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宜真

《仙傳外科集驗方》~ 敷貼熱藥第四 (1)

回本書目錄

敷貼熱藥第四 (1)

1. 敷貼熱藥第四

2. 回陽玉龍膏

(性熱。)

草烏(三兩重,炒),南星(一兩重,煨),軍姜(二兩重,煨),白芷(一兩重,不見火),赤芍藥(一兩重,炒),肉桂(半兩重,不見火)

一、此方,治陰發背、冷流注、鼓椎風、久損痛、冷痹、風濕、諸腳氣、冷腫無紅赤者,冷痛不腫者,足頑麻、婦人冷血風,諸陰證之第一藥也。用熱酒調塗。用法詳具於後:

一、夫雜病雖見於皮膚手足之間,而因必本於五臟六腑。蓋臟腑之血脈經絡,一身晝夜運行,周而復始,一臟受病,必見於本臟脈息所經之處,即陰陽分手足之所屬也。其為病有冷有熱,熱者易治,冷者難療。

夫冷,必由臟腑元陽虛弱,然後風邪得以乘間而入,血氣不勻,遂自經絡而客於皮膚之間,脈息不能周流,遂澀於所滯,愈冷則愈積而不散;復加庸醫用涼劑,而內外交攻,則其為病,鮮有不危者矣。學者當觀其外之為證,而察其內之所屬,表裡相應,萬無失一。此藥有軍薑、肉桂,足以為熱血生血。

然既生,即熱而不能散,又反為害。故有草烏、南星,足以破惡氣,驅風毒,活死肌,除骨痛,消結塊,喚陽氣。又有赤芍、白芷,足以散滯血,住痛苦,生肌肉,加以酒行藥性散氣血,雖十分冷證,未有不愈,端如發寒灰之焰,回枯木之春。大抵病冷則肌肉陰爛,不知痛癢。

其有痛者,又多附骨之痛不除,則寒根透髓,非尋常之藥所能及。惟此藥大能逐去陰毒,迎回陽氣,住骨中痛,且止肌肉皮膚之病,從可知矣。但當斟酌用之,不可大過,則為全美。治法加減,疏舉如下。

一、發背發於陰,又為冷藥所誤。又或發於陽,而誤於藥冷,陽變為陰,滿背黑爛,四周好肉上用洪寶丹,把住中間,以此藥敷之,一夜陽氣回,黑者皆紅,察其紅活即住此藥,卻以沖和收功。如不效欲作膿,又以南星、草烏加於沖和用之。如陽已回,黑已紅,惟中間一點黑爛不能紅者,蓋血已死,可以朴硝、明礬。

又云白丁香、硇砂、乳香,用唾調勻,於黑紅交處作一圈,上用沖和蓋之,至明早起藥,自然去黑肉如割,卻以藥洗之,掞以生肉,合口收功。

一、流注冷證多附骨,內硬不消,骨寒而痛,筋縮不伸。若輕用刀針,並無膿血,若只有乳汁清流,或有瘀血,宜用此藥敷之。若稍緩止,以軍薑、白芷、肉桂、草烏等分熱酒調敷,骨寒除而痛止,則氣溫和而筋自伸,肉硬自消矣。然治流注,不可無木臘,以其性能破積滯之氣,消堅硬之腫最妙。又不可多,多則能解藥性,蓋此證主於溫藥故也。

一、鼓椎風,起於中濕,或傷寒餘毒,又或起於流注之壞證,或起於風濕虛痹。此證有三:一是兩膝相搕,行步振掉,膝𦚐脛骨微腫;二是膝𦚐脛骨交接處,大如椎,腿股肉消,皮縮裹骨;三是上腿腫大,下股冷消。

白話文:

回陽玉龍膏

此方性熱,主治陰發背、冷流注、鼓椎風、久損痛、冷痹、風濕、各種腳氣、腫脹但不紅不熱者、冷痛不腫者、足部麻木、婦女寒性血風等各種陰虛證候,是治療陰證的第一良藥。使用時需用熱酒調和後塗敷,用法詳見下文。

