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訣乳海》~ 卷三 (12)
卷三 (12)
1. 又歌曰
滑脈居寸,多嘔逆。
滑主壅。多陽部而見滑脈,主上焦之氣壅滯而不行,或痰飲停於胸膈,故多嘔逆之證也。
按《脈經》云:「寸口滑,胸滿逆」;又云:「寸脈滑陽實,胸中壅滿吐逆,宜服前胡湯,針太陽巨闕瀉之。」
關滑胃寒,不下食。
關中所以候脾胃者也。脾胃溫暖,則能清化水穀。今見滑脈,是為脾胃虛寒,不能腐熟水穀,而至食不下也。劉氏曰:「池氏注關部脈滑,乃肝本克脾土者,非也。」愚謂:滑者,水脈,脾土虛寒,不能制水,乃微邪干脾,故有胃寒不食。尺部脈滑,主臍冷之患也。
按《脈經》云:「關上滑,中實逆」;又云:「關脈滑,胃中有熱。滑為實熱,以氣滿,故不欲食,食即吐。遂宜服紫菀湯下之,太平胃丸,針胃管瀉之。」愚按經文則曰:「關滑胃中有熱」;至於訣,則又曰:「關滑胃寒」。似與經文大相合。然診治者,亦當隨證消息:如滑而數,則宜從熱;滑而遲,則宜從寒,不可執一論也。又《經》云:「關上脈滑而小大不勻,是為病方欲進不出,一二日復欲發動;其人慾多飲,飲即注利。如利止者生,不止者死。」
尺部見之,臍是冰;飲水下焦,聲瀝瀝。
云岐子曰:「左尺主脈沉水、客脈滑水,二水相合,寒結膀胱,故臍下似冰。聚於下而不上濟於火,故欲飲水。水停下焦,不能引於各藏,故瀝瀝作聲。右尺主脈,相火客脈滑水,火水相合,水勝火,故臍下似冰。相火原系水中之火,不能全勝,故欲飲水。」
按《脈經》云:「尺中滑,下利少氣」;又云:「尺脈滑,血氣實。婦人經脈不利,男子溺血。宜服朴硝煎、大黃湯,下去經血,針關元瀉之。」又云:「尺脈沉而滑者,寸白蟲。」又曰:「尺脈偏滑疾,面赤如醉,外氣則病。」又云:「尺脈滑而疾,為血虛。」
白話文:
又歌曰
寸口脈象滑動,多半是出現嘔吐、噁心的情況。
滑脈代表著阻塞。多在陽部摸到滑脈,表示上焦的氣機壅塞不暢,或者是有痰飲停留在胸膈,所以容易出現嘔吐、噁心的症狀。
《脈經》記載:「寸口脈滑,胸悶、氣逆。」又說:「寸脈滑,陽氣旺盛,胸中壅塞滿悶,想吐。」應該服用前胡湯,針刺太陽穴和巨闕穴來疏通。
關部脈象滑動,表示胃寒,消化不良,吃不下東西。
關脈是診察脾胃的地方。脾胃溫暖,才能消化水穀。現在出現滑脈,表示脾胃虛寒,不能好好消化食物,導致吃不下東西。劉氏認為,池氏註解關部脈滑是因為肝木剋脾土,是不對的。我認為,滑脈是水脈,脾土虛寒,不能控制水,是微小的邪氣侵犯脾胃,所以會胃寒,吃不下東西。尺部脈象滑動,則表示肚臍發冷。
《脈經》記載:「關上脈滑,腹中實滿、氣逆。」又說:「關脈滑,表示胃中有熱。滑脈代表實熱,因為氣滿,所以不想吃東西,吃了就吐。」適合服用紫菀湯來通下,或是大平胃丸,並針刺胃管穴來疏通。我認為,經文說關脈滑表示胃中有熱,但口訣又說關脈滑表示胃寒,似乎與經文不太一致。但診斷治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如果脈滑而且快,應該從熱症來治療;如果脈滑而且慢,應該從寒症來治療,不能一概而論。又說,關上脈象滑,而且大小不均勻,表示病情正在發展,過一兩天可能會再次發作,患者會想多喝水,但喝了就拉肚子。如果拉肚子停止就沒事,如果持續拉肚子就會有生命危險。
尺部出現滑脈,表示肚臍冰冷,而且飲水後下腹會有水流動的聲音。
岐子說:左尺脈主沉水,客脈主滑水,兩者相合,寒氣凝聚在膀胱,所以肚臍下冰冷,寒氣聚集在下,不能向上溫養火氣,所以會想喝水。水停留在下焦,不能被各個臟腑吸收,所以會發出水流動的聲音。右尺脈主相火,客脈主滑水,火水相合,水勢強過火,所以肚臍下冰冷。相火原本是水中之火,不能完全壓制水,所以會想喝水。
《脈經》記載:「尺中脈滑,容易腹瀉,而且氣短。」又說:「尺脈滑,表示血氣旺盛,婦女月經不順,男子尿血。」適合服用朴硝煎或大黃湯來通下經血,並針刺關元穴來疏通。又說:「尺脈沉而且滑,表示有寸白蟲(蛔蟲)。」又說:「尺脈偏滑且快,面色赤紅如醉酒,這是外邪所致的疾病。」又說:「尺脈滑而快,表示血虛。」
