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博

《脈訣乳海》~ 卷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

1. 卷五

2. 論脈訣合河圖洛書

凡為醫者。必察乎色脈之吉凶欲察色脈之吉凶。必察乎五行生剋。欲察五行之生克。必觀乎河圖洛書之理數。夫海藏王氏者。乃醫之翹楚也。述其師東垣老人之元奧。而著為一書。曰此事難知。首載醫之可法者十人。其中有箕子之洪範。與叔和之脈訣。則知叔和之脈訣。當與洪範九疇並傳而不朽矣。

所以叔和以七表為陽。其數奇。八里為陰。其數偶。復有九道之脈。以配八卦九宮。共成二十四脈。以配二十四氣。其意蓋亦深且遠矣。而說者有謂二十四脈不足盡脈之神情。以詆譭叔和之脈訣。不知二十四脈。乃諸脈之綱領。亦猶易之有八卦也。豈亦將曰八卦不足以盡易之理。

而詆譭羲皇乎哉。朱子曰。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人在天地之間。是亦物也。但物得其偏。人得其全耳。然物亦有得陰陽五行之全者。河圖洛書是也。如不明陰陽五行之理則已矣。苟欲明陰陽五行之理。舍河圖洛書奚自焉。然亦未可易言也。必知夫河圖洛書之所以然。而後可以由堂而入室焉。

吾先試以河圖之原委。淺顯言之。夫河圖者。當伏羲之時。有龍馬負圖而出於河。豈別有其圖龍馬負之而出歟。是即龍馬背上。毛旋羅紋。自然有如是。一六在下。二七在上。三八在左。四九在右。五十居中。合上下左右中間之羅紋共計之。則五十有五焉。其理蓋自左轉而東。

而南而中而西。復始而北。順而行之。以相生為用者也。要知伏羲胸中。原自有陰陽五行之理。一見斯物。適合於中。因之而畫八卦。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兌東南。巽西南。艮西北。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搏。水火不相射。乾坤縱而六子橫。相為對待以立本也。

復於八卦之上。各加八卦。上下交錯。八而八之。再變而為六十四矣。彼時但有圖畫。而無文字。然而千變萬化之理。不外乎此所謂伏羲先天八卦者是也。嗣後文王被囚。因衍易始變先天八卦。而為後天。置乾於西北。退坤於西南。長子用事。而長女代母。坎離得位。兌艮為耦。

震兌橫而六卦縱。迭為流行。以致用也。復廣八八六十四卦。而為三百八十四爻。文王系卦。周公系爻。易於是乎有辭。孔子生於周末。晚作十翼。先天后天。互相發明。而易之道始大備。是則河圖之大概也。試再以洛書之原委言之。夫洛書者。乃大禹治水之時。有神龜負書而出於洛。

豈別有其書。神龜負之出歟。是即其神龜背上自然之文。重疊縱橫。狀如折甲。其文則載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履。共計其上下左右中間之點數。則四十有五焉。要知禹王胸中。原自有乘除消長之理。一見斯物。適合於心。因之而成九疇。其理蓋自此右轉而西。

白話文:

論脈訣合河圖洛書

任何想成為醫者,都必須仔細觀察病人的面色和脈象來判斷吉凶。而要判斷面色和脈象的吉凶,就必須了解五行生剋的道理。要了解五行生剋,就必須參悟河圖洛書的數理。海藏王氏是醫學界的佼佼者,他闡述了老師東垣老人的精髓,著成一書,認為此事不易得知,書中首先記載了十位醫學典範,其中包含了箕子的《洪範》和叔和的《脈訣》,由此可知叔和的《脈訣》與《洪範九疇》同樣流傳不朽。

因此,叔和以七表為陽,其數為奇數;以八里為陰,其數為偶數。此外,還有九道脈象,配合八卦九宮,共成二十四脈,對應二十四氣,其用意深遠。有人認為二十四脈不足以概括所有脈象的神情,以此批評叔和的《脈訣》,殊不知二十四脈是所有脈象的綱領,如同《易經》的八卦一樣。難道也要說八卦不足以闡明《易經》的道理,而批評伏羲氏嗎?朱熹說:天地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人處於天地之間,也是萬物之一,只是萬物只具備陰陽五行的某一方面,而人則兼具其全,然而萬物中也有兼具陰陽五行之全的,河圖洛書便是如此。如果不懂陰陽五行的道理也罷,但若想了解陰陽五行,除了河圖洛書還能從何入手呢?然而,這也不是輕易就能說明白的,必須了解河圖洛書的根本道理,才能真正深入其中。

我先試著淺顯地說明河圖的起源。河圖是伏羲氏時期,龍馬負圖而出於河中(並非真的有圖,而是龍馬背上的毛色旋紋自然形成的圖案)。圖案中,一、六在下,二、七在上,三、八在左,四、九在右,五、十居中。將上下左右及中間的數字加總起來,共計五十五。其順序是由左向東、向南、向中、向西,再回到北,順序循環,以五行相生為運作原理。重要的是,伏羲心中原本就已掌握陰陽五行的道理,一見到這個圖案,便頓悟契合,據此畫出八卦: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兌東南,巽西南,艮西北。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搏,水火不相射;乾坤縱向排列,六子橫向排列,彼此對應,建立起基礎。

又在八卦之上,各自加上八卦,上下交錯,八乘以八,再次變化為六十四卦。當時只有圖畫而沒有文字,然而千變萬化的道理,都包含在其中,這就是伏羲的先天八卦。後來,文王被囚禁時,從先天八卦演變出後天八卦,將乾卦放在西北,坤卦放在西南,長子當政,長女代替母親,坎離得位,兌艮相配,震兌橫向排列,六卦縱向排列,循環往復,以利於應用。再次推演,由八八六十四卦,演變成三百八十四爻。文王繫卦,周公繫爻,《易經》於是有了辭義。孔子生於周末,晚年作了十翼,先天後天八卦互相闡明,《易經》之道才臻於完善。這就是河圖的大致內容。

再來試著說明洛書的起源。洛書是大禹治水時,神龜負書而出於洛水(並非真的有書,而是神龜背上自然形成的圖案)。其圖案重疊縱橫,形狀像摺疊的盔甲。圖案中記載:九在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履。將上下左右及中間的點數加總起來,共計四十五。重要的是,大禹心中原本就已掌握乘除消長的道理,一見到這個圖案,便頓悟契合,據此而成九疇。其順序是由右向西…(原文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