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門補要》~ 卷上 (1)
卷上 (1)
1. 卷上
2. 外症用刀針法
針灸為醫門一科,須得名師傳授,遇病始能按穴刺灸,立起沉疴。奈其人罕觀,余曾得異傳,用銀絲長五寸,銼尖兩頭,每逢痞塊,癥瘕,腹痛,陰疽,風寒濕痹,周身串疼等症,非針不效。患者肉厚可刺寸許,肉薄者約刺四五分。次以紙疊折寸半厚,中錐一孔,套入針內,又以生薑厚片,亦中錐一孔,套加紙上,安艾絨灸之。雖經時久不覺疼痛,且易愈病。
出針後按症貼膏藥,並進湯藥。
陽癰焮腫,有日漸覺抽痛,以右食指遍捺患上,有一點軟陷處,內膿已成。用右食指與大指,掐住披刀(響銅打的披刀)之口,向上輕輕斜刺患上,肉厚者刺深,肉薄者刺淺,捺盡膿水,插藥紙捻於孔內,貼以膏藥。倘癰勢延大,膿孔兜住難出,待數日後,皮肉穿薄,順其下流處,再開一口,泄淨膿毒,方易收功。果膿未熟,門開過早,有翻花腫凸之害。
若肌肉太厚,刀不能透,以火針在燈火上燒紅,一烙孔口,插藥捻,外貼膏藥。背與腹用火針,要斜刺方不傷內膜害人,惟手足針可直入。凡頭面,及疔瘡,對口,搭背等症,俱不可用火針,閉毒助火生變。
陰疽多堅腫,驟難成膿,不易消退。惟烙以細火針,以回其陽。其針數多寡,量病形之大小,外敷溫散藥,過四日一換。如胸背生症,用針斜刺為要。驗膿熟之訣,以右食指,捺有軟處,須粗火針烙之。(陰疽附骨·披刀不能透。)孔內插藥捻,隨貼膏藥。倘膿兜塞,數日後,順下流處再烙,則膿易淨。
若針處肉厚烙口不張,以骨針穿透其口,即插藥捻貼膏藥,過二三日,方能見膿。若患口內膿多壅塞難出,果然皮肉薄者,隨插拔膿管,釣動膿勢,自從管中湧出。管式另詳。背部與胸膺,刺艾針當以左食指與大指,捏起患處厚皮,然後量意針入二三分。因臟腑皆繫於背,而胸前為心之宮城,肌肉澆薄,恐有傷犯。
惟腹肚內空,可刺寸許。其餘之處臨針時,均宜用大指掐緊穴道,讓過大筋再刺,遂不知疼,亦無所礙。
凡用刀針時,令患者口內先含桂元肉八枚,以接補元氣,方不暈脫。若老人幼孩,及病久虛體者,皆難忍痛,不可草率動手,猝有昏脫之變。
喉內舌下兩邊,生起累累疙瘩,吞吐不快,名曰甸氣。或舌根當中,生肉球如櫻桃,此為梅核,皆肝氣所致。用烙鐵,在燈火上燒紅,以左手執,捺舌,捺開口,右手持烙鐵,輕輕烙之,以烙平為度。內進逍遙散,外吹冰硼散,半月平復。
烙鐵,用鐵打成,烙頭如半粒小蠶豆大,烙柄以棉線繞緊,燒紅時,方不燙手。若以銅烙燒紅多熔化入喉,傷入性命,決不可用。
大火針陰疽放膿,所用先以筆桿竹長二寸為柄,次用粗鐵絲三寸,插入竹內,外餘一寸,銼尖竹杆兩頭,用細鐵絲塞牢,方不脫落。若發散陰疽,用細火針,但以細鐵絲,仿上做法,亦在燈火燒紅,看疽勢大小。(量意用針幾下。切不可用銅火,針見火,易熔化,誤人不淺。
白話文:
針灸是醫學裡的一門學問,必須要有名師傳授,遇到疾病才能夠按照穴位來針刺或艾灸,這樣才能夠治好嚴重的病。但是懂得的人很少,我曾經得到特別的傳授,用五寸長的銀絲,兩頭都磨尖,每次遇到身體有腫塊、腹部積塊、腹痛、陰部瘡瘍、風寒濕氣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全身遊走性疼痛等病症,不用針就沒有效果。如果病人肌肉厚的,可以刺入一寸左右,肌肉薄的就刺入四五分左右。接著用摺疊成一寸半厚的紙,在中間鑽一個孔,套在針上,再用厚薑片,也鑽一個孔,套在紙上,然後放上艾絨來灸。這樣即使灸的時間長也不會覺得疼痛,而且很容易治好疾病。
