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博

《脈訣乳海》~ 卷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五 (4)

1. 左右手診脈歌

左右須候四時脈。

經曰。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故人之左尺水生左關木,左關木生左寸火,左寸火生右尺火,右尺火生右關土,右關土生右寸金,右寸金生左尺水。又左寸火克右寸金,右寸金克左關木,左關木克右關土,右關土克左尺水,左尺水克左寸火。一往一來,左右互相生克,即洪範九疇以左右合,而明吉凶之義也。然亦須隨其四時以診之。假令左關肝脈固宜弦長,而春三月左右手六部中,亦須帶弦。又令右寸肺脈固宜浮澀,若秋三月左右手六部中,亦須帶澀。故曰左右須候四時脈也。

四十五動為一息。

張世賢曰。動脈至也,息脈止也,非呼吸之息也。愚謂平人之脈,循環無已,雖四十五動之外,無有巳時,而此云四十五動為一息者,言其脈之一小周也。猶之以三百六十日為一歲,非三百六十日之外,有一上而後為第二歲。所謂以四十五動為一息者,體九疇之數,五九四十五也。五則五行之氣,全九則九疇之數備矣。

指下弦急洪緊時,便是有風兼熱極。

弦急,不緩也。洪緊,大而不和也。弦急洪緊四脈皆陽,諸陽為熱,熱則生風。故曰便是有風兼熱也。

忽然匿匿慢沉細,冷極纏身兼患氣。

匿匿,隱而不現也。慢,遲也。匿慢沉細四脈皆陰,諸陰為冷,冷即生氣。故曰冷疾纏身兼患氣也。

賊脈頻來問五行。

賊脈,鬼克之脈也。如心脈沉細,肝脈澀小,脾脈弦急,肺脈洪大,腎脈遲緩。又令春脈澀短,夏脈沉遲,季夏脈弦長,秋脈洪散,冬脈緩慢。是皆賊脈,項問五行之克我者是也。

屋漏雀啄終不治。

屋漏,遲緩而一止也。雀啄,急數而一止也。二者皆為脾氣絕。屋漏為脾之陽,氣絕陽行速也。雀啄為脾之陰,氣絕陰行遲也。脾主中州,灌溉五臟六腑,脾家之元陰元陽既絕,則十二經俱危矣。故曰終不治。

按經云。脈病人不病,脈來如屋漏雀啄者死。注云。屋漏者,其來既絕而止,時時復起而不相連屬也。雀啄者,脈來甚數而疾絕止,復頓來也。又經言得病七八日,脈如屋漏雀啄者死。注云。脈彈人手如黍米也。

白話文:

左右手診脈要配合四時變化。

醫書說,左右手是陰陽之氣運行的通道。所以人體的左手脈象,左尺代表水,能生左關的木,左關的木能生左寸的火,左寸的火能生右尺的火,右尺的火能生右關的土,右關的土能生右寸的金,右寸的金能生左尺的水。另外,左寸的火會剋制右寸的金,右寸的金會剋制左關的木,左關的木會剋制右關的土,右關的土會剋制左尺的水,左尺的水會剋制左寸的火。這樣一來一回,左右手脈象互相生長、互相剋制,就像《洪範》九疇一樣,用左右的配合來了解吉凶。但是,診脈還必須配合四季變化。比如,左關的肝脈本來應該是弦長,在春季三個月中,左右手六個部位的脈象也應該帶有弦的特性。又如,右寸的肺脈本來應該是浮澀,在秋季三個月中,左右手六個部位的脈象也應該帶有澀的特性。所以說,左右手的脈象必須配合四時變化來診斷。

脈搏跳動四十五次算作一息。

張世賢說,脈搏跳動是「動」,脈搏停止是「息」,這裡說的「息」並不是呼吸的「息」。我認為,正常人的脈搏循環不已,即使超過四十五次跳動,也不會有停止的時候。這裡說四十五次跳動為一息,是指脈搏的一個小循環週期。就像一年有三百六十天,並不是說過了三百六十天,就會突然出現另一個新的年份。所謂四十五次跳動為一息,是依據《洪範》九疇的數字,五九四十五。五代表五行之氣,九代表九疇之數完備。

如果摸到脈象弦急、洪大、緊實,就是有風邪又有熱邪。

弦急,表示脈象不緩和。洪緊,表示脈象大但不平和。弦急、洪、緊這四種脈象都屬於陽,陽氣過盛就會產生熱,熱就會生風。所以說,摸到這類脈象就是有風邪又有熱邪。

如果脈象忽然隱匿、慢而沉細,就是寒邪侵體而且有氣病。

隱匿,表示脈象隱而不顯。慢,表示脈象遲緩。隱匿、慢、沉、細這四種脈象都屬於陰,陰氣過盛就會產生寒,寒就會導致氣病。所以說,摸到這類脈象就是寒邪侵體而且有氣病。

出現「賊脈」要問五行生剋。

賊脈,是指與相應臟腑不和諧的脈象。例如,心脈沉細,肝脈澀小,脾脈弦急,肺脈洪大,腎脈遲緩。又如,春季脈象澀短,夏季脈象沉遲,季夏脈象弦長,秋季脈象洪散,冬季脈象緩慢。這些都是「賊脈」,需要詢問五行中哪個是剋制自己的。

