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訣乳海》~ 卷三 (3)
卷三 (3)
1. 七表八里脈總論
腎中源流之水,不能上升矣。蓋四臟相乘,五行損其二,何以得其安和而平也?
按評云:「或謂內傷之語,言五行分辨,在內傷之病,可以易推;若或外感,猶恐客邪之脈,或見七表,或見八里,難以推測。本合正脈之虛實,以謂莫或之當耶?」此之說也。果外感之證,文中假云云,依於五臟本脈,各類而推,則知金水木火土之理;次明虛實賊微正之邪,而又審察弦洪澀緩沉為主脈;
而令本藏非弦非洪,非澀非緩非沉,是本部不應得之脈,為客邪之標病也,非本病主脈也。以是推詳,何得錯亂?內傷乃五內自傷,五行自不能平也。
五內,心肝脾肺腎是也。內傷乃五臟虧損,或七情所感,六慾所傷,五行金木水火土,相剋相賊,自是不能安和而平也。
先明金水木火土之理,次察虛實賊微正之邪,更復辨其部分之浮中沉,而又當詳審乎主脈客脈之相合。何為主?弦(肝)、洪(心)、澀(肺)、緩(脾)、沉(腎)是也。何為客?本部不應得之脈,皆客也。能如是,然後內傷外感,主客標本之病,是者是,非者非,夫何差錯之有?
天地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不已,故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一有不然,則陰陽不和,五行必致虛實不平,或又為賊微正三邪所感。如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皆賊邪也。至於微邪正邪,如夫乘妻,子扶母,母抑子之類。
可審辨而推察之。須有浮中沉三看之法,而當知其本部應得之脈,是為主脈;若不應得之脈,則為客脈也。當審而明之。然後內傷何臟?何臟虛?何臟實?與兩臟之相干相乘,相抑相扶,皆知輕重之分。外感是賊邪,實邪,微邪,正邪,或在標,或在本,則是非立見,指下了然,何有差錯?
白話文:
腎臟中水液的源頭,現在無法向上輸布了。這是因為五臟之間互相影響,五行之中有兩個受到損害,怎麼可能還能保持平和安穩呢?
有人評論說,這段話是在講內傷的情況,如果談五行之間的關係,在判斷內傷時可能比較容易,但如果是外感,恐怕邪氣引起的脈象,有時顯現在表層的七處,有時顯現在深層的八處,就難以推測了。是否應該結合正常的脈象虛實來判斷呢?這樣說或許才比較恰當。這種說法如果針對的是外感,文中可以假設有這種情況,根據五臟原本的脈象,按照類別來推斷,就能了解金、水、木、火、土的道理。接下來要明白虛、實、賊、微、正的邪氣,還要仔細觀察以弦、洪、澀、緩、沉為主的脈象。
如果發現某臟的脈象不是弦、不是洪、不是澀、不是緩、不是沉,這種脈象不屬於該臟原本該有的,那就是客邪的表現,而不是本臟的脈象。這樣仔細推敲,怎麼可能會有錯亂呢?內傷是指五臟自身受到損傷,五行自身無法平衡。
五臟指的是心、肝、脾、肺、腎。內傷是指五臟功能虧損,或因七情過度、六慾過度所導致,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間相互剋制、相互損害,自然就無法保持平和安穩。
首先要明白金、水、木、火、土的道理,然後觀察虛、實、賊、微、正的邪氣,進一步區分脈象是在浮、中、沉哪個層次。還要詳細審查主脈和客脈的相互關係。什麼是主脈呢?弦(肝)、洪(心)、澀(肺)、緩(脾)、沉(腎)就是主脈。什麼是客脈呢?在某個臟位上出現不屬於該臟的脈象,就是客脈。如果能這樣分析,那麼無論是內傷還是外感,就能清楚區分主病、客病、標病、本病,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怎麼會有差錯呢?
天地五行相生相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不停循環,所以天地才能穩定,萬物才能生長。如果這個循環有任何一點點不順暢,就會導致陰陽不協調,五行一定會出現虛實不平衡,還可能會被賊、微、正三種邪氣所侵襲。例如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這些都是賊邪。至於微邪和正邪,就像丈夫乘騎妻子、兒子扶持母親、母親抑制兒子這些關係一樣。
要仔細辨別並推斷這些關係,必須要有浮、中、沉三層次的觀察方法,並且要知道各臟原本應該有的脈象,這是主脈。如果出現不屬於該臟的脈象,那就是客脈。要仔細審察並弄明白這些。然後就能知道是哪個臟腑受損、哪個臟腑虛弱、哪個臟腑亢盛,以及兩個臟腑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扶持的關係,都能知道它們的輕重程度。外感是屬於賊邪,有實邪、微邪、正邪,可能在表,也可能在裡,這樣就能立刻分清是非,在把脈的時候就能清楚明白了,怎麼會有差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