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宜真

《仙傳外科集驗方》~ 服藥通變方第二 (3)

回本書目錄

服藥通變方第二 (3)

1. 榮衛返魂湯

一、此藥,丸、散、末皆可水、酒、湯使,臨時裁度用之。貴人加木香為衣。病者有熱痰、咳嗽,富沉香、貧蘇葉湯皆可下,丸用蜜為丸。

一、此方,非但治癰疽、發背、傷折,至於男子婦人疝氣、血氣皆可用,屢獲效矣。有一婦人患氣疾五年,發時只是塊痛、嘔逆,水漿不下,一發便死。用此藥為丸,木香湯下,一服嘔止,再服痰氣順遂愈。

一、凡傷折,皆不脫此方,但加減有差,詳見傷折類中。如尋常打破傷損,或傷心胞,並皆治之。在頭上則去木通、枳殼,加川芎、陳皮;常用加丁皮、蘇葉能活血;加破故紙、五靈脂能破宿血。水煎熟了,卻用濃酒一盞浸入;侯再沸,卻入大黃末,空心服之。如通順,藥只四服,先二服中入大黃末,後二服不必用,只是催發便下。

如不通,用枳殼湯一向催;如若不通,即不可治。不可坐視人死而不知也,補血十宣散之類。

一、凡傷折,常用此方,可去木通,名何首烏散。蓋首烏能扶血故也。如刀刃傷,有潮熱,面腫氣喘,乃破傷風證,可服索血散、葛根湯數服,薑蔥煎發散:或敗毒散三、四服,外用敷貼藥,依法治之,無不愈者矣。

一、經年腰痛,加萆薢、玄胡索,以酒煎服。

一、腳氣,加檳榔、木瓜、穿山甲,水煎服之。

一、宿痰失道,非惟人不識,自仙授以來,惟餘一派知之。人身有痰,潤滑一身,猶魚之有涎。痰居胃中,不動則無病,動則百病生,或喘、或咳、或嘔、或暈,頭痛睛疼,遍身拘急,骨節痹疼,皆外來新益之痰,乃血氣敗濁凝結而成也。何則?臟腑氣逆鬱結生痰,當汗不汗,蓄積生痰,飲食過傷,津液不行,聚而生痰。

其常道,則自胃脘達肺脘而出;其失道,自胃脘而流散冷肌肉皮毛之間。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故凡胸背、頭項、腋胯、腰腿、手足,結聚腫硬,或痛、或不痛,按之無血潮;雖或有微紅,亦淡薄不熱;堅如石,破之無膿,或有薄血,或清水,或如乳汁;又有壞肉如破絮;又恐如瘰癧,在皮肉之間,如雞卵浮浴於水中,可移動,軟活不硬,破之亦無膿血,針口胬肉突出,惟覺咽喉痰實結塞,作寒作熱,即皆其證。急於此方中加南星、半夏等藥,以治其內;外用玉龍熱藥,以拔其毒,便成膿破為良。

其輕無膿者,必自內消。如熱極痰壅,則用控涎丹:紫大戟、甘遂、白芥子等分為末,米糊為丸。如遍身腫硬,塊大如杯盂,生於喉項要處者,尤為難治。夫血氣和暢,自無他病;氣行不順,血化為痰;痰復失道,則血氣衰敗,不能為膿,但能為腫硬,理必然也。此證陽少陰多,隨證用藥,回陽生氣,補血控涎。

外則用後法,作起一身氣血引散冷塊。萬一腫不消,不作痛,不為熱,體氣實無他證,肉塊與好肉無異,此又一證也。切不可輕用針刀自戕,如草醫曾用針灸,陰爛其肉;或用毒藥點脫,使人憎寒壯熱。法當通順其氣血,於此方中加升麻,以除其寒邪。用斂口結痂之藥以安之,使為疣贅而已。

白話文:

榮衛返魂湯

這個藥,做成藥丸、藥散、或藥末都可以,可以用水、酒、或湯來服用,用量可以根據情況臨時調整。富貴人家可以在藥丸外包覆一層木香粉。如果病人有熱痰、咳嗽,可以用沉香;窮人家則可用蘇葉湯送服。做成藥丸時,用蜂蜜調製。

這個藥方,不只可以治療癰瘡、背部生瘡、跌打損傷,甚至男子婦人的疝氣、血氣不順等症狀都可以使用,而且效果很好。曾經有一個婦人患有氣病五年,發作時只是覺得腹部一塊疼痛、想嘔吐,水和食物都吃不下,每次發作都像要死了一樣。用這個藥方做成藥丸,用木香湯送服,一服藥後嘔吐就停止了,再服一帖,痰氣就順暢了,病也就好了。

