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門補要》~ 卷上 (3)
卷上 (3)
1. 產後治法大略
產後百脈皆空,不宜發表。並大寒大熱之劑,傷敗氣血,再虛其虛。雖有他症,皆以調血為主。若惡露未盡腹痛者,以當歸炭、五靈脂、桃仁、泥炮薑,血虛暈脫者,以當歸炭、白芍炭、杞子、川斷、阿膠珠、淡蓯蓉、丹參、香附、太子參、茺蔚子。有風者,加荊芥炭、桔梗、川芎。
白話文:
產後,產婦的身體虛弱,身體各處都非常虛空,不宜讓她接觸到寒涼或熱性太強的藥物,否則會傷害氣血,加重虛弱的症狀。即使有其他症狀,也應該以調理血氣為主要目標。
如果產婦惡露未盡,伴有腹痛,可以用當歸炭、五靈脂、桃仁、泥炮薑等藥物來調理。如果產婦血虛暈脫,可以用當歸炭、白芍炭、杞子、川斷、阿膠珠、淡蓯蓉、丹參、香附、太子參、茺蔚子等藥物來調理。
如果產婦有風寒症狀,可以加入荊芥炭、桔梗、川芎等藥物來調理。
有寒者,加肉桂。發熱口渴舌燥者,加黃芩、麥冬、丹皮。不思食者,加石斛、穀芽、炒苡仁。凡有雜症臨時斟酌,參以婦科書諸法,始無差誤矣。
白話文:
如遇寒證,則加肉桂。[症見]發熱口渴,舌燥者,加黃芩、麥冬、丹皮。[症見]不思飲食者,加石斛、穀芽、炒苡仁。凡遇其他雜症,須臨時斟酌,參以婦科專書中相應療法,纔不致有差錯。
2. 溫病舌驗
溫邪方發,兩三日舌便燥裂而縮,言語呢喃,神識半明半昧,飲不解渴,或渴不欲飲,即投育陰清熱之藥,病勢全然不退。此腎氣將絕,水枯無以上潮,心陽散越不斂,難過一候之期。
白話文:
溫邪(熱性疾病)剛剛發作時,二、三天後舌頭便乾焦破裂而縮小,講話含糊不清,神智模糊不清,喝水也解不了渴,或是雖感到口渴卻不想喝水,此時若使用滋陰清熱的藥物,病情完全無法好轉。這是因為腎氣將要衰盡,津液枯竭無法上行濡潤,心陽散亂無法斂藏,難以熬過一個時辰。
溫邪一見舌燥,大渴引飲,皆知進清熱養陰法。煩渴雖暫解,移時仍渴,舌雖回潤,隨復燥裂,止壯熱不見汗出,脈象躁疾不靜。此生化之源已竭,不能引邪外出,百無一生。
白話文:
一旦感染溫邪,就會出現舌頭乾燥、大口喝水的情況。大家都知道要採用清熱養陰的方法。雖然煩渴的情況可能會暫時得到緩解,但不久後又會感到口渴,舌頭雖然恢復潤澤,但隨即又會變得乾燥龜裂。患者只感到身體發熱但沒有汗出,脈象躁動不安,不能平復。這是因為生化的源頭已經枯竭,不能將邪氣引導外出,幾乎沒有治癒的可能。
溫病初起,舌苔白滑如粉,至六七日,雖煩躁神昏,渴不思飲,而舌苔不見乾燥,此邪直犯心胞,不幹陽明之腑,十中難救一二,惟以參麥散(方見後),以希萬一。
白話文:
溫病初起時,舌苔白滑如粉,到六七天後,雖然病人煩躁不安,神志昏迷,口渴但不想喝水,而舌苔沒有明顯乾燥的情況,這是邪氣直接侵犯心包膜,不涉及陽明腑。這種情況下,十個病人中很難救活一兩個,只能使用參麥散(具體配方如下)進行治療,希望有一線生機。
初病,舌遂黃白相兼而滑,或止黃而不燥,或邊白中黃,或中白邊黃,皆不乾裂。此乃脾濕與穢濁上蒙胞絡,其人多時明時昏,渴不多飲,多凶少吉。
白話文:
剛開始生病時,舌頭又黃又白,且濕潤;或只有黃色而沒有乾燥;或邊白中間黃;或中間白邊緣黃,這些情況都不會有乾裂。這是因為脾臟濕氣過重,而且穢濁之氣上升而矇蔽了胞絡,導致這個人時而神志清醒,時而昏迷,感到口渴卻不想要喝太多水,凶多吉少。
溫邪至五六日,舌苔見灰白而潤,或灰黑夾黃而不燥,神志模糊。此腎氣敗絕,上凌心君,水極似火之象。非津液枯耗,無以上濡。若用苦寒濟陰,是促其危,勉與炙甘草湯(方見後),聊盡人事而已。
白話文:
病邪侵襲人體五六天後,舌苔呈現灰白色而滋潤,或灰黑色夾雜黃色而又不乾燥,神志昏迷不清。這是腎氣虛竭,上侵心君,水極像火的情形。並不是津液枯竭,沒有水液向上輸布。如果使用苦寒的藥物來滋陰,這是加速病情的危急,勉強使用炙甘草湯(藥方見後),只是盡人事聽天命罷了。
病至數日,舌苔乍黃乍灰黑,為值邪盛之時,舌又忽轉白潤,乃值邪退之頃,一日迭變。此由正氣本虛,邪來與之交戰,故舌亦現幻象。人事皆沉不醒,雖煩不渴,姑以輔正清邪一法,以俟天命何如?
白話文:
病人病情已經有多天了,舌苔時而發黃、時而發灰黑色,這是因為邪氣正盛的時候,舌頭又忽然轉為白潤,這是邪氣退卻的時候,一天之內反復變化。這是因為正氣本來就虛弱,邪氣來襲與之交戰,所以舌頭也出現了變化。病人一直昏迷不醒,雖然煩躁不安卻不口渴,姑且用扶正祛邪的方法來治療,等待上天的意旨如何。
有種時邪並病,久之,人神氣清爽,尚能起動,口又不作渴,舌苔忽現嫩黃光潤色。此胃氣欲絕,以胃屬中央,黃乃土之正色,中氣外泄,真色不能內藏,不出四五日當死。
白話文:
有一種流行疾病,得病時間長了,人的精神清爽,還能活動,嘴巴也不口渴,舌苔忽然出現嫩黃色、光潤的顏色。這是胃氣將盡的徵兆,因為胃屬中央,黃色是土的正色,中氣外泄,真正的顏色不能內藏,不出四五天就會死亡。
3. 診婦人宜先問
凡診有夫之婦病脈,先詢其經水何時宜行,何時而止。若逐月應期者,不關經水與妊娠之事。倘經已停兩三月,非天癸有故,即恐懷孕之兆。用藥中須加和營順胎之味,始不與理相悖。忌大熱破血(桃仁、附子)之類,傷胎損命。
白話文:
凡是診治已婚婦女疾病時,首先詢問經水何時應該來潮,何時應該結束。如果與月經週期相符的,那就與經水和懷孕無關。但是,如果經期已經停止兩三個月,那麼就要考慮天癸出問題,也有可能是懷孕的徵兆。用藥時,必須添加和營順胎的藥物,這樣才能與治療原則相符。避免使用大熱破血的藥物(如桃仁、附子等),以免傷胎損命。
4. 病退緩進飲食
病將退去,胸中多嘈雜難安,乃胃經浮火沖激,欲得食物來填始快。但病中消耗臟腑脂膏,腸胃必為枯細,務忍餓一日周十二時,待胃氣漸回。若遽與之食,恐脾土虛,不克磨化,則無形餘邪,必藉有形穀氣為依附,遂搏結不散,而微焰又能復熾。壯熱神昏,治實難於初病,每致深陷不救,仲景謂之食復症,主以枳殼梔子湯(方見後),再加消滯清熱藥。俟四五日方漸退,亦有延遷不起者。
凡既餓一日,先須進米飲二三日,再食稀粥可也。
白話文:
當疾病即將退去,胸中嘈雜不安,這是胃經虛火上衝所致,會想要吃東西才能感覺舒適。但是,患病期間消耗了內臟的脂膏,腸胃一定會變得很枯瘦,因此務必忍耐,一天十二個時辰都不吃東西,等待胃氣逐漸恢復。如果匆匆進食,恐怕脾胃虛弱,不能消化食物,那麼無形的餘邪就會藉著有形的穀氣為依附,而再次聚集在一起,無法消散,而且虛弱的火氣也有可能再次旺盛起來。此時,患者會出現壯熱神昏的症狀,治療起來比疾病初期更加困難,往往會陷入深陷而不救的境地。張仲景稱這種情況為「食復症」,主要使用枳殼梔子湯(配方見後),再加入消滯清熱的藥物。等待四五天後,症狀才會逐漸消退,但也有一些情況會延續下去,無法康復。
5. 楊梅瘡發源
天地之道,陽施陰受,男女起興,皆憑相火而發。凡一婦女交合男子過多,其所受精氣邪火蘊釀為毒,伏於衝任二脈。腎開竅於二陰,肝主疏泄,相火內寄於肝,人身氣血流貫百骸。若交媾時,便攝一身之血至命門,化精而出,所以骨節舒張,心神坦蕩,元氣從茲暗耗,嗜欲則精竭,精竭則氣餒,氣餒則神衰,往往成癆成痿。
白話文:
在婦人是肝腎久受之毒,倘男子與此等婦女歡接,則邪毒必乘泄精後,氣血虛時而內襲,此為欲染者。先從下部生小紅疙瘩,或大如梅,或隨腐臭,或筋骨痠痛,或小便淋澀,周身皆能患生,一時難效,久服仙遺糧散可愈(方見後),若聞生梅毒者氣味,或食穢物而發者,此為氣化易治。
6. 濕溫辨
每年交夏至後,天上之暑熱流動,地中之濕氣蒸騰,人處天地間,適受交迫之鬱氣,先侵肺胃,初病頭覺裹痛,身困重而板疼,惡寒,午後微熱,胸悶不作渴,舌苔白滑,面色淡黃,脈濡而弦,甚則昏沉懶語。蓋濕邪損人陽氣,肺賴胃土以生,氣主於肺,胃母肺子,肺傷則氣難化,子病傳母,胃損則津不布,故神倦煩冤,以三白湯(方見後),開通肺氣,則濕自化也。醫者每難捉摸為何病?若認暑熱,使其輾轉沉綿有日矣。
白話文:
每年交夏至後,天上暑熱流動,地中濕氣蒸騰,人處天地之間,適受交迫之鬱氣,先侵肺胃,生病初期頭部感覺裏頭疼痛,身體睏倦沉重且僵硬疼痛,怕冷,下午微熱,胸悶不口渴,舌苔白滑,面色淡黃,脈搏濡緩而弦緊,嚴重的會昏沉懶散,不想說話。因為濕邪損耗人體陽氣,肺依靠胃土而生,氣主於肺,胃母肺子,肺傷則氣難化,兒子生病傳染給母親,胃損則津液不能輸布,所以精神倦怠煩悶,用三白湯(方見後)來疏通肺氣,那麼濕氣自然就會化解了,醫生常難以辨別是何病,若當成暑熱來治,讓人輾轉反覆纏綿數日不癒。
7. 老人病治法
人至年老,未有氣血不虧者。一染外感,則邪熱蒸迫,使陽益衰而陰益涸,舌苔雖潤,則臟腑已燔炙難支。初宜用輕揚之品以疏表,如桔梗、杏仁、鬱金、牛子、荊芥、桑葉、葛根、豆豉。過虛者,量意稍加黨參。若猛浪投(麻黃、白芷、羌活、防風、桂枝、細辛、獨活辛竄燥烈藥,再伐其生氣,縱表邪一時暫退,有旋變煩亂喘促暈脫者,司命者可不慎歟?)
白話文:
人老了以後,沒有氣血虧虛的人。一旦感染外感,邪熱蒸迫,使陽氣更加衰敗,陰氣更加枯竭,舌苔雖然濕潤,但臟腑已經被燒烤得難以支撐。初期宜用輕揚之品以疏通表邪,如桔梗、杏仁、鬱金、牛子、荊芥、桑葉、葛根、豆豉。過於虛弱者,酌情稍加黨參。如果猛烈投予麻黃、白芷、羌活、防風、桂枝、細辛、獨活等辛竄燥烈的藥物,再次耗伐其生氣,即使表邪暫時退去,也會很快轉變為煩亂喘促暈脫等危重症狀,司命者豈能不慎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