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訣乳海》~ 卷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五 (2)

1. 雜病生死歌

巢氏病源云:脈虛則可治,實則死。又云:緊弦實牢者生,脈細小者死。消渴脈數大者活,虛小命殂,厄難脫。

數大者,陽有餘而陰不足,尚可補陰以配陽。若脈虛小,則陰陽俱虧,求其厄脫,不亦難乎?

按經云:消渴脈數大者生,細小浮短者死。又云:消渴脈沉小者生,實堅大者死。

水氣浮大得延生,沉細應當是死別。

經云:少陰何以主腎?腎何以主水?曰:腎者,至陰也;至陰者,盛水也;肺者,太陰也;少陰者,冬脈也。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積水也。又曰:腎何以能聚水而生病?曰: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從其類也。上下溢於皮膚,故為胕腫。胕腫者,聚水而生病也。

經言如此,究之由於脾土虛弱,不能制腎水,以至氾濫皮膚而為病。若脈浮大,尚有可生之理。蓋浮屬風,大屬火;風與火皆能耗水;況浮大為陽,陽病易已。脈若沉細,沉細為陰水;則水愈橫流而土愈飄沒,其不至於死也,蓋亦鮮矣。按《脈經》云:水病脈洪大可治,微細者不可治之。

《雲水病脹閉》:其脈浮大軟者生,沉細虛小者死。又云:水病腹大如鼓,脈實者生,虛者死。

霍亂之候脈微遲,氣少不語大難醫。三部浮洪必救得,古今課定更無疑。

巢氏病源曰:診其脈來代者霍亂。又曰:脈代而絕者亦霍亂。霍亂脈大可治,微細不可治。霍亂吐下,脈遲氣息劣,口不欲言者,不可治。觀巢氏之說,正與脈訣相符,非為臆說。戴起宗《刊誤》謂《脈經》所無,以脈訣為自創之例,何其謬哉!而《刊誤》所論,皆循紙上筌蹄,並未臨證消息之耳。

夫霍亂者:乃冷熱不和,清濁相干,以致卒然心腹絞痛。其疾揮霍撩亂,故名霍亂。其始發也,則亂於裡;甚則手足厥逆,而脈沉伏,不足為怪。將解,則循手足陽明之竅以出;在上則吐,在下則瀉;其脈漸復而出矣。若不吐不瀉,脈亦不出,手足厥逆,目閉而不欲言,此為陰霍亂。

乃危證也。若內服大溫之劑,外用灸關元氣海之法,亦有能活者。

鼻衄吐血沉細宜,忽然浮大即傾危。

血虛,脈虛,理也。今吐衄二病,皆失血之證也。血既去,其脈當沉細無力;今反見浮大。浮大屬火,乃火逼血而錯經妄行,無巳時也。

病人脈健不用治,健人脈病號行屍。

所謂不用治者,乃不治自愈也。前訣形證相反,歌云:「健人脈病號行屍,病人脈健亦如之。」所謂亦如之者,即《內經》所云:「形肉已脫,九候雖調猶死也。」此訣所云,正恐後人滯於前訣,而復歌曰:「病人脈健不用治,健人脈病號行屍。」亦得經所云:「形肉有餘,脈氣不足死;脈氣有餘,形肉不足生。」又仲景曰:「脈病人不病,名曰行尺,以無生氣,卒眩僕不識人則死。人病脈不病,名曰內虛,以無穀神,雖因無苦。」《刊誤》亦知有此二說,乃不為此訣之釋,而故為前訣之釋,其偷心為何如也?

白話文:

雜病生死歌

古籍《巢氏病源》說:脈象虛弱通常可以醫治,如果脈象強實則表示病情危重。又說:脈象呈現緊繃、弦狀、實硬的通常可以存活,脈象細小則表示病情危急。患有消渴症的人,脈象呈現洪大且數快的,表示還有救;脈象虛弱細小的,則表示性命難保。

脈象洪大且數快,表示體內陽氣過盛而陰氣不足,還可以透過補養陰氣來平衡陰陽。但如果脈象虛弱細小,則表示陰陽兩虛,要從這種危急情況中脫困就很困難了。

按照經典記載,消渴症患者脈象洪大且數快的通常可以存活,脈象細小、浮淺、短促的則表示病情危急。另外又說,消渴症患者脈象沉潛細小的通常可以存活,脈象強實巨大的則表示病情危重。

