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博

《脈訣乳海》~ 卷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

1. 察色觀病生死候歌

欲愈之病目眥黃。

熊宗立曰。目眥有內外。內眥屬胃。今見黃色。是胃土之正色。外眥雖屬膀胱。今見黃色。是脾胃之氣生。故能克去膀胱水。是知病當愈。愚謂十二經之衛氣。俱從目眥出入。今目眥而見黃色。是病從內而出外。胃氣復生故也。脈經亦云。病人兩目眥有黃色起者。其病方愈。

白話文:

熊宗立說,眼角有內外之分。內眼角屬於胃。現在見到黃色,是胃的正常顏色。外眼角雖然屬於膀胱,但現在見到黃色,是脾胃之氣生發。所以能剋制膀胱的水氣,由此可知疾病應該會痊癒。我認為十二經的衛氣,都從眼角出入。現在眼角出現黃色,說明疾病從內部發展到外部,這是胃氣恢復的緣故。脈經中也說,病人雙眼角有黃色出現的,病情即將痊癒。

眼胞忽陷定知亡。

三部九候論云。傷內陷者死。張介賓釋云。五臟六腑之清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目內陷者。陽精脫矣。故必死。熊宗立張世賢。俱引五輪以為釋。似屬繁文。

白話文:

三部九候論說,眼睛內陷的人會死。張介賓解釋說,五臟六腑的清氣都上升到眼睛,而形成眼睛的精華。眼睛內陷的人,陽精已經脫離了,所以一定會死。熊宗立和張世賢都引用《五輪論》來解釋,似乎是多餘的。

按玉機真藏論。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腹內痛。心中不便。肩項身熱。破䐃脫內。目眶陷。真藏見。目不見人立死。其見人者。至其不勝之時則死。脈經云。病人陰陽絕竭。目眶陷者死。中藏經云。陰陽俱絕。目眶陷者死。

白話文:

根據《玉機真藏》的理論,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腹內疼痛,心中不適,肩項身熱,破裂脫落內臟,眼眶深陷,真藏可見,看不到人就死了。能看到人的人,到了虛弱的時候就會死。《脈經》說,病人陰陽絕竭,眼眶深陷者死。《中藏經》說,陰陽俱絕,眼眶深陷者死。

耳目口鼻黑色起。入口十死七難當。

五臟之華。萃於面。眼耳鼻舌居焉。猶如天日宜清淨光明。不宜翳蔽慘暗。凡耳目口鼻。但有一處見其黑色。即為不真。脾開竅於口。舌居其中。為心之苗。若見黑色從外而入於口內。為穢惡之氣。犯其穀神。並及心主。其不祥莫大焉。若人見此。雖十人而必死其七焉。脈經云。

白話文:

中醫有五臟之華的說法,意思是五臟的精氣都匯聚於面部。眼睛、耳朵、鼻子、舌頭等器官都在臉上,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應該要清淨明亮,不應該被遮蔽或黯淡。如果耳、目、口、鼻有任何一處出現黑色,這就不是正常的現象。脾臟與口相通,舌頭位於其中,是心的苗。如果看到有黑色的東西從外面進入口中,那麼這是一種穢惡之氣,侵犯了脾臟的穀神,並危及心臟。這種不祥之兆非常嚴重。一個人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即使有十個人來救,但七個人一定會死。脈經也提到,如果一個人的舌頭出現黑色,是生病的徵兆,脈象也會出現變化。

病人耳目口鼻。有黑色起。入於口者必死。此之謂也。諸家之釋。俱以黑色為腎之色。似乎欠通。何也。若以黑為腎之色。似於耳赤無妨矣。張世賢釋。又以火之成數在七。至第七日當死。亦未必然。

白話文:

病人生長在耳朵、眼睛、嘴巴和鼻子上的黑色瘤子,侵入嘴裡的必定會死。這句話是出自於《素問·奇病論》。各家的解釋,都以黑色為與腎臟相對應的顏色,似乎有些欠通。為什麼呢?如果以黑色為腎臟的顏色,那麼耳朵發紅好像就沒有妨礙了。張世賢的解釋,又以火氣的週期數為七,到了第七天就會死亡,這也不一定會這樣。

面黃目青酒亂頻。邪風在胃喪其身。

五臟生成論云。凡相五色之奇脈。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也。脈經則曰。面黃目青。九日必死。是謂亂經。飲酒當風邪。入胃經。膽氣妄泄。目則青。雖有天枚。不可復生。似乎與內經相背。脈經又云。面黃目青者不死。青如草滋死。合而觀之。

白話文:

五臟生成論上說:凡是見到五種奇異脈象的人,面黃眼青、面黃眼紅、面黃眼白、面黃眼黑,這些人都不會死亡。脈經則說:面黃眼青,九天必定死亡。這叫做亂經。飲酒後受到風邪,進入胃經,膽氣妄泄,眼睛就會發青。即使有再好的天賦條件,也不能恢復生命了。這似乎與內經相違背。脈經又說:面黃眼青的人不會死亡。眼青如草,則會死亡。綜合分析一下

則面黃目青。未必不死。亦未必盡死。但青而明潤不死。青而慘暗則死也。池氏釋曰。飲酒過多。傷乎脾胃。致脾經積熱。熱則生風。風生於肝。肝屬木。木氣盛克乎脾土。必損其身。此說似太轉折。不若脈經所謂亂經飲酒。風邪入胃。膽氣妄泄。目則青之說。為簡而當也。

白話文:

那麼臉色黃、眼睛青色。不一定會死,也不一定不會死。但青色而明亮潤澤則不會死;青色而暗淡無光則會死。池氏解釋說:飲酒過多,損傷脾胃,導致脾經積熱。熱則生風,風生於肝。肝屬木,木氣旺盛剋制脾土,必定損害身體。這個說法似乎太過於曲折了,不如《脈經》所說的:過度飲酒,風邪侵入胃中,膽氣妄泄,眼睛就變青。這個說法簡潔而合適。

面黑目白命門取。困極八日死來侵。

脈經云。面黑目白者不死。又曰。病人面黑目白也。八日死。腎氣內傷。病因留積。非前後之說相違也。亦准前白如明潤者不死。白如慘暗者死也。然經云。腎氣內傷。此則云。命門敗者何也。蓋命門右腎也。若云腎敗。則當云面白目黑。而此云面黑目白者。張世賢曰。黑水也。

白話文:

《脈經》說:面黑眼白的人不會死。又說:病人面黑眼白,八日內就會死,這是因為腎氣內傷,病因積留所致。這兩種說法並不矛盾。準確來說,前面說的面色白淨潤澤的人不會死,而面色慘白昏暗的人會死。然而,《脈經》說,腎氣內傷。而這裡說,命門衰敗,這是什麼意思呢?原來,命門就是右腎。如果說腎衰敗,那麼就應該說面白眼黑。而這裡卻說面黑眼白,張世賢說,這是因為「黑水」的緣故。

目。木也。白。金也。命門。火也。水浸淫而賊火之氣。金剋木而伐火之源。所以命門火敗。火之成數七。七日火極矣。故死於第八日也。其說亦通。池氏為命門乃厥陰之說。欠穩。

白話文:

「目」是木,五行屬木。「白」是金,五行屬金。「命門」是火,五行屬火。水過度滋潤而竊取火氣,金剋制木而削減火的來源,所以命門火敗缺。「火」的完滿週期為七天,七天之後火氣最盛,所以第八天就會死亡。這種說法也是合理的。池氏認為命門是厥陰,這種說法欠妥。

面色忽然望之青。進之如黑卒難當。

潔古曰。青黑之色。為肝腎色也。先青後黑。是回則不轉。神去則死也。池氏曰。青屬肝。黑屬水。水乾木枯。腎肝皆絕。故泄其氣於外。其說亦遍。脈經云。病人及健人。面忽如馬肝色。望之如青。近之如黑者死。此之謂也。

白話文:

中醫古文:

潔古曰。青黑之色。為肝腎色也。先青後黑。是回則不轉。神去則死也。池氏曰。青屬肝。黑屬水。水乾木枯。腎肝皆絕。故泄其氣於外。其說亦遍。脈經雲。病人及健人。面忽如馬肝色。望之如青。近之如黑者死。此之謂也。

潔古說:青黑色是肝腎的顏色。先青後黑,表示病情惡化,難以轉好。神識離開,人就會死亡。池氏說:青色屬於肝,黑色屬於水。水枯木乾,腎肝俱絕。所以泄氣到外面。這個說法也很普遍。脈經說:病人和健康人,臉色忽然像馬肝一樣,遠看像青色,近看像黑色,這是要死的徵兆。

面赤目白憂息氣。待過十日定存亡。

脈經云。面赤目白者十日死。憂恚思慮。心氣內索。面色反好。急求棺槨。此之謂也。張世賢曰。息氣喘逆也。赤色屬火。白色屬金。火來剋金。必作喘逆。金之成數在九十。乃土之成數也。土能生金。今土不能生金。則死。故曰待過十日也。氏曰。心屬火。肺屬金。火剋金。過得十日。至水數而火方退。則不死。火氣不退。再至心。數日。必死。

白話文:

張世賢說,面部發紅是火邪所致,眼睛發青是肝氣鬱結所致。當木火之色同時出現時,說明風熱之邪已經損傷到了五臟六腑,臟腑受損,血氣衰弱,肌肉和顏面沒有得到滋潤,氣血運行不暢,停止運行,就會危及生命。愚認為面部發紅是火邪所致,眼睛發青是肝氣鬱結所致。《皇極內篇》中說,火木在五行中相生,所以火邪的出現可以促使木邪一起出現。《脈經》中說,眼睛發青是肝臟有病的症狀。因此面部發紅、眼睛發青,說明肝臟和肺臟同時受損,血氣運行不暢,氣血運行不暢,就會導致暴死的症狀。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

按五臟生成論云。面赤目白。皆死也。

面赤目青眾惡傷。榮衛不通立須亡。(他本無此二句)

張世賢曰。面赤。火也。目青。木也。木火色見。風熱傷於五臟六腑。臟腑受傷。血氣衰。肌肉不滑榮衛之道。澀而不通。其死也可立而待。愚謂面赤。火也。目青。木也。皇極內篇有云。火木相得。則然從其類也。脈經云。目青者。病在肝。面赤目青。則肝肺俱傷。血氣俱澀。而榮衛不得宣通。當為暴死之證。非常病也。

按五臟生成論云。面赤目青皆死也。脈經云。面赤目青者。六日死。

黃黑白色起入目。更兼口鼻有災殃。

池氏曰。黃屬脾。黑屬腎。白屬肺。目屬肝。口屬脾。鼻屬肺。而腎勝乎脾土。土弱不能生金。此災殃之所以至也。此說似屬勉強。張世賢曰。獨見者。謂之正色。雜見者。謂之邪色。黃黑白之三色。雜見於面。或當於目。或入於口。或入於鼻。乃病氣從外而之內。故有災殃。

白話文:

池氏說:黃色屬於脾臟,黑色屬於腎臟,白色屬於肺臟,眼睛屬於肝臟,嘴巴屬於脾臟,鼻子屬於肺臟,而腎臟剋制脾臟上的土,脾臟虛弱不能生金屬,這就是災禍到來的緣故。這種說法似乎有些牽強。張世賢說:獨見的顏色稱為正色,雜見的顏色稱為邪色。黃、黑、白三種顏色雜見於臉上,或者在眼睛,或者在嘴巴,或者在鼻子,都是病邪從外而至。因此有災禍。

此說近是。愚按脈經云。面目俱等者不死。可見雜色入目。俱為不祥。若入口鼻。其災更甚。何也。口鼻者。陽明開竅處也。凡有雜色來現。皆屬陰邪。故曰有災殃也。

白話文:

這說法很接近正確。我認為,《脈經》中說:面部和眼睛都和常日一般的話,不會死亡。由此可見,五彩雜色進入眼睛,都是不吉利的徵兆。如果進入嘴巴和鼻子,那就更加嚴重了。為什麼呢?嘴巴和鼻子是陽明經的開竅部位。凡是出現五彩雜色,都是屬於陰邪之氣。所以說,會有災難。

按脈經云。病人及健人黑色。若白色起入目。及口鼻。死在三日中。

面青目黃中時死。余候須看兩日強。

熊宗立釋云。肝木克乎脾土。中時即死。雖有餘證。亦不過二日。此說不明。張世賢曰。中時即午時。午時屬火。面青目黃。肝木克乎。脾土。到午時木得火而不畏金。木勢愈盛。人以胃氣為木土絕則死。故死在是時。其他相剋。看過旺二日。而斷其生死。此說近是。但於余候。

白話文:

“須看兩日強之句”,我也不太明白。愚昧地依照脈經的說法,眼睛發黃的人,是脾臟出了問題。而臉色發青,則是肝氣太過旺盛。這是肝木剋制了脾土。如果按照時間來說,那會死在中午。如果按照日子的話,那會在兩天後死。為什麼是這樣呢?中午是火氣最旺盛的時候,火氣旺盛,木就不怕它了,而脾土會受到更大的傷害。所以說會死在中午。其餘的時間則按照日子的規律來算。兩天,是火的生數。火能生土。

須看兩日強之句。亦不甚明瞭。愚按脈經云。目黃者。病在脾。面青則為肝氣盛。是為肝木克乎脾土。若以時候之當。死在中時。若以日候之。當強在兩日。何也。中時者。午時也。火盛則木寡於畏。而脾土愈傷。故曰中時。其餘則以日候之矣。兩日。乃火之生數也。火能生土。

故至兩日而復望其強耳。

按脈經云。病人面青目黃者。五日死。

目無精光齒齦黑。面白目黑亦災殃。

池氏云。目無精光而神散。乃心肝皆絕齒齦黑。乃脾絕。面白如枯骨。乃肺絕。目黑。乃腎絕。五臟皆絕。必然斷之以死云。張世賢曰。目無精光者。神短也。齒齦黑者。脾絕也。面白者。少血也。目黑者。腎虛也。有是四者。則非常久之客。愚謂目無精光。神散也。齒屬腎。

