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宋本)》~ 辨霍亂病脈證并治第十三 (382~391)
辨霍亂病脈證并治第十三 (382~391)
1. 霍亂 (382)
問曰:病有霍亂者何?答曰:嘔吐而利,此名霍亂。
白話文:
主題:霍亂 (382)
內容:有人問:什麼是霍亂這種病?回答說:又吐又瀉,這就是霍亂。
2. 霍亂 (383)
問曰:病發熱、頭痛、身疼、惡寒、吐利者,此屬何病?答曰:此名霍亂。霍亂自吐下,又利止,復更發熱也。
白話文:
霍亂 (383)
有人問:如果出現發熱、頭痛、全身疼痛、怕冷,又嘔吐腹瀉的症狀,這是什麼病?
回答:這叫做霍亂。霍亂會自行嘔吐腹瀉,如果腹瀉停止後,又再度發熱。
3. 霍亂變證 (384)
傷寒,其脈微濇者,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陰經上,轉入陰必利;本嘔,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氣,仍不利者,此屬陽明也,便必鞕,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經盡故也。下利後,當便鞕,鞕則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後經中,頗能食,復過一經能食,過之一日當愈;不愈者,不屬陽明也。
白話文:
霍亂變證 (384)
原本是霍亂,現在轉為傷寒,若患者脈象微弱而澀,過了四五天後,病邪傳入陰經,可能會出現腹瀉。如果原本就有嘔吐和腹瀉的症狀,則病情較難治療。
若患者感覺想解大便,卻只排出氣體而無腹瀉,這表示病邪轉入陽明經,大便會變硬,約十三天後可痊癒,這是因為經氣循環一週的緣故。腹瀉後,大便應當變硬,若大便變硬後能進食,表示病情好轉;如果反而不能進食,等到下一經氣循環時稍微能進食,再過一經氣循環後食慾恢復,則過一天後應會痊癒。若仍未痊癒,則不屬於陽明經的病證。
4. 四逆加人參湯 (385)
惡寒脈微而復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
四逆加人參湯方
甘草二兩,灸,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乾薑一兩半,人參一兩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
白話文:
四逆加人參湯 (385)
症狀:怕冷、脈搏微弱,且腹瀉反覆發作。若腹瀉停止,可能是體內津血嚴重虧損,此時應以四逆加人參湯治療。
四逆加人參湯配方
- 甘草:二兩(炙過)
-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成八片)
- 乾薑:一兩半
- 人參:一兩
製法與服法
將以上四味藥材,加入三升水,煎煮至剩一升二合藥液,濾去藥渣,分兩次溫熱服用。
5. 五苓散 (386)
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理中丸方
人參,乾薑,甘草炙,白朮各三兩
右四味,搗篩,蜜和為丸,如雞子黃許大。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湯。湯法:以四物依兩數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若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朮,加桂四兩;吐多者,去朮,加生薑三兩,下多者,還用朮;悸者,加茯苓二兩;渴欲得水者,加朮,足前成四兩半;腹中痛者,加人參,足前成四兩半;寒者,加乾薑,足前成四兩半;腹滿者,去朮,加附子一枚。服湯後,如食頃,飲熱粥一升許,微自溫,勿發揭衣被。
白話文:
五苓散 (386)
霍亂、頭痛、發熱、全身疼痛,如果發熱明顯且想喝水的,用五苓散治療。如果怕冷明顯且不想喝水的,用理中丸治療。
理中丸配方
人參、乾薑、炙甘草、白朮,各三兩。
將以上四味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製成丸劑,大小如雞蛋黃。每次取一丸,用沸水少量調勻,研碎後溫服,白天服三四次,晚上服兩次。如果服藥後腹部未覺溫暖,可增加至三四丸,但效果不如湯劑。
湯劑製法:將上述四味藥材按劑量切碎,加水八升,煮至三升,去渣後溫服一升,每日三次。
加減法:
- 如果感覺臍部有跳動感,是腎氣上衝,應去掉白朮,加桂枝四兩。
- 嘔吐嚴重者,去掉白朮,加生薑三兩;腹瀉嚴重者,仍保留白朮。
- 心悸者,加茯苓二兩。
- 口渴想喝水者,加白朮,使總量達四兩半。
- 腹中疼痛者,加人參,使總量達四兩半。
- 怕冷嚴重者,加乾薑,使總量達四兩半。
- 腹脹者,去掉白朮,加附子一枚。
服藥後約一頓飯時間,喝熱粥約一升,讓身體微微溫暖,不要掀開衣被。
6. 四逆湯 (388)
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白話文:
四逆湯 (388)
症狀:嘔吐、腹瀉、出汗,同時發熱又怕冷,四肢僵硬緊繃,手腳冰冷。此時應使用四逆湯治療。
7. 四逆湯 (389)
既吐且利,小便復利而大汗出,下利清穀,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
白話文:
四逆湯 (389)
症狀表現為又吐又瀉,小便通暢卻大量出汗,腹瀉時排出未消化的食物,體內寒氣重而體表發熱,脈搏微弱幾乎摸不到。這種情況下,應以四逆湯為主要治療方劑。
8.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390)
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方
甘草二兩,炙,乾薑三兩,強人可四兩,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豬膽汁半合
右四味,用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內豬膽汁,分溫再服,其脈即來。無豬膽,以羊膽代之。
白話文: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390)
當患者嘔吐停止、腹瀉斷絕,卻仍出汗、四肢冰冷,且手腳持續抽筋僵硬,脈搏微弱到幾乎摸不到時,應服用「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治療。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配方
炙甘草二兩、乾薑三兩(體質壯實者可用四兩)、生附子大顆一枚(去皮並切成八片)、豬膽汁半合。
以上四種藥材,加入三升水,煮至剩一升二合,濾去藥渣後加入豬膽汁,分兩次溫熱服用。服後脈象便會恢復。若無豬膽,可用羊膽代替。
9. 新虛不勝穀氣 (391)
吐、利、發汗,脈平,小煩者,以新虛不勝穀氣故也。
白話文:
新虛不勝穀氣 (391)
嘔吐、腹瀉或發汗後,脈象已恢復平穩,但仍有輕微不適,這是因為身體剛經歷虛弱,尚未能完全消化食物精華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