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鳳

《針灸大全》~ 卷之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

1. 卷之五

此金針賦,乃先師秘傳之要法。得之者,每每私藏而不以示人,必待價之金乃可得也。予今以活人為心,更不珍藏,載於卷中,與同志之士共知。學者慎勿輕視,若能熟讀詳味,久當見之,則用針之法,盡於此矣。

白話文:

這個金針賦,是先師祕密傳下來的重要方法。得到它的人,通常會私藏而不會拿出來給別人看,一定要用價值連城的黃金才能換得到。我現在以救人為心,不再珍藏,把它寫在書中,與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分享。學習的人不要輕易忽視,如果能熟讀細細品味,時間久了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那麼用針的方法,就都在這裡了。

2. 金針賦序

大明洪武庚辰仲春,予學針法。初學於洞玄先生,孟仲倪公。明年公沒過維陽,又學於東隱先生、九思彭公。深得二先生髮明,竇太師針道之書、梓岐風谷、飛經走氣補瀉之法,遊江湖間,以之參問他師,皆不過能談其概,及求精微之妙,百無一二。間有知者,亦莫盡知其奧。

白話文:

洪武庚辰仲春(明太祖洪武四年仲春),我開始學習針灸。最初從洞玄先生孟仲倪先生學習。第二年,仲倪先生不幸過世於維陽。於是我又從東隱先生彭九思先生學習。我從兩位先生那裡深入地瞭解了竇太師針灸的書籍,以及梓岐風谷、飛經走氣補瀉的方法。之後,我遊歷江湖,以此向其他老師請教。這些老師們大多隻能談論一些大概的理論,當我請教精妙之處時,他們中的一百個人裡也難得有一兩個知道。偶爾遇到一位有知識的,也不能完全理解針灸的奧妙。

予於是甚悅於心,則知世所得者鮮矣。固深胸臆,寶而重之。數年間用之而百發百中,無不臻效。永樂己丑,惜予遭誣,徙居於民樂耕鋤之內,故退寓西河,立其堂曰「資深」,其號曰「泉石」。心以遁守自娛,過者皆曰此讀書耕者之所也。凡有疾者求治,不用於針,多用於灸,自是梓岐風谷之法荒廢,而名不聞。

白話文:

我因此心中非常高興,於是明白世間上獲得成就的人很少。我牢牢記在心裡,視若珍寶。在數年間運用此法,每次都非常有效,從未失效。永樂己丑年,令人遺憾的是我受到誣陷,遷居民樂從事耕種。因此我隱退到西河,將自己的住所命名為「資深」,並自號為「泉石」。我用心隱逸自得其樂,經過的人們都說這裡是讀書耕種的地方。凡是有病求醫的人,我不用針,多用灸,從此岐伯谷風的治療方法就衰落了,而我的名聲也不為人所知。

非不以濟人之心為心,蓋不欲取譽於時矣。今也,予年向暮,髭鬢皆霜,恐久失傳,拳拳在唸,正統己未春末,養疾之暇,閱其所傳針法之書,繁而無統,於是撮其簡要,不愧疏庸,編集成文,名曰「金針賦」。金乃世之寶也,非富貴不能得之,豈貧賤所能有也。名其金,稱其貴也。

白話文:

不僅沒有以救助他人為樂的善心,而是不願意在當時博取美名。如今,我年事已高,鬚髮花白,恐怕久傳失散,我時時掛念,正統己未年的春天末期,養病之際,翻閱前人傳下來的針灸書籍,發現內容繁瑣複雜,沒有章法,於是我就去其繁冗,取其綱要,不辭辛苦,編纂成書,書名取為「金針賦」。金是世間的珍寶,沒有富貴之人無法得到,難道貧賤之人能夠擁有嗎?所以取名為「金」,讚美它的珍貴。

貴能劫疾於頃刻之間,故以觀夫發端,而嗟夫結之,則深嘆美其法,而有收效之捷異耳。篇中首論頭病取足,左病取右,男女早晚之氣,手足經絡順逆之理;次論補瀉下針,調氣出針之法;末論治病驅運氣血,通接至微之妙,而又叮嚀勉其學者,務必以盡精誠,則可以起沉疴之疾。言雖直簡,其義詳明,尤其貫穿次第有序,使後之學者易為記誦,其傳不泯。

白話文:

這本書能迅速治癒疾病,所以我從發病的根源觀察,並感嘆疾病發展後的結果,由衷讚嘆這種方法,以及它出奇的快速效果。這本書的第一部分討論了頭部疾病取足部穴位治療,左邊疾病取右邊穴位治療,男女早晚的氣血運行,手足經絡順行逆行的原理;第二部分討論了補瀉針灸,調整氣血出針的方法;最後部分討論了通過驅動氣血來治療疾病,貫通微觀世界的奧祕,並告誡學習者一定要竭盡全力,才能治癒沉重的疾病。內容雖然簡潔,但寓意深遠,而且條理清晰,使後代學習者容易記憶,得以代代相傳不滅。

俟他日有竇漢卿復出,而攻之熟,造之深,得於心而應手,顯用光大,必念乎今之刪繁撮簡成文者誰歟。是亦遺言於後也,必學者敬之哉。

白話文:

等待未來有像竇漢卿那樣的人重出江湖,深入探究此書的奧義,運用自如,使之發揚光大,必定會想起今天刪繁留簡整理本文的人是誰。這也是留給後世學者的遺言,希望後人務必珍視。

時正統四年己未歲八月既望

3. 梓岐風谷飛經撮要金針賦

觀夫針道,捷法最奇。須要明於補瀉,方可起於傾危。先分病之上下,次定穴之高低。頭有病而足取之,左有病而右取之。男子之氣,早在上而晚在下,取之必明其理;女子之氣,早在下而晚在上,用之必識其時。午前為早屬陽,午後為晚屬陰。男女上下,憑腰分之。手足三陽,手走頭而頭走足;手足三陰,足走腹而胸走手。

白話文:

探究針灸之道,它是快捷有效的方法。必須懂得補瀉,纔能夠扶助虛弱的病人。首先分辨疾病在身體的上下部位,然後確定穴位的深淺位置。頭部有病,腳上取穴;左邊有病,右邊取穴。男子氣血運作,早上在上面(頭部),晚上在下(腳部),取穴必須明白這個道理;女子氣血運作,早上在下面(腳部),晚上在上面(頭部),用針必須掌握這個時機。上午為陽氣旺盛的時間,下午為陰氣旺盛的時間。男女上下位置,以腰部為分界。手足三陽經絡,手走頭部而頭部連接腳部;手足三陰經絡,腳走腹部而胸部連接手部。

陰升陽降,出入之機。逆之者,為瀉為迎;順之者,為補為隨。春夏刺淺者以瘦,秋冬刺深者以肥。更觀原氣之厚薄,刺分淺深之尤宜。

白話文:

陰陽交替升降,是養生調養的關鍵。逆著這規律去做的,會損傷元氣,招致疾病;順應這規律去做的,會補益元氣,增強體質。春秋時節,刺得淺一些,效果會更好;秋冬時節,刺得深一些,效果會更好。還要根據患者本身元氣的強弱,來適當調整針刺的深度。

原夫補瀉之法,妙在呼吸手指。男子者,大指進前左轉,呼之為補,退後右轉,吸之為瀉,提針為熱,插針為寒;女子者,大指退後右轉,吸之為補,進前左轉,呼之為瀉,插針為熱,提針為寒。左與右有異,胸與背不同。午前者如此,午後者反之。是故爪而切之,下針之法;搖而退之,出針之法;動而進之,催針之法;循而攝之,行氣之法。搓則去病,彈則補虛。

白話文:

補充和瀉血的方法妙在於手指的呼吸。

男性患者:用大拇指向前左側轉動並呼氣,稱為補充;向後右側轉動並吸氣,稱為瀉血;將針抬起為熱針;將針插下為寒針。

女性患者:用大拇指向後右側轉動並吸氣,稱為補充;向前左側轉動並呼氣,稱為瀉血;將針插下為熱針;將針抬起為寒針。

左右手有區別,胸部和背部也不同。上午按照這種方法操作,下午則相反。

因此,用指甲輕輕切皮膚,就是下針的方法;搖晃著將針退出,就是出針的方法;動手將針刺入,就是催針的方法;順著經絡將氣引導過去,就是行氣的方法。

搓動可以去除疾病,彈動可以補充虛損。

肚腹盤旋,捫為穴閉。沉重豆許曰按,輕浮豆許曰提。一十四法,針要所備。補者一退三飛,真氣自歸;瀉者一飛三退,邪氣自避。補則補其不足,瀉則瀉其有餘。有餘者為腫為痛,曰實;不足者為癢為麻,曰虛。氣速效速,氣遲效遲。死生富貴,針下皆知。賤者硬而貴者脆,生者澀而死者虛。

白話文:

腹部腫脹盤旋,觸摸時感覺有硬結。有沉重豆粒大的結節稱為「按法」,有輕浮豆粒大的結節稱為「提法」。這兩種方法是針灸中必須具備的。

補法:針刺後先後退針三次再快速進針,這樣真氣就會自行歸聚。瀉法:針刺後先快速進針一次再後退針三次,這樣邪氣就會自行消散。

補法用於補益不足,瀉法用於祛除有餘。有餘的表現為腫脹疼痛,稱為「實」;不足的表現為瘙癢麻木,稱為「虛」。

氣血運行快的人,針灸效果快;氣血運行慢的人,針灸效果慢。

從針灸的效果,可以看出人的生死富貴。身體硬的人地位低,身體脆的人地位高;活著的人針灸時感覺澀,死後針灸時感覺虛空。

候之不至,必死無疑。

且夫下針之法,先須爪按,重而切之,次令咳嗽一聲,隨咳下針。凡補者呼氣,初針刺至皮肉,乃曰天才;少停進針,刺至肉內,是曰人才;又停進針,刺之筋骨之間,名曰地才。此為極處,就當補之。再停良久,卻須退針至人之分,待氣沉緊,倒針朝病。進退往來,飛經走氣,盡在其中矣。

白話文:

針灸的技術,首先要用手指甲按壓穴位,用力按壓,然後讓患者咳一聲,隨著咳嗽聲下針。凡是補益的做法,在呼氣時下針。針尖刺到皮肉時,稱為「天分」,稍停後繼續進針,刺到肌肉內,稱為「人分」,再停一下進針,刺到筋骨之間,稱為「地元」。這裡是最極致的地方,就要進行補益。再停許久,再將針退回「人分」處,等待患者的氣息沉穩,再將針反轉朝向病竈。進針、退針,往來穿刺,氣血流動,都在這個過程中進行。

凡瀉者吸氣,初針至天,少停進針,直至於地,得氣瀉之。再停良久,卻須退針,復至於人,待氣沉緊,倒針朝病,法同前矣。其或暈針者,神氣虛也,以針補之,以袖搗之口鼻而氣回,熱湯與之,略停少頃,依前再施之。

白話文:

所有針灸放血的方法都要在吸氣時進行,先把針刺到「天部穴位」,稍停後繼續刺入到「地部穴位」,當「得氣」後就可以放血了。再次暫停很久一段時間,然後再慢慢拔出針,插回「人部穴位」上,等到氣息沉穩有力,再將針倒過來朝著患處刺入,方法與之前相同。如果有暈針的情況,這是因為神氣虛弱所造成的,要用針進行補氣,用袖子扇撲患者的口鼻讓氣息恢復,再給患者喝熱湯,稍停片刻,然後按照之前的步驟再次施針。

及夫調氣之法,下針至地之後,復人之分。欲氣上行,將針右捻,欲氣下行,將針左捻。欲補先呼後吸,欲瀉先吸後呼。氣不至者,以手循攝,以爪切掐,以針搖動,進捻搓彈,直待氣至。以龍虎升騰之法,按之在前,使氣在後;按之在後,使氣在前,運氣走至疼痛之所,以納氣之法,扶針直插,復向下納,使氣不回。若關節阻澀,氣不過者,以龍虎龜鳳通經接氣。

白話文:

針灸後調整氣的流動,針刺到穴位後,要根據不同的情況調整:

  • 想讓氣向上走,就將針向右扭轉。
  • 想讓氣向下走,就將針向左扭轉。
  • 想補氣,先呼氣再吸氣。
  • 想瀉氣,先吸氣再呼氣。
  • 氣不到位時,用手撫摩、用指甲掐、用針晃動、捻、搓、彈,直到氣到達。
  • 用龍虎升騰的方法,按壓在前面,讓氣在後面;按壓在後面,讓氣在前面,讓氣運行到疼痛的地方。
  • 用納氣的方法,扶著針直刺,再向下納,讓氣不迴流。
  • 如果關節不通,氣過不去,就用龍虎龜鳳通經接氣的方法。

大段之法,驅而運之,仍以循攝爪切,無不應矣。此通仙之妙。

況夫出針之法,病勢既退,針氣微松;病未退者,針氣如根,推之不動,轉之不移,此為邪氣吸拔其針,乃真氣未至,不可出之。出之者,其病即復,再須補瀉,停以待之,直候微松,方可出針豆許,搖而停之。補者吸之去疾,其穴急捫;瀉者呼之去徐,其穴不閉。欲令腠密,然後調氣,故曰下針貴遲,太急傷血;出針貴緩,太急傷氣。以上總要,於斯盡矣。