白話文:

池氏說:眼睛沒有神采而精神渙散,是心肝都衰竭了。牙齦發黑,是脾臟衰竭了。臉色白得像枯骨,是肺臟衰竭了。眼睛發黑,是腎臟衰竭了。五臟都衰竭了,必然會斷送生命。張世賢說:眼睛沒有神采,是精神不足。牙齦發黑,是脾臟衰竭。臉色發白,是血氣不足。眼睛發黑,是腎臟虛弱。有這四種症狀,則不是很久的客了。愚見認為眼睛沒有神采,是精神渙散。牙齒屬於腎臟。

為骨之餘。上下牙齦屬陽明。齒齦黑者。為腎水枯竭。不能榮養其餘。面白目黑。則當依經文榮華已去。血脈空存為釋也。張氏之說。已屬多文。

白話文:

是骨骼的餘部。上下牙齦屬於陽明經。牙齦黑的人,是腎水枯竭,不能榮養餘部。臉色白而眼睛黑的人,就應該按照經書所說的榮華已經消逝,只剩下血脈空存來解釋了。張氏的說法,已經是過於繁瑣了。

按脈經云。病人目無精光。及牙齒黑色者不治。又曰。病人面白目黑者死。此謂榮華已去。血脈空存。又曰。病人齒忽變黑者。十三日死。

白話文:

根據《脈經》中記載,病人如果眼睛沒有光彩,而且牙齒是黑色的,則無藥可救。還說,病人如果臉色蒼白,眼睛發黑,則會死亡,這是由於榮華已逝,血脈空乏。還提到,病人如果牙齒突然變黑,則會在十三天內死亡。

口如魚口不能合。氣出不返命飛陽。

潔古曰。火勝迫於肺火。喘而死。肺敗也。池氏曰。口乃脾之竅。口如魚口。脾氣已絕也。李晞範曰。呼出心於肺。吸入腎於肝。呼因陽出。吸隨陰入。肝腎先敗。止有心肺未絕。所以有出而無入也。李氏之說近是。

白話文:

潔古說:火勝迫於肺火,喘息而死,這是肺敗壞了。池氏說:口是脾的竅,口狀如魚口,這是脾氣已經斷絕了。李晞範說:呼出心之氣於肺,吸入腎之氣於肝。呼因陽氣而出,吸隨陰氣而入。肝腎先敗壞,唯獨心肺尚未死亡,所以只有呼出而沒有吸入。李氏的說法接近正確。

按脈經云。病人口如魚口。不能復閉。而氣出不能反者死。

肩息直視及唇焦。面腫蒼黑也難逃。

張世賢曰。肩息者。氣喘而兩肩動也。直視者。睹物而不轉睛也。唇焦。心家熱也。面乃心之候。黑乃腎之色。上句是心絕。下句是肝絕。心肝既絕。命故難逃。愚謂肩息肺絕。直視肝絕。唇焦脾絕。面腫心絕。蒼黑腎絕。

白話文:

張世賢說:肩息,就是呼吸喘促,兩肩動;直視,就是看東西時眼睛不轉睛;嘴脣焦黑,是心臟熱;面容是心臟的表徵,黑色是腎臟的顏色。上句是心臟衰竭,下句是肝臟衰竭。心臟和肝臟都衰竭了,生命自然難以逃脫。我認為肩息是肺絕,直視是肝絕,脣焦是脾絕,面腫是心絕,蒼黑是腎絕。

按脈經云。病人目直視肩息者。一日死。又曰。病人唇口忽乾者。不治。又曰。病人卒腫。其面蒼黑者死。經云。病心絕一日死。何以知之。肩息回視立死。

白話文:

《脈經》說:病人胡言亂語、錯亂,以及不能說話的,不治。發高燒的可以治療。《脈經》又說:有屍臭味的,不能治。我認為胡言亂語、錯亂,是神志失常的緣故。心的、脾的、腎的三經脈絡,都經過咽喉以及舌根。不能說話的人,是三經脈絡不能通達到舌頭的緣故。人將要死必定有一臟器先壞死腐爛。壞了以後,污穢的氣味就會外泄,所以有屍臭。

妄言錯亂及不語。屍臭元知壽不高。

脈經云。病人妄言錯亂。及不能語者。不治。熱病者可治。又曰屍臭者。不可治。愚謂妄言錯亂。神妄失守也。心脾腎三經之脈。皆循喉嚨夾舌本。不語者。三經之脈。不能上通於舌也。人將死必有一臟先壞腐。壞則穢惡之氣外泄。故屍臭也。

人中盡滿兼唇青。三日須知命必傾。

愚按。人中及唇。乃脾胃之所主也。人中滿而唇青。則脾胃之土已壞。而厥陰之木乘之。以日數斷之。三乃木之主數。土得木而絕矣。

白話文:

依照我的看法,人中和嘴脣是脾胃管理的。如果人中豐滿而嘴脣青紫,表明脾胃的土氣已經衰敗,而厥陰的木氣開始乘之。根據日數,三是木的主數,土被木剋制而衰絕。

按脈經云。病人唇青人中滿者死。

兩頰顴赤人病久。

靈樞五色篇云。赤色出兩顴。大如拇指者。病雖小愈。必卒死。魏氏曰。眼眶下高骨之中。名顴。顴下名臉。面外名頰。顴面頰臉。心火所屬。久病而赤。乃精神外泄。脈經云。病人耳目。及顴頰赤者。死在五日中。戴氏以兩頰為贅詞。而改為庭黑。何也。口張氣直命難存。

白話文:

《靈樞·五色篇》中說:如果臉頰兩側出現紅色,就像拇指那樣大,那麼雖然是小病,也會很快死去。魏氏說:眼眶下方的骨頭凸起的部分叫做顴骨,顴骨以下的部分叫做臉,臉的外面叫做頰。顴骨、面頰、臉都屬於心火控制的範圍。如果長期生病而臉色發紅,那是因為精神外泄。脈經說:病人耳朵、眼睛和顴頰發紅的,會在五天內死亡。戴氏認為「兩頰」是贅詞,而將其改為「庭黑」。這是因為口張開,氣直,命難保。

熊宗立曰。口乃脾之竅。脾絕口不能合。肺絕則氣出不能返。

按脈經云。病人口張者。三日死。又曰。脈絕口張。足腫。五日死。足趺趾腫膝如斗。十日須知難保守。

張世賢曰。脾主四肢。足趺乃胃經所行之處。脾胃將絕。則有是證。脾胃屬土。十日者。土之成數也。故死不過十日也。

白話文:

張世賢說:脾臟主掌四肢。腳踝是胃經經過的地方。脾胃將要衰竭死亡,就會出現這種症狀。脾胃屬土。十天是土的生成數目。所以死亡不會超過十天。

按脈經云。足趺腫。兩膝大如斗者十日死。又云。足趺腫。嘔吐頭重者死。項筋舒直定知殂。(他本直作展。)

張世賢曰。項筋舒展。因督脈已絕是也。熊宗立謂腎脈絕非也。

掌內無紋也不久。

張世賢曰。掌內無紋。心包絡脈絕也。脈經云。病人掌腫無紋者死。唇青體冷反遺尿。背面飲食四日期。

池氏曰。唇青體冷。乃真氣欲絕。遺尿不禁。乃膀胱不藏。背面飲食。乃神去不守。人之神氣生於肝。神不守。則肝絕不出金數而死也。池氏之說亦是。愚謂唇青體冷。則純陰而無陽。背面飲食。則畏陽而就陰。遺尿則腎氣已絕而無藏德。至四日而金寒水冷。魂魄不拘矣。不死何俟。

白話文:

池氏說:嘴脣發青、身體冰冷,這是真氣將要斷絕的徵兆。小便失禁,這是膀胱不能貯藏的徵兆。背部飲食,這是神志昏迷、不守舍的徵兆。人體的神氣,本應生於肝臟。神志昏迷,肝臟就會停止正常運作,而不出金氣,最終導致死亡。池氏的說法也是有道理的。我認為,嘴脣發青、身體冰冷,這是純陰而無陽的徵兆。背部飲食,這是畏懼陽光、趨向陰暗的徵兆。小便失禁,這是腎氣已經斷絕、無法貯藏德性的徵兆。到了第四天,金氣寒冷、水氣冰冷,魂魄便無法拘留了。不死亡,還能等到什麼呢?

按脈經云。脾病唇青。肝之色。甲乙日死。又曰。病唇青。人中。及三日死。手足爪甲皆青黑。能過八日定難醫。

白話文:

根據《脈經》記載,脾臟有病變,嘴脣就會發青,這是肝臟的顏色,甲、乙日就會死亡。又說,病人嘴脣發青,人中部位也發青,三天就會死亡。手腳指甲全發青變黑,超過八天就一定難以醫治。

李晞範曰。肝之餘筋也。其榮爪。肝色青。腎色黑。腎水不能生肝。水木二臟俱敗。故泄其色於外。肝至木成數而死可知矣。李氏之言如此。與理不合何也。夫既曰肝色青。又兼黑色。則為腎水來生肝木。何為二臟俱敗也。況肝至八日。既遇木之成數。適當其旺。何云死也。

白話文:

李晞範說:肝的餘支是筋,肝的華彩是爪。肝的顏色是青色,腎的顏色是黑色。腎水不能生肝,水木兩個臟器都敗壞了,所以散失它們的顏色在外面。肝到了木的生長數目就會死亡,這是可以知道的。李氏的言論是這樣,與道理不合,是什麼原因呢?他說肝色青,又兼黑色,可知腎水來生肝木,為什麼兩個臟器都敗壞了呢?況且肝到了八日,正值木生長的數目,恰好相當於它的旺盛時期,怎麼說死亡呢?