水腫病症,脈象浮大則表示病情還可以延緩,脈象沉細則表示可能將與世長辭。

經典記載:少陰經為何主導腎臟?腎臟又為何主導水液?這是因為腎臟屬於至陰,至陰的特性是儲藏水液。肺臟屬於太陰,而少陰則屬於冬季的脈象,因此水的根本在腎臟,末梢在肺臟,這兩者都會積聚水液。又說,腎臟為何能夠聚積水液而導致疾病呢?因為腎臟是胃的關卡,如果關卡功能失常,就會聚積水液,並且會順著其特性四處流竄,向上向下都會漫溢到皮膚,因此造成浮腫。浮腫就是因為聚積水液而產生的疾病。

經典是這樣說的,但深入探討,其實是由於脾土虛弱,無法制約腎水,以至於水液氾濫到皮膚而產生疾病。如果脈象浮大,還有存活的希望,因為浮屬風,大屬火,風和火都能夠消耗水液,而且浮大屬於陽氣,陽氣的病症容易好轉。如果脈象沉細,沉細屬於陰水,水液就會更加橫流,而脾土則更加衰弱,這種情況就很難存活。依照脈經的說法,水腫病症脈象洪大可以治療,脈象微細則難以治療。

又說,水腫脹滿的病症,脈象浮大柔軟的通常可以存活,脈象沉細虛小的則表示病情危重。又說,水腫病症腹部腫脹如鼓,脈象強實的通常可以存活,脈象虛弱的則表示病情危重。

霍亂的脈象是微弱遲緩,氣息微弱,難以說話,這種情況非常難以醫治。如果脈象在三部(寸、關、尺)都呈現浮大洪盛的,就還有救,這是古代醫學早已確認的。

《巢氏病源》說,診斷到脈象出現間歇性的,表示是霍亂。又說,脈象出現間歇且斷絕的,也表示是霍亂。霍亂的脈象洪大可以治療,微細的則難以治療。霍亂病症出現嘔吐、腹瀉,脈象遲緩,氣息微弱,不喜歡說話的,是無法醫治的。從《巢氏病源》的說法來看,與脈學的描述是一致的,並非是隨意杜撰的。戴起宗在校勘時錯誤地說脈經中沒有這樣的記載,認為脈學的記載是自己創造的例子,這真是大錯特錯。而他校勘的內容,都是按照書本上的文字來理解,並沒有親身診斷觀察。

所謂的霍亂,是體內寒熱不調和,清濁之氣互相干擾,導致突然心腹絞痛,病情來勢兇猛,像揮霍撩亂一般,所以稱為霍亂。剛開始發病時,病邪會在體內作亂,嚴重時會出現手腳冰冷,脈象沉伏,這是不足為奇的。等到病情即將好轉,陽氣會循著手足陽明經的竅道而出,在上的會吐,在下的會瀉,脈象也會逐漸恢復。如果沒有吐瀉,脈象也不會顯現出來,手腳冰冷,眼睛閉著不想說話,這是陰霍亂,是一種危險的症狀。如果服用大溫熱的藥劑,外用艾灸關元、氣海等穴位的方法,也有可能救活。

鼻出血或吐血,脈象應該是沉細的,如果忽然變成浮大,則表示病情危急。

血虛時,脈象虛弱是正常的。現在吐血或鼻出血這兩種疾病,都是因為失血造成的。血既然已經流失,脈象應該是沉細無力的。如果反而出現浮大的脈象,浮大屬火,這表示是火逼迫血液錯亂運行,情況已經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如果病人脈象強健,則不需要治療,如果健康的人脈象呈現病態,則如同行屍走肉一般。

所謂不需要治療,是指病情會自己好轉。前面所說的病症與脈象相反的狀況,歌訣說「健康的人脈象有病,如同行屍走肉」,病人脈象強健也是如此。所謂的「也是如此」,就如同《內經》所說的「形體已經消瘦,但脈象仍然和諧,還是會死亡」。這段歌訣,正是擔心後人拘泥於前面的歌訣,因此再次歌唱說「病人脈象強健,不需要治療;健康的人脈象有病,如同行屍走肉」,也如同經典所說的「形體有餘,脈氣不足,會死亡;脈氣有餘,形體不足,會活下來」。張仲景也說:「脈象有病而人沒有病,稱為行尺,表示沒有生氣,如果突然眩暈昏倒、不省人事,就會死亡。」「人有病而脈象沒有病,稱為內虛,表示沒有穀氣的滋養,即使沒有什麼痛苦,也會死亡。」校勘者也知道有這兩種說法,卻不根據這兩種說法來解釋這個歌訣,而故意解釋前面的歌訣,這種偷換概念的心態真是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