴、內庭穴需要了解,陷谷穴、衝陽穴為經脈循行方向,三里穴位於膝蓋下方三寸。
腳掌中心屬於少陰腎經,湧泉穴、然谷穴自然定位,太谿穴為俞穴,原穴為腎俞穴,復溜穴、陰谷穴可以治療疾病。
腳第四指屬於少陽經,竅陰穴為井穴,俠谿穴為滎穴,俞穴為臨泣穴,丘墟穴為原穴,陽輔穴、陽陵泉穴要認真學習。
腳小拇指外側屬於膀胱經,至陰穴為井穴,通谷穴為滎穴,束骨穴、京骨穴依次尋求,崑崙穴為經穴,委中穴為合穴。
7. 子午流注逐日按時定穴訣
甲日戌時膽竅陰,丙子時中前谷滎,戊寅陷谷陽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庚辰經注陽谿穴,壬午膀胱委中尋,甲申時納三焦水,滎合天干取液門。
乙日酉時肝大敦,丁亥時滎少府心,己丑太白太衝穴,辛卯經渠是肺經,癸巳腎宮陰谷合,乙未勞宮水穴滎。
白話文:
- 戌時(晚上 7-9 點):膽經膽竅穴陰盛
- 子時(晚上 11-1 點):任脈中前谷穴水氣旺
- 寅時(凌晨 3-5 點):陽明經陷谷穴陽氣旺
- 寅時(凌晨 3-5 點):回歸土運季,木氣旺盛
- 辰時(早上 7-9 點):足陽明經經注穴陽氣旺
- 午時(中午 11-1 點):膀胱經委中穴陰氣旺
- 申時(下午 3-5 點):三焦經水氣旺盛
- 與天干相合的穴位取其液門穴(陰氣旺)
丙日申時少澤當,戊戌內庭治脹康,庚子時在三間俞,本原腕骨可祛黃,壬寅經火崑崙上,甲辰陽陵泉合長,丙午時受三焦木,中渚之中子細詳。
丁日未時心少衝,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淵神門穴,癸丑復溜腎水通,乙卯肝經曲泉合,丁巳包絡大陵中。
白話文:
丙日申時,少澤穴當值。 戊戌日,內庭穴可治療脹氣。 庚子日,三間穴當值。 本原穴位於腕骨處,可治療黃疸。 壬寅日,崑崙穴當值。 甲辰日,陽陵泉穴當值。 丙午日,三焦穴當值。 中渚穴位於手的中間部位,需要細心探查。
戊日午時厲兌先,庚申滎穴二間遷,壬戌膀胱尋束骨,衝陽土穴必還原,甲子膽經陽輔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氣納三焦脈,經穴支溝刺必痊。
己日巳時隱白始,辛未時中魚際取,癸酉太蹊太白原,乙亥中封內踝比,丁丑時合少海心,己卯間使包絡止。
白話文:
戊日的中午十二點,先取天樞穴; 庚申日,在滎穴和穴之間取穴; 壬戌日,在膀胱經上尋找束骨穴; 衝陽穴位於土穴中,必須取穴; 甲子日,膽經上的陽輔穴。 丙寅日,小海穴沒有問題; 戊辰日,在三焦經取穴; 對於經穴和支溝穴進行針刺,一定會痊癒。
庚日辰時商陽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申臨泣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歸,丙戌小腸陽谷火,戊子時居三里宜,庚寅氣納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
辛日卯時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須忖,乙未太衝原太淵,丁酉心經靈道引,己亥脾合陰陵泉,辛丑曲澤包絡准。
白話文:
庚日辰時,商陽穴位於大腸經上。 壬午日,膀胱經的通谷穴與商陽穴相通。 甲申日,臨泣穴是足少陽膽經的俞木穴,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金原穴,它們相應,可互相影響。 丙戌日,小腸經的陽谷穴屬火。 戊子日,三里穴位於足陽明胃經上,宜於艾灸。 庚寅日,三焦經的氣會合於天井穴,不用懷疑。
壬日寅時起至陰,甲辰膽脈俠谿滎,丙午小腸後谿俞,返求京骨本原尋,三焦寄有陽池穴,返本還原似的親,戊申時註解谿胃,大腸庚戌曲池真,壬子氣納三焦寄,井穴關衝一片金,關衝屬金壬屬水,子母相生恩義深。
白話文:
從壬日寅時開始,陰氣漸生。
甲辰時,膽經的俠谿穴。 丙午時,小腸經的後谿俞穴。
回歸人體的本源尋求三焦經的陽池穴。 返本還原,就像親人一樣。
戊申時,胃經的谿胃穴。 庚戌時,大腸經的曲池穴。
壬子時,氣息納入三焦經。 井穴、關穴、衝穴,金屬性的穴位相連。
關穴、衝穴屬金,壬屬水。 子母相生,恩義深厚。
癸日亥時井湧泉,乙丑行間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門是,本尋腎水太谿原,包絡大陵原並過,己巳商丘內踝邊,辛未肺經合尺澤,癸酉中衝包絡連,子午截時安定穴,留傳後學莫忘言。
白話文:
亥時癸日湧泉穴,乙丑行間穴必現,丁卯俞穴是神門,按照腎水太谿穴的走向,經過包絡大陵穴,己巳商丘在內踝邊,辛未肺經與尺澤穴相合,癸酉中衝穴連著包絡穴,子午交界時間定位安定穴,這些知識傳承後學,不可忘懷。
右子午流注之法,無以考焉。雖《針灸四書》所載,尤且不全。還元返本之理,氣血所納之穴,俱隱而不具,予今將流注按時定穴,編成歌括一十首,使後之學者,易為記誦,臨用之時,不待思忖。且後圖乃先賢所綴,故不敢廢,備載於後庶有所證耳。原圖十二,今分十耳。
白話文:
對於子午流注的方法,沒有辦法考證。即使《針灸四書》中記載的,也不夠全面。氣血流注到穴位的還原返本原理,都隱藏而不具體。現在我根據時間來確定穴位,編成十首歌訣,讓後世的學者容易記誦。在使用的時候,不需要思考。另外,後面的圖像是前人所畫,所以不敢廢棄,全部記載在後面,以便有所依據。原圖有十二張,現在只分為十張。
少商二穴在手大指端內側,去爪甲如韭葉許。魚際二穴,在手大指本節後,內側散脈中。太淵二穴,在掌後橫紋陷中。經渠二穴,在手掌後寸口脈中。列缺二穴,在手側腕上指相叉,指處是穴。尺澤二穴,在手肘約紋中。
白話文:
**少商穴:**位於拇指內側指甲旁,距指甲邊緣約一個韭葉寬。
魚際穴: 位於拇指根關節後方,內側肌腱散佈處。
太淵穴: 位於手掌橫紋凹陷處。
經渠穴: 位於手掌後腕口動脈搏動處。
列缺穴: 位於手腕側上,按手時手指交叉,手指接觸處即為穴位。
尺澤穴: 位於手肘內側皺紋中。
商陽二穴,在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許。二間二穴,在次指本節前內側陷中。三間二穴,在本節後內廉側陷中。合谷二穴,在虎口岐骨之間陷中。陽谿二穴,在手腕上側陷中。曲池二穴,在肘外輔骨,屈肘曲骨之中。
白話文:
商陽穴:
位於手部拇指和食指內側,距離指尖約一韭葉寬。
二間穴:
位於食指第一個關節前方內側的凹陷處。
三間穴:
位於食指第一個關節後方的內側凹陷處。
合谷穴:
位於拇指和食指虎口處的凹陷處。
