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訣乳海》~ 卷四 (1)
卷四 (1)
1. 促脈指法主病
四促者,陽也。指下尋之極數,並居寸口曰促,漸加則死,漸退則生。促者,陽也,坎之象也。夫促而取象於坎,何也?坎,陷也,一陽而陷於二陰之中也。促者數,而並於寸口中,有一止也,故取象於坎也。人身之陰陽和,則脈道往來和緩。今曰指下尋之極數,是陽已盛矣。
並居寸口,是陽已盛而驅策其陰血,如人疾趨,時復一蹶也。所謂漸加則死者,陽愈亢而陰愈竭,乃乘危而著鞭,則其死也必矣。若能漸退,則陰陽和合,有既濟之功,故曰漸退則生。
按脈經云:促脈來去數,時一止復來。
又按黎氏曰:陽邪上忤,故有偏盛。其脈按之有餘,舉之洪數,不遊三關,並居寸口。雖盛疾,必時一止而復來,謂之促。令人三焦不和,氣逆而厥,上盛下虛,上溢下絕。其候漸進者死,漸退者生。又劉守真曰:促脈者,陽也,數而時一止也,主聚積氣痞憂思所成,亦或熱劇失下,則令脈促,下之則平也。
白話文:
促脈,屬於陽脈。當手指觸摸到脈搏時,發現脈搏跳動極快,且集中在寸口部位,就稱為促脈。如果促脈越來越快,表示病情危急,會導致死亡;如果促脈漸漸減緩,則表示病情好轉,能夠存活。
促脈屬於陽脈,在易經中對應坎卦的象徵。為什麼促脈會以坎卦來比喻呢?因為坎卦的卦象是中間一陽爻被上下兩個陰爻所包圍,呈現陷落之象。促脈的特徵是脈搏跳動快速,並且集中在寸口,中間會有一處停頓,這就如同坎卦的象徵。
人體陰陽平衡時,脈搏的跳動應該是平和而緩慢的。如今脈搏跳動極快,表示體內陽氣過於旺盛。陽氣過盛而集中在寸口,代表陽氣過盛已經在驅趕陰血,就像人快步奔跑,不時會跌倒一樣。如果脈搏跳動越來越快,代表陽氣更加亢盛,而陰氣更加衰竭,就像在危險的邊緣鞭打自己一樣,必然會導致死亡。如果脈搏跳動能漸漸減緩,代表陰陽逐漸調和,有陰陽既濟的功效,所以說脈搏減緩會好轉。
《脈經》裡記載,促脈的特徵是脈搏跳動快速,會時不時停頓一下又繼續跳動。
黎氏認為,促脈是因為陽邪之氣向上侵犯,導致陽氣偏盛。觸摸時,脈搏感覺有力且跳動快速,脈象只集中在寸口,並沒有遊走於寸、關、尺三關。雖然脈象看起來強盛而快速,但會時不時停頓一下又繼續跳動,這就是促脈。促脈會導致三焦不和,氣血逆亂,出現氣逆而昏厥的狀況。同時,會出現上部氣盛而下部虛弱,導致上部過於充盈而下部虛竭。如果病情持續加重,就會死亡;如果病情逐漸好轉,則會存活。
劉守真認為,促脈屬於陽脈,脈象快速且時常停頓。促脈通常代表體內有氣血積聚、痞塊、或是憂思過度所造成。也有可能是熱邪過盛但未能及時清除所引起。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將熱邪清除,脈象就會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