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海精微》~ 卷下 (4)
卷下 (4)
1. 白睛黃赤
問曰:白睛漸漸黃赤者何也?答曰:酒毒也。酒能發陽,過飲無度,脾經受濕,傷肝膽,助火,火傷於肺經,白仁屬肺,故白睛黃赤者酒之過也,引血傷於肝,肝受其血熱,自上朝於目,目受其酒之熱毒灌注睛輪黃赤。宜服黃連解毒散,服數帖之後,點以清涼散。
黃連解毒散
黃連,黃芩,黑參,龍膽草,荊芥,梔子,天花粉,茵陳,生地黃,車前子,桔梗,連翹
上每服水煎,加童便三盞,溫服。
清金涼肝散
黃連,黃芩,梔子,連翹,葶藶,桑白皮,麥門冬,天花粉,赤芍藥,乾葛,荊芥,杏仁,青皮,甘草
上水煎,加蜜一盞入內,煎一沸,食後溫服。
白話文:
問:眼白部分漸漸出現黃色或紅色,這是什麼原因呢? 答:這是因為酒毒引起的。酒性屬陽,如果過量飲用,沒有節制,會導致脾經受到濕氣侵擾,進而傷害肝膽,助長體內火氣。火氣向上侵犯到肺經,而眼白屬於肺的功能範圍,所以眼白會呈現黃色或紅色,都是因為過量飲酒造成的。飲酒也會引發血熱,損傷肝臟。肝臟受到血熱影響,熱氣便會向上衝到眼睛,導致眼睛受到酒的熱毒侵襲,使得眼白呈現黃色或紅色。 應該服用黃連解毒散來治療,服用幾帖藥之後,再點用清涼散。
黃連解毒散的藥方組成: 黃連、黃芩、玄參、龍膽草、荊芥、梔子、天花粉、茵陳、生地黃、車前子、桔梗、連翹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每次服用時加入三小碗童子尿,溫熱服用。
清金涼肝散的藥方組成: 黃連、黃芩、梔子、連翹、葶藶子、桑白皮、麥門冬、天花粉、赤芍藥、葛根、荊芥、杏仁、青皮、甘草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煎好後加入一小碗蜂蜜,再次煮沸後,於飯後溫熱服用。
2. 患眼頭痛
問曰:人之患眼,偏正頭痛者何也?答曰:風毒甚也。頭風在右者屬痰屬熱,用蒼朮、半夏,熱用酒製黃芩;在左屬風及血虛,風用荊芥、薄荷,血虛者用芎、歸、芍藥、酒製黃柏,此三症看而用之有驗。治法:痛甚者酒調散表之;熱痛者,石膏散、清空散、川芎茶調散;冷痛者酒調散、川芎散、神清散主之;風毒作痛,菊花散、如神散主之,不必點丹。
酒調散(下桑螵蛸的)
灸穴
百會一穴,神牕四穴,臨泣二穴,聽會二穴,耳尖二穴,風池二穴,光明二穴,太陽二穴,率骨二穴
定髮際並點各穴法則(南筠參入。偏則,灸一邊痛處):前眉心平以墨點記;以草比同身寸三寸,自眉心比至草盡處是前髮際,亦以墨點記;又大杼骨上一點,以前草三寸盡處,亦點記,是後髮際;又將草自前髮際比至後髮際,平折摘去一節,又將草均分作六折,摘一折止存五折,以此草,自前髮際比至草盡處,是百會穴;又以百會穴為中,四邊各開二寸半,乃神牕穴也。
灸耳尖穴(即率骨穴),將耳折轉,尖上比寸半,盡處是率骨穴(考過同)。
臨泣穴,以瞳仁對眉尖上點為記,以草自點,比上三寸半是臨泣穴。
光明穴,對瞳仁上眉中,是光明穴。
攢竹穴,眉頭兩陷中,是攢竹穴。
睛明穴,在目內大眥外畔肉上,陷宛中。
頰車穴,在耳下曲頰端,陷中。
風池穴,在後髮際,陷中。
肝腧穴,在第九骨下,各開寸半。
天府穴,在胸兩腋下,三寸宛宛中。
聽會穴,在耳下前陷中,開口取之。
耳門穴,在上耳前起肉,當耳缺。
魚尾穴,在眥橫紋盡處。