人體各種雜病雖然表現在皮膚和手足,但病根往往在五臟六腑。因為臟腑的血脈經絡,晝夜不停地在全身運行,周而復始。一個臟腑生病,必然會表現在該臟腑經絡所經過的部位,也就是陰陽之氣分佈在手足的部位。疾病有寒熱之分,熱證容易治療,寒證則難以治療。

寒證往往是由於臟腑元氣虛弱,然後風邪乘虛而入,導致氣血不調,停滯在經絡,最終侵入皮膚。脈絡運行不暢,氣血瘀滯,越冷越積聚,散不開。如果庸醫再用寒涼藥物治療,內外夾攻,病情就會更加危急。學習中醫的人,應該觀察疾病的外在症狀,同時探究其內在的病因,表裡相應,才能做到萬無一失。本方中含有生薑和肉桂,足以溫熱血液,促進血液生成。

但是,血液生成後,如果熱而不散,反而會造成危害。因此,方中加入草烏和南星,可以破除邪氣,驅除風毒,使壞死的肌肉復活,消除骨痛,消散腫塊,喚醒陽氣。赤芍藥和白芷則可以散瘀止痛,生肌長肉。再用酒來引導藥力,使氣血流通。即使是很嚴重的寒證,也能治愈,如同點燃寒灰中的火焰,使枯木逢春。總而言之,寒證會導致肌肉腐爛,感覺不到痛癢。

如果感覺疼痛,往往是深入骨髓的疼痛,一般的藥物無法治療。只有本方能夠驅除陰寒邪毒,回補陽氣,止住骨痛,同時治療肌肉皮膚的疾病。但是,用藥必須慎重,不可過量,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具體的加減方法,詳見下文。

治療發背:如果發背發生在背部陰面,又因服用寒涼藥物而加重病情;或者發背發生在背部陽面,但是誤服寒涼藥物,導致陽氣轉為陰寒,出現背部黑爛,周圍還有好肉的情況,可以在好肉的部位敷用洪寶丹,只在中間黑爛的部位敷用本藥。一夜之後,陽氣回升,黑色會變紅。如果看到紅潤活絡,就停止使用本藥,改用沖和藥劑來收功。如果效果不佳,將要化膿,可以加入南星、草烏與沖和藥劑一起使用。如果陽氣已經回升,黑色已經變紅,只有中間一點點黑色無法變紅,說明血液已經壞死,可以用朴硝、明礬治療。

也可以用白丁香、硇砂、乳香,用唾液調勻,在黑紅交界處圍成一圈,上面再蓋上沖和藥劑,第二天早上起來去掉藥物,壞死的黑色皮膚會自然脫落,就像割掉一樣,然後用藥物清洗傷口,促進新生肉芽長出,然後合口收功。

治療冷流注:冷流注多伴隨骨痛,內部堅硬不消,骨寒疼痛,筋縮不能伸展。如果輕輕用刀針,沒有膿血流出,只有乳汁樣清液或瘀血,就可以用本藥敷貼。如果病情稍有緩解,可用生薑、白芷、肉桂、草烏等量,用熱酒調和後敷貼,骨寒去除,疼痛止息,氣血溫和,筋脈自然伸展,堅硬的肌肉自然消散。但是治療流注,不可缺少木蠟,因為木蠟可以破除積滯之氣,消散堅硬的腫塊,效果最佳。但是木蠟不能過多使用,過多會削弱藥效,因為此病主要用溫熱藥物治療。

治療鼓椎風:鼓椎風是由於體內濕邪,或者傷寒餘毒,或者流注病變,或者風濕虛痹引起的。此病有三個症狀:一是兩膝相互碰撞,行走時搖晃,膝蓋和脛骨輕微腫脹;二是膝蓋和脛骨交接處腫大,如同椎體,大腿肌肉消瘦,皮膚收縮裹住骨骼;三是大腿腫脹,小腿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