陽谿穴:
位於手腕上方的凹陷處。
曲池穴:
位於肘部外側骨頭外側,屈肘時骨頭彎曲的凹陷處。
中衝二穴,在手中指內廉之端,去爪甲如韭葉。勞宮二穴,在手掌中心。大陵二穴,在手掌後橫紋中。內關二穴,在手掌後二寸中兩筋間。間使二穴,去內關一寸,在掌後三寸中。曲澤二穴,在手肘內廉陷中曲肘得之。
白話文:
中衝穴:位於中指指甲內側邊緣,與指甲的距離像韭菜葉一樣。 勞宮穴:位於手掌正中間。 大陵穴:位於手掌後方的橫紋正中。 內關穴:位於手掌後方,距手腕兩寸的兩條肌腱之間。 間使穴:距內關穴一寸,位於手掌後方三寸處。 曲澤穴:位於手肘內側凹陷處,彎曲手肘就能找到。
關衝二穴,在手無名指端內廉,去爪甲如韭葉許。液門二穴,在小指次指本節前陷中。中渚二穴,在本節後陷中。握拳取之,陽池二穴,在手表腕上陷中。支溝二穴,在手腕後三寸,兩筋骨之間。天井二穴,在肘外大骨後肘上陷中。
白話文:
**關衝穴:**位於無名指指尖內側,離指甲約為韭葉的寬度。
液門穴: 位於小指次指(中指)第一節關節前的凹陷處。
中渚穴: 位於上述第一節關節後的凹陷處。
陽池穴: 握拳時,位於手腕上方凹陷處。
支溝穴: 位於手腕後方三寸處,兩條筋骨之間。
天井穴: 位於手肘外側的大骨後方,手肘上方的凹陷處。
少衝二穴,在手小指內廉端,去爪甲如韭葉。少府二穴,在手掌內小指本節後陷中,直勞宮。神門二穴,在手掌後兌骨之端。通里二穴,在掌後一寸。靈道二穴,在掌後一寸五分。少海二穴,在肘內廉橫紋頭,曲手取之。
白話文:
少衝穴:位於小指指甲內側的邊緣,距指甲約一顆韭葉的寬度。
少府穴 :位於手掌小指根部關節後方的凹陷處,與勞宮穴相對應。
神門穴 :位於手掌後方,腕骨外側端。
通裏穴 :位於掌後腕橫紋後一寸處。
靈道穴 :位於掌後腕橫紋後一寸五分處。
少海穴 :位於肘關節內側的橫紋頂端,需要彎曲手臂才能取穴。
少澤二穴,在手小指之端外廉去爪甲一分。前谷二穴,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後谿二穴,在外側本節後橫紋尖上陷中。腕骨二穴,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陽谷二穴,在手外側骨踝下。小海二穴,在肘內大骨外廉去肘端五分陷中。
白話文:
少澤穴:位於小指末端的外側,距離指甲緣一分。
前谷穴 :位於小指外側,第一關節前方的凹陷處。
後谿穴 :位於小指外側,第二關節後方的橫紋尖端上的凹陷處。
腕骨穴 :位於手外側,手腕前方突起的骨頭下面的凹陷處。
陽谷穴 :位於手外側,腕骨下方的凹陷處。
小海穴 :位於肘內側,尺骨外緣,距離肘部末端五分,凹陷處。
隱白二穴,在足大指內側端去爪甲如韭葉。大都二穴,在大指本節後陷中。太白二穴,在大指內側核骨下陷中。公孫二穴,在大指內側,去本節後一寸。商丘二穴,在足內踝微前。陰陵泉二穴,在足膝下內側,輔骨下陷中。
白話文:
**隱白穴:**位於大腳趾內側端,距離指甲邊緣像韭菜葉一樣寬。
大都穴: 位於大腳趾第一個關節後方的凹陷處。
太白穴: 位於大腳趾內側的骨縫下方的凹陷處。
公孫穴: 位於大腳趾內側,距離第一個關節後一寸。
商丘穴: 位於內腳踝稍前的位置。
陰陵泉穴: 位於膝蓋下方內側,腓骨下方的凹陷處。
