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山雷

《瘍科綱要》~ 卷上 (9)

回本書目錄

卷上 (9)

1. 第十五節·結代之脈

結代皆歇止之脈。結為無定之止,尚是氣血失調,偶然停頓;代為有定之止,竟是臟氣缺陷,習為故常。所以代生結生,顯然有別。然即以內科言之,老人氣血既衰,循行不及,即見代脈,亦未必遽是死徵。苟其頤養得宜,尚可綿延歲月。但終是不足之徵兆,殘齡風燭刻刻可虞耳。

以言瘍證,則腫瘍雖皆壅塞不通,惟皮肉經絡之病,苟非大證,必不當有結代之脈。而內癰固結,及痛勢極熾者,偶一見之。是當解結定痛,方能脈復即安。久見結代,必非佳兆。若潰後則閉者已泄,滯者已通,脈道周流當無結塞。如其有之,則真元不續,恐難為力矣。

白話文:

結脈和代脈都是會出現間歇停止的脈象。結脈是沒有規律的間歇停止,多半是氣血失調,偶爾停頓一下;代脈是有規律的間歇停止,往往是臟腑氣機虛弱,已經成為習慣的現象。所以代脈和結脈的產生原因,明顯有所不同。

就內科疾病來說,老年人氣血衰弱,運行速度減慢,出現代脈也是很常見的,不一定馬上就是死亡的徵兆。如果能好好保養身體,還可以延續生命。但終究是身體衰弱的徵兆,如同殘燭一般,隨時都有可能熄滅。

就外科疾病來說,腫瘤雖然都是因阻塞不通所致,但腫瘤是發生在皮膚肌肉經絡的疾病,如果不是嚴重的病症,通常不會出現結脈或代脈。只有內臟癰腫堅硬,或者疼痛非常劇烈的時候,偶爾會出現這種脈象。這時應該要化解瘀結,止痛,才能讓脈象恢復正常。如果長期出現結脈或代脈,就不是好現象。如果腫瘤潰爛之後,原本閉塞的地方已經疏通,停滯的地方也已暢通,脈道的運行應該不會再有阻塞。如果此時仍然有結脈或代脈,就是體內元氣衰竭,恐怕很難救治了。

2. 第十六節·上魚入尺

上焦氣火沸騰,脈必應之而上溢,甚者且弦出寸口,直上魚際。此心肝陽盛者有之。其證為眩暈頭痛,直達頂巔,或且沖激腦經,昏瞀無識。而瘍家實火證亦有此脈,頭面疔毒,時一見之。下元相火不藏,脈必應之而下盛,甚者且垂入尺中,搏勁有力。此肝腎火熾者有之。於內證為強陽不痿,為陰挺頑痛,為陰汗濕癢,皆龍相之橫逆莫制者也。

於瘍家亦主二陰毒火諸恙,如急性子癰,如濕熱外痔及便毒痃疽之勢焰方張時,恆有此垂長之脈。而足胕水疔,陽發大毒,頃刻化腐者,亦時一見之。

白話文:

上焦(身體上半部)的氣和火向上湧動,脈象一定會跟著向上浮溢,嚴重的話,脈象會從寸口(手腕橈動脈)向上延伸,直達魚際(大拇指根部肌肉隆起處)。這種情況通常是心肝陽氣過盛所導致。症狀表現為頭暈頭痛,而且痛感會直達頭頂,甚至會衝擊到腦部,導致昏迷不省人事。另外,外科疾病中,實火的病證也會出現這種脈象,比如頭面部的疔瘡,有時也會看到這種脈象。

下焦(身體下半部)的相火無法潛藏,脈象一定會跟著向下盛大,嚴重的話,脈象會向下延伸到尺中(手腕尺動脈處),並且搏動強勁有力。這種情況通常是肝腎火氣過旺所導致。內科方面的症狀表現為性慾亢進且無法勃起功能障礙,陰部腫脹疼痛,陰部汗多潮濕搔癢,這些都是由於相火逆行而無法控制的表現。

在外科疾病方面,也主要表現為陰部毒火等疾病,比如急性子的癰瘡,濕熱引起的外痔,以及便毒、痃疽等疾病正處於發展旺盛的時候,常常會有這種向下延伸的脈象。另外,足部水疔,陽氣發作導致的嚴重毒瘡,短時間內就潰爛腐化的情況,也偶爾會看到這種脈象。

