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訣乳海》~ 卷五 (5)
卷五 (5)
1. 雜病生死歌
形雖羸瘦。猶有望其生也。今脈反見疾大。則火愈熾。而咳愈增。而小便愈血。欲其生也難矣。
唾血之脈沉弱吉。忽若實大死來侵。
唾血與前鼻衄吐血不同。前之吐血為。嘔吐之吐。此之唾血。為唾中見血。聖濟總錄論曰。邪熱熏於肺。則損肺。恚怒氣逆。傷於肝。則損肝。肺肝傷動。故令人唾血。如唾中有若紅縷者。屬肺藏。如脅下先苦痛。而後唾血者。屬肝經。俱可折而治之。用紫菀湯。蒲黃散。巢氏病源。復有關上脈微芤為傷肝以唾血。脈沉弱者生。牢實者死。
按脈經云。吐血衄血。脈滑小弱者生。實大者死。又云。唾血脈緊強者死。滑者生。又云。吐血而咳上氣。其脈數有熱。不得臥者死。
上氣浮腫肩息頻。浮滑之脈即相成。忽然微細難應救。神功用盡也無生。
巢氏病源曰。肺主於氣。候身之皮毛。而氣之行。循環臟腑。流通經絡。若外為邪所乘。則膚腠閉密。使氣內壅。與津液相併。不得洪越。故上氣而身腫也。經云。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大不治。加利必死。今訣云。微細難救。似與脈經相悖。不知脈經所云大不治者。以其上氣浮腫屬肺病。
浮大屬火。火能剋金。故云大不治。加利必死者。利則大腸亦病。臟與腑俱傷。庚與辛俱絕也。今訣所云。浮滑相成者。浮則為風。滑則為痰。風痰上攻。壅塞氣道。去其風痰。則上氣自平矣。若微細。則元陽之氣衰於下。無根之氣逆於上。欲其救也難矣。
中惡腹脹緊細生。若得浮大命逡巡。
巢元方云。中惡者。是人精神衰弱。為鬼神之氣。卒中之也。夫人陰陽順理。榮衛調平。神守則強。邪不干正。若將攝失。宜精神衰弱。便中鬼毒之氣。其狀卒然心腹刺痛。悶亂猶死。凡卒中惡。腹大而滿者。診其脈緊大而浮者死。緊細而微者生。又中惡吐血數升。脈沉數細者死。
浮焱如疾者生。脈經云。卒中惡吐血數升。脈沉數細者死。浮大疾快者生。又曰。卒中惡腹大。四肢滿。脈大而緩者生。緊大而浮者死。緊細而微者亦生。愚按中惡。乃陰邪之氣也。夫里陰也。血陰也。先入里而傷血。從其類也。故經云。中惡吐血數升。脈沉數細者死。受鬼毒之氣。
陰血既傷。邪氣當循竅而出。今脈反沉細而數。沉細則陰已大傷。數則毒猶在裡。故曰死也。若浮大疾快。邪氣已出。而內無遺留。故曰生也。經中又云。卒中惡腹大。四肢滿。脈大而緩者生。緊大而浮者死。緊細而微者亦生。正與此訣相合。夫中惡而至腹脹。邪已在裡。若脈緊細。
則毒猶不甚。故曰生。若脈浮大。則既傷其陰。復戕其陽。安得而不命逡巡也。或難曰。上文既雲浮大疾快者生。又曰。緊大而浮者死。何前後之相違也。不知前所云者。其血吐則毒氣循竅而外出。故脈宜浮大疾快。後所云者。腹脹四肢滿。毒在裡。緊大而浮者死。緊細而微者亦生。
白話文:
身體雖然虛弱消瘦,但如果脈象正常,還是有康復的希望。如果現在脈象反而變得急促且粗大,這表示體內火氣更加旺盛,咳嗽更加嚴重,小便中帶血,這種情況就很難痊癒了。
咳血時,如果脈象沉而弱是好的徵兆,如果脈象突然變得浮大有力,則病情危急。
咳血和之前所說的鼻出血、嘔吐出血不同,嘔吐出血是指從胃裡吐出來的血,而咳血是指咳出的痰中帶血。醫書上說,邪熱侵入肺部會損傷肺,如果情緒激動,肝氣上逆也會損傷肝,肺和肝受到損傷,就會導致咳血。如果咳出的痰中帶有紅絲,通常是肺臟的問題;如果先感到脅肋疼痛,然後才咳血,則可能是肝經的問題。這些情況都可以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可以用紫菀湯、蒲黃散等藥方。有醫書記載,如果關脈微弱無力是因肝損傷而導致咳血,脈象沉弱表示病情尚可控制,脈象堅實有力則表示病情危險。