凡是跌打損傷,都離不開這個藥方,只是藥物的加減會有不同,詳細情況可以參考跌打損傷類的內容。如果是一般的跌打損傷,或是傷到心包,也都可以用這個藥方治療。如果傷在頭部,就去掉木通、枳殼,加上川芎、陳皮;一般來說,加入丁香皮、蘇葉可以活血;加入補骨脂、五靈脂可以破除瘀血。用水煎煮好後,用熱酒一杯浸泡藥渣;等再次沸騰時,加入大黃末,在空腹時服用。如果排便順暢,藥只需服用四劑,前兩劑加入大黃末,後兩劑則不用,只是為了促進排便。

如果排便不順暢,可以用枳殼湯來幫助排便;如果還是不通,那就無法治癒了。絕對不能眼睜睜看著病人死去而不知所措,可以用補血十宣散之類的藥物。

凡是跌打損傷,常常會用到這個藥方,可以去掉木通,改名叫何首烏散。因為何首烏能補血。如果是刀傷,出現潮熱、面部腫脹、氣喘,這就是破傷風的症狀,可以服用索血散、葛根湯幾次,用薑蔥煎湯發汗散邪;或者服用敗毒散三、四次,外用敷貼藥,按照方法治療,沒有不痊癒的。

如果是長年腰痛,可以加入萆薢、玄胡索,用酒煎服。

如果是腳氣,可以加入檳榔、木瓜、穿山甲,用水煎服。

宿積的痰液沒有正常排出,這種情況不只一般人不了解,自仙人傳授以來,只有我們這一派知道。人身上有痰,可以潤滑全身,就像魚有黏液一樣。痰停留在胃裡,不動就沒有病,一旦動起來就會產生各種疾病,像是喘氣、咳嗽、嘔吐、暈眩、頭痛眼痛、全身拘緊、關節疼痛等,這些都是外來新生的痰,是血氣敗壞混濁凝結而成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臟腑的氣機不順暢,鬱結產生痰;該發汗時卻沒有發汗,累積下來就會產生痰;飲食過量,津液運行不暢,聚積起來也會產生痰。

痰正常的運行途徑是從胃到肺排出;如果運行失常,就會從胃流散到肌肉、皮膚之間。脾主管肌肉,肺主管皮膚。因此,凡是胸背、頭頸、腋下、腰腿、手足,如果出現腫塊,摸起來堅硬,或是疼痛,或是不痛,按下去沒有血色,即使有輕微的紅腫,也是淡薄不熱,堅硬如石頭,破開沒有膿,只有一點稀薄的血水,或是清水,或是像乳汁一樣的液體;還有些像破布一樣的壞肉;或是像瘰癧一樣,在皮肉之間,像雞蛋浮在水中一樣可以移動,摸起來軟軟的,不硬,破開也沒有膿血,針口反而會長出贅肉。如果感覺喉嚨有痰阻塞,時而發冷時而發熱,就都是這種症狀。這時就要趕緊在這個藥方中加入南星、半夏等藥,治療內部;外部則用玉龍熱藥,把毒拔出來,讓腫塊化膿破開才算好。

如果情況輕微,沒有膿液,則可以讓腫塊自行消散。如果熱度很高,痰液壅塞,就要用控涎丹:紫大戟、甘遂、白芥子等分為末,用米糊做成藥丸服用。如果全身腫硬,腫塊像杯子、碗一樣大,生在喉嚨等重要部位,就更難治療了。人體血氣暢通,自然沒有其他疾病;氣機運行不順,血液就會變成痰;痰液又沒有正常排出,血氣就會衰敗,不能化膿,只能形成腫硬的塊狀,這是必然的道理。這種病症是陽氣不足而陰氣過盛,需要根據病情用藥,恢復陽氣、生發元氣、補養血液、控制痰涎。

外用則使用後面記載的方法,使全身氣血運行,散開冷凝的腫塊。萬一腫塊不消退,也不痛不熱,體力也還不錯,沒有其他症狀,肉塊和好肉沒有區別,這又是另一種情況。切記不可輕易用針刀傷害自己,如果讓江湖郎中用針灸,反而會導致肉腐爛;或是用毒藥腐蝕,讓人發冷發熱。正確的方法是疏通氣血,在這個藥方中加入升麻,以驅除寒邪。用收斂傷口結痂的藥物來安撫,使它變成疣狀就沒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