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十法》~ 外科症治方藥 (5)
外科症治方藥 (5)
1. 舌衄
舌衄出血不止,用六味湯加生地、麥冬、牛膝、玄參主之,並吹柳花散。
白話文:
如果舌衄出血不止,可以用六味湯加上生地、麥冬、牛膝、玄參為主藥,同時吹入柳花散來治療。
2. 懸癰
懸癰生於上齶,形如紫李。宜針破癰頭,用甘草湯攪盡瘀血,吹服柳花散。
白話文:
懸癰長在上顎,形狀像紫色的李子。適合用針刺破腫瘡的頂端,用甘草湯攪盡淤血,再吹入柳花散。
3. 腮癰
腮癰生腮下,繞喉壅腫。先用薺汁調玄明粉攪去其痰,再看其紫黑處,針去瘀血。其吹服如前法。
白話文:
腮腺炎發生在腮腺下,繞著喉嚨腫脹。先用薺菜汁調勻玄明粉,攪掉痰,再看紫黑色處,用針刺去瘀血。使用的吹藥和服藥方法如同前面所說。
4. 喉瘡
喉瘡,命門相火也。瘡勢灌膿,以銀針挑破之,隨用荊芥、甘草煎湯洗之。其吹服如前法。
白話文:
喉嚨長瘡,是命門相火的症狀。瘡勢膿液遍佈,用銀針挑破,再用荊芥、甘草煎湯洗滌。其口服藥的服用方法如前面所述。
5. 走馬牙疳
(牙癰,牙宣,牙痛)
走馬牙疳,牙齦紅腫,漸變紫黑臭穢,胃熱也。牙癰,牙邊腫痛,灌膿也。牙宣,牙根盡腫,宣露於外也。吹以柳花散,兼服清胃散。牙痛,療牙止痛散,兼服葛根湯。
白話文:
-
走馬牙疳:牙齦紅腫,逐漸轉變為紫黑色,並且散發出惡臭,這是胃熱引起的。
-
牙癰:牙齒旁邊腫脹疼痛,並且流出膿液。
-
牙宣:牙根全部腫脹,露出在外面。
治療方法:
- 吹以柳花散:將柳花散吹入患處。
- 兼服清胃散:服用清胃散以清胃熱。
- 牙痛:服用療牙止痛散以止痛。
- 兼服葛根湯:服用葛根湯以清熱解表。
6. 喉瘤
喉瘤,生於喉旁,形如圓眼,血絲相裹。不可用刀針,宜吹麝香散,並服加味甘桔湯。
白話文:
喉瘤,長在喉嚨旁邊,形狀像圓眼,佈滿血絲。不可用刀針治療,應吹麝香散,並服用加味甘桔湯。
7. 繭唇
繭唇,唇上起泡如繭,初起即用小小艾炷灸之,貼以萬金膏。
白話文:
嘴唇上長了像繭一樣的水泡,一開始出現時就用小艾炷灸治,然後貼上萬金膏。
8. 肺絕喉痹
肺絕喉痹,凡喉痹日久,頻服清降之藥,以致痰湧聲喑,或痰聲如曳鋸,此肺氣將絕之候也。法在難治,宜用獨參湯,或兼進八味湯,或兼用十全大補湯。早服者,可救十中之一二。
白話文:
肺部出現喉嚨麻痺的情況,若喉嚨麻痺時間長,常常服用清熱降火的藥物,會導致痰多、聲音沙啞,或是痰的聲音像拉鋸一樣,這是肺氣將要耗盡的徵兆。這種情況難以治療,建議使用獨參湯,或一起服用八味湯,或同時使用十全大補湯。若及早服用,能夠救治的機會還是有的。
9. 四君子湯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各一錢),大棗(二枚),生薑(一片)
水煎服。
白話文:
將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制後,各一錢)、大棗(兩枚)、生薑(一片)一起用水煎煮,然後服用。
10. 四物湯
川芎(五分),大熟地,當歸,白芍(各一錢五分)
白話文:
川芎(5克),大熟地,當歸,白芍(各15克)
水煎服。加丹皮、麥冬、玉竹、山藥、茯苓,退虛熱至效。
白話文:
把藥材用水煎服下。加入丹皮、麥冬、玉竹、山藥、茯苓,退虛熱的效果很好。
11. 加減八味湯
大熟地(四錢),山萸(去核),山藥(各二錢),丹皮,茯苓,澤瀉(各一錢五分),肉桂,五味(各五分)
白話文:
-
大熟地(40克)
-
山茱萸(去核),山藥(各20克)
-
丹皮,茯苓,澤瀉(各15克)
-
肉桂,五味子(各5克)
水煎服。本方去五味加附子,名八味腎氣湯。
白話文:
用湯劑送服中藥。現代中醫將五味子和附子去掉,叫做八味腎氣丸。
12. 金鑰匙
治喉閉、纏喉風、痰涎壅塞、口噤不開,湯水難下。
焰硝(一兩五錢),硼砂(五錢),片腦(二分五釐),雄黃(二錢),白殭蠶(一錢)
各另研為末,和勻。以竹筒吹患處,痰涎即出。如痰雖出,腫痛仍不消,急針患處,去惡血,服前藥。
白話文:
焰硝(60公克),硼砂(20公克),片腦(1公克),雄黃(8公克),白殭蠶(4公克)
13. 三黃解毒湯
黃連(一錢),黃芩,黃柏,黑山梔(各一錢五分)
水煎服。
白話文:
黃連、黃芩、黃柏、黑山梔(各 7.5 克)
14. 柳花散
治喉瘡並口舌生瘡、走馬牙疳、咽喉腫痛諸症。
真青黛,蒲黃(炒),人中白(各一兩),冰片(五分),硼砂(五錢)
共為細末,吹喉極效。
白話文:
真青黛、蒲黃、人中白每種各一兩,冰片五分,硼砂五錢
15. 清胃散
升麻(一錢),生地(二錢),黃連,連翹,丹皮(各一錢)
水煎服。
白話文:
-
升麻(六克)
-
生地(十二克)
-
黃連(六克)
-
連翹(六克)
-
丹皮(六克)
16. 療牙止痛散
止牙痛神效
牙硝(三錢),硼砂(三錢),雄黃(二錢),冰片(一分五釐),麝香(五釐)
共為末,每用少許擦牙。
白話文:
取牙硝三錢、硼砂三錢、雄黃二錢、冰片一分五釐、麝香五釐,研磨成粉末,每次用少許擦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