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博

《脈訣乳海》~ 卷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四 (8)

1. 代脈指法主病

六代者。陰也。指下尋之。動而復起。再再不能自還。曰代。主形容羸瘦。口不能言。

六代者。陰也。中土之象也。代而謂有中土之象者。何也。謂其動而中止也。然促結之脈。亦動而中止。不謂之土也。以促結雖動而中止。無有常數。代則不然。動而中止有常數也。何謂止有常數。假令五動一止。仍是五動也。七動一止仍是七動也。代有常數。而謂之土者何也。

白話文:

土行應於六個朝代。土的象徵具有「中」的特質。說中土有象徵,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它動而中止。可是,脈搏的跳動,也是動而中止,難道它也能稱作土嗎?不稱它為土,是因為脈搏跳動雖然動而中止,卻沒有有一定的規律。可是代數不然,它是動而中止,有其一定的規律。什麼叫做止有常數?假設有五次跳動就停一次,其後還是五次跳動;有七次跳動就停一次,其後還是七次跳動。因此代數有常數,稱它為土,這是為什麼?

以土主信。不失其期也。凡病之不失其期者。皆土之為病也。動而中止。不失其期。而謂之代者何也。謂一臟無氣。而以他臟代之也。平人之脈。一動肺。二動心。三動脾。四動肺。五動腎。周而復始。至五十動不止。以成大衍之數。故曰平人。假令七動一止。謂心臟無氣。

白話文:

以土(脾)為主信。病不會失去它的規律。凡是病不失去規律的,都是脾臟的疾病。運作中突然停止,不失去規律,而叫做代的原因是什麼呢?是指一個臟腑氣虛,而用其他臟腑的氣來代替它。健康人的脈搏,一動為肺,二動為心,三動為脾,四動為肺,五動為腎。循環不息,到五十次脈搏不止,以構成大衍之數。所以稱之為健康人。假設脈搏跳動七次後停止一次,表示心臟氣虛。

再而後起。不能自還。是心臟無氣而脾臟代之也。故所主之病。形容羸瘦。形已脫矣。口不能言。氣已脫矣。形氣俱脫。不死何為。

白話文:

並且隨之發作。不能自行復原。這是心臟沒有氣而脾臟代替了它的緣故。所以它(心臟)所主管的疾病,形容憔悴消瘦,形體已經脫離了。嘴不能說話,氣已經脫離了。形體和氣都脫離了,不死還能做什麼。

按脈經云。代脈來數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脈結者生。代者死。又劉守真曰。代脈者主緩弱而無力。不能動。因而復動。病必危而死。

白話文:

《脈經》中說,代脈是指脈搏來數,突然停止,不能自行恢復,然後又重新跳動,脈絡結實的人會生,代脈的人會死。又據劉守真說,代脈是主緩弱無力,不能動,因而又重新跳動,疾病必定危重而死亡。

2. 歌曰

代脈時時動若浮。再而復起似還無。三元正氣隨風去。魂魄冥冥何所拘。代脈時時。其狀若浮。但浮脈按之有神無間斷。代脈按之無根。而有間斷。雖有時再起。而止有常數。是一臟氣絕。而以他臟代之也。夫神所以御氣氣所以御精。三者互攝。則魂魄自相拘守。今脈而見代。

白話文:

代脈時時刻刻浮動,但再按壓時又消失了,這是三元正氣隨著風而消散,魂魄已經昏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約束它們了。代脈時時刻刻浮動,但浮脈按壓時有神氣,沒有間斷。代脈按壓時沒有根,有間斷,有時再出現,但有規律,這是因為一個臟器的氣已絕,而由另一個臟器來替代。神是用來控制氣的,而氣是用來控制精的。三者相互配合,魂魄就會相互約束。現在脈搏出現代脈,說明神氣已經不再能夠約束魂魄了。

則三元之精氣。神已散而魂魄亦相離而失守。不死何為。此節正與肺藏歌內魂將魄共連之句。互相遙映。

按脈經云。代散則死。

3. 牢脈指法主病

七牢者。陰也。指下尋之即無。按之即有。曰牢。主骨間疼痛。氣居於表。七牢者。陰也。震之象也。震為雷。云岐子謂其有水火相乘之氣。今指下尋之即無。按之即有曰牢。牢者堅牢也。其脈沉弦有力。動而不移。乃病根深痼。而成不拔之勢也。指下尋之即無。表虛也。按之即有。

白話文:

七牢。屬陰、隱藏在身體的深處,但是按壓的時候可以感覺到,叫做牢,多患骨間疼痛之症,病氣浮現在體表。七牢同,屬陰,是震卦的徵兆,震為雷,雲岐子認為它有水火相乘的氣息,因此指下觸摸的時候,感覺不到脈搏,按壓的時候會呈現牢不可破的現象,牢就是堅不可破的意思,這種脈象出現沉弦而有力的特點,脈動而不移動,說明病根深重,難以治療。指下觸摸的時候,感覺不到脈搏,是體表虛弱的徵兆,按壓的時候,感覺到牢不可破,是體內有病的徵兆。

