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訣乳海》~ 卷四 (5)
卷四 (5)
1. 又歌曰
積氣胸中寸脈伏。
寸所以候胸中者也。胸為氣。每宗氣之所行也。今宗氣不得隨營氣而行。故積於胸中。而上部之脈伏矣。
白話文:
氣積聚在胸中,寸脈變得沈伏。寸脈用來反映胸中的情況。胸是氣運行的地方。現在主要的氣不能隨著營氣運行,因此積聚在胸中,導致上部的脈象變得沈伏。
按脈經云。寸口脈伏。胸中逆氣。噎塞不通。是胃中冷氣。上衝心胸。宜服前胡湯。大三建丸。針巨闕上管。灸膻中。
當關腸癖常瞑目。
白話文:
根據《脈經》中記載,寸口脈搏跳動隱伏。胸腔中逆氣上逆,導致窒息不通暢。這是胃部冷氣上衝到胸腔造成的。應服用前胡湯、大三建丸。用針刺巨闕穴上方的位置,並在膻中穴施灸。
肝藏血。脾攝血。肝脾俱候於關。關脈伏。則為肝脾二經。不能藏攝其血。斯腸癖之疾生矣。目得血而能視。血脫則目不欲見人。故目常瞑也。
白話文:
肝臟儲藏血液。脾臟統攝血液。肝脾二經都會於關元穴。關元穴的脈搏呈現伏脈,表示肝脾二經無法儲藏和統攝血液。這時就會產生腸痞的疾病。眼睛得到血液的滋養才能視物。如果血液不足,眼睛就不想看人。所以眼睛總是閉著。
按脈經云。關上伏。中焦有水氣泄溏。宜服水銀丸。針關元。利小便。溏泄便止。
尺部見之食不消。坐臥非安還破腹。
白話文:
根據脈經記載,觸診脈象,感覺關脈伏沉的。中焦(脾胃)有水氣導致腹瀉稀溏。應服水銀丸以治療腹瀉。針灸關元穴,以利小便。腹瀉稀溏的症狀即可止息。
經云。飲食入胃。先入於肝。夫肝。厥陰之木也。今因內傷飲食。宿滯不消。肚腹脹滿。欲破而坐臥不安。以至厥陰風木之氣。壅遏於下不得上升。故尺部之脈見伏也。治之者。當用吐藥。以探吐其宿食。則厥陰風木之氣。得疏通以上升。而尺部之脈。可以復出矣。經云。上部有脈。
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此之謂也。(上吐字。乃吐藥之吐。言用吐藥而仍不吐。則死矣。)
白話文:
經典裡說:飲食進入胃後,首先進入肝臟。肝臟是厥陰之木。現在因為飲食不節制,積滯不消,導致肚子脹滿,坐臥不安。以至於厥陰風木之氣鬱結在下焦,不能上升。所以尺部的脈象沉伏下去。治療這種情況,應該用吐藥,催吐出積滯的宿食。這樣厥陰風木之氣就能疏通而上升,尺部的脈象也能重新顯露出來。經典裡還說,上部有脈。
按脈經云。尺中伏水穀不消。又云。尺脈伏。小腹痛。症疝。水穀不化。宜服大平胃丸。桔梗丸。針關元補之。(桔梗丸云結腸丸。)
白話文:
按照脈經上說,尺脈的位置浮水穀物不能消化的情況。又說,尺脈浮出的時候,小腹疼痛,症疝,水穀物不能消化。應該服用大平胃丸,桔梗丸。用針灸關元穴來補益。(桔梗丸又稱為結腸丸。)
又按東垣曰。食塞胸中。食為坤土。胸為金位。金主殺伐。與坤土俱在於上而旺於天。金能剋木。故肝木生髮之氣。伏於地下。非木鬱而何。吐去上焦陰土之物。木得舒暢。則鬱結去矣。此木鬱達之也。
白話文:
另外按照李杲所說,飲食停塞在胸中,食物為坤土,胸部是金的位置,金主殺伐,與坤土同樣在上面,並且盛旺於天。金能剋制木,因此肝木生髮之氣,潛伏在地下,是不是木鬱閉呢?吐出上焦陰土之物,木氣得以舒暢,那麼鬱結就消除了,這就是木鬱閉達通的意思。
2. 濡脈指法主病
七濡者陰也。指下尋之似有。再再還來。按之依前卻去曰濡。主少力。五心煩熱。腦轉耳鳴。下元極冷。
白話文:
七種濡症屬於陰性。觸摸時似乎存在,但再次觸摸又好像消失了。按壓時,之前存在的感覺又消失了,這稱為濡症。主要表現為體力不足,五心(兩手心、兩腳心和心胸)煩熱,頭暈耳鳴,下腹部極度寒冷。
