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宜真

《仙傳外科集驗方》~ 增添別本經驗諸方 (2)

回本書目錄

增添別本經驗諸方 (2)

1. 瞿麥散

治癰疽發背,排膿止痛,利小便。

桂心,赤芍當歸黃耆,芎藭,瞿麥白蘞,門冬(各等分),赤小豆(一合,酒浸,炒乾)

白話文:

桂心、赤芍、當歸、黃耆、羌活、瞿麥、白蘞、門冬(各等分),赤小豆(一合,用酒浸泡,炒乾)

如諸癰已潰、未潰,瘡中膿血不絕,痛不可忍者,加細辛白芷、白蘞、薏苡仁

白話文:

如果癰腫已經潰爛,或者還沒有潰爛,瘡裡面的膿血不止,疼痛已經到了難以忍受的程度,需要加入細辛、白芷、白蘞、薏苡仁。

上為㕮咀,每服四錢,酒煎溫服。

2. 不止麒麟散

治癰疽惡瘡,生肌後行房事,用力勞動、努復出血不止。

血竭檳榔,白芨,黃連黃柏訶子(各半兩)

白話文:

血竭、檳榔、白芨、黃連、黃柏、訶子,各半兩。

總為細末,用雞子白調塗敷之,用紙貼之。藥干即換,不用水調。

3. 仙方化痰丹

明礬,遲礬,大半夏(湯洗七次),大南星(各二兩,一半湯洗七次,一半皂角煮)

白話文:

  1. 明礬:一種礦物鹽,具有止血、止瀉、斂汗等功效。

  2. 遲礬:又稱甘礬,是一種含鐵的硫酸鹽礦物,具有止血、消炎、止瀉等功效。

  3. 大半夏(湯洗七次):半夏是一種中藥材,具有化痰、止嘔、除濕等功效。湯洗七次是指將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以去除其毒性。

  4. 大南星(各二兩,一半湯洗七次,一半皁角煮):南星是一種中藥材,具有化痰、止咳、平喘等功效。湯洗七次是指將南星用熱水浸泡七次,以去除其毒性。皁角煮是指將南星與皁角一起煮,以增強其藥效。

內用南星一半,切作片子,卻用不蛀皂角截斷七片,各長一寸,用水同南星煮乾為度,去了皂角,只用南星焙乾,將前藥總為細末,水打硬麵糊候冷,用濃生薑自然汁,在內化開,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臥用淡薑湯吞下,立效。

白話文:

內服南星一半,切成薄片,另取不蛀過的皁角截斷成七片,每片約一寸長,與南星一起用水煮至乾為止,去掉皁角,只用南星焙乾,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水調成硬麵糊狀,待麵糊冷卻後,加入新鮮生薑汁,將麵糊攪拌均勻,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空腹臥牀時用淡薑湯吞服,即可立即見效。

4. 肺癰黃耆散

(亦名桔梗湯。),治肺癰,心胸氣壅,咳嗽膿血,肩背煩悶,小便赤黃,大便多澀,不進飲食。

白話文:

桔梗湯(也叫桔梗湯),用於治療肺部膿腫和心胸氣滯的症狀,包括咳嗽膿血、肩背痠痛、小便赤黃、大便乾燥、食慾不振等。

黃耆天門冬,川大黃紫蘇葉,赤茯,桑白皮,生乾地黃(各一兩),杏仁,蒺藜,枳殼(各一錢),當歸甘草(各半兩)

白話文:

黃耆、天門冬、川大黃、紫蘇葉、赤茯苓、桑白皮、生乾地黃(各 30 公克),杏仁、蒺藜、枳殼(各 3 公克),當歸、甘草(各 15 公克)

加貝母、薏苡仁

上為㕮咀,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5. 桔梗丸

治肺癰,胸中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硬米粥者用。

桔梗(半兩),貝母(半兩),巴豆(一錢,去油)

白話文:

桔梗(半兩):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宣肺止咳、祛痰平喘的功效。

貝母(半兩):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巴豆(一錢,去油):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瀉下攻積、逐水消腫的功效。但是,巴豆有毒,使用時必須謹慎,並且必須將油去除,以減少其毒性。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強人進粥飲下五丸,羸人下三丸。若病在膈上者,吐出也;若膈下者,利出也;若下多不止者,冷飯三四匙,補之即止。治腸癰,壯熱大,微汗氣急,小腹腫痛,小便澀似淋,或大便澀難,如刀刺痛,及背肺疼痛,腸中已成膿,或大便下膿者用。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再用蜂蜜把藥粉搓成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體格強壯的人服用時,以稀粥送服五粒藥丸,體格虛弱的人服用時,以稀粥送服三粒藥丸。如果疾病在膈肌以上,則會吐出藥丸;如果疾病在膈肌以下,則會排出藥丸;如果腹瀉不止,則服用三四匙冷飯,腹瀉就會停止。這帖藥方適用於治療腸癰。腸癰的症狀包括:高熱、出虛汗、氣喘、小腹腫脹疼痛、小便澀痛類似淋病、大便困難、疼痛如刀割、背部和肺部疼痛、腸內已形成膿液或大便中帶有膿液。

當歸(一兩,微炒),甜瓜子(一合),蛇蛻皮(一尺長)

白話文:

當歸(一兩,稍稍乾炒):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甜瓜子(一合):具有補腎固精、益氣健脾的功效。

蛇蛻皮(一尺長):具有祛風通絡、活血消腫的功效。

上為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服之。利下惡物,為妙效矣。

6. 牡丹散

治腸中未成膿,腹中疼痛不可忍者。

木香,牡丹,敗醬甜瓜子赤芍桃仁芒硝,川大黃(微炒,各三兩)

白話文:

木香、牡丹皮、敗醬草、甜瓜子、赤芍、桃仁、芒硝、川大黃(微炒,每味三兩)。

上為咀散,用水煎服。

7. 茯苓湯

治腸癰,小腹牽強,按之疼痛,小便不利,時時有汗出,惡寒脈遲,未成膿也。

赤茯,桃仁甜瓜子,川大黃(微炒),川芒硝,牡丹

白話文:

  • 赤茯:是一種中藥,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

  • 桃仁:是一種中藥,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功效。

  • 甜瓜子:是一種中藥,具有潤腸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

  • 川大黃(微炒):是一種中藥,具有瀉熱通便、清肝明目的功效。

  • 川芒硝:是一種中藥,具有瀉熱通便、清肺化痰的功效。

  • 牡丹:是一種中藥,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功效。

上㕮咀,用水煎服,三四日即愈。

8. 牛黃散

治腸癰成膿者,治之。

牛黃(一錢),血竭(半錢),大黃,牙硝,牽牛,牛蒡子破故紙

白話文:

牛黃(一克),血竭(零點五克),大黃,牙硝,牽牛,牛蒡子,破故紙

總為細末,用溫酒調服,以利下膿血為度。

《千金方》:凡人患腸癰,其狀兩耳輪文理甲錯,初患腹中苦疼痛,或繞臍痛,有瘡如粟,皮熱,便膿血似赤白下者,不治者必死也。

白話文:

《千金方》:凡人患上腸癰,其表現是兩耳的輪廓布滿紋理,甲錯交錯。剛開始發病時,腹部疼痛難忍,或圍繞著肚臍疼痛。有如粟米大小的瘡口,皮膚發熱,排膿血時像赤白相間的顏色。如果不醫治,必定會死亡。

9. 漏蘆湯

漏蘆黃芩,白芨,麻黃(去節),大黃(各三兩),升麻白薇枳殼(去白麵,炒),芍藥,粉草(各二兩,炙)

白話文:

漏蘆、黃芩、白芨、麻黃(去掉節)、大黃(各三錢),升麻、白薇、枳殼(去掉白色的膜,炒)、芍藥、粉草(各二錢,炙)

上為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七分,空心熱服。本方黃芩去之。若見熱而實者,加大黃五兩,或加芒硝亦可。

白話文:

用大杓子把藥材裝好,每次抓四錢藥材,加入一杯水,煎到藥汁剩下七分之一,空腹時趁熱服用。本方去掉黃芩。如果看到的是熱而實的症狀,可以加五兩的大黃,或加芒硝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