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傳外科集驗方》~ 用敷貼溫藥第三 (1)
用敷貼溫藥第三 (1)
1. 用敷貼溫藥第三
2. 沖和仙膏
(一名黃云膏,又名仙膏。)冷熱不明者用之,茶酒隨證治之。
川紫荊皮(五兩重,炒。又名紅肉,又曰內消),獨活(三兩重,炒,不用節),赤芍藥(二兩重,炒),白芷(一兩重,不見火。),木臘(又名望見消、陽春雪,隨加減妙,即石菖蒲)
上五件,併為細末,用法詳見於後。
夫癰疽流注雜病,莫非氣血凝滯所成,遇溫即生,遇涼即死。生則散,死則凝。此藥是溫平,紫荊皮木之精,能破氣、逐血、消腫;獨活土之精,能止風、動血、引氣、拔骨中毒,去痹濕氣,更能與木臘破石腫堅硬;赤芍藥火之精,微能生血、住痛、去風;木臘水之精,能生血、住痛、消腫、破風、散血;白芷金之精,能去風、生肌、止痛。
蓋血生則不死,血動則流通,肌生則不爛,痛止則不掀作,風去則血自散,氣破則硬可消,毒自散,五者交攻,病安有不愈乎。
一、凡病有三證,治有三法。如病極熱,則此方中可倍加紫荊皮、木臘,少用三品,亦能消散之,但功少遲耳。如病極冷,則此方微加赤芍藥、獨活,亦能活血而消散之,功亦稍遲,而不壞病。
一、如病熱勢大盛,切不可用酒調,但可用蔥泡湯,調此藥熱敷上,蔥亦能散氣故也。血得熱則行,故熱敷也。如病稍減,又須用酒調。酒能生血,遇熱則血愈生;酒又能行血,遇溫則血愈行矣。
一、瘡面有血泡成小瘡,不可用木臘,恐性黏起藥時生受,宜用四味先敷,後用木臘,蓋在上面,覆過四圍,以截助攻之血路。凡敷藥皆須熱敷,干則又以元湯濕透之,使藥性濕蒸而行,病自退矣。
一、如用正方,四面黑暈不退,瘡口皆無血色者,是人曾用冷藥大過,不可便用玉龍,蓋肌未死也。恐藥力緊,添痛苦。宜於此方加肉桂、當歸,以喚起死血,自然黑暈退,見功效。血回即除加藥,只以正方取效。
一、如用正方痛不住,可取酒化乳香、沒藥,於火上使熔,然後將此酒調藥熱塗痛止。
一、流注筋不伸者,可於此方加乳香敷之。其性能伸筋故也。
一、如瘡口有赤肉突出者,其證有三:一是著水,二著風,三是刀破後,刀口翻突。宜以此方加少南星以去風,用薑汁酒調。其不消者,必是庸醫以手按出膿核大重,又以涼藥涼了皮,以致如此。若投以熱藥,則愈糜爛。此又有口訣焉。宜用白礬枯朴硝二味為末敷之,次用硫黃掞之外,服榮衛加對金飲,外貼沖和。
一、若病勢熱盛者,不可便用涼藥。熱盛則氣血壅會必多,大涼則血退不徹,返凝於涼,故宜溫冷相半用之。血得溫則動,挾涼則散。可用此方加對停洪寶丹,用蔥湯調塗貼之。
一、此方乃發背流注之第一藥也。學者當通變妙用,表裡相應,則病在掌握之中。但發背甚者,死生所繫,惟此藥功最穩重,終始可恃,決無變壞。若發之輕者,草醫亦能取效,然有變證流弊之患。此無他,發於陰則非草醫之可治矣。豈如是劑兼陰陽而並治,奪造化之神功哉。
白話文:
沖和仙膏
此膏藥可用於寒熱不明的病症,可根據病情用茶或酒調服。藥方包含川紫荊皮(五兩,炒)、獨活(三兩,炒,去節)、赤芍藥(二兩,炒)、白芷(一兩,生)、木臘(適量,即石菖蒲)。將以上五味藥磨成細末備用,用法詳見下文。
癰疽、流注等雜病,大多是由於氣血凝滯引起。遇熱則病情加重,遇冷則病情減輕。此藥性溫和,紫荊皮能破氣、行血、消腫;獨活能止風、活血、行氣、拔毒,去除痹濕,並能與木臘一起治療堅硬腫塊;赤芍藥微能活血、止痛、祛風;木臘能活血、止痛、消腫、祛風、散血;白芷能祛風、生肌、止痛。
藥物功效:活血則不死,血行則通暢,肌膚再生則不潰爛,止痛則不疼痛加劇,祛風則血液自行散開,氣血通暢則腫塊可消,毒素自然排出。五種藥物合用,攻邪治病,療效顯著。
治療方法:
-
病情表現:若病情極熱,可加倍紫荊皮和木臘用量,其他三味藥酌減,療效雖稍慢,但仍有效。若病情極寒,可少量增加赤芍藥和獨活用量,可活血消腫,療效亦稍慢,但不會加重病情。
-
病情表現:若病情發熱嚴重,切勿用酒調服,可用蔥泡水調藥熱敷患處,蔥亦能散氣。熱敷可促進血液循環。病情稍減後,可用酒調服,酒能活血,遇熱則活血效果更佳。
-
病情表現:若瘡面上有血泡或小瘡,不宜使用木臘,以免黏住傷口,可先用其他四味藥敷,再將木臘覆蓋於其上,以阻斷血流。敷藥時需熱敷,乾燥後再用熱水浸濕藥物,使藥力充分發揮。
-
病情表現:若用藥後四周出現黑色瘀斑且不消退,瘡口無血色,說明先前曾用過寒涼藥物過度,不宜使用其他藥物,以免加重痛苦,應在此方中加入肉桂、當歸,以促進血液循環,待瘀斑消退、病情好轉後,再改用原方。
-
病情表現:若用藥後疼痛難忍,可用酒化開乳香、沒藥,熔化後用酒調藥熱敷患處止痛。
-
病情表現:若因流注導致筋脈不伸,可在藥方中加入乳香。
-
病情表現:若瘡口有赤肉突出,可能是水腫、風邪或刀傷所致,可在藥方中加入少量南星祛風,用薑汁酒調服。若病情未見好轉,可能是庸醫誤治所致,應先用白礬、枯朴、硝石混合敷貼,再用硫黃熏,並服用榮衛加對金飲,外貼沖和仙膏。
-
病情表現:若病情發熱嚴重,切勿立即使用寒涼藥物,因為熱盛則氣血瘀滯,寒涼藥物會使血液回流不暢,反而加重病情。應溫熱與寒涼藥物交替使用,溫熱藥物可促進血液循環,寒涼藥物可散瘀消腫,可在此方中加入對停洪寶丹,用蔥湯調敷。
-
此方是治療發背流注的首選藥方。使用者應靈活運用,辨證施治,才能掌握病情。發背嚴重者,生死攸關,此藥效力穩定可靠,長期使用也安全有效。病情輕微者,草藥也能奏效,但容易出現變證。此藥方能兼顧陰陽,療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