濡。陰水也。他本俱釋為陰金。非也。潔古曰。浮澀弱屬金。沉滑濡屬水。是以知濡為陰水也。然濡而為不及之水者。何也。謂陽已竭。而陰無所附也。指下尋之似有者。非若他脈之真有。而似乎有也。則為陽已竭矣。再再還來。是陰欲附也。按之依前卻去。是陰欲附而無所附也。
經云。陽為陰使。今陽已竭。故主少氣力。陰無附。故五心煩熱。水不足。故腦轉耳鳴。陽已衰。故下元極冷。
白話文:
濡,是陰水。他書都解釋為陰金,這是錯的。潔古說:「浮、澀、弱屬金,沉、滑、濡屬水。」因此知道濡是陰水。但是濡卻成為不及之水,這是為什麼?因為陽氣已經竭盡,而陰氣沒有依附的地方。手指在脈搏上觸摸,好像有病脈,但這不是其他脈搏的真是病脈,而是似乎有病脈,説明陽氣已經竭盡了。反覆來回觸摸,是陰氣想要依附。按壓它,它依舊離開,這是陰氣雖然想要依附,卻沒有依附的地方。
按脈經第一篇。有軟脈而無濡脈。要知濡即軟也。又云。軟脈極軟而浮細。一曰按之無有。舉之有餘。一曰小而軟。軟一作濡。曰濡者如帛衣在水中。輕手相得。
白話文:
根據《脈經》的第一篇,有軟脈但沒有濡脈。要知道濡脈就是軟脈。又說:軟脈極為柔軟、浮細。有一種說法是:「按之無有,舉之有餘。」還有一種說法是:「小而軟。」軟字有時寫作「濡」。「濡」的意思就像絹帛衣物在水中一樣,輕輕用手就能摸到。
3. 歌曰
按之似有舉之無。髓海丹田定已枯。四體骨蒸勞熱甚。臟腑終傳命必殂。
白話文:
按壓時好像有東西,提起時卻什麼也沒有。髓海和丹田肯定已經乾涸了。四肢骨頭發熱,勞熱非常嚴重。臟腑最終會衰竭,性命難保。
按之似有。陰無所附也。舉還無。陽已竭也。髓海丹田定已枯。腎水已涸也。四體骨蒸勞熱甚。謂水已涸。而虛火煎熬也。臟腑終傳命必殂。謂腎病傳心。心病傳肺。肺病傳肝。肝病傳脾。脾復傳腎。經曰。傳終者死。是傳其所勝也。
按經云。三部脈濡弱。久病得之不治自愈。治之死。卒病得之生。
白話文:
按壓後感覺好像有東西,但實際上體內陰虛無物可以附着。而提起也不存在任何東西,這是因爲陽氣已經枯竭了。所以,髓海和丹田必定已經枯竭,是腎水已經乾涸了。四肢骨蒸發熱嚴重,說明水已經枯竭,是虛火在煎熬。臟腑最終會互相傳染,生命肯定死亡。這是因爲腎臟的疾病傳給心臟,心臟的疾病傳給肺臟,肺臟的疾病傳給肝臟,肝臟的疾病傳給脾臟,脾臟的疾病又傳給腎臟。經典中說:傳染到最後就死亡,這是因爲傳染的是自己所勝之物。
4. 又歌曰
濡脈關前人足汗。
關前。陽位也。濡。陽衰之脈也。足汗。多汗也。汗陰血所化也。陽部而見陽衰之脈。是陽氣已虛。不能衛護其陰。則陰氣外泄。故其人多汗耳。
白話文:
關前:這是陽脈的位置。濡:這是陽脈衰微的徵兆。足汗:這是多汗的症狀。汗液是陰血轉化而來的。在陽脈的位置出現陽脈衰微的徵兆,說明陽氣已經虛弱,不能保護陰氣,於是陰氣外泄,所以這個人就容易出汗。
按脈經云。寸口脈濡。陽氣弱。自汗出。是虛損病。宜服乾地黃湯。薯蕷丸。內補散。牡蠣散並粉。針太衝補之。
當關少氣精神散。
白話文:
《脈經》中說,寸口脈搏濡弱,陽氣衰弱,自汗外洩,是虛損病,宜服用乾地黃湯、薯蕷丸、內補散、牡蠣散和粉末。針刺太衝穴以補益。
夫精氣神。乃身之三寶也。經曰。精生氣。氣生神。是以精極則無以生氣。氣少則無以生神。中焦者。榮氣之所出也。今關部而見濡脈。則中氣大虛。而精與神亦為之耗散矣。
白話文:
精氣神,是人體的三種寶貴之物。《黃帝內經》說:精能生氣,氣能生神。所以,精氣衰竭了,就不能產生氣;氣不足了,就不能產生神。中焦,是營氣的來源。現在關元穴部位出現濡脈,說明中氣非常虛弱,精氣和神也因此而耗散了。
