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仁宇

《審視瑤函》~ 卷首 (3)

回本書目錄

卷首 (3)

1. 五輪定位之圖

左目陽經,蛇象火贊。南方有物,其形虯赤。出入無時,變化莫測。順則明靈,逆則炎赫。惟一惟中,是為之則。操之則存,舍之則失。造次弗離,明視可必。既靜既清,復云何疾。

右目陰精,龜象水贊。元陽之靈,坎水之英。其色玄蒼,其性和平。吞吐日月,納彼虛盈。毋勞毋搖,一為準繩。守之如瓶,防之如城。二五合一,乃可長生。既寧既定,目何不明。

2. 五輪歌括

肝有風輪是木形,肉輪屬土是脾經,水輪腎水瞳神也,肺屬金方號氣輪,兩眥血輪心屬火,五輪原屬五行分,能知生克分虛實,燮理陰陽血氣平。

白話文:

肝臟如一片空氣,其形屬木,肌肉豐滿如一座土丘,其長屬脾,腎水浸濡瞳孔如水輪,其長屬腎,肺屬金,體外鼻竅成為氣輪,其長屬肺,兩眥處血輪歸屬心,其長屬火,五輪的原理原本就屬於五行劃分,能清楚瞭解五行生剋的規律,就可以分辨病理的虛實變化,能夠調和陰陽使血氣平和。

3. 五臟主病

勞神赤澀心家損,恚怨多傷肝氣衰,寒暑不調傷臟腑,色欲無時致腎虛,飢飽不勻傷脾胃,風邪觸犯可推詳,腸中熱結緣何故,解熱須將虛實量,盛時眼內熱火煎,熱時白翳眼中連,衰時眼淚頻頻下,迎風淚下又頭旋。

白話文:

  1. 過度用神,會導致眼睛發紅、視力模糊,傷及心臟。

  2. 過度生氣和怨恨,會傷害肝臟,導致肝氣不足。

  3. 寒暑不調,會傷害臟腑。

  4. 過度縱慾,會導致腎虛。

  5. 飢飽不均,會傷害脾胃。

  6. 風邪侵襲,會導致眼睛發炎。

  7. 腸道積熱,會導致眼睛乾澀。

  8. 虛火上升,會導致眼睛發熱。

  9. 實火旺盛,會導致眼睛發紅、化膿。

  10. 肝腎虧虛,會導致眼睛流淚。

  11. 迎風流淚,伴有頭暈,是肝陽上亢的表現。

4. 八廓歌括

干肺大腸傳送廓,坎腎膀胱津液場,命門上焦會陰艮,膽肝清淨震之方,肝絡中焦巽養化,小腸離火心胞陽,腎絡下焦關泉兌,坤脾水穀胃為強,合沖生克分虛實,對症投醫病始康。

白話文:

肺和大腸就像傳輸帶,腎和膀胱就像水庫,命門、上焦和會陰是關鍵,膽和肝是清淨之源,肝經和中焦是滋養之地,小腸和心包是火熱之處,腎經和下焦是水液之源,脾和胃是食物的來源,虛實根據綜合因素來判斷,對症下藥才能治好疾病。

5. 八廓主病

傳送原因是本經,肺家壅滯熱傷睛,大腸若順應須治,閉塞之時翳相侵,視物如看雲霧多,抬頭怕日病如何,急宜補腎禁房室,免得昏蒙不可過,視物依稀似霧中,時時手拭兩睛瞳,要知冷淚頻頻出,此是肝虛膽氣攻,小腸腑屬關泉廓,受病先從心裡傳,兩角俱赤心癢痛,但調經脈自然痊,昏矇眼疾豈無由,酒色過時更帶憂,莫道睛昏無大故,那堪障霧裹雙眸,內抱真陽是命門,眼前花發色難分,不能補腎調虛氣,睛瞳縱橫似有根,飲食相傷在胃中,更加積熱兩相攻,瞼胞漸腫睛生赤,不解中宮熱不通,膀胱屬水腎為天,冷淚相形本臟愆,赤脈縱橫輪廓內,不逢妙手豈能痊。

白話文:

翻譯:

這部醫書所記載的,是肺部燥熱侵犯眼睛而引起的疾病。這時大腸如果通暢,就應該治療大腸;大腸閉塞時,翳障就會侵犯眼睛,看東西就像在濃霧中。抬頭怕日,病情已經很嚴重了。這時應該趕快補腎,禁止房事,以免病情加重到無法恢復的地步。看東西模糊不清,就像在霧中一樣,時時用手擦拭兩眼瞳孔。要明白,冷淚頻頻流出,是肝虛膽氣攻犯眼睛的緣故。小腸與關元穴相通,受到的病症一般是從心裡傳來的。兩眼通紅、心臟疼痛,只要調和經脈,自然就能痊癒。昏矇眼疾豈是無緣無故發生的?都是因為過度飲酒、房事不節,再加上憂愁。不要以為眼睛昏花是沒有緣故的,被障翳遮蔽的雙眼,又怎麼能明察秋毫?體內擁抱著真陽,命門穴就強盛;現在眼前花花發發,顏色都分不清了,是因為沒有補腎調虛氣。眼白與瞳孔之間長滿了紅血絲,就像有根一樣。飲食的不節制,會傷胃,再加上積熱的相互作用,眼瞼逐漸腫脹,眼睛發紅,這是因為中宮的熱通不通暢而造成的。膀胱屬水,腎臟屬天,冷淚流出是臟腑的陰氣不足。眼白與瞳孔之間滿佈紅血絲,如果不遇到妙手醫生,怎麼能痊癒?

6. 臟腑表裡三陰三陽輪廓貫通

手少陰心經,足少陰腎經

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

手厥陰命門,足厥陰肝經

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經

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

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經

三焦與心胞絡為表裡

按目(附命門):目者,肝之官也。(脈色)東方生風,在竅為目,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藏象)敷和之紀,其主目。(運氣)足太陽脈通項入腦者,正屬目本,名眼系。陰蹺陽蹺,陰陽相交,陽出陰,陰出陽,交於目銳眥。陽氣盛則瞋目,陰氣勝則瞑目。

白話文:

根據分類法(和生命之門相關):眼睛是肝臟的器官。(脈象和顏色)東方生風,在人體中為眼睛,其精華和陽氣向上運行到眼睛而形成眼珠。(臟器和形體)在敷育和諧的紀律中,眼睛為其主宰。(運行氣血)足太陽經脈經過頭頸而進入大腦,正好屬於眼睛的根本,名稱為眼系。陰蹺脈和陽蹺脈,陰陽互相交結,陽氣外出陰氣內收,陰氣外出陽氣內收,在眼睛的銳利的眼角交匯。陽氣旺盛則眼睛睜大,陰氣旺盛則眼睛閉合。

(俱針刺)蹺脈屬目內眥,氣不營,則目不合,任脈入目,督脈與太陽起於目內眥,其少腹直上者,上系兩目之下,足太陽入於目內眥,足太陽之筋,支者為目上綱,足陽明之筋,上合於太陽,為目下綱,足少陽之筋,支者結於目眥為外維。足陽明還系目系,足少陽起目銳眥,至銳眥後手太陽至目銳眥,支者至目內眥。

白話文:

(所有針刺穴位)蹺脈屬於眼睛內眥,氣血不運行,那麼眼睛就無法閉合。任脈進入眼睛,督脈與太陽經起於眼睛內眥,從小腹部一直向上,在兩眼下方連接,足太陽經進入眼睛內眥,足太陽經的筋,分支的筋膜環繞在眼球上部,足陽明經的筋,在上部與太陽經相連接,環繞在眼球下部,足少陽經的筋,分支的筋膜連接在眼皮上,成為外角眥。足陽明經還環繞眼睛的系帶,足少陽經起於眼角,到達眼角後面,手太陽經到達眼角,分支的筋膜到達眼睛內眥。

手少陽至目銳眥,手少陰系目系,足厥陰連目系,手少陰合目內眥,足少陽系目系,合少陽於外眥。平旦陰盡,陽氣出於目,目張則氣上行於頭,夜則氣行於陰,而復合於目。(俱經絡)目者心之使也,目者五臟六腑之精也,營衛魂魄之所常營也,神氣之所生也。五臟六腑之津液,盡上升滲於目。

白話文:

手少陽經的經絡與眼睛相關,眼睛尖銳、目光炯炯。手少陰經與眼睛的系膜相連,足厥陰經也與眼睛的系膜相連。手少陰經與眼睛內眥相合,足少陽經與眼睛的系膜相連,少陽經與眼睛外眥相合。清晨,陰氣消盡,陽氣從眼睛散發出來,眼睛睜開,氣就會上升到頭部;到了晚上,氣就會在陰經中運行,然後又回到眼睛。(俱為經絡)眼睛是心靈的使者,是五臟六腑精華的體現,是營衛魂魄經常運行的場所,是神氣的源泉。五臟六腑的津液,都會上升到眼睛,並滲入其中。

(俱疾病)命門:太陽結於命門。命門者,目也。(亦經絡)

7. 五運之圖

甲己之年為土運,土愛暖而不愛寒。宜加溫劑以助之。乙庚之年為金運,金宜清而不宜燥,宜加平劑以清之。丙辛之年為水運,水欲暖而寒則凝,宜加熱劑以溫之。丁壬之年為木運,木惡寒而又怕燥,宜加和劑以平之。戊癸之年為火運,火宜寒而不宜熱,宜加涼劑以解之。

白話文:

甲己年是土運,土喜歡溫暖而不喜歡寒冷。應當增加溫和的藥劑來幫助它。乙庚年是金運,金應當清澈而不應當乾燥,應當增加平穩的藥劑來清澈它。丙辛年是水運,水想要溫暖而寒冷則會凝結,應當增加溫熱的藥劑來溫暖它。丁壬年是木運,木厭惡寒冷而又害怕乾燥,應當增加調和的藥劑來平衡它。戊癸年是火運,火應當寒冷而不應當炎熱,應當增加涼爽的藥劑來解除它的熱度。

8. 六氣之圖

子午卯酉年,少陰君火,陽明燥金,司天在泉,宜清之。辰戌丑未年,太陰濕土,太陽寒水,司天在泉,宜溫之。寅申巳亥年,少陽相火,厥陰風木,司天在泉,宜涼劑以和之。然又當察病以調治,而不可執一也。

白話文:

在子午卯酉年,少陰君火和陽明燥金司天,此時宜清之。在辰戌醜未年,太陰濕土和太陽寒水司天,此時宜溫之。在寅申巳亥年,少陽相火和厥陰風木司天,此時宜用涼劑以和之。然而還應該觀察病情以進行調理,不可執著於一種方法。

9. 逐年六氣總論

復慧子曰:天有四時,歲有六氣,此即外因是也。四時者,春夏秋冬也;六氣者,風寒暑濕燥火也。且初之氣,自年十二月大寒節起,至立春雨水驚蟄前終止,乃厥陰風水用事;二之氣,自二月春分節起,至清明穀雨立夏終止,乃少陰君火用事;三之氣,自四月小滿節起,至芒種夏至小暑終止,乃少陽相火用事;四之氣,自六月大暑節起,至立秋處暑白露終止,乃太陰濕土用事;五之氣,自八月秋分節起,至寒露霜降立冬終止,乃陽明燥金用事;六之氣,自十月小雪節起,至大雪冬至小寒終止,乃太陽寒水用事。

白話文:

復慧子說:一年之中有四季,四季之中各有六種氣候,這些都是外因。四季包括: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六種氣候包括:風、寒、暑、濕、燥、火。

第一種氣候,從十二月大寒節氣開始,到立春、雨水、驚蟄節氣之前結束,是厥陰風水司掌的時期。

第二種氣候,從二月春分節氣開始,到清明、穀雨、立夏節氣之前結束,是少陰君火司掌的時期。

第三種氣候,從四月小滿節氣開始,到芒種、夏至、小暑節氣之前結束,是少陽相火司掌的時期。

第四種氣候,從六月大暑節氣開始,到立秋、處暑、白露節氣之前結束,是太陰濕土司掌的時期。

第五種氣候,從八月秋分節氣開始,到寒露、霜降、立冬節氣之前結束,是陽明燥金司掌的時期。

第六種氣候,從十月小雪節氣開始,到冬至、小寒節氣之前結束,是太陽寒水司掌的時期。

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四時序而六氣調,病安生焉!過則為災,未有不致目病者,至於細分六氣,已詳列於後之諸卷中矣。

白話文:

輪到春天溫暖,夏天炎熱,秋天涼爽,冬天寒冷,依照著四季順序和六種氣,把疾病都生出來了!過度身體就會受傷害,沒有不導致眼睛病發作的,至於詳細區分六種氣,已詳列在下卷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