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十法》~ 外科症治方藥 (7)
外科症治方藥 (7)
1. 天麻散
天麻,生南星(泡去稀),防風(各一兩),荊芥(三兩)
上為細末,每用五錢。連須蔥白煎湯調下。
白話文:
將天麻、生南星(用浸泡去除汁液後的)、防風各一兩,荊芥三兩,全部研磨成細粉。每次使用五錢(約15克),用帶鬚的蔥白煎煮的湯調服。
2. 跌打損傷
跌打損傷之後,凡大小便通利者,可用廣三七二三錢,酒煎飲之。或服澤蘭湯。若二便不通,必加大黃。其破損處,可用血竭為極細末摻之。韭葉散亦良。余用天下第一金瘡藥最佳,可保無虞。
白話文:
跌打損傷之後,只要大小便順暢,就可以用廣三七二到三錢,用酒煎煮後飲用。或者服用澤蘭湯。如果大小便不通,就一定要加大黃。傷口破損的地方,可以用血竭磨成極細的粉末撒在上面。韭葉散也很好。我個人認為用天下第一金瘡藥最好,可以確保沒有問題。
3. 澤蘭湯
通二便,除腸中瘀血,乃活命之靈丹也。
澤蘭,當歸(各五錢),紅花(一錢),丹皮(三錢),青木香(一錢五分),桃仁(去皮尖,研,十粒),赤芍(一錢五分)
水煎,熱酒沖服。如大便不通,加大黃二三錢酒炒。
白話文:
這帖藥方叫做澤蘭湯,可以疏通大小便,清除腸道中的瘀血,是救命的靈丹妙藥。
藥方組成:澤蘭、當歸各五錢,紅花一錢,牡丹皮三錢,青木香一錢五分,桃仁(去掉皮尖,磨碎)十粒,赤芍一錢五分。
用水煎煮,用熱酒沖服。如果大便不通暢,可以加入炒過的大黃二三錢。
4. 韭葉散
止血如神。石灰同韭菜葉搗餅,貼壁候乾,細研,篩下聽用。
白話文:
止血效果非常好。將石灰和韭菜葉一起搗成泥餅狀,貼在患處等它乾燥,然後將其仔細研磨成粉末,篩過後備用。
5. 天下第一金瘡藥
凡刀斧損傷,跌僕打碎,敷上即時止痛止血,更不作膿,勝於它藥多矣。其傷處不可見水。余制此藥普送,因路遠者,一時難取,故刻方廣傳之。今並筆書之,則此方傳益廣矣。各鄉有力之家,修合以濟急也。
雄豬油(一斤四兩),松香(六兩),麵粉(四兩,炒,篩),麝香(六分),黃蠟(六兩),樟腦(三兩,極細),冰片(六分),血竭(一兩),兒茶(一兩),乳香(一兩,箬皮上烘去油),沒藥(一兩,同上制)
以上藥研極細,先將豬油、松香、黃蠟三味熬化,濾去渣。待將冷再入藥末攪勻,瓷器收貯,不可泄氣。
白話文:
這個藥是治療各種刀傷、斧頭傷、跌倒摔傷的特效藥,敷上去能馬上止痛止血,而且不會化膿,效果比其他藥好很多。傷口的地方不能碰到水。我製作這個藥送給大家,但因為路途遙遠,有些人一時之間拿不到,所以把藥方刻出來廣為流傳。現在再用筆寫下來,這個藥方就能傳得更廣了。希望各鄉里有能力的人家,都能製作這個藥來救急。
藥材包括:公豬油(一斤四兩),松香(六兩),麵粉(四兩,炒過後篩細),麝香(六分),黃蠟(六兩),樟腦(三兩,磨成極細粉末),冰片(六分),血竭(一兩),兒茶(一兩),乳香(一兩,用箬竹葉墊著烘烤去除油脂),沒藥(一兩,做法同乳香)。
以上藥材都磨成極細粉末,先將豬油、松香、黃蠟三種材料一起熬煮融化,過濾去除雜質。等稍微冷卻後,再把其他藥粉加入攪拌均勻,用瓷器裝起來保存,不要讓空氣跑進去。
6. 乳癰
(乳岩)
乳癰者,乳房焮痛作膿,膿盡則愈。其初起宜服栝蔞散,敷以香附餅,即時消散。若已成膿,則用太乙膏貼之。若潰爛,則用海浮散摻之,外貼膏藥,吸盡膿而愈。乳岩者,初起內結小核如棋子,積久漸大崩潰,有巉巖之勢,故名乳岩。宜服逍遙散、歸脾湯等藥,雖不能愈,亦可延生。若妄行攻伐,是速其危也。