出針後,根據病症貼上膏藥,並服用湯藥。
如果癰腫紅腫發熱,並且每天都感覺到抽痛,用右手食指按壓患處,如果有一個地方軟陷下去,就表示裡面已經化膿。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捏住披刀(用響銅打製的披刀)的刀口,輕輕向上斜刺入患處,肌肉厚的就刺深一點,肌肉薄的就刺淺一點,把膿水擠乾淨,在孔內塞入藥紙捻,然後貼上膏藥。如果癰腫的趨勢擴大,膿孔被堵住難以排出,就要等過幾天後,皮膚變薄,順著膿往下流的地方,再開一個口,把膿毒排乾淨,這樣才容易治好。如果膿還沒成熟,就太早開口,會有導致癰腫翻花腫凸的壞處。
如果肌肉太厚,刀刺不透,就用火針在燈火上燒紅,在開口處烙一下,然後塞入藥捻,外面貼上膏藥。背部和腹部使用火針,要斜著刺,才不會傷到內膜,傷害到人,只有手和腳可以用直刺。凡是頭面、以及疔瘡、對口瘡、搭背瘡等病症,都不能用火針,會閉塞毒素,助長火氣,導致病情惡化。
陰疽大多堅硬腫大,難以快速化膿,也不容易消退。只能用細火針烙,用陽氣來恢復。用多少針,要根據病症的大小來決定,外面敷上溫散的藥,每四天換一次。如果胸部和背部長瘡,用針斜刺是關鍵。檢驗膿是否成熟的方法,是用右手食指按壓,如果有軟的地方,就要用粗火針來烙。(陰疽長在骨頭附近,披刀無法刺透。)在孔內塞入藥捻,然後貼上膏藥。如果膿被堵住,過幾天後,順著往下流的地方再烙,膿就容易排乾淨。
如果針刺的地方肌肉厚,烙的口子張不開,就用骨針穿透開口,然後塞入藥捻貼上膏藥,過兩三天,才會看到膿。如果患處內部膿多,壅塞難出,如果皮膚薄,就可以插入拔膿管,引動膿的趨勢,膿就會從管中湧出。拔膿管的製作方法另外詳細說明。背部和胸部,刺艾針的時候,要用左手食指和拇指捏起患處的厚皮,然後依照情況針入二三分深。因為臟腑都連在背部,而胸前是心臟的宮殿,肌肉稀薄,怕傷到臟器。
只有腹部裡面是空的,可以刺入一寸左右。其他的地方在針刺的時候,都要用拇指按緊穴道,避開大筋再刺,就不會感到疼痛,也沒有什麼妨礙。
凡是使用刀針的時候,要讓患者口中先含八枚桂圓肉,來補充元氣,才不會暈倒。如果是老人、小孩、以及生病很久身體虛弱的人,都難以忍受疼痛,不能草率動手,以免突然發生昏厥。
喉嚨內、舌頭下方兩邊,長出很多疙瘩,吞嚥不順暢,叫做甸氣。或者舌根中間,長出像櫻桃一樣的肉球,這叫做梅核,都是肝氣引起的。用烙鐵,在燈火上燒紅,用左手按住舌頭,撐開口,右手拿著烙鐵,輕輕地烙,以烙平為準。內部服用逍遙散,外部吹冰硼散,半個月就能恢復。
烙鐵,用鐵打製,烙頭像半粒小蠶豆那麼大,烙柄用棉線纏緊,燒紅時,才不會燙手。如果用銅烙鐵燒紅,會融化到喉嚨裡,傷人性命,絕對不能用。
用大火針來排陰疽的膿,所用的方法是,先用二寸長的竹製筆桿做柄,然後用三寸長的粗鐵絲,插入竹柄內,外面留一寸,磨尖竹杆兩頭,用細鐵絲塞牢,才不會脫落。如果要散陰疽,就用細火針,用細鐵絲,按照上面的方法製作,也是在燈火燒紅,看陰疽大小來決定。(依情況用針幾下。千萬不能用銅火針,因為銅遇到火容易融化,會害人不淺。)
艾針,用一寸或二寸長的細銀絲,一頭磨尖,一頭繞上銅絲做柄。每次遇到寒濕侵入經絡肢體,造成遊走性痠痛,就放上艾炷灸。
喉嚨裡的各種疾病,不能輕率地用刀刺,恐怕日後容易復發。如果腫脹處膿已經成熟,一定會出現軟的小點,或是長出小白頭,才可以下刀,刺出膿血,馬上就能感覺到鬆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