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宜真

《仙傳外科集驗方》~ 增添別本經驗諸方 (2)

回本書目錄

增添別本經驗諸方 (2)

1. 瞿麥散

治癰疽發背,排膿止痛,利小便。

桂心,赤芍,當歸,黃耆,芎藭,瞿麥,白蘞,門冬(各等分),赤小豆(一合,酒浸,炒乾)

如諸癰已潰、未潰,瘡中膿血不絕,痛不可忍者,加細辛、白芷、白蘞、薏苡仁。

上為㕮咀,每服四錢,酒煎溫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瞿麥散,用來治療癰疽、發背等瘡瘍,能夠排出膿液、止痛,並且幫助小便順暢。

藥方組成是:桂心、赤芍、當歸、黃耆、芎藭、瞿麥、白蘞、麥門冬(每種藥材等量),再加上赤小豆(一合,先用酒浸泡後炒乾)。

如果癰瘡已經潰爛或尚未潰爛,但瘡口不斷流膿血,疼痛難以忍受,可以再加入細辛、白芷、白蘞、薏苡仁。

將以上藥材研磨或切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酒煎煮後溫服。

2. 不止麒麟散

治癰疽惡瘡,生肌後行房事,用力勞動、努復出血不止。

血竭,檳榔,白芨,黃連,黃柏,訶子(各半兩)

總為細末,用雞子白調塗敷之,用紙貼之。藥干即換,不用水調。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癰疽等惡性瘡瘍,在傷口長出新肉後,如果行房事、用力勞動或用力排便,導致傷口再次出血不止的情況。

藥材包含:血竭、檳榔、白芨、黃連、黃柏、訶子(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全部磨成細末,用雞蛋白調勻後塗敷在傷口上,再用藥紙貼住。等藥乾了就更換,不要用水調和。

3. 仙方化痰丹

明礬,遲礬,大半夏(湯洗七次),大南星(各二兩,一半湯洗七次,一半皂角煮)

內用南星一半,切作片子,卻用不蛀皂角截斷七片,各長一寸,用水同南星煮乾為度,去了皂角,只用南星焙乾,將前藥總為細末,水打硬麵糊候冷,用濃生薑自然汁,在內化開,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臥用淡薑湯吞下,立效。

白話文:

將明礬、遲礬、大半夏(用湯洗七次)、大南星(各二兩,一半用湯洗七次,一半用皂角煮過),其中南星的一半切成片,再用沒有蟲蛀的皂角截斷七片,每片長一寸,用水和南星一起煮到水乾為止,去掉皂角,只留下南星焙乾。將之前準備好的所有藥材磨成細末,用水將硬麵粉調成糊狀,等麵糊冷卻後,用濃稠的生薑自然汁在麵糊裡化開,做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三到五十丸,空腹或睡前用淡薑湯送服,效果很快。

4. 肺癰黃耆散

(亦名桔梗湯。),治肺癰,心胸氣壅,咳嗽膿血,肩背煩悶,小便赤黃,大便多澀,不進飲食。

黃耆,天門冬,川大黃,紫蘇葉,赤茯,桑白皮,生乾地黃(各一兩),杏仁,蒺藜,枳殼(各一錢),當歸,甘草(各半兩)

加貝母、薏苡仁。

上為㕮咀,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也叫做桔梗湯,是用來治療肺癰的,症狀像是胸口悶脹、咳嗽帶膿血、肩膀背部煩躁悶熱、小便顏色赤黃、大便大多乾澀難解、吃不下東西。

使用的藥材有:黃耆、天門冬、川大黃、紫蘇葉、赤茯苓、桑白皮、生地黃(各一兩),杏仁、蒺藜、枳殼(各一錢),當歸、甘草(各半兩)。

可以額外加入貝母和薏苡仁。

將這些藥材切碎,加入三片生薑,用水煎煮後溫服。

5. 桔梗丸

治肺癰,胸中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硬米粥者用。

桔梗(半兩),貝母(半兩),巴豆(一錢,去油)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強人進粥飲下五丸,羸人下三丸。若病在膈上者,吐出也;若膈下者,利出也;若下多不止者,冷飯三四匙,補之即止。治腸癰,壯熱大,微汗氣急,小腹腫痛,小便澀似淋,或大便澀難,如刀刺痛,及背肺疼痛,腸中已成膿,或大便下膿者用。

