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仁宇

《審視瑤函》~ 卷首 (2)

回本書目錄

卷首 (2)

1. 前賢醫案

一少年早起,忽視物不見,熟臥片時,略見而不明,食減甚倦,脈緩大,重按散而無力。意其受濕所致,詢之果臥濕地半月,遂用蒼朮、白朮、茯苓、黃耆、陳皮,少佐附子,二十劑而安。

汪石山治一婦,年逾四十兩目昏昧,咳嗽頭疼似鳴,若過飢益甚。醫治以眼科藥,反劇。脈皆細弱,脾脈尤近乎弱,曰脾虛也。五臟六腑之精,皆稟受於脾,上貫於目,脾虛不能輸運臟腑精微歸明於目,故目昏腦鳴頭痛之候出矣。脾虛則肺金失養,故咳嗽形焉。醫不補脾養血,妄以苦寒治眼,是謂治標不治本也。

遂用參、耆各錢半,麥門冬、貝母各一錢,歸身八分,陳皮、川芎各七分,升麻、柴胡、甘草各五分而安。

薛立齋治一男子,日晡兩目緊澀,服黃柏、知母之類反劇,更加便血,此脾傷不能統血輸榮於目然也。遂用補中益氣湯送下六味丸而安。

給事張禹功,目赤不明,服驅風散熱之劑,反畏明重聽,脈大而虛。此由心勞過度,思慮傷脾。蓋心勞則不能生血,脾傷則不能運輸,精敗於目也。用補中益氣湯加茯神、酸棗仁、山藥、山茱萸、遼五味而安。後自攝不謹,復作益甚,用十全大補湯加前藥而復愈。

王海藏治一女,形肥年將笄,時患目,或一月或兩月一發,每發則紅腫,如此者三年,服祛風熱藥,左目反生頑翳,從銳眥起遮瞳仁,右目亦生翳,自下而上。潔古云:從外走內者少陽也,從下而走上者陽明也。此少陽陽明二經有積滯也。六脈短滑而實,輕取則短澀。

遂用溫白丸,減川芎、附子三分之二,倍加膽草、黃連下之,服如東垣痞積丸法,初服二丸,每日加一丸,如至大便利,則每日減一丸,復從二丸加起,忽一日瀉下黑血塊,如黑豆大而硬,自此漸愈,翳膜盡去。

攖寧生治一人,過食醋蒜豬肉煎餅,後復飲酒大醉,臥於暖坑,次日瞳神散大,視無定,以小為大,以大為小,行步踏空,百治不效。予曰:瞳子散大,由食辛熱太過然也。蓋辛主散,熱助火,辛熱乘於腦中,故睛散,睛散則視物無的也。遂用芩連諸寒之藥為君,歸芎諸甘、辛為臣,五味子酸為佐,人參、甘草、天冬、地骨皮為使,柴胡為肝竅之引,百劑而安。

一婦人目翳綠色,從下而上,病自陽明來,綠非正色,殆肺合腎而為病,猶畫家以黑調白,合成諦之象,乃用瀉肺腎之藥,而以入陽明之藥為引使。

唐高宗常苦頭重,目不能視,召侍醫秦鳴鶴診之,請刺頭出血可愈,太后不欲上疾愈,怒曰:此可斬也,乃欲於天子頭刺血。上曰:但刺之,未必不佳。乃刺二穴。上曰:吾目似明矣。後舉手加額曰:天賜也。自負綵緞百匹,以賜鳴鶴。

安慶趙君玉,目暴赤腫,點洗不退,偶思戴人有云:凡病在上者,皆宜吐之。乃以茶調散湧之,一湧而目愈。君玉嘆曰:法之妙其迅如此,乃知法不遠人,人自遠法也。

白話文:

前賢醫案

一位少年早上起床,突然看不見東西,躺著休息片刻,稍微能看到但還是模糊不清,食慾也減退,非常疲倦,把脈發現脈象緩慢且大,重按下去感覺鬆散無力。我認為這是受濕氣所導致,詢問後得知他確實在潮濕的地上睡了半個月,於是開立了蒼朮、白朮、茯苓、黃耆、陳皮,稍微加了點附子,吃了二十劑藥後就康復了。

