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訣乳海》~ 卷四 (6)
卷四 (6)
1. 歌曰
三關怏怏不能前。只為風邪與氣連。
言陰血已竭。而陽無所依。虛邪賊風。與氣相連。乘虛而獨居於表也。
按經云。弱為虛為悸。
少年得此須憂慮。老弱逢之病卻痊。
白話文:
三關不暢,無法順利前行。這是因為風邪和氣相連所致。
說的是陰血已經枯竭,而陽氣失去依靠。虛邪和賊風,與氣相連,趁虛而入,獨居於體表。
根據經典所述,軟弱是虛證和心悸的表現。
年輕人得了這種情況需要擔憂,而老年人或體弱者遇到這種情況,疾病反而可能好轉。
弱脈陰金也。金象屬秋。少年者。春夏之令也。老弱者。秋冬之令也。少年得之。謂之逆。老弱得之。謂之順也。
白話文:
弱脈是陰金的脈象。金的象徵屬秋季。少壯的人,應該符合春、夏的氣候。老年、體弱的人,應該符合秋、冬的氣候。少壯的人出現弱脈,叫做逆。老年、體弱的人出現弱脈,叫做順。
2. 又歌曰
關前弱脈陽道虛。關中有此氣多疏。若在尺中陰氣絕。痠疼引變上皮膚。寸。陽位也。寸部見弱。謂之陽道虛。尺。陰位也。尺部見弱。謂之陰氣絕。關。陰陽交會之所也。關部見弱。謂之陰陽不相維。故曰氣多疏也。然尺部見弱。何以痠疼引變上皮膚也。尺以候腎。腎虛則病痠疼。
白話文:
手關前的脈診,若出現弱脈,則表示陽氣虛弱。
若關部出現這種情況,多半是身體陽氣疏散。
若在尺脈部位出現弱脈,就表示陰氣不足。
痠痛會蔓延到皮膚表面。
寸脈,是陽脈。
如果寸脈部位出現弱脈,就稱為陽道虛弱。
尺脈,是陰脈。
尺脈部位出現弱脈,就稱為陰氣不足。
關脈,是陰陽交會的地方。
關部脈診若出現弱脈,就叫做陰陽失調,不相維繫。
所以說關部脈弱,多半是陽氣不足,陰氣疏散。
但,尺脈部位出現弱脈,為什麼會痠痛、蔓延到皮膚表面呢?
這是因為尺脈可以預示腎臟的狀況,如果腎臟虛弱,就會導致痠痛。
尺所以候下焦者。衛出下焦。衛氣者。陽氣也。所以溫分肉。而實皮膚者也。尺部而見弱。則陰氣絕。而陽無所依。則不能溫分肉。而實皮毛。故痠疼引變於皮膚之上也。
白話文:
尺脈可以診察下焦,衛氣由下焦而發出,衛氣是陽氣,所以能溫暖肌肉,充實皮膚。尺脈弱,表示陰氣衰竭,陽氣失去依靠,沒法溫暖肌肉、充實皮膚,所以才會在皮膚上出現痠痛、拉扯的感覺。
按脈經云。寸弱陽氣虛。關弱無胃氣。尺弱少血。又云。寸口脈弱。陽虛自汗出而短氣。宜服茯苓湯。內補散。適飲食消息。勿極勞。針胃管補之。又云。關脈弱。胃氣虛。胃中有客熱。脈弱為虛熱作病。其雖曰有熱。不可大攻之。熱去則寒起止宜服竹葉湯。針胃管補之。又云。尺脈弱。陽氣少。發熱骨煩。宜服前胡湯。乾地黃湯。針關元補之。
又按仲景曰。假令尺脈弱。名曰陰不足。陽氣下陷。入陰中而發熱也。
白話文:
《脈經》說,寸口脈弱是陽氣不足。關脈弱是胃氣不足。尺脈弱是血氣不足。又說,寸口脈弱是陽氣不足,容易自汗而少氣。應服用茯苓湯、內補散輔助治療,飲食適當,不要過度勞累。並針灸胃管以滋補。又說,關脈弱是胃氣不足。胃中有外來的熱,脈弱是虛熱造成的疾病。儘管說是熱證,但也不能大量攻伐。熱證消除後,寒證就會出現,只宜服用竹葉湯。並針灸胃管以滋補。又說,尺脈弱是陽氣不足,發熱骨頭煩疼。應服用前胡湯、乾地黃湯輔助治療,針灸關元以滋補。
3. 九道脈法論
云岐子曰。九道脈者。從天地九數之理說也。經曰。善言天者。必有應於人。是以天有九星。地有九州。人有九臟。亦有九野。故立九道脈。以應天地陰陽之法也。以長為乾。清陽發腠理。以短為坤。濁陰歸六腑。以虛為離。心中驚則血衰。以促為坎。脈進則死。退則生。以結為兌。
白話文:
雲岐子說:九道脈,是根據天地九數的原理而建立的。經典上記述:善於談論天象的人,一定能與人的生命活動對應。因此,天有九星、地有九州、人有九臟、還有九野。所以建立了九道脈,以對應天地陰陽的法則。長脈屬乾卦,清陽之氣發散於皮膚腠理。短脈屬坤卦,濁陰之氣歸藏於六腑。虛脈屬離卦,心中驚恐,則血衰少。促脈屬坎卦,脈搏來至則死亡,脈搏退去則生長。結脈屬兌卦,肺氣不通暢。
發在臍傍。以代為中上主上中下三元正氣。以牢為震。前後有水火相乘之氣。以動為艮。主血山衰。以細為異。主秋金有餘。此九道脈。以應九臟九宮之法也。
九道脈
白話文:
發生的部位在肚臍的旁邊,代表中上主上中下三元正氣的所在。以「牢」為「震」,前後有水火相乘之氣。以「動」為「艮」,主血山衰。以「細」為「異」,主秋金有餘。這九種脈象,和九臟九宮的相應法理是一致的。
4. 長脈指法主病
一長者。陽也。指下尋之。三關如持竿之狀。舉之有餘曰長。過於本位亦曰長。主渾身壯熱。夜臥不安。
白話文:
一位長者,屬陽性。用手探查,三關部位呈現如同握著竿子的形狀。提起時感到有餘力稱為長。超過了原本的位置也稱為長。主要症狀包括全身發燒、夜晚睡眠不寧。
長者。陽也。乾之象也。易曰。乾之九五。亢龍有悔。此之謂也。經曰。長則氣治。何病之有。今則三關如持竿之狀。舉之有餘。過於本位。是長之太過者矣。故主陽邪熱毒之氣。乘其三焦。陽盛則熱。故其見證為渾身壯熱也。陽盛則乘其陰。故夜臥不安也。
按潔古曰。長法乾。此陽明脈。故尺寸俱長。身熱目疼鼻乾。不得臥。當汗。陽化氣也。
白話文:
長者,是指陽氣,是乾卦的像。易經說:「乾之九五,亢龍有悔。」就是這個意思。經典上說:「長則氣治。」哪有什麼病。現在的症狀是,三關如同握著長竿一樣,向上舉起有餘,超過了本位。這是長得太過的情況。所以主要出現陽邪熱毒之氣,侵入三焦。陽氣盛則火熱,所以症狀表現為全身壯熱。陽氣盛則侵犯陰氣,所以夜晚臥不安寧。
長脈迢迢度三關。指下來時卻又還。陽毒在臟三焦熱。徐徐發汗始能安。長脈迢迢度三關者。言脈三關通度。迢迢而長也。指下尋之卻又還者。言脈往來甚盛也。長脈為陽。三關通度。則知陽邪熱毒。客於三陰之標。三焦之內皆熱也。夫既曰陽毒在臟。而曰汗者何也。潔古曰。
白話文:
脈搏長而快,經過三關。指頭下來的時候,它又回去了。陽邪毒熱在臟腑三焦,漸漸發汗才能安穩。長脈搏動快而長,經過三關。意思是說,脈搏的三個關口都通暢。指頭下來查找的時候,它又回去了。意思是說,脈搏往來十分盛旺。長脈搏為陽,三關通暢。就知道陽邪熱毒,客於三陰的標本。三焦之內都熱。既然說陽邪毒在臟腑,為什麼要發汗呢?潔古說。
在三陰經絡中有邪者。是也無汗乃陰中之陽。可汗而已。是經絡無形受邪。法當去之。為三陰標之病也。今陽邪為患。若得微汗。則陰氣復舒。陽毒隨汗而解矣。正如夏月炎蒸。亢旱得雨。即清涼也。云岐子曰。徐徐發汗者。為在標之深遠。急則邪不能出。發之以升麻湯。發在陽明標。
白話文:
在三陰經絡中有邪氣的。這是因為沒有汗,而陰中之陽可以發汗。因此只要發汗,邪氣就會去除。這是三陰經絡有形的邪氣,用發汗法即可去除。現在是陽邪為患,如果能夠微微出汗,那麼陰氣就會恢復舒展,陽毒也會隨著汗水而解除了。正如夏天的炎熱蒸騰,亢旱時得到雨水,就會清涼一樣。《傷寒論》上說:緩緩地發汗,是針對深層的病邪。如果發汗急迫,邪氣就無法排出。可以用升麻湯來發汗,發在陽明的表層。
一法加羌活麻黃中。治法以地骨皮散。治渾身壯熱。
按脈經云。寸口脈中手長者。曰足脛痛。
白話文:
一種方法加入羌活麻黃於方劑中,處方以地骨皮散治療,治療全身發熱。
5. 短脈指法主病
二短者。陰也。指下尋之不及本位曰短。主四肢惡寒腹中生氣。宿食不消。短者。陰也。坤之象也。坤屬土。脾土旺則能消化飲食。使清陽之氣。實於四肢。濁陰之氣。歸於六腑。自然上下宣通。脈經舒暢。何至有氣壅之患也。倘一為生冷宿食所傷。則陽氣鬱遏於陰中。不得暢達於外。
白話文:
二短:是指陰脈,指尖按脈搏時,探不到正常的脈搏位置就叫做短。主要症狀是四肢怕冷、腹部脹氣、宿食不消。短:是指陰脈,坤卦的象徵。坤卦屬土,脾土旺盛就能消化食物,使清陽之氣充實四肢,濁陰之氣歸於六腑,自然上下通暢,脈絡舒暢。怎麼會有氣壅之患呢?如果因為生冷或宿食而受傷,則陽氣鬱結於陰中,不能暢達於外。
清濁相干。而腹中之冷氣生矣。今云指下尋之。不及本位。言其中手而短也。經曰。短則氣病。四肢屬陽。陽氣伏則不能實於四肢。故四肢惡寒也。陽氣鬱。則胃氣不行。故腹中生氣。要知皆由宿食不消之所致耳。
白話文:
清陽之氣和濁陰之氣相互聯繫。而腹中的寒氣由此而產生。現在說到用手指尋找它,卻探不到病竈所在。這是因為手太短的緣故。經書上說:“手指太短的人容易生病。”四肢屬陽,如果陽氣衰弱,就無法溫煦四肢,所以四肢就會畏寒。陽氣鬱結不暢,就會導致胃氣運行不暢,所以腹中產生寒氣。要知道,這都是由於宿食不消所引起的。
按丹溪心法曰。長為熱流通。短為寒凝結。又脈經第一篇載。脈二十四道。有數脈。散脈。革脈。而無長脈。短脈。牢脈。至第九篇。始見長為陽。短為陰之說。又以動為陽。以弦為陰。第十三篇云。夫脈者。血之府也。長則氣治。短則氣病。數則煩心。大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
白話文:
根據丹溪的心法記載,長脈代表身體氣血運行順暢,短脈代表氣血運行受阻,凝滯不通。又根據脈經的第一篇記載,脈搏有二十四種,其中有數脈、散脈、革脈,但沒有長脈、短脈、牢脈。直到第九篇,才開始出現長脈為陽,短脈為陰的說法。同時,以動脈為陽,以弦脈為陰。第十三篇說,脈搏是氣血的倉庫,脈搏長,則氣血運行順暢;脈搏短,則氣血運行不暢;脈搏數,則心煩意亂;脈搏大,則病情加重;脈搏上盛,則氣血上逆;脈搏下盛,則氣血下陷;脈搏代,則氣血衰弱;脈搏細,則氣血不足。
6. 歌曰
短脈陰中有伏陽。氣壅三焦不得昌。藏中宿食生寒氣。大瀉通腸必得康。潔古曰。宿食生寒氣。何由通腸。謂陰中伏陽故也。使三焦之氣。不得通行於上下。故令大瀉通腸。使三焦之氣。宣行於上下。故用巴豆動藥也。外藥隨證應見使之。此在長短脈交論內細說之。病久溫白丸。
白話文:
脈搏短小虛弱,陰虛中有伏火。氣血壅滯在三焦,不得通暢。腹中宿食生成了寒氣。大瀉通腸,必定會康復。潔古說:宿食生成了寒氣,如何才能通暢腸胃呢?那是因為陰虛中有伏火,使三焦之氣上下運行不暢通。因此,要大瀉通腸,讓三焦之氣在上下宣行。所以要使用巴豆作為動藥。其它的藥物,要根據病情的證候而用。這在長短脈交論內有詳細的說明。病久溫白丸。
新病備急丹。愚謂短脈陰中有伏陽者。何也。脈不及本位。中手而短也。不及本位。則為陰。中手而短。乃伏陽也陽氣伏於陰中。使三焦之氣。鬱而不行。故曰氣壅三焦不得昌也。然三焦之氣。所以壅遏而不行者。由於其人內為生冷宿物所傷。故三焦之陽氣不行。而臟腑之寒氣生矣。
白話文:
新病備急丹,我覺得是指短脈陰中有伏陽的狀況。為何如此說呢?脈搏不及本位,在手部測量時脈搏短促,這就屬於陰脈。脈搏不及本位,所以是陰脈。在手部測量時脈搏短促,這是伏陽。陽氣潛藏在陰中,使三焦之氣鬱結而不通暢,所以說氣壅三焦不得發達。然而三焦之氣所以鬱結而不通暢,是因為體內為生冷宿物所傷。因此三焦之陽氣不通暢,而臟腑之寒氣產生了。
若以大黃芒硝之藥利之。則硝黃性寒。究不能除其生冷之氣。而病終不得除。當以辛熱之藥。如備急丸之類。大瀉其腹中宿物。則三焦之氣。可以復行。而病始得康健也。
按經云。短疾而滑酒病。又云。短而數心痛。心煩。脈經云。寸口脈中手短者。曰頭痛。
白話文:
如果使用大黃、芒硝等藥來瀉下,那麼硝黃的藥性是寒涼的。只會更加無法去除患者體內的生冷之氣,導致疾病難以痊癒。應該使用辛熱的藥物,比如備急丸之類的藥,來大幅度瀉去患者腹中的宿便,這樣三焦之氣才能恢復運轉,患者的疾病才能開始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