白話文:

至於針灸的方法,當病情有所好轉的時候,針灸所刺入的穴位會微微鬆弛;若病情尚未好轉,針灸所刺入的穴位會像樹根一樣牢固,推不動也不易移動,這是因為邪氣吸住了針,表示正氣尚未到達,此時不能拔針。若強行拔針,病情會反覆,還需要進行補瀉治療。先暫時停留,直到穴位微微鬆弛,才能拔出針頭,且拔針時要一邊搖動針具一邊拔出。補法會吸除疾病,穴位按壓後會感到緊實;瀉法會呼出疾病,穴位按壓後不會閉合。要讓患者的腠理緻密,然後再進行調氣治療,所以說下針時要緩慢,太急會傷及氣血;出針時也要緩慢,太急會傷及氣氣。以上所述為針灸治療的總要,至此已經全部說明。

考夫治病之法有八:一曰燒山火,治頑麻冷痹,先淺後深,用九陽而三進三退,慢提緊按,熱至緊閉,插針除寒有準。二曰透天涼,治肌熱骨蒸,先深後淺,用六陰而三出三入,緊提慢按,徐徐舉針,退熱之可憑。皆細細搓之,去病準繩。三曰陽中之陰,先寒後熱,淺而深,以九六之法,則先補後瀉也。

白話文:

考夫治療疾病的方法有八種:

  1. **燒山火:**治療頑固的麻痺、寒冷和痹症。先刺淺層,後刺深層。使用九陽針法,三次進針,三次退針。提針緩慢,按針緊密。直至穴位周圍發熱並緊閉,再刺針排寒,效果顯著。
  2. **透天涼:**治療肌肉發熱、骨頭發熱。先刺深層,後刺淺層。使用六陰針法,三次出針,三次入針。提針緊密,按針緩慢。徐徐舉起針,退熱效果可靠。這些方法都要細緻地搓揉針柄,才能準確祛除疾病。
  3. **陽中之陰:**先寒後熱,先刺淺層再刺深層。使用九六針法,先補氣後瀉氣。

四曰陰中之陽,先熱後寒,深而淺,以六九之方,則先瀉後補也。補者直須熱至,瀉者務待寒侵,猶如搓線,慢慢轉針。蓋法在淺則用淺,法在深則用深,二者不可兼而紊之也。五曰子午搗臼,水蠱膈氣,落穴之後,調氣均勻,針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轉之,十遭自平。六曰進氣之訣,腰背肘膝痛,渾身走注疼,刺九分,行九補,臥針五七吸,待氣上行。

白話文:

四、陰中的陽

  • 症狀:先發熱,後發寒,由深及淺。
  • 治療方法:先瀉熱後補虛。補虛要等到熱完全退掉,瀉熱要等到寒氣入侵。就像搓線一樣,慢慢轉動。
  • 原則:用藥應根據病情的深淺而定,不可以同時使用深淺兩種方法。

五、子午搗臼

  • 情況:水蠱導致膈氣。
  • 治療方法:扎針後,調節氣息均勻,上針下動,九次進出,左右轉動。重複十次,症狀就會平復。

六、進氣的訣竅

  • 症狀:腰背、肘膝疼痛,全身遊走性疼痛。
  • 治療方法:刺入九分,補針九次,針刺後平躺五到七分鐘,待氣息上升。

亦可龍虎交戰,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針。七曰留氣之訣,痃瘕癖癥,針刺七分,用純陽,然後乃直插針,氣來深刺,提針再停。八曰抽添之訣,癱瘓瘡癩,取其要穴,使九陽得氣,提按搜尋,大要運氣周遍。扶針直插,復向下納,回陽倒陰。指下玄微,胸中活法,一有未應,反復再施。

白話文:

也可以使用龍虎交戰法,左手捻轉九次,右手捻轉六次,這也是止痛針法。

第七個針灸訣竅是留氣法,治療瘕瘕癖症,針刺深度七分,使用純陽針,然後直插針,氣至針深刺,提針再停留。

第八個針灸訣竅是抽添法,治療癱疽瘡癩,取穴位,讓九陽針得氣,提按搜尋,重點是使氣周流全身。扶住針直刺,再向下納入,迴陽倒陰。手指下玄妙微小,胸中有靈活的針法,一有部位未能治療,反復多次施針。