3. 第三章·治瘍藥劑

4. 第一節·總論

瘍家藥劑,必隨其人之寒熱虛實,七情六淫,氣血痰濕諸證而調劑之。故臨證處方,無論外形如何,要必以內證為之主。此瘍醫之最上乘也。苟能精明乎內科治理,而出其餘緒,以治外瘍,雖有大證,亦多應手得效。試觀近今內科名手,本非治外專家,而偶治外瘍,亦復時有奇效,此事實之有可考者,而亦事理之最可信者,且亦天下之良醫所公認者也。惟是瘍之為病,甚繁賾矣。

即其外候之變遷,亦復層出不窮,步驟次序,必不可紊。設非專心致志,研究一番,縱使長於內科,理法深邃,而移以治瘍,即能大致楚楚,然細緘密縷,必有不逮;則按之實際,亦不能按部就班,銖兩悉稱。蓋治瘍大旨,雖無不以內證為權衡,而對於外證,如消毒止痛,去腐生新之類,必須有二三味合宜之藥,為之導引,而後內外各如其分。否則全無關係,又安能收復杯取效之應。

況乎所發部位,各有分野;分經論治,尤不可籠統含糊,浮泛不切。而世俗所傳外科各書,且有百病通治之煎方,寧不隱約模糊,長如黑暗地獄。如通行之仙方活命飲、神授衛生湯等方,凡是瘍醫家言,無不列之首簡,謂為能治一切癰疽,退毒定痛,如何神效云云。試為考其實在作用,龐雜無紀,既無法律可言,又安有效驗可望。

蓋凡是一病,雖曰自有對病應驗之藥;然同此一病,而溫涼寒熱,虛實輕重,始傳末傳,亦復各各不同,已無預定一方可以通治之理。而乃曰古有成方,且可通治上下大小一切癰疽,未成即消,已成即潰,自治至終,無不合轍。揆之情理,其謬何如。須知見證治證,隨宜加浮蕪雜,無一是處。

而乃大張其名,眩人耳目,一則曰仙方,再則曰仙授,自詡神通,適以彰其妄誕而已。今試以仙方活命飲一方論之。藥用乳香、沒藥、赤芍、甘草節、歸尾、穿山甲、皂角刺、銀花、白芷、陳皮、花粉、貝母、防風十三味。乳香、沒藥固世俗所謂止痛之套藥也,其性黏韌,能合金刃創口,外敷止血定痛,最有神驗;又可研敷作外瘍生肌長肉末子藥。此乳沒兩味之第一功用也。

又其氣芳香,能舒肝胃之氣,則內服以治肝心隱痛,亦或有效。古人之用以止痛者如此。然其質是樹膠,一入煎劑,黏稠凝膩,其臭反惡,難於入口,即令勉強吞嚥,亦必惹胃泛惡,甚者則吐。古人用此二味,皆入丸散,未見有作湯飲者。《本草綱目》所引諸方,尚皆如此。

而後之俗醫,乃以止痛二字亂入煎方。姑無論其有無效力,而令病者飲此濁膠,徒犯腸胃,亦已太酷。蓋俗醫只知人云亦云,並未深明古人用藥有法。若令醫家親啜一匙,吾知其亦必愁眉閉目而不能下咽。甘草能治外瘍,乃甘為土之正味,百毒入土而化,故甘草能消外科之毒。

然甘者必膩,若濕病痰病得之,必滿必嘔。古人成方,雖多以甘草調和諸藥,而今人則用之甚少,誠有見於此中弊竇。況在外瘍,濕痰為病最多。故患瘍者,舌苔多厚濁黏膩,甘味皆是禁藥,況大甘大膩如國老乎。又俗醫每謂甘草節專治瘍患,其說不知何本。考李氏瀕湖《本草綱目》引書最博,辨藥極詳,於甘草有梢有頭,而獨無節。

可知明代尚無此謬說。今就藥肆中持甘草觀之,長者尺余,兩端如一,其節安在。而俗醫處方,竟大書特書曰甘草節若干,豈非以盲引盲之故態。(或謂甘草在未採取時,土中為蟲所蝕,有斑駁缺蝕之處,即謂之節,以其已經剝蝕,等於肌肉之瘡瘍,故專治瘍。其說頗似有理,然細思之,終覺可哂。

