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訣乳海》~ 卷三 (1)
卷三 (1)
1. 歌曰
促脈前來已出關,常居寸口血成斑。忽然漸退人生也;或若加時命在天。
關,陰陽之交也。已出關則盡溢於寸口矣。並居寸口,則陽並於上,陽盛則烈其陰血,而斑疹生焉。
潔古曰:升多而不降,前曲後倨,如操帶鉤曰死。漸退者,以陽得陰則解。加進之者,獨陽脫陰,故知命在天也。
池氏曰:促脈急而數,其脈溢,關至寸口,乃水火相乘,而風壅血氣衰,故發血斑。其脈漸加溢進即死;退居本位即生。
按脈經云:寸口脈促上擊者,曰肩背痛。
白話文:
促脈出現時,代表它已經離開關部,通常會停留在寸口,導致血循出現斑點。如果脈象突然減弱,人就能活下來;如果脈象持續增強,那就生死難料了。關部是陰陽交界的地方,脈象離開關部代表氣血已經全部湧到寸口。氣血都停留在寸口,代表陽氣過盛,陽氣過盛就會消耗陰血,導致出現斑疹。李杲說,陽氣只升不降,脈象前彎後倨,像拿著帶鉤一樣,代表將要死亡。脈象逐漸減弱,代表陽氣得到陰氣調和所以好轉;脈象持續增強,代表單獨的陽氣脫離陰氣,所以說生死難料。
池氏說,促脈是急促且跳動快速的脈象,代表氣血過盛。脈象從關部到寸口,代表水火不調和,加上風邪阻滯,導致氣血衰弱,所以會出現血斑。如果脈象持續增強就代表將死,如果脈象退回正常位置就代表能活。
《脈經》記載,寸口的脈象急促向上衝擊,代表肩背疼痛。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