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訣乳海》~ 卷六 (8)
卷六 (8)
1. 新產生死候歌
欲產之脈緩滑吉。實大弦急死來侵。
池氏曰。新產氣血虛損。如見緩損脈。乃脾胃氣和。則為吉。實大弦急之脈。乃肝木勝脾土。木旺土衰。胃氣損而死。其說亦是。愚謂凡病脈貴乎相當。血虛脈虛理也。今新產則血已虛矣。其脈如緩而且滑則吉。何也。緩則胃氣存。滑則血不甚衰。故曰吉。若脈見實大弦急。則胃氣衰而風火乘之。是證脈不相當矣。故曰死來侵也。
若得重沉小者吉。忽若牢強命不停。
成自明曰。若產婦診得沉重微小者。是形虛相應。故云吉兆之脈。忽然診得堅硬牢實之脈。是脈盛形衰相反。性命不可停流而死也。
寸口澀疾不調死。沉細附骨不絕生。審看此候分明記。常須念此向心經。寸口者。十二經脈之所會也。新產而見澀疾不調。澀疾則血已衰。不調者。無復倫次。是以知其當死。若診得其脈沉細附骨。而往來反絕。是血脈雖去。而元氣尚存。正與新產之證相合。故曰生也。
白話文:
生產前的脈象如果呈現緩和滑順,是吉兆。如果呈現實大、弦急等脈象,代表死亡將至。
池氏認為,產婦生產後氣血虛弱,如果脈象呈現緩和或虛弱,代表脾胃之氣調和,是吉兆。如果脈象呈現實大、弦急,代表肝木過旺而剋制脾土,造成胃氣衰敗而死亡,這種說法是正確的。我認為,所有疾病的脈象都貴在與病情相符。血虛時脈象虛弱是正常的,產婦生產後已經血虛,此時如果脈象呈現緩和滑順,則是吉兆。因為緩和代表胃氣尚存,滑順代表血不至於過度衰敗,所以說是吉兆。如果脈象呈現實大、弦急,代表胃氣衰敗,風火之邪趁虛而入,此時脈象與病情不符,所以說是死亡將至。
如果脈象呈現沉、重、微小,是吉兆。如果忽然呈現牢固強硬,代表性命將休止。
成自明認為,如果產婦的脈象診斷出沉、重、微小,代表形體虛弱與脈象相符,所以說是吉兆。如果忽然診斷出堅硬牢實的脈象,代表脈象強盛而形體衰弱,兩者相反,是性命將不能繼續而死亡的徵兆。
寸口脈象如果呈現澀滯、急促、不協調,代表死亡。如果呈現沉細、貼近骨頭且不間斷,代表存活。仔細審視這些脈象並牢記在心,要常常默念這些脈象的意義。寸口是十二經脈的交會處,產婦生產後如果脈象呈現澀滯、急促、不協調,澀滯代表血液已經衰竭,急促不協調代表脈象紊亂,沒有規律,因此可以判斷即將死亡。如果診斷出脈象沉細貼骨且往來不絕,代表雖然血液流失,但元氣尚存,正與產後虛弱的狀況相符,所以說是存活的徵兆。
2. 妊娠傷寒歌
傷寒頭痛,連百節。氣急衝心,溺如血。上生斑點,赤黑時。壯熱不止,致胎滅。
夫妊娠,大事也。傷寒,大病也。妊娠而兼傷寒,其險可知矣。巢元方曰:人體虛而為寒所傷,即成病為傷寒也。輕者嗇嗇惡寒,吸吸發熱,微咳鼻塞,數日乃止。重者頭痛體疼,憎寒壯熱,久不歇,亦傷胎也。巢氏之言如此。然胎之所以傷者何也?凡胎喜涼而惡熱,故安胎之藥,
多用寒涼,黃芩、薄荷之類是也。夫傷寒為熱病,今壯熱不止,則胎不安。胎不安則上衝心而氣急,下溺赤而如血。熱毒攻於陽明,則生赤黑斑點。內外俱為熱毒所傷,而胎未有不殞者矣。在知機之士,預為防護,隨其證而調治之。如發斑黑色,小便如血,氣喘急,胎欲落者,
梔子仁湯;壯熱頭痛者,梔子五物湯;斑黑溺血者,升麻六物湯;發斑黑小便如血,胎欲落者,梔子升麻湯。外用伏龍肝、井底泥土方塗臍下,庶可免其殞滅之患也。
嘔逆不止,心煩熱。腰背俱強,胎痛裂。六七日來,熱腹中。小便不通,大便結。
巢氏病源曰:妊娠大小便不通,若熱結膀胱,大便不通;熱結小腸,小便不通。若大小腸俱為熱所結,故煩滿大小便不通也。凡大小便不通,則內熱腸胃氣逆,今變乾嘔也。又曰:婦人腎以系胞,妊娠而腰痛甚者,多墮胎也。潔古曰:懷妊婦人傷寒病者,須問大小便。大小便如利,