出現「屋漏」、「雀啄」脈象,通常無法醫治。

屋漏,指脈象遲緩而且有間歇。雀啄,指脈象急促而且有間歇。這兩種脈象都表示脾氣衰竭。「屋漏」表示脾的陽氣衰竭,陽氣運行過快。「雀啄」表示脾的陰氣衰竭,陰氣運行過慢。脾主中焦,負責灌溉五臟六腑,脾的元陰元陽如果衰竭,十二經脈都會危險。所以說,出現「屋漏」、「雀啄」脈象通常無法醫治。

醫書說,病人有病但脈象沒有異狀,如果脈象像「屋漏」或「雀啄」就會死亡。註解說,「屋漏」是指脈象來的時候斷斷續續,時斷時續,不相連貫。「雀啄」是指脈象來得很快,突然停止,又突然再來。醫書又說,得病七八天,脈象像「屋漏」或「雀啄」就會死亡。註解說,脈搏跳動彈在手上的感覺像黍米一樣微弱。

2. 左手寸口心脈歌

左手頭指火之子。

諸家詮註,以子字為傳寫之誤,非也。言醫者,以第一食指探病人之左手寸脈,乃心脈也。《陰陽應象大論》云:「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夫心既為火之所生,獨非火之子歟?

四十五動無他事。四十五動無他事者,亦當准前九疇之數,須得四十五動不易,則無他故矣。張世賢釋謂其數之動法,不依五行相剋,非也。

三十一動忽然沉,頓飯卻來還復此。

凡心脈當取之六菽之重,言其浮中即當見也。今診得其脈於三十一動止,忽然而沉。夫沉,水也,必重手乃見。且頓飯之時,方得復浮而起。夫心,火也。三十一動,以五五除之,則余其六。六為水之成數。以六五除之,則余其一。一為水之生數。合生成之數俱水。潔古曰:「火得水而滅也。」

張世賢謂三十一動,輪在肺上,肺上見沉,乃金生水,水漸盛,則火滅,覺太牽強。

按經云:「左手寸口脈,偏動,乍大乍小不齊,從寸口至關,關至尺,三部之位,處處動搖,各異不同,其人病仲夏傳之此脈,桃花落而死。」

春中診得夏須憂,夏若得之秋絕體,秋脈如斯又准前,冬若候之春必死。若春中診得此脈,則奉長者少矣;夏若診得此脈,則奉收者少矣;秋若診得此脈,則奉藏者少矣;冬若診得此脈,則奉生者少矣。張世賢謂三月者,天道小變之節,亦未必然。今則准《四氣調神論》釋之,方合經旨。

白話文:

左手的第一個手指對應的是心脈,就像火的孩子一樣。

有些人註解說這裡的「子」字是抄寫錯誤,其實不是。中醫診脈時,用第一根食指按壓病患左手寸部的脈搏,這裡就是心脈。《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說:「南方產生熱,熱產生火,火產生苦味,苦味對應到心。」心既然是由火所生的,說它是火的孩子又有什麼不對呢?

正常情況下,心脈一分鐘跳動約四十五次。四十五次跳動,如果不多也不少,就表示身體沒有其他問題。張世賢認為這個數字的計算方式不符合五行相剋的原理,這個說法是不對的。

如果心脈跳動到三十一次的時候突然沉下去,吃飯後又恢復正常,這又代表什麼呢?

一般來說,診斷心脈時,用相當於六顆豆子的重量輕輕按壓就可以摸到脈搏,這代表脈搏是浮在表層的。現在診斷時發現,心脈在跳動三十一次後突然沉下去,這個「沉」代表的是水,需要用力按壓才能摸到。而且吃飯後,心脈又恢復到浮在表層的狀態。心對應的是火,三十一次跳動,用五五除,餘數是六,六是水的成數;再用六五除,餘數是一,一是水的生數。生數和成數都是水,如同金元時期的醫家李杲所說:「火遇到水就會熄滅。」

張世賢認為,三十一次跳動是心脈輪迴到肺部,肺部出現沉脈是因為金生水,水越來越多,所以火就熄滅了,這種說法太過牽強。

《黃帝內經》說:「左手寸口的脈搏,如果跳動不穩定,忽大忽小,從寸部到關部,再從關部到尺部,三個部位的脈搏跳動都不一樣,而且很混亂,這種脈象如果在夏季出現,就會在桃花凋謝時死亡。」

如果春天診斷出這種脈象,長輩會很早過世;如果夏天診斷出這種脈象,豐收的機會會減少;如果秋天診斷出這種脈象,儲藏的食物會不足;如果冬天診斷出這種脈象,生命力會受到威脅。張世賢認為三月是季節交替、天氣稍微變化的時候,這種說法也不一定正確。現在我們依照《四氣調神論》來解釋,才能符合《黃帝內經》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