據愚言之。當曰肝色青。內其主血。外其榮筋。爪者。筋之餘也。得血以養。故赤色華之。今肝臟已敗。則血先竭。而厥陰真藏之色。現於爪。厥陰者。陰之盡也。木死則如已燃之薪。故色兼黑然八日之內。尚有木之成數。故曰能過八日。至九日則為金之成數。木得金而折。

白話文:

根據我的看法,肝臟的顏色是青色的,它主導血液,滋養筋脈。指甲是筋脈末梢的部分,靠血液滋養,所以呈現出紅色的光澤。現在肝臟已經衰竭了,所以血液首先枯竭,而厥陰真藏的顏色,就會表現在指甲上。厥陰是陰氣盡絕的意思。木氣衰亡,就像已經燒過的柴火一樣,所以顏色變成黑色。八天之內,還有木氣的成數,所以說能夠超過八天。到第九天,就是金氣的成數。木氣被金氣折斷。

故死也。

按脈經云。病人爪甲青者死。又云。病人手足爪甲下肉黑者。八日死。脊痛腰重反覆難。此是骨絕五日看。

腎主骨。腰者腎之府。腎水足則有髓。二道夾脊而上通於腦。今腎衰則精髓枯竭。故脊痛。脊痛腰重而至不可反側。則腎將憊。而骨已絕矣。五為土之生數。水見土則絕。

白話文:

腎臟是主宰骨骼的。腰部是腎臟所在的地方。腎臟的水份充足,就會有骨髓。兩條督脈和任脈夾著脊椎向上通到腦部。現在腎臟衰弱,精華和骨髓都枯竭了。所以會有脊背疼痛。脊背疼痛,腰部沉重,甚至到了不能翻身的程度。那麼腎臟就要衰竭了,骨骼也已經徹底壞掉了。五是土的生數,水遇見土就會枯竭。

體重溺赤時不止。肉絕六日便高拼。

張世賢曰。體重肉絕。脾也。溺出不止。腎也。土勝水死期。故曰六日。六乃水成數也。張氏之言如此。夫既以體重肉絕為脾敗。則土已不能勝水矣。何以又云土勝水死。期在六日也。愚按華佗內照云。肉絕六日死。何以知之。舌腫溺血。大便赤然也。華佗之言如此。此為心火熾甚之疾。

白話文:

張世賢說,體重減輕、肌肉萎縮,這是脾的功能衰退了。小便不停地排出,這是腎功能衰退了。脾屬土,腎屬水,土克水,所以脾功能衰退,最終導致腎功能衰退。因此,他說人就會在六天後死去。六是水的成數。張世賢的說法是這樣。既然他認為體重減輕、肌肉萎縮是脾臟衰敗引起的,那麼說明脾土已經不能剋制腎水了,為什麼又說脾土剋制腎水,人會在六天後死去呢?我查閱華佗的《內照》說,肌肉萎縮六天後就會死亡。怎麼知道的呢?因為舌頭腫大,小便裡有血,大便赤紅。這是華佗的說法。這是心火旺盛引起的疾病。

火炎則土燥。故肌肉消灼而體重也。心火甚。則移於小腸。故溺赤不止也。亢極則害。承乃制。故至水之成數之日而死也。戴起宗脈訣刊誤。不知華佗內照。而但曰中藏經元無謂脈訣自增。可恥甚矣。

白話文:

火氣旺盛了,土氣就會乾燥。因此肌肉消瘦,體重減輕了。心火旺盛,就會影響到小腸。所以小便發紅不止。過度亢盛就會產生危害,只有相剋的東西才能制約它。所以到水旺盛的那一天就會死亡。戴起宗在《脈訣刊誤》中說,華佗不瞭解內臟照應關係之理,只說《中藏經》原書沒有這個脈訣,是後來增補的。這真是令人感到恥辱。

手足甲青呼罵多。筋色九日定難過。

李晞範曰。爪者。筋之餘。筋者。肝之餘。肝主怒。在聲為呼。今爪甲皆青。怒聲呼罵。乃肝氣太過。過則極。極則絕。肝屬木。至金成數。九日而死。

白話文:

李晞範說:「指甲是筋的延伸,筋是肝的延伸。肝主怒,在聲音上表現為呼喊。現在指甲都是青色的,還大聲呼罵,這是肝氣過度盛旺。過度就會達到極點,極點就會斷絕。肝屬木,金克木,九天就會死亡。

