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博

《脈訣乳海》~ 卷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

1. 雜病生死歌

按脈經云。人病脈不病者生。脈病人不病者死。

心腹痛脈沉細宜。浮大弦長命必殂。

巢元方曰。心腹痛者。由臟腑虛弱。風寒客於其間。邪氣發作。與正氣相擊。上衝於心。則心痛。下攻於腹。則腹痛。上下相攻。故心腹絞痛氣不得息。診其脈。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手少陰經也。沉者為陰。陰虛者病苦心腹痛。難以言心。如寒伏心腹㽲痛不得息。脈沉小者生。

大𩊅疾者死。心腹痛脈沉細小者生。浮大而疾者死。刊誤引用巢氏病源而不及此。是誠何心哉。

按經云。心腹痛。痛不得息。脈細小遲者生。堅大疾者死。頓痛短澀應須死。浮滑風痰必易除。

頭為諸陽之會。其痛因不一也。短澀為陰脈。故非所宜。若脈見浮滑。浮則為風。滑則為痰。驅逐風痰。其病自已。故曰。必易除也。

按經言。形脈與病相反者死。奈何。然。病若頭痛目痛。脈反短澀者死。中風口噤遲浮吉。急實大數三魂孤。

巢氏病源曰。諸陽經皆在於頭。三陽之經。並絡入頷頰。夾於口。諸陽為風寒所客。則筋急。故口噤不開也。診其脈遲者生。準繩云。風邪中人。六脈多沉伏。亦有脈隨氣奔指下洪盛者。遲浮吉。堅大急疾凶。大抵中風之證。風火居多。紺珠經曰。以火為本。以風為標。心火暴甚。

腎水必衰。肺金既摧。肝木自旺。如脈浮而遲。浮則風猶在表。遲則火猶不熾。故以為吉。若急實大數。則風火熾盛。而中藏入里矣。其病必凶也。

魚口氣粗難得瘥。面赤如妝不久居。

脈經云。病人口如魚口。不能復閉。而氣出多不反者死。是人身之元氣。不得歸於丹田。奔越而上。故口如魚口而氣粗也。面赤如妝者。虛陽載上也。

中氣髮直口吐沫。

張世賢曰。發乃血之餘。心不能生血。發必焦枯梗直。涎乃脾之液。脾絕則涎不收攝。故涎從口中吐出也。

噴藥悶亂起復蘇。

晞範曰。咽主咽物。咽為胃之系。下連胃脘。為水穀之道路。胃經為風痰所擾。悶亂而藥不下咽。噴吐於其外。豈可望有甦醒之期。張世賢釋起當作豈。愚謂亦不必改。訣之意。皆言有時悶亂。有時甦醒。暫開復閉。終為不起之證也。

咽喉拽鋸水雞響。

咽喉者。氣之道路也。風痰壅塞。道路窒礙。故作水雞之聲也。

搖頭上竄氣長噓。

凡人之頭。猶木之梢。火之尖也。風火相煽。故搖頭上竄。張世賢曰。氣長噓出多入少。皆真元散失之候也。

病人頭面青黑暗。

青屬肝。黑屬腎。倘色明潤。猶有可生之理。更加慘暗。則肝腎已絕矣。

汗透毛端恰似珠。

經曰。六陽氣俱絕者。則陰與陽相離。陰陽相離。則腠理泄絕。汗乃出。大如貫珠。轉出不流。則氣先死。

眼小目瞪不須治。

經云。睛不轉而仰視。此太陽已絕。

詐汗如油不可蘇。

白話文:

按照脈經的說法,如果人生病但脈象正常,表示有生的希望;如果脈象異常但人沒有生病,則表示將要死亡。

心腹疼痛時,脈象應該是沉而細的,如果脈象是浮、大、弦、長,則表示生命將要結束。

巢元方說,心腹疼痛的原因是臟腑虛弱,風寒侵入體內,邪氣發作,與正氣相抗衡。邪氣向上衝擊心臟,就會引起心痛;向下攻擊腹部,就會引起腹痛。上下互相攻擊,所以會導致心腹絞痛、呼吸困難。診斷時,左手寸口(手腕部位)人迎穴(頸部動脈)之前的脈象,屬於手少陰經。脈象沉,代表陰虛,陰虛的人會感到心腹疼痛。如果寒邪伏藏在心腹,導致劇烈疼痛、呼吸困難,脈象沉而細小,則表示有生的希望。