太陽穴,在外眥五分,是。
石膏散
石膏(五錢),麻黃(一兩),何首烏(五錢),乾葛(八錢)
上用水煎,食後服。
清空散
川芎(五錢),柴胡(七錢),黃連(炒),防風(去蘆),甘草(炙),羌活(各一兩),梔子(兩半)黃芩(炒一半,酒製一半,三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熱酒內入茶少許調如膏,臨臥抹口內,少用白湯下。如頭疼每服加細辛二錢。如太陰脈緩有疾,名痰厥頭疼,加羌活、防風、川芎、甘草、半夏(一兩五錢)。如偏正頭痛服之不愈,減羌活、防風、川芎一半,加柴胡一倍。如發熱惡寒熱而渴,此陽明頭痛,只服白虎湯加香白芷。
白虎湯
知母,石膏,甘草,加香白芷
上各等分,入粳米三十粒,水煎服。
川芎茶調散,治諸風上攻頭目、偏正頭痛、熱頭風。
薄荷(八錢),防風(一兩五錢),細辛(一兩),羌活,白芷,甘草(各二兩),川芎,荊芥(各四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蔥白茶調湯溫服。常服清頭目。
芎藭散,治冷頭風。
石膏(二錢五分),草烏(一分五釐),芎藭(二分),薄荷(二分),白附子(二分),甘草(一分),白芷(三分),細辛(一分),仙靈脾(二分)
神清散,治冷頭風。
枳殼,白芷,石膏,甘草,細辛,麻黃
菊花散
如聖散
白芷,川烏,防風(各一兩),細辛(二分半),雄黃(二分),草烏(炮過去皮,兩頭尖)
上為末,溫酒調下,二日服一次。
通頂散,治一切頭風。
川芎,白芷,穀精草,藜蘆,防風,薄荷,牙皂,蔓荊子,細辛,蒲黃
上為末,口含水㗜之,吹入鼻內亦可。
雄黃丸,治偏正頭痛。
全蠍,雄黃(各二錢),盆硝(一錢五分),乳香,沒藥(各二錢),薄荷,川芎(各一錢),冰片(一分)
上為末,口㗜水搐,吹鼻內,日二次。
貼諸般疼痛眼方
赤芍、蒲黃與鬱金,芙蓉研末拌均勻,朱缺土螺緊薑汁,若然常痛只擦睛。痛甚,加白芷、南星、無名異。血見熱,久不開,加生川烏等分為末,熱水調搽眼眶四圍幹了再換。
羌活除風湯
白話文:
患眼頭痛
有人問:「人患眼疾,引起偏頭痛或正頭痛,是什麼原因?」答:「這是風邪毒素太盛的緣故。頭痛偏在右邊,多半是痰濕或熱氣引起,可以使用蒼朮、半夏,熱氣重的可以使用酒製黃芩;如果頭痛偏在左邊,多半是風邪或血虛引起,風邪可以使用荊芥、薄荷,血虛可以使用川芎、當歸、芍藥、酒製黃柏。這三種情況要仔細觀察後使用,才能有效。」
治療方法:
- 疼痛劇烈的,用酒調和藥粉來發散表邪。
- 熱痛的,用石膏散、清空散、川芎茶調散。
- 冷痛的,用酒調散、川芎散、神清散。
- 風邪毒素引起的疼痛,用菊花散、如神散,不需要點丹藥。
酒調散(藥材省略)
灸穴
- 百會穴1個、神牕穴4個、臨泣穴2個、聽會穴2個、耳尖穴2個、風池穴2個、光明穴2個、太陽穴2個、率骨穴2個
穴位取法:
- 定位髮際並點穴的方法(南筠補充):如果只有一邊痛,就灸痛的那邊。
- 將眉心對齊水平線,用墨點記號。
- 用草杆量取三寸,從眉心開始量到草杆盡頭,這是前髮際,用墨點記號。
- 在大椎骨(第七頸椎棘突下)上方一點,之前量的前髮際三寸盡頭處,用墨點記號,這是後髮際。
- 用草杆從前髮際量到後髮際,平整地折疊取下一段,再將剩下的草杆均分為六段,取走一段,剩下五段。
- 用這五段草杆,從前髮際開始量到草杆盡頭,這就是百會穴。
