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宜真

《仙傳外科集驗方》~ 增添別本經驗諸方 (5)

回本書目錄

增添別本經驗諸方 (5)

1. 雄黃丸

利大腑,去毒積。

鬱金,雄黃(各半兩),大戟,芒硝(各一兩),巴豆(四十粒,去殼不去油)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八、九丸,用巴豆半粒擂爛,冷白湯送下。如要打痰,以桑白皮、杏仁煎湯,冷吞下即行。

又方:以大戟為末,每服三四錢,茶清調服即行。

又方:如要下積,用江子二十一粒,木香、丁香、桃仁各等分為細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溫白湯吞下。

過藥

江子(一兩),豆豉(二兩)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每服七丸,白湯送下即行。忌食熱湯物。過後,以溫白粥、米湯補之。

拔黃藥:用蟾酥、飛羅面為丸如梧桐子大,可將一丸放在面前舌下,即時黃出。

白話文:

雄黃丸

這個藥方可以幫助腸道暢通,清除體內累積的毒素。

配方:

  • 鬱金、雄黃各15克
  • 大戟、芒硝各30克
  • 巴豆40粒(去殼但保留油脂)

做法: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7到9丸,搭配用半粒搗爛的巴豆,用冷開水送服。如果想要化痰,可以用桑白皮、杏仁煎湯,冷卻後吞下即可。

另外一個方子:

將大戟磨成粉末,每次服用12到15克,用清茶調服即可。

還有一個方子:

如果想要排除體內積滯,可以用牽牛子21粒,搭配木香、丁香、桃仁各等分磨成細末,用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用溫開水吞服。

解藥

配方:

  • 牽牛子30克
  • 豆豉60克

做法: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麵糊做成藥丸。每次服用7丸,用白開水送服即可。服用後,忌吃熱湯類食物,之後可用溫熱的白粥、米湯來滋養身體。

拔黃藥

配方:

用蟾酥、飛羅面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可以將一丸放在舌下,就能立即排出黃疸。

2. 百二散

(又名護心散。)治發疔瘡煩躁,手足不住發狂者,急宜服之。

甘草節,綠豆粉,硃砂(各等分)

上為細末。甚者水調服之,大效。

白話文:

(又名護心散。)這個藥方是治療長疔瘡引起的心煩躁動,以及手腳不停亂動、甚至像發狂一樣的症狀,要趕快服用。

藥方組成:甘草節、綠豆粉、硃砂,這三種藥材都使用相同的份量。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症狀嚴重的人,用水調和服用,效果很好。

3. 返魂丹

治病同前。

麝香(少許),雄黃(二錢),蟾酥(一字),江子(七粒,去殼,燈上燒存性)

上為末,和酥點舌上三次,含化咽之,其疔自爆,勿用鐵器,忌之。

白話文:

這個藥方和之前的用法相同。

需要準備少量的麝香,二錢的雄黃,一點點蟾酥,以及七顆去殼後在燈上燒至帶有藥性的江子。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酥油調和後點在舌頭上三次,含在口中慢慢吞下。這樣做,疔瘡就會自己破開。過程中不要使用鐵器,務必注意。

4. 治瘰癧神效方法

凡患瘰癧,不問年深月久者,先用箍子箍住其瘡,以後用艾火,從下面兒癧上灸一個起,以等下灸上去,灸到母發之處即住,每一個上用大蒜一片貼之,灸五七壯止,隨灸一個,便用膏藥貼之,當時一日一換,立見神效矣。

秘傳膏藥

真綠豆(二兩半,炒,用銅銚子炒黃色,枯了為妙),檀香(半兩,焙乾用),香竭(香節亦可),膽礬(半兩,真者取毒生肌,後不用此味),乳香,沒藥(各半兩,痛用),輕粉(匣子亦好,少用),南蛇膽(無亦可),麝香(破者可用,初灸不用)

上為細末,諸藥半兩,可用豆粉五兩,米醋調成膏,攤開油紙上貼之。不生肌,加生肌藥即愈矣。

白話文:

治療瘰癧(淋巴結核)有神奇療效的方法:

無論患瘰癧的時間長短,先用箍子將患處箍住,然後用艾草燃燒的艾火,從最下面的瘰癧開始灸,一個一個往上灸,灸到最大的那個(母癧)就停止。每個灸過的地方貼上一片大蒜,灸五到七壯(次)即可。灸完一個,就貼上膏藥,每天更換一次,效果就非常顯著。