按經云。病人筋絕九日死。何以知之手足爪甲青。呼罵不休。又髮直如麻。甲青者死。

髮直如麻半日死。

熊宗立釋髮直。乃心與小腸絕。謂發為血之餘。血敗則發枯硬直。其說亦是。但半日死未詳。疑誤不敢強釋。姑俟後考。張世賢又云。發如麻者。肺氣絕也。

白話文:

熊宗立說:脫髮直立,是因為心臟和小腸已經失去了聯繫。他說頭髮是血的剩餘部分,血敗了頭髮就會枯乾硬直。他的說法也有道理。但他說的半日死,還不太清楚。我懷疑是誤傳,不敢強行解釋。暫且等待日後考證。張世賢又說:頭髮像麻一樣的人,是肺氣已經斷絕了。

按脈經云。病人髮直者。十五日死。又曰。發如干麻善怒者死。又曰。發與眉衝起者死。據中藏經曰。腸絕髮直。汗出不止。不得屈伸者。六日死。又曰。髮直者。十五日死。尋衣語死十知麼。

白話文:

張世賢說。不斷尋找衣服說死。是神不守舍的緣故。我認為如果依據死在十日。應該是腎衰竭水涸。不能夠上榮於眼睛。導致眼睛虛眩。看東西不真切。所以不斷尋找衣服說死。到了十日就是土的成數。水看見土就斷絕了。

張世賢曰。尋衣語死。神不守舍也。愚謂若依死在十日。當是腎衰水涸。不能上榮於目。致目虛眩。視物不真。故循衣語死。至十日則為土之成數。水見土而絕矣。

按脈經云。病人循衣縫讝語者。不可治。

又按丹溪心法。能合色脈。可以萬全論。欲知其內者。當以觀乎外。診於外者。斯以知其內。蓋有諸內者。形諸外。苟不以相參而斷其病邪之逆順。不可得也。為工者。深燭厥理。故望其五色。以青黃赤白黑。以合於五臟之脈。窮其應與不應。切其五脈急大緩澀沉。以合其五臟之色。

白話文:

根據丹溪的心法,能夠結合面色和脈象,纔可以全面地診斷病情。想要知道內在的情況,就應該觀察外在的表現。診斷外在的症狀,就可以知道內在的狀況。因為內在的狀況一定會表現在外在。如果不將兩者參照起來判斷病邪的正逆,就無法正確診斷。高明的醫師,能夠深刻地領悟這個道理。所以,他們會觀察病人的五色,以青、黃、赤、白、黑五色,與五臟的脈象相結合。仔細觀察五色的變化,切診五脈的急、大、緩、澀、沉,以與五臟的顏色相符合。

順與不順。誠能察其精微之色。診其精妙之脈。內外相參而治之。則萬舉萬全之功。可坐而致矣。素問曰。能合色脈。可以萬全。其意如此。原夫道之一氣。判而為陰陽。散而為五行。而人之所稟。皆備焉。夫五脈者。天之真。行血氣。通陰陽。以榮於身。五色者。氣之華。

白話文:

通順與不通順。如果能夠察看病人精微的顏色。診斷病人精妙的脈象。把內因與外因綜合起來,進行治療。那麼,就能做到萬無一失的成效。可以輕而易舉地實現了。《素問》中說:能夠把顏色和脈象結合起來,就可以萬無一失了。其意思就是這個。本來,道只是一個氣。分開來就成了陰和陽。散開來就成了五行。而人所稟賦的,五行俱全。五種脈象,是天之真氣,運行血氣,溝通陰陽,使身體得到滋養。五種顏色,是氣的華彩。

應五行。合四時。以彰於面。唯其察色按脈。而不偏廢。然後察病之機。斷之以寒熱。歸之以臟腑。隨證而療之。而獲全濟之效者。本於能合色脈而已。假令肝色如翠羽之青。其脈微弦而急。所以為生。若浮澀而短。色見如草滋者。豈能生乎。心色如雞冠之赤。其脈當浮大而散。

白話文:

應當符合五行、合乎四時,可以表現在臉色上。只有診察氣色、按診脈象,而且沒有一方偏廢。才能探知疾病的機制。再根據寒熱來斷定病情,歸咎於臟腑。根據證狀來治療疾病,而取得完全治癒的效果,都是由於能結合氣色與脈象。假設肝的顏色像是翠鳥的羽毛這麼青,它的脈搏微弱、細弦、急促。這是可以活命的。如果脈搏浮虛、澀滯、短促,氣色像草木滋生的樣子,那麼還能活命嗎?心的顏色像是雞冠那麼紅,它的脈搏應該浮大而且散亂,