)赤芍、歸尾破血活血,惟是血瘀者可用,平常和血通絡,宜用全歸。若甲片、皂刺走竄外達,最易催膿潰,惟大證內已成膿,而深在肉裡,早用刀針,大是痛苦,不得已而用此二物,使之向外麵皮膚透達,俾得從速用針,可免內攻化巨,亦是避重就輕之法;若內膿未成,猶可消散,而妄用之,適以助其成膿外潰,則小病化大,而大病可危。病者何辜。

與醫何仇?而必令其慘痛號呼,膿血橫決,何其忍耶。陳皮、貝母惟上部熱痰為患,如發頤痰核之類宜之。白芷芳香上行,可散頭面之風;防風辛溫,以散寒風,為百藥長,而風熱已大非所宜。若在溫熱濕熱諸病,豈非鴆毒。銀花、花粉則清涼之味,宜於溫熱而寒證所忌。似此溫涼並進,糅雜成方,而曰治一切癰疽,無論陰陽,寧非大謬。

又《王氏全生集》有小金丹、醒消丸等方,頗為時俗所尚,然亦無通治百病之理。而近更有所謂六神丸者,以珠黃、腦麝、蟾酥、腰黃六物為方,以百草霜為衣,價值兼金,可為貴重。而按之藥性病情,亦非外瘍有效之藥。乃俗人不察,群認為治瘍必效之神丹,甚至醫林亦推重之,不從效力上著想,而惟以重價為佳,徒耗病家資財。庸陋之尤,更是可笑。

壽頤秉師門家法,參以生平閱歷,頗覺一病有一病之方劑,尚必隨其人之氣體,而相與變遷,已非板方所能必效,更安有預備數方,可以泛應曲當之理。但分證言之,亦未嘗無門徑之可尋。用是撮其大旨,分門別類,列舉各法,姑示涯略。雖曰東鱗西爪,必不能曲盡精微,要之門徑既清,則臨時制裁,自能變化。

較之從事於古方之渾漠無垠,不分虛實,不辨溫涼者,不啻指南有針,導之覺路矣。至於外治各藥,退毒圍毒,溫散涼散,提毒消毒,止痛止血,收濕止癢,去腐生新諸法咸備,與內服煎劑,各收效果。更不可泛泛不切,敷衍了事。考之古書,成方千萬,可供實用者,竟百不得一,甚者且貽誤無窮。

不能照書配用,幸圖一效。要知事倍功半,既不當以臨床為練習之場。如果以藥試人,且不啻借病人作習射之鵠。爰以師門心法暨半生經驗各藥別為一章,並錄於篇。務使一方有一方之效力,俾同學者習此一編,而隨宜施治,綽有餘裕,藉以利濟蒼生,拯其疾苦,鯫生事業,差足自豪。若夫內服煎劑,分證治療,則各有攸宜,不能泛然立方,仍蹈通套之陋。

因別採瘍科治案,輯為平議一編。庶幾是是非非,具有經緯;治瘍一門,無餘蘊矣。

白話文:

在處理瘍症的藥物治療上,我們必須根據患者體質的寒熱虛實,以及他們情緒狀態和外界環境影響(七情六淫),還有他們的氣血、痰濕等各種症狀來調整藥方。因此,在實際診斷開方時,無論外表的症狀如何,最重要的是要以患者內部的真實狀況為主。這是治療瘍症最高級的手法。如果一個醫生在內科領域有深厚的知識和經驗,他就能夠用剩餘的知識來治療外瘍,即使遇到嚴重的病症,也能夠順利地看到療效。看看現在那些著名的內科醫生,他們可能不是專門治療外瘍的,但是偶爾治療外瘍,也會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這是一個可以查證的事實,也是最可信的道理,而且是所有優秀醫生都認同的。

