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傳外科集驗方》~ 用敷貼溫藥第三 (2)
用敷貼溫藥第三 (2)
1. 沖和仙膏
至如流注一疾,雖不能死人,而十有九為廢疾。廢疾流連,死亦隨之。縱有醫之能愈者,亦必半年周歲之後,方見其效。此乃百中之一,然終為殘弱之身矣。惟吾此派仙方,藥奇效速,萬不失一,端有起死回生之效,非言所能盡述。夫流注乃傷寒之餘毒也。故有表未盡者,餘毒客於經絡,氣血不勻,則為熱流注。
所謂醫之能愈者熱也。熱病少見,有表散大過氣血衰者。餘毒流入腠理,腠理或疏或密為冷流注,所謂醫之難愈者冷也。冷病常多,故傷寒表未盡者,非特為熱證而已。其餘毒亦多為冷證,皆原於腎虛,故作骨疽。冷則氣愈滯而血愈積,故但能為腫而不能為膿。若醫者投之以涼劑,則所謂冷其所冷,而陰死於陰,惟有壞爛肉腐,毒氣著骨而為骨癰,流為廢疾。故曰:骨癰者,流注之敗證也。
又曰:骨癰非流注之罪,乃醫者涼劑之過也。流者動也,注者住也。氣流而滯,則血注而凝。氣為陽,血為陰。陽動則陰隨,氣運則血行。吾所以能移流注於他處而散之者,取其能動故也。動則可移,陽既移而動矣。陰豈能獨住而不隨之者乎。是故以獨活引之者,以其性能動盪氣血也。
引之一動,則陰陽調和,不能為膿,而散之於所移之處,勢必然矣。
一、流注在背膊腰腿緊要處,當用此方,厚敷患處。卻單用一味獨活末,酒調熱塗一路,其盡處以玉龍誘之,此移法也。使血氣趨於他所,聚於無緊要處作膿,又或消之。若以成膿,則引不下,急將此藥拔之出毒氣,免作骨疽。如庸醫用了涼藥,犯了針刀,使成骨癰,非藥所愈。
又待其碎骨出盡方愈。若怯用針刀取之,則用玉龍。治法在後。若正骨出無治法,副骨出可安。
一方用白芷、紫荊皮酒調,以內消初生癰腫,名一勝膏。又方只用赤芍藥、木臘、紫荊皮作箍藥,名三勝膏。
一方治大人小兒偶含刀在口,割斷舌頭,已垂落而未斷,用雞白軟皮袋了舌頭,用破血丹蜜調塗舌根斷血,卻以蜜調和蠟,稀稠得所,調此正方敷在雞子皮上,取性軟薄,能透藥性故也。如在口溶散,勤勤添敷,三日舌接住,方可去雞子白皮。只用蜜蠟調藥,勤勤敷上,七日全安。
學者觀此,則知通變活法,妙用不在師傅之功。如無速效,以金瘡藥參錯治之,尤妙,尤妙。
一、治癰腫未成膿,不可使用洪寶丹敷貼頭上,恐為冷藥一冰,血凝不消,不能成膿,反能爛肉。只用此方敷貼。如不消,欲其成膿,卻以玉龍貼癰頭以燥之。次用此正方在玉龍之下,四圍用洪寶丹箍住,以截新潮之血。又若病未甚冰於涼藥者,玉龍之下,不必用此方。只以洪寶丹圍之。
一、如救壞病,未見可用玉龍,只用此方自然穩當,免病人苦。
一、發背初生未成,單用紫荊皮末酒調箍住,自然撮細不開,服藥只用柞木飲子,乃救貧良劑也。
白話文:
關於流注這種疾病,雖然不會直接導致死亡,但十個人中有九個會因此變成殘疾。一旦變成殘疾,身體虛弱,死亡也隨之而來。即使有醫生能治好,也往往需要半年甚至一年以上才能見效。這種情況百中無一,而且就算治癒了,身體也會變得非常虛弱。但我們這一派的仙方,藥效神奇且迅速,幾乎不會失敗,確實有起死回生的效果,這不是言語可以完全描述的。流注其實是傷寒留下的餘毒。所以,有些傷寒表證沒有完全解除,殘餘的毒素會停留在經絡,導致氣血不調,就形成熱流注。