- 以百會穴為中心,向四個方向各量二寸半,就是神牕穴。
- 灸耳尖穴(即率骨穴):將耳朵折疊,在耳尖上方一寸半的地方,就是率骨穴。
- 臨泣穴:瞳孔對應眉毛上方,用墨點記號,從這點向上量三寸半,就是臨泣穴。
- 光明穴:瞳孔對應眉毛中間上方,就是光明穴。
- 攢竹穴:眉頭兩側的凹陷處,就是攢竹穴。
- 睛明穴:在眼內角外側的肌肉邊緣凹陷處。
- 頰車穴:在耳朵下方彎曲的下巴末端凹陷處。
- 風池穴:在後髮際凹陷處。
- 肝俞穴:在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各開一寸半。
- 天府穴:在腋下三寸的凹陷處。
- 聽會穴:在耳朵前下方凹陷處,張口時取穴。
- 耳門穴:在耳朵前面隆起的地方,靠近耳朵凹陷處。
- 魚尾穴:在眼尾的橫紋盡頭處。
- 太陽穴:在外眼角五分(約1.5厘米)處。
石膏散
- 石膏(15克)、麻黃(30克)、何首烏(15克)、葛根(24克)
- 用水煎煮,飯後服用。
清空散
- 川芎(15克)、柴胡(21克)、炒黃連、防風(去蘆)、炙甘草、羌活(各30克)、梔子(45克)、黃芩(一半炒,一半酒製,共105克)
- 磨成細末,每次服用3克。用熱酒加入少量茶水調成膏狀,睡前塗抹在口中,然後用少量白開水送服。如果頭痛,每次服用加細辛6克。
- 如果脈象緩慢,屬於痰厥頭痛,要加羌活、防風、川芎、甘草、半夏(各45克)。
- 如果偏頭痛或正頭痛服用此方無效,要減少羌活、防風、川芎一半的用量,增加柴胡一倍的用量。
- 如果發燒怕冷口渴,屬於陽明頭痛,只要服用白虎湯加白芷。
白虎湯
- 知母、石膏、甘草,加香白芷,各等分,加入粳米30粒,用水煎服。
川芎茶調散
- 治療各種風邪上攻頭目、偏頭痛、正頭痛、熱頭風。
- 薄荷(24克)、防風(45克)、細辛(30克)、羌活、白芷、甘草(各60克)、川芎、荊芥(各120克)。
- 磨成細末,每次服用9克,用蔥白茶調和後溫服。經常服用可以清頭明目。
川芎散
- 治療冷頭風。
- 石膏(7.5克)、草烏(0.5克)、川芎(0.6克)、薄荷(0.6克)、白附子(0.6克)、甘草(0.3克)、白芷(0.9克)、細辛(0.3克)、仙靈脾(0.6克)。
神清散
- 治療冷頭風。
- 枳殼、白芷、石膏、甘草、細辛、麻黃。
菊花散(藥材省略)
如聖散
- 白芷、川烏、防風(各30克)、細辛(0.75克)、雄黃(0.6克)、炮製過的草烏(去皮尖,30克)
- 磨成細末,用溫酒調服,兩天服用一次。
通頂散
- 治療各種頭風。
- 川芎、白芷、穀精草、藜蘆、防風、薄荷、牙皂、蔓荊子、細辛、蒲黃。
- 磨成細末,口含水噴到鼻腔中,也可以吹入鼻腔。
雄黃丸
- 治療偏頭痛和正頭痛。
- 全蠍、雄黃(各6克)、盆硝(4.5克)、乳香、沒藥(各6克)、薄荷、川芎(各3克)、冰片(0.3克)。
- 磨成細末,口含水噴到鼻腔中,也可以吹入鼻腔,每天兩次。
貼眼睛的各種疼痛的藥方
- 赤芍、蒲黃、鬱金,芙蓉研成末,混合均勻,用朱砂、土螺、薑汁調和。如果經常疼痛,可以直接擦拭眼睛。
- 疼痛劇烈時,加白芷、南星、無名異。
- 如果眼睛發熱,久久不退,加入生川烏等份的藥末,用熱水調和後塗抹在眼睛周圍,乾了再換。
羌活除風湯(藥材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