秘傳膏藥配方:

真正的綠豆(二兩半,炒過,用銅鍋炒到黃色,炒到乾枯最好),檀香(半兩,烘乾),香竭(或香節),膽礬(半兩,真正的膽礬具有去毒生肌的效果,後期可以不用),乳香、沒藥(各半兩,疼痛時用),輕粉(匣子裝的也可以,少量使用),南蛇膽(沒有也可以),麝香(破開的可以用,剛開始灸時不用)。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所有藥材共半兩,可以加入豆粉五兩,用米醋調成膏狀,攤在油紙上貼在患處。如果傷口不長新肉,就加入生肌的藥,就會痊癒。

5. 五香連翹散

治一切積熱,結核,瘰癧,癰疽,惡瘡,腫癤。

沉香,連翹(去蒂),桑寄生(升麻亦可),丁香(去枝梗),射干,獨活,乳香,升麻,大黃(蒸,要利生用),木通,羌活,甘草,麝香(破者用),青木香(各等分)

又方加生黃耆。

上為㕮咀,每服四錢,水二盞煮取八分,食後熱服,以利下惡毒為度。本方有竹瀝、芒硝隨證熱輕重,當自加減為妙,再用此滓煎湯洗之,其瘡即愈。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各種因為熱毒累積引起的疾病,像是結核、瘰癧(淋巴結核)、癰疽(皮膚深層化膿性感染)、惡瘡、腫癤等。

藥材包括:沉香、連翹(去除蒂頭)、桑寄生(也可用升麻代替)、丁香(去除枝梗)、射干、獨活、乳香、升麻、大黃(蒸過,要產生瀉下作用就用生的)、木通、羌活、甘草、麝香(磨碎的用)、青木香(以上藥材等份)。

另外,還有一個加強的配方,可以加入生黃耆。

將上述藥材切碎後,每次取四錢,加兩碗水煎煮至剩八分,飯後趁熱服用,以達到排泄體內毒素為目標。這個方子還可以根據病情,適當加入竹瀝和芒硝,來調整藥性強弱。此外,還可以將煎過的藥渣再次煎煮,用來清洗患處,可以幫助瘡瘍痊癒。

6. 立效散

(又名六一散、益無散。)瘰癧初發之時,服此藥即安。

滑石(一兩),甘草(二錢)

二味為末,先將此末每服一錢半,米飯調服。臨睡進一服,半夜再進一服。

又方:用荊芥穗、殭蠶、黑牽牛各四錢,斑蝥二十八個。(去頭、足、翅,入糯米炒黃色,去斑用米。)

總為細末,每服一錢,至五更初時,用溫酒調服,等惡物從小便中出。如小便無惡物行,次日再進一服。又不行,第三日早五更初,先進白糯米稀粥,卻又再一服,更以燈草湯調琥珀末一錢服之,以小便內利下惡物為效,絕根不發。如肚疼痛不止,利惡毒不住,可用生冷茶補之。肚痛不止,用防風擂水解之。前藥不可多用。

白話文:

(又名六一散、益無散。)瘰癧剛開始發作的時候,服用這個藥就能夠痊癒。

滑石(37.5克),甘草(7.5克)

將這兩種藥材磨成粉末,先將藥粉每次服用約5.6克,用米飯拌著吃。睡前服用一次,半夜再服用一次。

另一個藥方:使用荊芥穗、僵蠶、黑牽牛各15克,斑蝥二十八個。(去除頭、腳、翅膀,放入糯米中炒至黃色,去掉斑蝥只用米。)

將這些藥材全部磨成細末,每次服用約3.7克,在凌晨五點左右,用溫酒調服,等待惡毒之物從小便排出。如果小便沒有排出惡毒之物,第二天再服用一次。如果還是沒有排出,第三天早上五點左右,先喝白糯米稀粥,然後再服用一次藥,接著用燈芯草湯調和琥珀粉3.7克服用,直到小便排出惡毒之物才算有效,能夠徹底根治不再復發。如果肚子疼痛不止,腹瀉不止,可以用冷茶來止瀉。如果肚子疼痛不止,可以用防風磨水服用來緩解。前面的藥方不宜過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