所以為順。若沉濡而滑。色見如衃血者。豈能順乎。脾色如蟹腹之黃。其脈當中緩而大。所以為從。若微弦而急。色見如枳實者。豈能從乎。肺色如豕膏之白。其脈當浮澀而短。所以為吉。若浮大而散。色見如枯骨者。豈能吉乎。以至腎色。見如烏羽之黑。其脈沉濡而滑。所以為生。

白話文:

所以順。如果沉濡而滑。看起來就像反常的血色。豈能順乎。脾臟的顏色像蟹腹的黃色。它的脈搏在中央部位,緩慢而有力。所以順。如果脈搏微弱而急促。面色像枳實的顏色。豈能順乎。肺臟的顏色像豬肉膏的白色。它的脈搏應該浮起而澀滯而短促。所以吉祥。如果浮大而散。顏色像枯骨。豈能吉祥乎。到腎臟顏色。看起來像烏雞羽毛的黑色。它的脈搏沉濡而滑。所以生。

或脈來緩而火色見如炲者死。死生之理。夫惟診視相參。既已如此。則藥證相對。厥疾弗瘳者。未之有也。抑嘗論之。容色所見。左右上下各有其部。脈息所動。寸關尺中。皆有其位。左頰者。肝之部。以合左手關位。肝膽之分。應於風木。為初之氣。顏為心之部。以合於左手寸口。

白話文:

如果脈搏來得緩慢,但臉色卻像火一樣紅,那麼這個人必死無疑。生死存亡的道理,就看診斷和病情是否相符。如果診斷和病情相符,那麼藥物和證狀相對應,這種疾病不會痊癒。我曾經談到,容貌所看到的,左右上下各有其部位。脈息的運行,在寸關尺的脈位中,都有其固定的位置。左臉是肝臟的部位,與左手關脈的位置相合。肝膽之分,應於風木,為初之氣。臉是心臟的部位,與左手寸口的位置相合。

心與小腸之分。應於君火為二之氣。鼻為脾之部。合於右手關脈。脾胃之分。應於濕土為四之氣。右頰肺之部。合於右手寸口。肺與大腸之分。應於燥金。為五之氣頭為腎之部。以合於左手尺中。腎與膀胱之分。應於寒水為終之氣。至於相火為三之氣。應於右手命門三焦之分也。

白話文:

心和小腸的功能區別,應當從陽明君火之氣分為陰陽兩氣來區分。鼻子是脾臟的功能區,應當與右手的關脈相合。脾胃的功能區別,應當從濕土為四之氣來區分。右臉是肺臟的功能區,應當與右手的寸口相合。肺和大腸的功能區別,應當從燥金之氣來區分。頭是腎臟的功能區,應當與左手的尺中脈相合。腎和膀胱的功能區別,應當從寒水為終之氣來區分。至於相火為三之氣,應當與右手的命門三焦相合。

若夫陰陽五行相生相勝之理。當以合之於色脈而推之也。是故脈要精微論曰。色合五行。脈合陰陽。十三難云。色之與脈。當參相應。然而治病萬全之功。苟非合於色脈。莫之能也。五臟生成篇云。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夫脈之大小滑澀沉浮。可以指別。五色微甚。可以目察。

白話文:

若要了解陰陽五行相生相勝的道理,必須結合病人的神色、脈象來推斷。因此,《脈要精微論》說:神色應該符合五行,脈象應該符合陰陽。《內經》也說:病人的神色和脈象必須相應。然而,想要達到治病的最佳效果,如果不結合神色、脈象來診斷,是無法做到的。《五臟生成篇》說:心臟與脈象相應,其外在的表現就是面色。脈象的大小、滑澀、沉浮,可以用手指來辨別;五種顏色的微弱、嚴重程度,可以用肉眼觀察。

繼之以能合色脈。可以萬全。謂夫赤脈之至也。喘而堅。白脈之至也。喘而浮。青脈之至也。長而左右彈。黃脈之至也。大而虛。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此先言五色。次言五脈。欲後之學者。望而切之以相合也。厥後扁鵲明乎此。述之曰。望而知之謂之神。切脈而知之謂之巧。

白話文:

進一步觀看患者的氣色和脈象,這樣就十全十美了。所謂紅色脈搏出現,脈搏急促堅硬。白色脈搏出現,脈搏急促浮散。青色脈搏出現,脈搏細長左右跳動。黃色脈搏出現,脈搏洪大而空虛。黑色脈搏出現,脈搏上端堅硬而洪大。上面先說到五種顏色。然後再說到五種脈搏。希望後世學習的人能夠望診和切診相結合參照觀察。後來扁鵲對這個問題理解清楚,闡述說:望診能夠知道病情就叫神醫。切診能夠知道病情就叫巧醫。

深得內經之理也。下迨後世有立方者。目之曰神巧萬全。厥有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