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仁宇

《審視瑤函》~ 卷首 (2)

回本書目錄

卷首 (2)

1. 動功六字延壽訣

春噓明目本持肝,夏至呵心火自閒,秋呬定知金肺潤,冬吹惟要坎中安,三焦嘻卻除煩熱,四季長呼脾化餐,切忌出聲聞口耳,其功尤甚保神丹

白話文:

春天呵氣,明亮眼睛,根本上是保養肝臟。

夏天呵心火,自然清閑。

秋天呵氣,必定知道肺部的金氣得到滋潤。

冬天呵氣,只要腎水充足,就能安穩。

三焦呵氣,可以除掉煩熱。

四季常常呵氣,脾胃就能把食物化生為氣血。

呵氣時切忌出聲,聽到口耳之聲,呵氣的功效比保神丹還要厲害。

心呵頂上連叉手(舉手則呵,反手則吸)

呵則通於心,去心家一切熱氣,或上攻眼目,或面色紅,舌上瘡,或口瘡。故心為一身五官之主,發號施令,能使五官。故上古恬澹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也。秋冬時當暖其湧泉,不傷於心君。《素書》云:足寒傷心是也。

白話文:

呵則通於心,可以除去心中的所有熱氣,可能上竄到眼睛,或者面部發紅,舌頭上有瘡,或者口腔潰瘍。所以,心是我們五官的主宰,發號施令,能使五官都受到影響。所以,上古時期的人們恬澹虛無,真氣因此而從之,精神內守,怎麼會有疾病產生?原因在於他們志向閒散而少有慾望,內心安寧而沒有恐懼,形體勞動而不感到疲倦。秋冬季節,應該溫暖湧泉穴,不要傷害心君,《素書》中說:足寒傷心就是這個道理。

澄其心則神自清,火自降,是火降由於神之清也。心通舌,為舌之官,舌乃心之苗,為神之舍,又為血之海,故血少則心神恍惚,夢寐不寧也。冬面紅受克,故鹽多傷心血。冬七十二日,省鹽增苦,以養其心也。

白話文:

澄清自己的心靈,自然就會神清氣爽,心火也會自然下降,所以心火下降是源於神智的清靜。心與舌相通,舌是心的官屬,舌是心的苗裔,是神靈的居所,又是血液的汪洋,所以氣血不足,就會導致心神不定,夜夢不休。冬天面部發紅會剋制心血,所以多吃鹽會損傷心血。冬天有七十二天,減少鹽分,增加苦味,以滋養心臟。

肝若噓時目睜睛

噓則通肝,去肝家一切熱聚之氣。故膽生於肝,而膽氣不清,因肝之積熱,故上攻眼目,大噓三十噓。一補一瀉,則眼增光,不生眼眵。故目通肝,肝乃魂之宅,夜睡眼閉,則魂歸宅,肝為目之官,秋面青受克,辛多傷肝,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養肝氣。

白話文:

若要疏通肝臟,需排除肝臟多餘的熱氣。膽臟與肝臟相通,若肝臟積熱,就會影響膽氣,使眼目不清。可以進行三十次深呼吸,讓肝臟、膽臟順暢,維持正常功能,讓眼睛更加明亮,避免眼疾。眼睛與肝臟相通,肝臟是魂魄居住的地方,晚上睡覺時,眼睛閉著就代表魂魄歸位;肝臟主管眼睛,秋天的氣候容易剋制肝臟,過多的辛辣食物傷肝,因此秋天七十二天內,應減少辛辣食物,增加酸味食物,來養護肝臟氣血。

腎吹抱取膝頭平

吹則通腎,去腎中一切虛熱之氣,或目昏耳聾,補瀉得宜,則腎氣自調矣。故腎通耳,為耳之官,耳聽走精,不可聽於淫聲,大吹三十吹,熱擦腎堂,四季十八日,面黑受克,甘多傷腎。故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鹽,以養腎氣。

白話文:

吹耳可疏通腎氣,消除腎中的虛熱之氣,或可改善目昏耳聾的症狀,適當地補瀉腎氣,則腎氣自然會調和。因此,腎臟與耳朵相通,腎臟是耳朵的官竅,耳朵的聽覺功能是由腎精所主導,因此不可過度聽取淫靡的聲音。每天吹耳三十次,熱敷腎俞穴,每季十八天進行一次,如果臉色發黑,則表示受到剋制,過多食用甘甜的食物會損傷腎氣。所以,每季十八天,減少甘味食物的攝取,增加鹽分的攝取,以滋養腎氣。

肺病呬氣手雙擎

呬則通肺,去肺家一切所積之氣,或感風寒咳嗽,或鼻流涕,或鼻熱生瘡,大呬幾呬,一補一瀉,則肺氣自然升降。肺為心之華蓋,最好清,故肺清則不生疾也。肺通鼻,為鼻之官,肺為魄之舍也。夏面白則受克,苦屬火,肺屬金,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

白話文:

大聲呼氣可以暢通肺部,排出肺部堆積的各種氣體,無論是因感受風邪而引起的咳嗽,或是流鼻涕,或是鼻腔因熱氣而生瘡,都可用大聲呼氣來進行治療,一呼一吸之間,肺氣自然而然地升降。肺是心臟的保護傘,所以肺部最好保持清爽,肺清爽了就不會得病。肺與鼻子相通,是鼻子的官邸,肺是魂魄的住所。夏季面色蒼白的人容易受到傷害,苦味屬於火,肺屬金,夏季有72天,應減少苦味食品,增加辛味食品,以養護肺氣。

脾病呼時須撮口

呼則通脾,去脾家一切濁氣。故口臭四肢生瘡,或面黃脾家有積,或食冷物,積聚不能化,故脾為倉廩之官,又為血之用。故飲食不調,則不生血,四肢不動則脾困。故夜則少食,睡時脾不動,以致宿食,則病生矣。脾四季之官,為意之宅,故意不可以妄動,動則浩然之氣不能清也。春面黃則受克,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白話文:

呼氣可以疏通脾臟,祛除脾臟裡面的濁氣。因此口臭、四肢生瘡,或是臉色黃、脾臟裡有積滯,或是食用生冷食物,積聚不能消化,所以脾臟是儲藏食物的官,又與血的作用相關。因此飲食不正常,就不會產生血,四肢不運動則脾臟就會睏倦。因此晚上要少吃,睡覺時脾臟不動,就會導致宿食,那麼就會生病了。脾臟是四季之官,是思想的住所,因此思想不可以胡亂活動,胡亂活動則浩然之氣就不能清靜了。春天臉色黃表示受到剋伐,春天有七十二天,減少酸味食物,增加甜味食物,以滋養脾氣。

三焦客熱臥嘻嘻

嘻則通膽,去膽中一切客熱之氣,故臥時常嘻,能去一身之客熱,補瀉得當,膽氣自清,目不生眵,膽怕熱,四時飲食,熱者少食,上膈無積,使膽氣清爽也。

白話文:

如果常發出「嘻」的聲音,可以疏通膽經,去除膽中的所有熱氣,因此睡覺時常發出「嘻」的聲音,就能去除全身的熱氣,補瀉得當,膽氣自然清澈,眼睛不會生翳。膽怕熱,四季飲食,吃熱性的食物要少,上膈不積,這樣膽氣才能清爽。

2. 太極陰陽動靜致病例

經云:瞳子眼黑法於陰,白眼赤脈法於陽。故陰陽合轉而睛明,此則眼具陰陽也。

又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睛,睛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氣血之精,而與脈併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此則眼具五臟六腑也。後世五輪八廓之說,蓋本諸此。臟腑主目有二:一曰肝。

白話文:

又說:五臟六腑的精氣,都集中在眼睛,形成眼珠,眼珠的位置就是眼睛,骨頭的精華是瞳孔,筋的精華是黑眼球,血的精華是血脈,眼窩的精華是眼白,肌肉的精華是約束,肌肉包裹著筋、骨、氣、血的精華,與經脈相連,向上通於腦,後部通於後腦,這就說明眼睛具備了五臟六腑的精華。後世的五輪八廓之說,都是由此而來。臟腑主目有兩個:第一個是肝臟。

經云: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又云:人臥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又云: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二曰心。經云:心合脈,諸脈皆屬於目是也。至東垣又推之而及於脾,如下文所云,東垣曰:《五臟生成篇》云:諸脈皆屬於目,目得血而能視。

白話文:

經典上說:東方是青色的,對應著肝臟,肝臟的竅開在眼睛,肝臟儲藏精血。經典還說:人睡覺的時候,血液會迴流到肝臟,肝臟接收到血液後才能視覺。經典又說:肝氣通於眼睛,肝臟健康,眼睛就能辨別五種顏色。再說到心臟。經典上說:心臟與脈搏相應,所以所有的脈絡都與眼睛相連。到了東垣,又推測到脾臟,如下文所述,東垣說:《五臟生成篇》裡說:所有的脈絡都與眼睛相連,眼睛得到血液才能視覺。

《針經九卷·大惑論》云:心事煩冗,飲食失節,勞役過度,故脾胃虛弱,心火太盛,則百脈沸騰,血脈逆行,邪害空竅,如天明則日月不明也。夫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於脾土,而上貫於目,脾者諸陰之首也,目者血氣之宗也。故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所司,不能歸明於目矣。

白話文:

《針經九卷·大惑論》中提到,當人們思慮過多、飲食不節制、勞累過度,就會導致脾胃虛弱、心火過盛,進而導致血液沸騰、血脈逆行、邪氣侵害空竅。這就像天亮後,日月的光輝就會被掩蓋一樣。人體五臟六腑的精氣,都來自於脾土的滋養,脾經向上貫通眼睛,脾是諸陰之首,眼睛是血氣的來源。所以,當脾虛時,五臟六腑的精氣就會失去歸宿,無法輸布到眼睛,導致視力減弱。