然而,瘍症的病變非常複雜。它的外部症狀變化多端,治療過程中的每一步都不能錯亂。如果不專心研究,就算在內科領域有深厚的理解,把這種理解應用到外瘍的治療上,雖然大方向可能正確,但是在細節上肯定會有不足。實際上,也不能按照既定的步驟來治療,因為每一步都需要精確的調整。治療外瘍的大原則是,雖然內證是衡量一切的標準,但是對於外證,比如消毒、止痛、去腐生新等等,也必須有幾種適合的藥物來輔助,然後內外兼治。否則,如果完全忽略外證,治療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此外,瘍症發生的部位各不相同,對於不同的部位,治療方法也應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但是,現今流傳的一些外科書籍,卻提出了一些可以治療所有疾病的煎藥方,這不僅模糊不清,就像在黑暗的地獄中摸索一樣。例如,「仙方活命飲」、「神授衛生湯」等方,只要是治療瘍症的醫生,都會將它們放在最前面,聲稱可以治療所有瘍症,消除毒素,止痛,效果神奇。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考察這些藥方的實際效果,會發現它們混亂無序,沒有任何規則可言,當然也就無法期待它們有實際的效果。

每種疾病,都有對應的藥物可以治療。但是,即使是同一種疾病,因為溫度、涼度、寒熱、虛實、輕重的不同,以及疾病的初期和晚期的不同,治療方法也會有所不同。因此,不可能有一個通用的藥方可以治療所有的疾病。然而,有些人卻聲稱古人的藥方可以治療所有大小的瘍症,未形成的瘍可以消除,已形成的瘍可以迅速破裂,從開始治療到結束,每一步都能精確到位。這顯然不符合常理,其錯誤顯而易見。

必須知道,根據症狀治療,應該靈活變通,不能死板。然而,這些人卻大肆宣揚這些藥方的名字,混淆視聽,一方面稱之為「仙方」,另一方面又聲稱是由神仙傳授的,自我吹噓有超自然的力量,實際上只是暴露了他們的荒謬和虛偽。以「仙方活命飲」為例,其中包含了乳香、沒藥、赤芍、甘草節、歸尾、穿山甲、皁角刺、銀花、白芷、陳皮、花粉、貝母、防風十三種藥材。乳香、沒藥是俗稱的止痛藥,其特性粘稠,能幫助創傷癒合,外敷可以止血止痛,效果神奇;也可以研磨成粉,作為外瘍生肌長肉的藥物。這是乳香和沒藥的主要功能。

此外,它們的氣味芳香,能調節肝胃的氣機,內服可以治療肝心隱痛,也有一定的效果。古人用它們來止痛,就是基於這個原因。然而,它們的本質是樹脂,一旦放入煎藥中,就會變得粘稠濃厚,氣味難聞,難以入口,即使勉強吞下,也會引起胃部不適,嚴重的還會引起嘔吐。古人使用這兩種藥材,都是做成丸藥或散藥,從未見過有人將它們煎煮服用。《本草綱目》中引用的各種方子,也都是這樣。

然而,後來的普通醫生,卻將「止痛」兩個字隨意加入煎藥方中。無論這種做法是否有效,讓病人喝這種粘稠的藥液,只會傷害腸胃,這實在是太殘酷了。這些普通醫生只知道人云亦云,並未深入理解古人使用藥材的方法。如果讓醫生親自嘗一口這種藥液,我相信他們也會皺眉閉眼,無法下嚥。甘草可以治療外瘍,因為它是土地的真正味道,所有的毒素進入土地都會被化解,所以甘草能消除外科的毒素。

然而,甘味的東西一定會讓人感到膩,如果病人有濕病或痰病,吃了甘草後一定會感到飽脹,甚至嘔吐。古人開出的藥方,雖然大多數都會加入甘草來調和其他藥材,但是現代人卻很少使用,因為他們看到了其中的弊端。更何況在外瘍中,濕痰是最常見的問題。因此,患有瘍症的人,舌苔往往厚重、混濁、粘膩,甘味的藥材都是禁忌,更何況像甘草這樣甜而膩的藥材。此外,普通醫生經常聲稱甘草節專門治療瘍症,這種說法不知道出自何處。根據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甘草有梢有頭,但並無節。由此可知,明代並無此謬說。