裡實也。所謂裡實者。邪氣實。所謂表虛者。正氣虛也。在內之邪氣固。則水火相煎。故骨間疼痛。在外之正氣虛。則血不外榮。而氣獨居於表。

白話文:

表面虛症,而內裡實症。所謂裡實,是指邪氣太實。所謂表虛,是指正氣太虛。邪氣在內堅固,則水火(血液津液)互相煎熬,所以骨節之間疼痛。正氣在外虛弱,血液不能滋潤體表,只有氣單獨停留在體表。

按脈經第一篇。有革脈而無牢脈。千金翼以革為牢。其脈經則曰革脈有似沉伏。實大而長。微弦。

4. 歌曰

脈入皮膚辨息難。時時氣促在胸前。只緣水火相刑剋。欲待痊除更問天。

脈入皮膚。則輕手於皮膚之上。不見其脈。即前指下尋之即無也。凡脈有往來。則辨息易矣。今云辨息難言。按之即有。而且堅牢不移其處。及舉之皮膚之間。不見其有脈。夫肺為華蓋。乃五臟六腑之首。居於胸中。主氣而司呼吸者也。今肺氣衰。則火來乘之。木來薄之。水者。

白話文:

脈搏進入皮膚內,那麼手輕輕地放在皮膚上,就看不到脈搏。也就是說,前面手指點下去找就不見了。凡是脈搏都有往來的,那麼辨別呼吸就容易了。現在說辨別呼吸難以言說,按下去就有脈搏,而且堅固牢靠不移動位置,以及舉起它在皮膚之間,看不到有脈搏。肺是華蓋,是五臟六腑之首,位於胸中,主導氣機而司呼吸。現在肺氣衰弱,那麼火來乘之,木來侵之,水來剋之。

金之子。所以制火者也。今金氣衰。則不能生水。火反乘金之勢。而煎熬其水。猶釜底之薪燔。而釜中之水涸也。時時氣促者。只緣水火交戰於胸中。互相刑剋呼雖出於心肺。吸不得歸於腎肝。故時時氣促也。即經云。不及則所勝妄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也。由此觀之。

白話文:

肺是金的兒子。因此具有約束火的作用。如今肺氣衰弱,就無法生出水來。火反而乘著肺的勢,煎熬著肺中的水,就像鍋底的柴火燒著,鍋中的水就會枯竭一樣。時常氣喘的人,就是因為水火在胸中交戰,相互抵觸和剋制,呼出來的氣雖然出於心肺,卻吸不回歸於腎肝,因此時常會氣喘。經文上說:「力量不足,就會被剋制的一方任意妄為,被生出來的一方會遭受傷害,不被剋制的一方會變得薄弱。」由此可見,肺氣不足,就會被火剋制,腎水就會受到傷害,心火就會變得旺盛。

四大分張。五行乖亂。欲望其痊除也難矣。

按脈經云。平三關病候。並治宜。第三篇內寸口無牢脈。於關部則曰關脈牢。脾胃氣塞盛熱。則腹中響。響宜服紫菀丸。渴脾丸。針灸胃營瀉之。於尺部。則曰尺脈牢。腹滿。陰中急。宜服葶藶子茱萸丸。針關元丹田中極。

白話文:

根據脈經記載,平三關病症的候診和治療方法如下:

第三篇中寸口脈沒有牢脈。在關的部位則出現關脈牢。脾胃之氣阻塞,盛熱,則腹部會響動。響動症狀應服用紫菀丸、渴脾丸。用針灸的方法針灸胃輸穴來瀉熱。

在尺的部位,出現尺脈牢時,腹部滿,陰中急迫。應服用葶藶子茱萸丸。用針灸的方法針刺關元穴、丹田穴、極穴來治療。

5. 動脈指法主病

八動者。陰也。指下尋之似有。舉之還無。再再尋之。不離其處。不往不來曰動。主四體虛勞。崩中血痢。

八動者。陰也。艮之象也。艮為山止之象也。經云。陰者藏精而起亟也。所謂藏精而起亟者。何也。言人身之陰血。每從陽氣以行。數數而起應。故能隨陽行於十二隧之中流。注衝任之內。故女子月事以時下。而無疾病矣。倘陰血不能隨陽氣以行。則蓄於內。積止如山。積久而忽下。

白話文:

八動:是指陰。艮卦的象徵。艮卦是山止的象徵。經文說:陰藏著精華,並迅速地興起。所謂藏著精華,並迅速地興起,這是什麼意思呢?是指人體的陰血,總是跟隨陽氣而運行。不斷地興起和應對。因此,能夠隨著陽氣運行於十二經脈之中,灌注衝任二脈之內。所以,女子月事按時來潮,而沒有疾病。假若陰血不能跟隨陽氣運行,則積蓄在體內。積聚停止像山一樣。積聚很久而突然來潮。

如山之崩也。今云指下尋之似有。舉之還無。謂陰血不能隨陽氣而行也。不離其處者。謂血蓄於內。止而不動也。不往不來者。謂血不隨陽氣以行。而脈道不往來也。夫氣。血之帥也。血之不行。由於陽氣之不能帥血。以行四肢。諸陽之本也。氣既不能帥血以行。故四體虛勞。

白話文:

就好像是山崩地裂一樣。現在如果用手指頭去按他的脈搏,似乎脈搏還在,但是再按就沒有了。這是說陰血無法隨著陽氣運行。不離開自己位置的。是指血液積聚在體內,停止而不動。不往不來的。是指血液不隨著陽氣運行,脈道不往來。陽氣是血液的統帥。血液運行不暢,是由於陽氣不能統帥血液,使血液運行於四肢。諸陽之本是陽氣的根本。既然陽氣不能統帥血液,所以全身虛弱勞累。

陰血積久。有時而忽溢。在女子則為崩中。在男子則為血痢耳。

按脈經云。動脈見於關上無頭尾。大如豆。厥厥然動搖。傷寒論云。陰陽相搏。名曰動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形冷惡寒。數脈見於關上。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者。名曰動。又經云。動為痛為驚。

白話文:

根據《脈經》記載,動脈在寸關上,沒有頭尾,大小如豆,輕輕地跳動。在《傷寒論》中說,陰陽互相搏擊,稱為動陽。動陽則汗出,陰動則發熱,身體寒冷怕冷,數脈在寸關上,上下沒有頭尾,像豆子那麼大,輕輕跳動的,稱為動脈。經典中還說,動脈導致疼痛和驚恐。

6. 歌曰

動脈根源氣主陰。

夫人身有陰陽二氣。非止於氣為陽。血為陰也。要知氣血者。有形之陰陽。陰陽者。無形之氣血。陰陽和。則氣血相守而不相離。常營行於經隧之中。循環無已。今脈而見動。則為陰陽不相維。陽動而陰靜。靜則易以止。故血傷不行。止久而忽下也。究其根源。乃因陰氣不能隨陽氣。以行耳。

白話文:

人體內有陰陽二氣,不只是氣為陽、血為陰。要知道氣血,是陰陽有形的表現,陰陽則是無形的氣血。陰陽調和,則氣血相守而不離散,經常在經絡中運行,循環不已。現在脈搏出現異常,則為陰陽不相維護,陽動而陰靜。靜則容易停止,所以血瘀不能運行,停止很久才突然向下流動。究其根源,是因為陰氣不能跟著陽氣運行。

三關指下礙沉沉。血山一倒經年月。

池氏曰。動在指下。隱隱按之。沉沉如水中一石。輕舉之。脈不動。重按之。微有力而礙指。乃陰虛內損。女人經血來如山崩不止。治之宜八珍湯。智士名醫只可尋。

白話文:

池氏說:脈搏的活動在手指之下,隱隱按壓下去,像是水中的石頭般沉重。輕輕抬起手指,脈搏不動。用力按壓,脈搏出現微弱的力量,但卻阻礙手指的按壓。這是因為陰血虛虧、內臟受損的緣故。女人出現月經來潮如山崩般不止,治療時應使用八珍湯。只有擁有智慧的名醫才能探究出病因。

此非利語也。庸醫但見崩中之疾。以為血熱妄行。徒用涼血之劑。或用藥以劫之。殊失治崩之旨矣。不知崩中之疾。由陽氣不能帥血而行。陰血不能起亟而應之。以至衝脈停留。月事不能以時下。久之而溢出。故如山之崩漏而下耳。法當大補其氣。使陽生而陰長。陽氣壯。得以帥血而行。不至有停積之患。則崩漏自止矣。若非智士名醫。安能達其元奧也哉。

白話文:

這不是合理的說法。庸醫只看到崩漏的疾病,就以為是血熱妄行,只用涼血的藥物,或者用藥來劫持它。完全違背了治療崩漏的宗旨。不知道崩漏的疾病,是陽氣不能引導血液運行,陰血不能及時應之,以至於衝脈停留,月經不能及時下行。長久之後,就會溢出,就像山崩一樣。方法應該是大大地補益其氣,使陽氣生長,陰氣增長。陽氣強壯,能夠引導血液運行,就不會出現停積的問題,那麼崩漏自然就會停止了。如果不是聰明的醫生,怎麼能理解這個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