大敦二穴,在足大指端去爪甲一分。行間二穴,在大指外間動脈應手。太衝二穴,在大指本節後二寸動脈中。中封二穴,在內踝前一寸,仰足取之。中都二穴,在內踝上七寸。曲泉二穴,在膝內輔骨下橫紋盡處。
白話文:
- **大敦穴:**位於大腳拇指尖,距離指甲邊緣一釐米。
- **行間穴:**在大腳拇指外側的動脈處。
- **太衝穴:**在大腳拇指第一個關節後方,動脈處,距離約兩釐米。
- **中封穴:**位於內踝前面一釐米處,仰起腳掌後取穴。
- **中都穴:**位於內踝上方七釐米處。
- **曲泉穴:**位於膝蓋內側,膝蓋骨下方的橫紋盡頭處。
厲兌二穴,在足大指次指端去爪甲一分。內庭二穴,在足次指外間陷中。陷谷二穴,在足次指本節後陷中去內庭二寸。衝陽二穴,在足跗上去內庭五寸。解谿二穴,在足腕上系草鞋練處陷中。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大筋內宛宛中。
白話文:
**厲兌穴:**位於足部大拇指和第二個腳趾的指甲根部外側,距指甲一分。
內庭穴: 位於足部第二個腳趾外側的凹陷處。
陷谷穴: 位於足部第二個腳趾根部的後面,距內庭穴二寸。
衝陽穴: 位於足部腳背上,距內庭穴五寸。
解谿穴: 位於足部腳踝上系草鞋的凹陷處。
三里穴: 位於膝蓋下方三寸,大筋內側的凹陷處。
湧泉二穴,在足掌心陷中,屈足卷指取之。然骨二穴,在足內踝前大骨下。太谿二穴,在足內踝後踝上動脈之中。水泉二穴,在太谿下一寸。復溜二穴,在足內踝上二寸。陰谷二穴,在足膝內輔骨後大筋下小筋上。
白話文:
- **湧泉穴:**位於腳掌中心凹陷處,屈曲腳趾就能找到。
- **然谷穴:**位於內腳踝前面,大骨頭下方。
- **太谿穴:**位於內腳踝後方,腳踝骨上方的動脈凹陷中。
- **水泉穴:**位於太谿穴下方一寸處。
- **復溜穴:**位於內腳踝上方二寸處。
- **陰谷穴:**位於膝蓋內側,輔骨後方,大筋下方、小筋上方。
竅陰二穴,在足第四指端去爪甲一分。俠谿二穴,在足四指外岐骨間本節前。臨泣二穴,在本節後去俠谿一寸五分。丘墟二穴,在足外踝微前陷中。陽輔二穴,在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端如前三分。陽陵泉二穴,在膝下骨下宛宛中。
白話文:
**竅陰穴:**位於第四趾甲牀邊緣外一分處。 俠谿穴: 位於第四趾外側骨縫,本節關節前。 臨泣穴: 位於俠谿穴後,距離約一寸五分處。 丘墟穴: 位於外踝稍前方的凹陷處。 陽輔穴: 位於外踝上四寸,腓骨前緣肌肉止點,距離陽陵泉穴三分處。 陽陵泉穴: 位於膝蓋骨下方,肌肉凹陷中。
至陰二穴,在足小指外側去爪甲角一分。通谷二穴,在足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束骨二穴,在小指本節後陷中。京骨二穴,在指外側大骨下赤白肉際。崑崙二穴、在外踝後跟骨上。委中二穴,在足膝腕內膕內約紋中。
白話文:
至陰穴:在小腳趾外側,距離指甲角一分。
通谷穴 :在小腳趾外側,第一節前方凹陷中。
束骨穴 :在小腳趾第一節後方凹陷中。
京骨穴 :在小腳趾外側,大骨下方的赤白肉交界處。
崑崙穴 :在腳踝外側,跟骨上方。
委中穴 :在膝蓋內側,腿彎的內側約紋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