現在,你去藥店買甘草,可以看到它長達一尺多,兩端一樣粗細,哪裡有節呢。然而,普通醫生在開方時,竟然會大寫特寫「甘草節多少」,這難道不是盲目的行為嗎。(有人認為,甘草在未採摘時,被地下害蟲咬食,有斑駁缺損的地方,就被稱為節,因為它已經被侵蝕,就像身體上的瘡瘍,所以特別適合治療瘍症。這種說法看似有道理,但細想之下,還是讓人捧腹大笑。)

赤芍和歸尾可以破血活血,只有在血液瘀滯的情況下才適用,通常情況下,應該使用全歸來調和血液,疏通經絡。至於穿山甲和皁角刺,它們具有穿透力,容易促進膿腫的形成和破裂,只有在大病內已形成膿腫,且深入肌肉中,如果直接用刀割或針刺,病人會感到極大的痛苦,無奈之下才會使用這兩種藥材,讓它們從外皮膚透達,以便快速用針,避免內攻化巨,這是一種避重就輕的方法;如果內部膿腫尚未形成,仍有消散的可能,卻胡亂使用,反而會加速膿腫的形成和破裂,使得小病變大,大病危急。病人何罪?醫生何仇?為什麼一定要讓病人遭受劇烈的痛苦,讓膿血橫流,這是何等的殘忍。

陳皮和貝母只適合治療上部熱痰,如頜下痰核等症狀。白芷氣味芳香,可以向上行走,可以散發頭面部的風邪;防風具有辛溫的特性,可以散發寒風,是百藥之長,但在風熱病中並不適合。如果是在溫熱或濕熱病中,這豈不是毒藥。銀花和花粉具有清涼的特性,適合治療溫熱病,但不適合寒證。這樣的溫涼並用,混合成方,卻聲稱可以治療所有瘍症,無論陰陽,這不是大錯特錯嗎?

再來說說《王氏全生集》中的「小金丹」、「醒消丸」等方,雖然在民間頗受推崇,但也並無通治百病的神效。而近年來,出現了一種所謂的「六神丸」,以珍珠、黃柏、牛黃、熊膽、蟾酥、麝香六種藥材為方,以百草霜為包裝,價格昂貴,堪稱珍貴。然而,從藥性與病情的角度來看,這些藥材並非治療外瘍的有效藥物。然而,一般人不明真相,都認為它是治療瘍症的神丹,甚至醫生也跟風推崇,不從實際效果出發,只看價格高低,白白浪費病人財產。這種庸俗淺薄的做法,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我根據師父的教導和自己的經驗,發現每種疾病都有其特定的藥方,而且必須根據病人的體質進行調整,這已經不是固定藥方所能達到的效果,更何況預先準備幾個藥方,就能應對各種情況呢。但是,如果從症狀出發,還是能找到一些治療的門徑。因此,我將主要的治療方法,分門別類地列出來,暫時提供一個大體的方向。雖然可能無法全面覆蓋所有細節,但至少可以為治療提供一個清晰的框架。這樣,當面對具體病例時,醫生就能靈活應對,做出適當的判斷。

這比盲目跟隨古人藥方,不區分虛實、不辨溫涼,要好得多,就好比有了指南針,能指引方向。對於外治的各種藥物,如退毒、圍毒、溫散、涼散、提毒、消毒、止痛、止血、收濕、止癢、去腐、生新等方法,也都應具備,與內服煎劑相輔相成,各自發揮效果。不能敷衍了事,必須根據具體病情來選擇藥物。考察古書中的各種藥方,雖然有成千上萬,但真正實用的寥寥無幾,甚至有些會造成無窮的誤解。

不能照搬書上的藥方,期望得到一次性的效果。要知道,事倍功半,臨牀治療不能成為練習的場所。如果拿病人做實驗,這無異於拿病人當靶子練習射箭。因此,我將師父的心法和自己半生的經驗,分別整理成章,附在書中。目的是讓每一個藥方都能發揮其應有的效果,讓學習者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遊刃有餘,以此來幫助世人,減輕他們的痛苦,這是我一生事業的自豪。至於內服煎劑的治療,應根據具體症狀來選擇,不能泛泛而談,避免落入通套的窠臼。

因此,我另外收集了一些瘍科治療案例,編輯成一本評論集。希望通過這些案例,能夠分辨是非,掌握治療的規律,讓治療瘍症的門徑更加清晰,不留任何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