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博

《脈訣乳海》~ 卷三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3)

1. 又歌曰

實脈關前胸熱盛。

實脈。陽脈也。寸口。陽位也。所以候胸中者。今陽部而見陽脈。宜乎其胸中熱盛也。

按脈經云。寸口脈實。即生熱。在脾肺。嘔逆氣塞虛即生寒。在脾胃食不消化。有熱即宜服竹葉湯葛根湯。有寒即宜服茱萸丸。生薑湯。

當關切痛中焦恁。

當關而見實脈。則飲食停滯中焦。而腹痛之證作矣。

按脈經云。關上實即痛。虛即脹滿。又云。關脈實。胃中痛。宜脈梔子湯。茱萸烏頭丸。針胃管補之。

尺脈如繩應指來。腹脹小便都不禁。

池氏曰。尺脈實。主心經實熱。傳於小腸。致小腹脹滿疼痛。而小便淋瀝也。云岐子曰。左尺主脈沉水。客脈實火。火水相合。水能勝火。治之以乾薑附子湯。右尺主脈相火。客脈實火。二火相合。致令腹脹。而小便不禁。治之以大承氣湯。據云岐子之說如此。謂是兩尺脈實耶。

謂是各尺脈實耶。若云兩尺俱實。則姜附湯與承氣湯。寒熱各異。若云各尺脈實。則腹脹小便不禁。其說未必皆同。云岐子之說非也。刊誤又謂其小便不禁。為傳寫之誤。而改為腹脹小便淋。不思其說更非。特未臨其證消息之耳。訣所謂小便不禁者。非虛寒而膀胱不固也。乃火極而兼水化也。

腎主門戶之司。相火有餘。則薄所不勝。而司戶失守。故小便不禁。非小便不禁也。乃欲便則痛。而不能不便。則反淋瀝自出。所謂熱淋者是也。戴氏不自體認。而反以脈訣為非。可恥甚矣。

按脈經云。尺脈實。小腹痛。小便不禁。宜服當歸湯。加大黃一兩。以利大便。針關元補之。止小便。又云。尺中實即小便難。少腹牢痛。虛即閉澀。

白話文:

又歌曰

脈象在寸關前的部位,顯示胸部熱氣過盛。

這種脈象屬於實脈,是陽脈的一種。寸口這個部位屬於陽位,是用來診察胸部情況的。現在在陽的位置出現陽脈,說明胸部熱氣過盛是理所當然的。

《脈經》說,寸口的脈象是實脈,就表示身體有熱,熱在脾和肺。如果嘔吐、氣喘,脈象虛弱,則表示身體有寒,寒在脾和胃,導致消化不良。有熱就應該服用竹葉湯或葛根湯,有寒就應該服用茱萸丸或生薑湯。

脈象在關部摸起來疼痛,表示中焦部位有問題。

關部出現實脈,表示飲食停滯在中焦部位,導致腹痛的症狀。

《脈經》說,關部脈象是實脈就表示疼痛,虛脈就表示脹滿。又說,關部脈象是實脈,表示胃痛,應該服用梔子湯或茱萸烏頭丸,用針灸調理胃部。

尺部脈象像繩子一樣有力,表示腹脹,而且小便無法控制。

池氏認為,尺部脈象是實脈,表示心經有實熱,傳到小腸,導致小腹脹滿疼痛,小便淋漓不盡。岐子說,左尺脈主沉水,客脈是實火,火水相合,水可以制約火,用乾薑附子湯治療。右尺脈主相火,客脈是實火,兩火相合,導致腹脹,小便失禁,用大承氣湯治療。岐子是這樣說的,但是這裡說的是兩尺脈都是實脈,還是各自尺脈是實脈呢?如果說是兩尺都是實脈,那麼乾薑附子湯和大承氣湯,一個是寒性,一個是熱性,用法就不同了。如果說是各自尺脈是實脈,那麼腹脹和小便失禁,說法也不完全相同。岐子的說法是不對的。有人在刊誤中說,小便失禁是抄寫錯誤,應該改為腹脹小便淋,卻沒想到這樣更不對。其實只是沒有親自觀察病症罷了。訣竅說的小便失禁,並不是因為虛寒導致膀胱不固,而是火氣過盛導致水液也化為熱。

腎臟掌管門戶開合,如果相火過盛,就會超出其承受能力,導致門戶失守,所以小便失禁。這裡說的失禁,不是真的控制不住小便,而是想小便時疼痛,不得不排,反而變得淋漓不盡,這就是所謂的熱淋。戴氏沒有親身體驗,反而說脈訣不對,真是可恥。

《脈經》說,尺部脈象是實脈,表示小腹疼痛,小便失禁,應該服用當歸湯,加大黃一兩來通便,針灸關元穴來止小便。又說,尺中部脈象是實脈,表示小便困難,小腹疼痛堅硬,虛脈則表示小便閉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