所謂醫生能治好的熱流注,其實比較少見。多數情況是因為發散表證藥物使用過量,導致氣血衰弱。餘毒會滲入皮膚紋理之間,如果皮膚紋理疏鬆,就會形成冷流注。這種情況醫生很難治好。冷流注比較常見,所以傷寒表證沒完全解除,不一定都是熱證,留下的餘毒很多時候是冷證,這些都源於腎虛,所以會引起骨疽。冷會使氣血運行更加停滯,導致腫脹但無法化膿。如果醫生使用寒涼的藥物,只會使寒邪更加嚴重,導致陰氣過盛而死亡,最終造成肌肉壞爛腐敗,毒氣侵入骨骼形成骨癰,變成殘疾。所以說:骨癰是流注惡化後的結果。
也有人說:骨癰不是流注的錯,而是醫生使用寒涼藥物造成的。流,是指流動;注,是指停留。氣流動而受阻,血就停滯而凝結。氣為陽,血為陰。陽氣活動,陰血就會跟著活動;氣運行,血也會跟著運行。我們之所以能把流注轉移到其他部位並消除它,就是因為利用了氣血的流動性。氣血能流動就能轉移,陽氣已經轉移而活動了,陰血怎麼可能獨自停留而不跟著動呢?因此,用獨活來引導,是因為它能使氣血活動。
一旦引導氣血活動,陰陽就會調和,不會形成膿液,而會散到轉移的地方,這是必然的。
一、如果流注長在背部、肩膀、腰部、腿部等重要部位,應當使用此方,厚厚地敷在患處。然後單用獨活末,用酒調和加熱塗抹一條路徑,在路徑的盡頭用玉龍膏引導,這就是轉移的方法。這樣可以使血氣轉移到其他地方,聚集在不重要的部位化膿,或者直接消散。如果已經化膿,就難以引導了,要趕快用這個藥把毒氣拔出來,以免形成骨疽。如果庸醫使用了寒涼的藥物,或者動用了針刀,導致形成了骨癰,那就不是藥物可以治癒的了。
只能等到碎骨完全排出才能痊癒。如果不敢用針刀取出,可以用玉龍膏。治療方法在後面說明。如果骨頭位置正,沒有治療方法,如果骨頭位置偏,還可以治療。
另一個方子是用白芷、紫荊皮用酒調和,可以內消初生的癰腫,稱為一勝膏。還有一個方子只用赤芍藥、木臘、紫荊皮做箍藥,稱為三勝膏。
還有一個方子是治療大人小孩偶然把刀含在嘴裡,割斷舌頭,舌頭已經垂落但沒完全斷開的情況。用雞白軟皮包裹住舌頭,用破血丹用蜂蜜調和塗在舌根斷裂處止血,然後用蜂蜜調和蠟,稀稠適中,調和這個正方塗在雞皮上,因為雞皮柔軟薄,能讓藥性透入。如果藥在口中溶散,要勤快地塗敷,三天舌頭就會長回去,然後就可以去掉雞皮,只用蜂蜜調藥,勤快塗敷,七天就能完全康復。
學醫的人看到這裡,就應該知道靈活變通的方法,其精妙之處不在於老師的傳授。如果沒有快速的效果,可以用金瘡藥配合治療,效果會更好。
一、治療癰腫還沒化膿的情況,不能用洪寶丹敷在頭部,因為洪寶丹是寒涼的藥,會使血凝固不散,不能化膿,反而會使肌肉腐爛。只能用此方敷貼。如果沒有消散,想讓它化膿,就用玉龍膏貼在癰腫頭部使之乾燥。然後用此正方貼在玉龍膏的下面,四周用洪寶丹箍住,來截斷新生的血。如果病情不是很嚴重,沒有被寒涼藥物傷到,玉龍膏下面就不必用這個方子,只用洪寶丹圍住就可以了。
一、如果救治病情嚴重的病患,還不能確定是否可以用玉龍膏,就只用此方,自然穩妥,可以避免病人受苦。
一、發背剛開始長,還沒有形成,單用紫荊皮末用酒調和箍住,自然會縮小不會破開,內服藥只用柞木飲子,是救助窮人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