2. 實脈指法主病
四實者,陽也。指下尋之不絕,舉之有餘。曰實主伏陽在內。脾虛不食,四體勞倦。
實者,陽土也。何為陽土?謂土中有火也。指下尋之不絕,沉而有力也;舉之有餘,浮而有力也。浮而有力為陽勝;沉而有力為伏陽在內。脈浮沉俱有力,而謂脾虛者何也?陰陽和則脾胃安,而脈道和緩。今伏陽在內,是陽火煉土,堅燥而乏生化之源。脾胃因之而虛矣。四體屬脾,脾虛不食,四體因之而勞倦矣。
按脈經云:實脈大而長微強。按之隱指愊愊然。一曰沉浮皆得。
白話文:
所謂的「實脈」,屬於陽性。用手指按壓把脈時,感覺脈搏持續不斷,而且舉起手指後脈搏的力道仍然很強,這就稱為實脈。實脈主要代表體內潛藏著陽氣過盛的現象,同時也可能代表脾胃虛弱、消化不良,以及身體容易感到疲勞倦怠。
實脈,性質上屬於陽性的土,為何說它屬於陽土呢?是因為土中蘊含著火氣。用手指按壓把脈時,感覺脈搏持續不斷,而且脈搏深沉有力;舉起手指時,脈搏又顯得浮而有力。脈搏浮而有力,代表陽氣過盛;脈搏深沉有力,代表潛藏著陽氣過盛。如果脈搏無論浮或沉都很有力,卻說脾胃虛弱,又是為什麼呢?當身體陰陽平衡時,脾胃功能才會正常,脈象也會呈現平和舒緩的狀態。現在體內潛藏著陽氣過盛,表示陽火正在煉化脾土,導致脾土變得堅硬乾燥,缺乏產生能量的來源,脾胃因此變得虛弱。四肢的機能歸屬於脾,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四肢自然會跟著感到疲勞倦怠。
依照《脈經》所說,實脈的脈象是粗大、長且略帶強硬,按壓時感覺脈搏飽滿有力。另外一種說法是,實脈在深層或淺層都能觸摸到脈搏。
3. 歌曰
實脈尋之舉有餘,伏陽蒸內致脾虛,食少只因生胃壅,調和湯藥始痊除。
實脈者,尋之舉之,皆有力也。今脾胃之所以虛者,因伏陽蒸內之所致耳。脾胃和則能磨谷而易飢;脾胃虛則食不消。食不消則胃口壅滯。胃口壅滯,則脈道因之而實矣。若以辛溫之藥治之,則反助其陽邪。若以寒涼之藥治之,則傷其脾胃。若以峻補之藥治之,則脾胃愈滯,而食愈少。若以克削之劑治之,則脾胃重虛,而食不化。然則我將如之何哉?亦惟調和其湯藥。如經所云: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藥則如補中湯、大健脾丸之類治之,其疾始能痊除而愈也。
按經云:實緊胃中有寒,若不能食,時時下利者,難治。
白話文:
這種脈象的特點是,把脈時感覺到它力道很強。這是因為體內潛藏的陽氣過盛,導致脾胃功能虛弱。食慾不佳是因為胃部氣機壅塞不通。要治好這種情況,必須用調和的湯藥。
這種實脈的特徵是,不論是輕按還是重按,都能感覺到脈搏很有力道。脾胃之所以會虛弱,是因為體內潛藏的陽氣過盛所導致的。脾胃功能正常,就能順利消化食物,容易感到飢餓;脾胃功能虛弱,就會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就會造成胃部氣機阻塞。胃部氣機阻塞,脈象就會因此顯得有力。如果用辛辣溫熱的藥物來治療,反而會助長體內的陽邪;如果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又會傷害脾胃;如果用峻補的藥物來治療,只會讓脾胃更加阻塞,食慾更加不佳;如果用過於攻伐的藥物來治療,只會讓脾胃更加虛弱,更加無法消化食物。
那麼,應該怎麼辦呢?只能用調和的湯藥來治療。就像經典所說的,要治療脾虛,就要調理飲食,使寒溫適宜。藥物方面,可以使用像是補中益氣湯、大健脾丸之類的方劑來治療,這樣才能治好疾病。
還有經典說到,脈象若是實緊,而且胃部有寒,如果又吃不下東西,還時常腹瀉,這種情況就很難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