當歸(一兩,微炒),甜瓜子(一合),蛇蛻皮(一尺長)

上為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服之。利下惡物,為妙效矣。

白話文:

桔梗丸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肺癰(肺部化膿性疾病),症狀是胸部脹滿,發冷發抖、脈搏加快,咽喉乾燥卻不覺得口渴,時常吐出混濁且有腥臭味的痰,時間久了會吐出像硬米粥一樣的膿液。

藥方組成: 桔梗(半兩)、貝母(半兩)、巴豆(一錢,去除油脂)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身體強壯的人用粥送服五顆,身體虛弱的人服用三顆。如果病位在膈膜以上,可能會吐出來;如果病位在膈膜以下,會從大便排出;如果腹瀉不止,可以吃三四湯匙冷飯來止瀉。

此藥方也可用來治療腸癰(腸道化膿性疾病),症狀是高燒,微微出汗,呼吸急促,小腹腫脹疼痛,小便不順暢像淋病,或者大便乾澀難解,像刀割一樣痛,以及背部或肺部疼痛,腸道內已經化膿,或者大便排出膿液。

藥方組成: 當歸(一兩,稍微炒過)、甜瓜子(一合)、蛇蛻皮(一尺長)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碗半水煎煮至剩下一碗,去除藥渣後,在飯前服用。這個藥方能有效幫助排出體內的污穢之物,效果非常好。

6. 牡丹散

治腸中未成膿,腹中疼痛不可忍者。

木香,牡丹,敗醬,甜瓜子,赤芍,桃仁,芒硝,川大黃(微炒,各三兩)

上為咀散,用水煎服。

白話文:

治療腸道內還沒化膿,腹部疼痛到難以忍受的情況。

使用木香、牡丹、敗醬、甜瓜子、赤芍、桃仁、芒硝、微炒過的川大黃,各三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成散劑,用水煎煮後服用。

7. 茯苓湯

治腸癰,小腹牽強,按之疼痛,小便不利,時時有汗出,惡寒脈遲,未成膿也。

赤茯,桃仁,甜瓜子,川大黃(微炒),川芒硝,牡丹

上㕮咀,用水煎服,三四日即愈。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腸癰的,症狀是小腹肌肉緊繃、按壓會痛、小便不順暢、時常出汗、怕冷而且脈搏遲緩,這表示還沒化膿。

藥材包含:赤茯苓、桃仁、甜瓜子、稍微炒過的川大黃、川芒硝、牡丹皮。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後服用,大約三到四天就會痊癒。

8. 牛黃散

治腸癰成膿者,治之。

牛黃(一錢),血竭(半錢),大黃,牙硝,牽牛,牛蒡子,破故紙

總為細末,用溫酒調服,以利下膿血為度。

《千金方》:凡人患腸癰,其狀兩耳輪文理甲錯,初患腹中苦疼痛,或繞臍痛,有瘡如粟,皮熱,便膿血似赤白下者,不治者必死也。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治療腸癰已經化膿的情況。

藥方組成:牛黃(一錢)、血竭(半錢)、大黃、牙硝、牽牛、牛蒡子、破故紙。

將上述藥材全部研磨成細末,用溫熱的酒調和後服用,以排出膿血為標準。

《千金方》記載:凡是患有腸癰的人,他的症狀是兩邊耳朵的輪廓紋路交錯紊亂。剛開始發病時,腹部會感到劇烈疼痛,或者疼痛會繞著肚臍,皮膚上會出現像小米粒大小的瘡,皮膚發熱,大便會帶有膿血,看起來像紅白色的分泌物。如果不及時治療,一定會死亡。

9. 漏蘆湯

漏蘆,黃芩,白芨,麻黃(去節),大黃(各三兩),升麻,白薇,枳殼(去白麵,炒),芍藥,粉草(各二兩,炙)

上為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七分,空心熱服。本方黃芩去之。若見熱而實者,加大黃五兩,或加芒硝亦可。

白話文:

將漏蘆、黃芩、白芨、麻黃(去除莖節)、大黃(各三兩),升麻、白薇、枳殼(去除內層白色部分,炒過)、芍藥、甘草(各二兩,炙烤過)。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水,煎煮至七分,空腹時趁熱服用。原本的藥方可以將黃芩去除。如果遇到體內有熱且屬於實證的情況,可以將大黃加到五兩,或者加入芒硝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