醫書上也說,嘔血和鼻出血時,如果脈象滑且微弱,表示病情好轉,如果脈象浮大有力,則表示病情危急。還說,咳血時,如果脈象緊而有力,表示病情危險;如果脈象滑順,則表示病情尚可控制。又說,如果嘔血同時伴隨咳嗽氣喘,且脈象急數有熱,無法平躺,則表示病情危急。
氣喘、身體浮腫、呼吸急促,如果脈象浮滑,表示病情正在形成,如果脈象突然變得微弱細小,則難以救治,即使有再高明的醫術也難以挽回生命。
有醫書記載,肺主管氣,聯繫身體的皮毛,而氣的運行會循環於臟腑、流通於經絡。如果身體受到外邪侵襲,導致皮膚閉塞,使氣在體內壅滯,和津液混合在一起,無法順暢運行,就會導致氣喘和身體浮腫。醫書說,氣喘,面部浮腫,呼吸急促,如果脈象浮大,則難以治癒,若再出現腹瀉,則必死無疑。而現在的說法是,脈象微細難以救治,這似乎與醫書上的記載相矛盾。其實,醫書上說的脈大難以治癒,是指氣喘浮腫屬於肺病,脈大表示火氣旺盛,火能克金,所以說難以治癒。再加腹瀉必死,是因為腹瀉表示大腸也生病了,臟和腑都受到損傷,肺和腸的機能都衰竭了。現在所說的,脈象浮滑,是指浮表示有風邪,滑表示有痰濕,風痰一起上攻,阻塞氣道,去除風痰,氣喘自然就會平息。如果脈象微細,表示元陽之氣衰弱於下,沒有根基的氣逆於上,這種情況很難救治。
突然發生腹脹,如果脈象緊而細小,則表示病情尚可控制,如果脈象浮大,則表示病情危急。
有醫書記載,中惡是指人精神衰弱,被鬼神邪氣侵襲所致。人體的陰陽平衡,營衛調和,精神就會強盛,邪氣無法侵入。如果生活作息不規律,導致精神衰弱,就容易被鬼毒之氣侵襲,症狀是突然感到心腹刺痛、煩悶不安,像快要死一樣。凡是突然中惡,腹部腫大,診脈發現脈象緊大而浮的,表示病情危急;脈象緊細而微的,表示病情尚可控制。如果中惡並吐血數升,脈象沉細數的,表示病情危急。
如果脈象浮大而有力,表示病情尚可控制。醫書上說,突然中惡吐血數升,脈象沉細數的,表示病情危急;脈象浮大快速的,表示病情尚可控制。又說,突然中惡腹脹,四肢腫脹,如果脈象大而緩,表示病情尚可控制;脈象緊大而浮的,表示病情危急;脈象緊細而微的,也表示病情尚可控制。我認為,中惡是陰邪之氣所致。陰邪會先侵入體內,損傷血液。所以說,中惡吐血數升,脈象沉細數的,表示病情危急,是因受到鬼毒之氣,陰血受到損傷,邪氣應該會從竅道排出,如果脈象反而沉細而數,沉細表示陰血已經大量損傷,數表示邪毒還在體內,所以說病情危急。如果脈象浮大而快速,表示邪氣已經排出,體內沒有殘留,所以說病情尚可控制。醫書中又說,突然中惡腹脹,四肢腫脹,脈象大而緩的,表示病情尚可控制;脈象緊大而浮的,表示病情危急;脈象緊細而微的,也表示病情尚可控制,這和現在所說的是一致的。中惡導致腹脹,邪氣已經侵入體內,如果脈象緊細,表示邪毒還不嚴重,所以說病情尚可控制;如果脈象浮大,表示既損傷了陰氣,又損傷了陽氣,所以說病情危急。或許有人會問,前面說脈象浮大快速的表示病情尚可控制,又說脈象緊大而浮的表示病情危急,為何前後說法不一致呢?這是因為,前面所說的,是出血後,毒氣循著竅道排出,所以脈象宜浮大快速;而後面所說的,是腹脹四肢腫脹,毒邪在體內,脈象緊大而浮的,表示病情危急,脈象緊細而微的,表示病情尚可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