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彭

《外科十法》~ 外科症治方藥 (3)

回本書目錄

外科症治方藥 (3)

1. 十全大補湯

峻補氣血,乃扶危定傾之大藥,為收功保命之神丹

人參白朮(陳土炒,各三錢),黃耆(蜜炙五錢),茯苓(一錢),當歸(一錢五分),大熟地(一錢九蒸九曬),白芍(酒炒,一錢五分),甘草(炙,八分),川芎肉桂(去皮,各五分)大棗(五枚),姜(三片)

白話文:

人參、白朮(用陳土炒過,各三錢)、黃耆(用蜂蜜炙過,五錢)、茯苓(一錢)、當歸(一錢五分)、大熟地(一錢,經過九蒸九曬)、白芍(用酒炒過,一錢五分)、甘草(炙過,八分)、川芎、肉桂(去皮,各五分)、大棗(五枚)、姜(三片)。

水煎服,虛甚者,更加附子鹿茸

2. 六味湯

壯水之主以鎮陽光。凡腎經真水不足,虛火上炎,脈數有熱者宜此。

熟地(四錢),山萸,山藥(各二錢),丹皮,茯苓(各一錢五分),澤瀉(一錢)

白話文:

  • 大熟地(16公克):滋陰補血

  • 山萸、山藥(各8公克):補腎益精固澀

  • 丹皮、茯苓(各6公克):清熱利水

  • 澤瀉(4公克):利尿消腫

水煎服。

3. 八珍湯

白話文:

將原本的大補湯的組方將黃耆、肉桂去除。

4. 歸脾湯

治思慮傷脾,榮血不足,睡臥不寧。

人參白朮當歸,棗仁(炒),白芍(各一錢),黃耆(一錢五分),遠志(去心,甘草水泡炒),甘草(炒各七分),木香(五分),龍眼肉(五枚)

白話文:

人參、白朮、當歸、炒棗仁、白芍(各一錢),黃耆(一錢五分),遠志(去心,甘草水泡炒)、炒甘草(各七分),木香(五分),龍眼肉(五枚)

水煎服。

5. 香砂六君子湯

理脾化痰,溫胃進食。

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各一錢),砂仁藿香(各八分),姜(二片),棗(三枚)

白話文:

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各一錢),砂仁、藿香(各八分),生薑(兩片),大棗(三枚)

水煎服。

6. 桂附八味湯

益火之原以消陰翳。凡腎精真陽不足,火衰不能生土,脈虛大無力者宜此。

熟地(八兩),山萸肉,山藥(各四兩),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附子肉桂(各一兩)

白話文:

大熟地(400克),山萸肉、山藥(各200克),丹皮、茯苓、澤瀉(各150克),附子、肉桂(各50克)

用煉蜜丸,每服四錢,淡鹽水下。

7. 腦疽

(對口,偏對口)

生於腦,名曰腦疽。生於頸後,名曰對口。生於頸旁,名曰偏對口。正對口易治,偏對口難治。因其軟肉與喉相近也。多因膏粱醇酒,風寒壅遏所致。宜用神火照法,次用烏金膏搽之。外貼萬全膏,取其易潰。腐後則用防風湯洗之,摻以海浮散,仍貼萬全膏,頻換數次。即愈矣。

白話文:

長在腦袋上的,稱為腦疽瘡。長在後頸上的,稱為對口瘡。長在脖子旁邊的,稱為偏對口瘡。正對口瘡容易治,偏對口瘡難治。因為它靠近喉嚨的柔軟部位。大多是因吃了太多肥甘厚味醇酒,風寒阻滯所引起的。應先以神火照射法治療。再擦上烏金膏。外敷萬全膏,使瘡口容易潰爛。潰爛後用防風湯清洗,再撒上海浮散藥粉,仍然敷以萬全膏,並經常更換數次,就會痊癒了。

8. 鬢疽

(發頤,時毒,大頭天行)

生於耳前後,名曰鬢疽。生於兩頤,名曰發頤。初起宜用銀花甘草湯柴胡荊芥薄荷、蒡子以清散之。若腫勢甚極,須用砭法。若已成膿而未潰者,以烏金膏塗瘡頭,貼以萬全膏,自然腐潰。潰後則用海浮散,並貼萬全膏,自應尋愈。顏下漫腫無頭,名曰時毒,俗名蛤蟆瘟是也。

白話文:

長在耳前後的,叫做鬢疽。長在兩腮的,叫做發頤。剛開始發作的時候,宜用銀花甘草湯加上柴胡、荊芥、薄荷、蒡子來清散治療。如果腫勢非常嚴重,必須用砭法進行治療。如果已經化膿但還沒有潰爛的,用烏金膏塗抹瘡口,貼上萬全膏,自然會腐爛潰破。潰破後就用海浮散,並貼上萬全膏,自然就會逐漸痊癒。臉部浮腫沒有腫頭的,叫做時毒,俗稱蛤蟆瘟。

頭面盡腫,名曰大頭天行,俗名大頭瘟是也。此皆風火鬱熱所致。初起宜用加味甘桔湯以消散之。散而不去,則用普濟消毒飲以清之。若腫勢極盛,兼用砭法。

白話文:

整個頭部和臉部都腫起來了,叫做「大頭天行」,俗稱「大頭瘟」。這都是由於風火鬱熱引起的。剛開始的時候,應該用加味甘桔湯來消散熱氣。如果散不去,就用普濟消毒飲來清熱。如果腫勢非常嚴重,還可以輔以砭法治療。

9. 加味甘桔湯

甘草桔梗(各三錢),蒡子(炒二錢),荊芥(三錢),薄荷(五分),貝母(一錢五分)

白話文:

甘草,桔梗(各15公克),牛蒡子(炒過,10公克),荊芥(15公克),薄荷(2.5公克),貝母(7.5公克)

水煎服。若兩頤腫盛者,加柴胡一錢五分,丹皮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