白話文:
乳癰指的是乳房紅腫疼痛化膿,膿排乾淨就會痊癒。剛開始發作時,應該服用栝蔞散,外敷香附餅,很快就能消散。如果已經化膿,就用太乙膏貼敷。如果潰爛了,就用海浮散撒在傷口上,再外貼膏藥,吸出膿液就能痊癒。乳岩指的是,一開始在乳房內長出像棋子一樣的小硬塊,久而久之會逐漸變大潰爛,形狀像山岩般崎嶇,所以稱為乳岩。應該服用逍遙散、歸脾湯等藥物,雖然不能完全治癒,也能延長生命。如果隨便使用強烈的攻伐藥物,反而會加速病情惡化。
7. 栝蔞散
栝蔞(一個),明乳香(二錢)
酒煎服。
白話文:
將栝蔞一個,加上明乳香二錢,用酒煎煮後服用。
8. 香附餅
敷乳岩,即時消散。一切癰腫皆可敷。
香附(細末一兩),麝香(二分)
上二味研勻,以蒲公英二兩,煎酒去渣,以酒調藥,熱敷患處。
白話文:
用來敷在乳房腫塊,可以立刻消散。所有癰瘡腫痛都可以敷用。
香附(磨成細粉,一兩),麝香(少許,二分)
將以上兩種藥材研磨均勻,再用蒲公英二兩,加酒煎煮後去除藥渣,用藥酒調和藥粉,趁熱敷在患處。
9. 太乙膏
治一切癰疽腫毒,用之提膿極效。
肉桂(一錢五分),白芷,當歸,玄參,赤芍,生地,大黃,土木鱉(各五錢),乳香末(二錢),沒藥末(二錢),阿魏(一錢),輕粉(一錢五分),血餘(一團),黃丹(六兩五錢)
以上各藥,用真麻油一斤,浸入,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傾入鍋內,文武火熬至藥枯浮起為度。住火片時,用布袋濾淨藥渣,將鍋展淨,入油,下血餘再熬,以柳枝挑看。俟血餘熬枯浮起,方算熬熟。每淨油一斤,將炒過黃丹六兩五錢,徐徐投入,不住手攪。候鍋內先發青煙,後至白煙疊疊旋起,其膏已成。
將膏滴入水中,試軟得中,端下鍋來,方下阿魏,散膏面上,候化盡。次下乳香、沒藥、輕粉,攪勻傾入水內,以柳木攪成一塊。
白話文:
這個太乙膏,可以用來治療各種癰、疽、腫、毒等症狀,尤其在幫助膿液排出方面效果顯著。
配方是:肉桂(約5.6克)、白芷、當歸、玄參、赤芍、生地、大黃、土木鱉(各約18.75克)、乳香末(約7.5克)、沒藥末(約7.5克)、阿魏(約3.75克)、輕粉(約5.6克)、血餘(一團)、黃丹(約244克)。
製作方法是:將以上所有藥材放入一斤麻油中浸泡,春天泡五天,夏天泡三天,秋天泡七天,冬天泡十天。然後將浸泡過的藥材和麻油倒入鍋中,用小火和大火交替熬煮,直到藥材枯萎浮起為止。這時先關火,稍待片刻,用布袋濾掉藥渣,把鍋子洗淨,再倒入濾好的麻油,放入血餘繼續熬煮,用柳枝挑起觀察,直到血餘也熬枯浮起,才算熬熟。每淨麻油一斤,加入炒過的黃丹約244克,慢慢倒入並不停攪拌,直到鍋內先冒出青煙,接著出現層層白煙旋轉升起,膏藥就完成了。
將膏藥滴入水中,測試軟硬度,軟硬適中就可將鍋子端下來,放入阿魏,均勻散在膏藥表面,等阿魏融化後,再放入乳香、沒藥和輕粉,攪拌均勻,倒入水中,用柳木攪拌成一塊即可。
10. 附骨疽
(伏兔疽)
附骨疽,肉裡浮腫,而皮色不變也。宜用艾炷灸之。俾其轉陰為陽乃吉。若生於膝上三寸,名曰伏兔疽,法在不治。
白話文:
附骨疽,是肌肉裡面浮腫,但是皮膚顏色沒有改變。適合用艾草做成的艾炷來灸它,讓它由陰性轉為陽性就會好轉。如果長在膝蓋上方三寸的地方,就叫做伏兔疽,這種病依照醫理是無法治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