汪石山醫治一位婦人,年紀超過四十歲,兩眼昏花,咳嗽時頭痛,還感覺頭裡有聲音在響,如果太餓就會更嚴重。醫生用眼科的藥物治療,反而病情加重。把脈後發現她的脈象都很細弱,尤其是脾脈更是虛弱,於是說這是脾虛引起的。五臟六腑的精華都來自於脾,並向上輸送到眼睛,現在脾虛無法將臟腑的精華輸送到眼睛,所以出現眼睛昏花、頭鳴、頭痛這些症狀。脾虛也會導致肺氣失養,所以才會咳嗽。醫生不補脾養血,反而用苦寒的藥物來治療眼睛,這就犯了治標不治本的錯誤。

於是他開立了人參、黃耆各一錢半,麥門冬、貝母各一錢,當歸身八分,陳皮、川芎各七分,升麻、柴胡、甘草各五分的藥方,婦人的病就好了。

薛立齋醫治一位男子,每天下午傍晚的時候眼睛就會感到緊澀不舒服,吃了黃柏、知母之類的藥物反而更嚴重,甚至還出現了便血,這也是因為脾胃受損,無法將血液和營養輸送到眼睛所導致。於是開立了補中益氣湯,並搭配六味丸一起服用,病就痊癒了。

給事中張禹功,眼睛紅腫看不清楚,吃了驅風散熱的藥物,反而更怕光,聽力也變差,把脈發現他的脈象大而虛弱。這是因為他過度勞累,思慮過多而損傷了脾胃。心勞則無法產生血液,脾傷則無法運送營養,導致精華損耗在眼睛。於是開立了補中益氣湯,並加入茯神、酸棗仁、山藥、山茱萸、五味子,病就好了。後來他自己不注意保養,病情又復發,而且更嚴重了,又用十全大補湯加上之前的藥方,才又治好。

王海藏醫治一位女子,身材肥胖,快要成年,經常眼睛不舒服,有時候一個月發作一次,有時候兩個月發作一次,每次發作就會紅腫,這樣持續了三年,吃了祛風熱的藥,反而左眼長出了頑固的翳(眼角的薄膜),從眼角開始蔓延,遮住了瞳孔,右眼也長出了翳,從下方向上發展。名醫張元素說:從外向內發展的是少陽經的問題,從下向上發展的是陽明經的問題。這代表少陽經和陽明經都有積滯。把脈發現她的六脈短而滑,但按下去又感覺澀滯。

於是開立了溫白丸,減去了川芎和附子的三分之二,加倍了膽草和黃連,讓她像服用東垣痞積丸一樣服用。剛開始吃兩丸,每天增加一丸,如果大便順暢了,就每天減少一丸,然後又從兩丸開始增加。有一天,她排出了像黑豆一樣大小的黑色血塊,從此病情逐漸好轉,眼翳也消失了。

攖寧生醫治一個人,因為吃了太多醋蒜豬肉煎餅,之後又喝醉酒,睡在溫暖的炕上,第二天瞳孔散大,看東西沒有固定焦點,把小的看成大的,把大的看成小的,走路也踩不到實處,百般治療都無效。我說:瞳孔散大是因為吃了太多辛辣燥熱的食物導致的。辛辣可以使氣散,熱可以助火,辛熱的邪氣入侵到腦部,所以瞳孔散大,瞳孔散大就會看不清楚東西。於是用黃芩、黃連這些寒涼的藥材做為主藥,當歸、川芎這些甘辛的藥材為輔助,五味子的酸味為佐藥,人參、甘草、天冬、地骨皮為引導藥,柴胡來引導藥效進入肝經,吃了一百劑藥才治好。

一位婦人眼睛長出綠色的翳,從下方向上發展,這是從陽明經來的疾病。綠色不是正色,大概是肺和腎一起出了問題,就像畫家把黑色和白色調在一起,呈現出曖昧的顏色一樣。於是開了瀉肺腎的藥,並加入了引導藥效進入陽明經的藥。

唐高宗經常感到頭重,眼睛看不清楚,召來侍醫秦鳴鶴診治,秦鳴鶴請求在頭上扎針放血,或許可以治好。太后不希望皇帝的病好,生氣的說:這個人該斬首,竟然想在皇帝的頭上刺血。皇上說:讓他刺吧,未必不好。於是就在頭上刺了兩個穴位,皇上說:我的眼睛好像能看清楚了。之後皇上舉手摸摸額頭說:這是天賜的啊!賞賜了秦鳴鶴一百匹彩色綢緞。

安慶的趙君玉,眼睛突然紅腫,用藥水洗也不消退,偶然想起戴人說過:凡是病在上面的,都應該用吐法來治療。於是就用茶調散讓他嘔吐,吐了一次眼睛就好了。趙君玉感嘆的說:醫術的巧妙竟然如此迅速啊!這才知道醫術並不遙遠,是人們自己遠離了醫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