如果脈象大且急促,則表示將要死亡。心腹疼痛時,脈象沉細小,表示有生的希望,脈象浮大而急促,則表示將要死亡。刊誤這本書引用了巢元方的《病源》,但沒有提及這一點,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按照經典的說法,心腹疼痛、呼吸困難時,脈象細小遲緩表示有生的希望,脈象堅大急促則表示將要死亡。如果脈象出現頓痛、短澀,也表示將要死亡。如果脈象是浮滑的,則表示是風痰所致,比較容易治療。

頭是所有陽氣匯集的地方,頭痛的原因有很多。脈象短澀屬於陰脈,所以不適合在頭痛時出現。如果脈象是浮滑的,浮代表風邪,滑代表痰液,只要驅散風痰,疾病自然會好轉,所以說比較容易治癒。

按照經典的說法,如果身體的形狀和脈象與疾病相反,則表示將要死亡。這是為什麼呢?如果病症是頭痛或眼睛痛,脈象卻反而是短澀,則表示將要死亡。中風時如果口噤,脈象遲緩而浮是吉利的。如果脈象急促、堅實、巨大而數,則表示三魂即將離散,生命危險。

巢元方的《病源》說,所有陽經都在頭部。三陽經都連接著頷部、臉頰,並夾在口邊。如果陽經被風寒侵襲,就會導致筋脈緊張,所以會出現口噤、無法張開的現象。診斷時,如果脈象遲緩則表示有生的希望。準繩這本書說,風邪侵入人體,六脈多半是沉伏的,但也有脈象跟隨氣血而奔騰,在指下呈現洪盛的。脈象遲緩而浮是吉利的,脈象堅實、巨大、急促則是不吉利的。總的來說,中風的症狀,多半是風火所致。紺珠經說,是以火為根本,以風為表象。心火過於旺盛,腎水必定衰竭,肺金也就會衰敗,肝木則會更加旺盛。如果脈象是浮而遲緩的,浮表示風邪還在體表,遲表示火勢還不猛烈,所以認為是吉利的。如果脈象急促、堅實、巨大而數,則表示風火熾盛,已經侵入體內,病情一定很凶險。

如果病人的嘴巴像魚嘴一樣張開,呼吸粗重,則很難治好。如果病人面色赤紅如化妝,表示將不久於人世。

脈經說,如果病人的嘴巴像魚嘴一樣無法閉合,並且呼出的氣多於吸入的氣,表示將要死亡。這是因為人體的元氣無法歸於丹田,而是向上奔越,所以嘴巴會像魚嘴一樣張開,呼吸也會變得粗重。面色赤紅如化妝,是因為虛陽上浮所致。

如果病人中氣虛弱,頭髮豎直,並且口吐白沫,

張世賢認為,頭髮是血的餘留,心臟如果不能產生血液,頭髮必定會焦枯豎直。涎液是脾的液體,脾氣如果衰竭,涎液就無法收斂,所以涎液會從口中吐出。

如果病人噴出藥物,感到悶亂,然後又稍微清醒,

晞範認為,咽喉是吞嚥食物的通道,它連接胃部,是水穀的道路。如果胃經被風痰侵擾,就會感到悶亂,藥物無法吞嚥,而是從口中噴出,這樣是很難有甦醒的機會。張世賢認為「起」應該理解為「豈」,意思是「怎麼可能」。我認為不必修改,因為訣竅的意思是,病人有時感到悶亂,有時又稍微清醒,時開時閉,最終還是無法痊癒。

如果病人的咽喉發出像拉鋸子或水雞一樣的聲音,

咽喉是氣體出入的通道,如果被風痰堵塞,就會發出像水雞一樣的聲音。

如果病人搖頭向上竄,並且長長地噓氣,

人的頭部就像樹梢,也像火苗。風火互相煽動,所以會搖頭向上竄。張世賢認為,長長地噓氣,呼氣多於吸氣,都是真元散失的徵兆。

如果病人的頭面部呈現青黑色,

青色屬於肝,黑色屬於腎。如果顏色明潤,還有可能存活。如果更加慘淡黑暗,則表示肝腎已經衰竭。

如果病人的汗液從毛孔中滲出,像珍珠一樣,

經文說,如果六陽之氣都衰竭,陰陽就會分離。陰陽分離,毛孔就會泄露,汗液就會大量湧出,大如珍珠,滴落而不流淌,表示氣先衰竭。

如果病人的眼睛變小,目光呆滯,就不用再治療了。

經文說,如果眼睛無法轉動,並且向上翻看,表示太陽之氣已經衰竭。

如果病人出汗像油一樣,則表示無法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