按脈經云。關上濡下重。又云關脈濡。苦虛冷。脾氣弱。重下病。宜服赤石脂湯。女萎丸。針關元補之。
尺部綿綿即惡寒。骨與肉疏都不管。
白話文:
根據脈經記載,關脈上部濡潤,下部沉重。另記載,關脈濡潤,患者常常會感到虛冷,脾氣虛弱,容易下半身有病症。治療宜服用赤石脂湯、女萎丸,並針灸關元穴來補益。
尺所以候下焦者也。尺部而見濡脈。是為陽衰於下。故惡寒。經云。足少陰氣絕。則骨枯。少陰者。冬脈也。伏行而溫於骨髓。故骨髓不溫。即內不著骨。骨肉不相親。即肉濡而卻。肉濡而卻。故齒長而枯。發無潤澤。發無潤澤者。骨先死。戊日篤。己日死。土勝水也。
白話文:
尺脈用來診斷下焦的病症。尺脈部位出現濡脈。這是由於陽氣在下焦衰弱,所以怕冷。醫經上說:足少陰經的氣絕了,就會骨瘦。少陰經是冬天的脈。它潛藏著,溫暖著骨髓,所以骨髓不溫暖,就會骨頭不著骨頭,骨頭和骨髓不相親附,所以肌肉濡軟而鬆弛。肌肉濡軟而鬆弛,所以牙齒變得長而枯槁,頭髮沒有光澤。頭髮沒有光澤,是骨頭先枯朽了。這時候,如果遇上戊日,病情就加重,遇上己日,就會死亡。這是土克水。
按脈經云。尺中濡少血。發熱惡寒。又云。尺脈濡。若小便難。宜服瞿麥湯。白魚散。針關元瀉之。千金翼云。腳不收風痹。
白話文:
脈經中說,尺脈濡弱,小便難,表示血虛,發熱惡寒,此時應服用瞿麥湯、白魚散,並針灸關元穴以瀉熱通利小便。
千金翼方中說,腳不收縮,是風痹病的表現。
5. 弱脈指法主病
八弱者。陰也。指下尋之。如爛綿相似。輕手乃得。重手稍無。怏怏不前曰弱。主氣居於表生產後客風面腫。
白話文:
八種脈象中的弱脈,屬陰。用手指輕輕探尋,感覺像爛棉一樣,輕按可以觸及,重按則似乎消失。這種脈象表現為不進不退,稱為弱。主要與氣滯留在體表、產後受風引起的面部浮腫有關。
弱。陰金也。何為陰金。不及之金也。何謂不及之金。指下尋之。如爛綿相似云。然沉脈指法。則曰狀若爛綿。而此亦曰如爛綿相似者何也。不知沉為陰水。故尋之似有。舉之全無。弱為陰金。故曰輕。手乃得。重手稍無。所謂怏怏者。輕手乃得也。不前者。重手稍無也。大抵浮以候氣。
白話文:
弱脈:陰金也。什麼是陰金?就是指不及之金。什麼是不及之金?就是指按壓時在指下尋摸,它就像爛棉花一樣。沉脈的指法,說是狀如爛棉花。而這個也說是如爛棉花相似,這是為什麼呢?不知道沉脈是陰水,所以按壓時,好像有脈。拿起手來,卻完全沒有了。弱脈是陰金,所以說輕壓才能察覺到。重壓的話,就什麼都沒有了。所謂怏怏的脈象,就是輕輕按壓才能察覺到的。不前就是重壓時,就完全沒有了。整體來說,浮脈是用來感知氣的。
沉以候血。浮以候陽。沉以候陰。浮以候表。沉以候里。今云重手稍無。是陰已竭也。輕手乃得。是陽欲依也。怏怏不前。是陰已竭。而陽無所依也。經云。陰右。內陽之守也。今陰竭於內。則陽無所依倚。是血已竭。而氣獨居於表也。大抵於脈多見於生產後。去血過多。客風乘虛而入。
乃使面目浮腫也。
按脈經云。弱脈極軟而沉細。按之欲絕指下。一曰按之乃得。舉之無有。
白話文:
沉脈可以診斷血液。浮脈可以診斷陽氣。沉脈可以診斷陰氣。浮脈可以診斷表證。沉脈可以診斷裡證。現在說重手脈完全消失,這是陰氣已經耗盡。輕手脈纔能夠診斷出來,這是陽氣想要依附。怏怏不樂、脈不像往前走,這是陰氣已經耗盡,而陽氣無所依附。經典上說,陰脈在右邊,是內部陽氣的守護神。現在陰氣在內部耗盡,則陽氣無所依附,這是血已經耗盡,而氣獨自在表證。一般來說,在脈搏上多見於生產後,失血過多,外邪乘虛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