知不殞胎,黃龍湯主之。薛立齋治妊娠熱病頭痛,嘔吐煩悶,人參竹茹湯,或補遺蘆根湯。六七日來,大小便秘澀,大黃飲。又時氣六七日,大小便不利,消熱飲。
白話文:
傷寒引起的頭痛,會連帶全身關節都疼痛。氣喘急促,直衝心臟,小便像血一樣。身上出現紅色或黑色的斑點,高燒不退,這會導致胎兒流產。
懷孕是很重要的事情,傷寒又是很嚴重的疾病。懷孕期間又得了傷寒,其中的危險可想而知。巢元方說:人體虛弱時受到寒邪侵襲,就會生病變成傷寒。輕微的會有點怕冷,發低燒,輕咳鼻塞,幾天就會好。嚴重的會頭痛、身體疼痛、怕冷發高燒,持續很久都不退,也會傷害到胎兒。巢元方是這麼說的。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胎兒受傷呢?一般來說,胎兒喜歡涼爽的環境,討厭燥熱的環境,所以安胎的藥,大多使用寒涼的藥材,像是黃芩、薄荷之類的。傷寒是熱性的疾病,如果高燒一直不退,胎兒就會不安穩。胎兒不安穩就會向上衝撞心臟,導致氣喘急促,向下則會出現血尿。熱毒侵犯陽明經,就會產生紅色或黑色的斑點。內外都被熱毒所傷,胎兒沒有不流產的。明智的人應該事先做好防護,依照病情來調理治療。如果出現斑點黑色、小便像血、氣喘急促、有流產的跡象,可以用梔子仁湯;如果高燒頭痛,可以用梔子五物湯;如果斑點黑色又血尿,可以用升麻六物湯;如果斑點黑色,血尿又有流產的跡象,可以用梔子升麻湯。另外,可以用伏龍肝或井底泥土敷在肚臍下方,或許可以避免流產的危險。
如果嘔吐不止,心煩發熱,腰背僵硬,感覺胎兒疼痛撕裂。六七天以來,腹部發熱,小便不通暢,大便乾結。
巢元方的《病源論》說:懷孕期間大小便不通,如果是熱邪積在膀胱,就會大便不通;如果是熱邪積在小腸,就會小便不通。如果大小腸都被熱邪堵塞,就會煩躁不安,大小便都不通暢。凡是大小便不通暢,就會引起體內發熱,腸胃之氣上逆,導致噁心嘔吐。他又說:婦女的腎臟連結著胞胎,懷孕時腰痛得很厲害,大多會流產。《潔古珍珠囊》說:懷孕婦女得了傷寒,必須詢問大小便的情況。如果大小便正常,表示不會流產,可以用黃龍湯來治療。薛立齋治療懷孕期間發燒頭痛、嘔吐煩悶的狀況,會用人參竹茹湯,或是補遺蘆根湯。如果發病六七天,大小便都不順暢,可以用大黃飲。如果遇到時疫六七天,大小便不順暢,可以用消熱飲。
3. 產後傷寒歌
產後因得熱病臨。脈細四肢暖者生。脈大忽然肢逆冷。須知其死莫留停。傷寒論陰病得陽脈者生。陽病得陰脈者死。此大法也。惟產後則不同。血虛脈亦虛。故診得細脈。不得謂之陽病見陰脈。但四肢欲暖暖者。陽病易已也。若診脈大。大為血虛。血虛為無陰。無陰則偏陽隆盛。
身雖熱而四肢逆冷。此乃空得陽脈。而陽氣已絕。不得謂之陰病見陽脈也。須知死而已矣。
白話文:
產後如果得了熱病,脈搏細微但四肢溫暖的,表示病情會好轉。如果脈搏變大,而且四肢突然冰冷,就知道病人快要死了,不要再拖延治療。傷寒論說,陰性病出現陽脈是好轉的徵兆,陽性病出現陰脈則會死亡,這是一個基本的原則。但產後的情況不同,因為產婦氣血虛弱,脈搏也會虛弱,所以診斷到細脈,不能說是陽性病出現陰脈。只要四肢開始溫暖,表示陽氣開始恢復,病情容易好轉。如果診斷到脈搏變大,表示氣血非常虛弱,氣血虛弱就代表陰液不足,陰液不足會導致陽氣過度旺盛。
身體雖然發熱,但四肢卻冰冷,這表示只是空有陽脈的假象,實際上陽氣已經衰竭,不能說是陰性病出現陽脈。這種情況就表示病人快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