心者君火也,主人之神,宜靜而安,相火代行其令,相火者胞絡也,主百脈,皆榮於目,既勞役運動,勢乃妄行,及陰邪氣並,損其血脈,諸病生焉。凡醫者不理脾胃,及養血安神,治標不治本,不明正理也。

白話文:

心是人體的君主之火,它主宰著人的精神,應該保持安靜和安寧。相火是心火的助手,它運行著心火的命令。相火就是胞絡,它主宰著百脈,所有的脈絡都榮於眼睛。當人勞累過度,運動過量,相火就會妄行。當陰邪之氣侵襲,損傷了血脈,各種疾病就會產生。普通的醫生不重視調理脾胃,不重視養血安神,只治標不治本,這是不知道正理。

張子和曰:聖人雖言目得血而能視,然血亦有太過不及也。太過則目壅塞而發痛,不及則目耗竭而失明。故少年之人太過多,老年之人不及多,但年老之人,其間猶有太過者,不可不察也。夫目之內眥,太陽經之所起,血多氣少;目之銳眥,少陽經也,血少氣多;目之上綱,太陽經也,亦血多氣少;目之下綱,陽明經也,血氣俱多。然陽明經起於兩目旁交頞之中,與太陽少陽,俱會於目,惟足厥陰經,連於目系而已。

白話文:

張子和說:聖人雖然說眼睛得到血纔能夠視物,但是血也有過多和不足的情況。血過多,眼睛就會壅塞而疼痛;血不足,眼睛就會耗竭而失明。因此,年輕人多有血過多的情況,老年人多有血不足的情況。但是,老年人中也有血過多的人,這一點不可不注意。眼睛的內眼角是太陽經的起始部位,血多而氣少;眼睛的外眼角是少陽經,血少而氣多;眼睛的上眼瞼是太陽經,也是血多而氣少;眼睛的下眼瞼是陽明經,血氣俱多。然而,陽明經起始於兩眼旁交頞(鼻樑骨)的中間,與太陽、少陽經都匯聚在眼睛裡。只有足厥陰經是連接到眼睛的系帶(韌帶)而已。

故血太過者,太陽陽明之實也,血不及者,厥陰之虛也。故出血者,宜太陽陽明,蓋此二經血多故也。少陽一經不宜,血少故也。刺太陽陽明出血,則目愈明;刺少陽出血,則目愈昏。要知無使太過不及,以養血脈而已。凡血太多則濫,太少則枯。人熱則血行疾而多,寒則血行遲而少,此常理也。

白話文:

因此如果出血過多,就屬於太陽和陽明的實症,而如果血不足,就是厥陰的虛症。所以如果出血了,應該治療太陽和陽明經,因為這兩條經絡的血量比較多。少陽經不適合治療出血,因為它的血量比較少。刺破太陽和陽明經放血,眼睛就會更明亮;刺破少陽經放血,眼睛就會更昏花。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出血過多或過少,以保持血脈的正常運行。總之,血液太多就會氾濫,血液太少就會枯竭。人體發熱的時候,血液運行速度快而且量多,人體發冷的時候,血液運行速度慢而且量少,這是自然規律。

目者肝之外候也,肝藏血,在五行屬木,雖木之為物,太茂則蔽密,太衰則枯瘁矣。夫目五輪,乃五臟六腑之精華,宗脈之所聚。其白睛屬肺金,肉輪屬脾土,赤脈屬心火,黑水神光屬腎水,兼屬肝木,此世俗皆知之矣。及有目疾,則不知病之理,豈知目不因火則不病,何以言之?白輪變赤,火乘肺也;肉輪赤腫,火乘脾也;黑水神光被翳,火乘肝與腎也。赤脈貫目,火益熾也。

白話文:

眼睛是肝臟的外在表徵,肝臟貯藏血,在五行學說中屬木,雖然說木屬性的事物,太茂盛就會密不透風,太衰敗就會枯竭。眼睛周圍的五個輪,是五臟六腑精華的匯聚,宗脈聚集的地方。它的白色眼白屬肺金,肉輪屬脾土,紅色血脈屬心火,黑色的瞳孔屬腎水,也兼屬肝木,這是世人都知道的。等到眼睛生病了,卻不知道疾病的道理,難道不知道眼睛不因肝火旺盛則不會生病嗎?為什麼這樣說呢?白色的眼白變成紅色,是火克肺;肉輪紅腫,是火克脾;黑色的瞳孔被遮蔽,是火克肝與腎;紅色的血脈貫穿眼睛,是火勢更加旺盛。

能治火者,一句可了。故《內經》云:熱勝則腫。凡目暴赤腫痛,羞明癮澀,淚出不止,暴寒目瞞者,皆太熱之所為也。今列五輪所屬,八廓主病,以令施治者指南焉。

白話文:

能夠治療眼疾的方法,用一句話就可以說完了。因此《內經》中說:熱邪盛則眼睛腫脹。凡是眼睛突然發紅、腫脹、疼痛、畏光、澀痛、流淚不止、突然遇寒導致視物模糊的,都是因為太熱所造成的。現在列出五輪所屬的部位,八廓主治的疾病,以便讓施治的人做為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