若夫過關過節,催運氣血,以飛經走氣,其法有四:一曰青龍擺尾,如扶舡舵,不進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撥動。二曰白虎搖頭,似手搖鈴,退方進圓,兼之左右,搖而振之。三曰蒼龜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進,鑽剔四方。四曰赤鳳迎源,展翅之儀,入針至地,提針至天,候針自搖,復進其元,上下左右,四圍飛旋。病在上吸而退之,病在下呼而進之。

白話文:

如果在節氣轉換的時候,想要促進氣血循環,可以採用「飛經走氣」的方法,具體有四種技巧:

  1. 青龍擺尾:像划船舵,既不前進也不後退,左右慢慢搖動。
  2. 白虎搖頭:像搖鈴,後退成方型,前進成圓形,左右同時搖動。
  3. 蒼龜探穴:像烏龜入土,後退一步,前進三步,四面探索。
  4. 赤鳳迎源:像鳥展開翅膀,針插入穴位最深處,提針至最高點,等待針在穴位自行搖動,然後再將針收回原點,上下左右四處迴旋。如果病症在上,吸氣後針退出來;如果病症在下,呼氣後針刺進去。

至夫久患偏枯,通經接氣之法已有定息寸數。手足三陽,上九而下十四,過經四寸;手足三陰,上七而下十二,過經五寸。在乎搖動出納,呼吸同法,驅運氣血,頃刻周流,上下通接,可使寒者暖而熱者涼,痛者止而脹者消,若開渠之決水,立時見功,何傾危之不起哉?《難》曰:病有三因,皆從氣血。針分八法,不離陰陽。

白話文:

對於患有偏癱許久的人來說,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方法已有固定的時間和距離。手足三陽經,針刺向上(背側)九寸,向下(腹側)十四寸,超過經絡四寸;手足三陰經,針刺向上七寸,向下十二寸,超過經絡五寸。在針刺時,配合搖動針體和進出針體,呼吸也要配合著針刺的方法。這樣可以驅動氣血,頃刻間就能暢通經絡,上下相通。可以讓寒者感到溫暖,熱者感到涼爽,疼痛可以緩解,腫脹可以消退。就像疏通水渠放水一樣,立竿見影。遇到危難時,又怎麼會不能振作起來呢?《傷寒論》中說:疾病有產生原因,都與氣血有關。針灸有八種手法,它們的運用都與陰陽理論分不開。

蓋經絡晝夜之循環,呼吸往來之不息。和則身體康健,否則疾病競生,譬如天下國家地方,山海田園,江河溪谷,值歲時風雨均調,則水道疏利,民安物阜。其或一方一所,風雨不均,遭以旱澇,使水道湧竭不通,災傷遂至。人之氣血,受病三因,亦猶方所之旱澇也。蓋針砭所以通經脈,均氣血,蠲邪扶正,故曰捷法最奇者哉。

白話文:

中醫認為,人體經絡就像晝夜循環不息的河流,氣血就像往來不息的呼吸。如果經絡暢通、氣血調和,身體就會健康;反之,如果經絡阻塞、氣血失調,就會產生疾病。這就像國家治理一樣,如果各個地方風調雨順,河流暢通,人民就會安居樂業,物產豐饒。如果某個地方風雨不調,遭遇乾旱或洪澇,導致河流乾涸或氾濫,就會造成災害。人體的氣血受病,有三種原因,就像各地區的旱澇一樣。針灸等治療方法可以疏通經脈,調和氣血,去除邪氣扶助正氣,所以被稱為最奇特的捷徑治療方法。

嗟夫軒岐古遠,盧扁死亡,此道幽深,非一言而可盡。斯文細密,在久習而能通。豈世上之常辭,庸流之乏術,得之者若科之及第,而悅於心。用之者如射之發中,而進於目。述自先賢,傳之後學,用針之士,有志於斯。果能洞造玄微,而盡其精妙,則世之伏枕之疴,有緣者遇針到病除,隨手而愈。

白話文:

唉!軒轅、岐伯距今已久,盧醫、扁鵲早已去世。這醫學之道深奧廣博,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它的學問精細複雜,只有長期勤學才能精通。世俗的流言蜚語和庸醫們的拙劣手法,怎能得到這種醫術?得此醫術的人猶如科考及第,心中滿懷喜悅。運用此醫術治療疾病,就像射箭命中靶心一樣,讓人欣喜不已。從前賢的著作中學習,傳授給後學之士,凡是用針治療疾病的人,都應以此為志向。如果能夠深入探究醫學的奧妙,發揮其精妙之處,那麼世上那些臥牀不起的病人,只要有緣遇到針灸,就能治癒疾病,立竿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