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科綱要》~ 卷上 (26)
卷上 (26)
1. 第十節·論外瘍提膿托毒之劑
外瘍為病,血凝氣滯實證為多,泄之化之消之散之通之行之猶恐不及,初無所用其托裡之法也。自淺者誤讀潔古黃耆為瘡家聖藥一句,而瘍醫家竟以托裡為能事,開口黃耆,動乎參、術,縱能迎合富貴家嗜好,而養癰貽禍之說,於以實踐。豈以其腐爛不巨,不足以顯醫者之絕技,必補之託之使痛苦既深,而痛者之呼號益切,然後託孤寄命而可以邀大功耶。壽頤治瘍,恆謂自腎俞、腰疽、虛損、流痰外無虛證。
然即對此虛證,亦必以宣絡行氣為先務,初非全恃蠻補而可有消散之希望。若誤認托裡為必要之訣,則外證越巨,而元氣越傷,未有不速其成膿而殞其生命。此補中托毒一層最為頤之所腐心切齒者也。惟附骨大疽膿成於里,不能透達外泄,一時未便奏刀,則不得不投透膿之劑速其外達,庶幾膿毒可泄。不然者內攻益劇,蝕骨腐筋為害越厲。
此則皂刺,甲片固亦有時而偶為借重。若漫腫無膿之時,萬萬不敢輕投此物。蓋甲片攻堅,皂刺銳利,皆有釀膿速潰之能力。苟其證尚可消,而輕率用之,則不能內消而令外潰,則無堅不破無孔不穿矣。至如腦疽、背疽兩證,以有膿外達為順,無膿內陷為危,非用透膿之法不可。
然不過宣通氣機,疏達腠理而已。川芎歸斷足以了之,非皂刺、穿山之任也。又疔毒為瘍家大證,毒聚膿流,雖困無害;毒敗無膿,雖小必險。則以解毒清熱大劑,消其餘腫而膿毒自回;必不可雜以透膿之藥,而膿自無不透者。凡此皆以透膿為主義,而所以使之得膿者,又各有其理。
以此知一證自有一證之治法,必不能執一板方而謂某方可有若何之妙用者也。
白話文:
外傷引起的疾病,大多是因為血瘀氣滯的實證,所以治療方向應以疏通、化解、消除、散開、通暢、運行為主,擔心這些方法還不夠快,根本不需要用到「托裡」的方法。有些人誤解了李杲說的「黃耆是瘡家的聖藥」這句話,導致許多外科醫生把托裡當成主要治療手段,動不動就開黃耆,甚至加入人參、白朮等補藥。這樣做雖然迎合了有錢人的喜好,卻應驗了「滋補反而會養大腫瘡」的說法。難道要讓病患的膿腫長得很大,才能顯現醫生的醫術高超嗎?非得要用補藥托住腫瘡,讓病患更加痛苦,呼號哀叫,然後才假裝能夠救命,藉此邀功嗎?
壽頤在治療外科疾病時,總認為除了腎俞、腰部癰腫、虛損、流痰等病症外,其他很少有虛證。即使針對這些虛證,也應該先以疏通經絡、運行氣機為首要任務,而不是完全依賴補藥來達到消腫的目的。如果誤認為托裡是必要的治療手段,那麼外傷的病情會越來越嚴重,而元氣也會越傷越重,最終只會加速化膿,甚至導致死亡。這種使用補藥托住毒素的做法,讓我非常痛恨。只有像附骨疽這種膿腫深在裡層,無法從體表排出,一時之間又不能開刀的情況下,才不得不使用透膿的藥物,加速膿液排出,這樣才能讓膿毒得以發散。否則,膿毒會更加深入體內,侵蝕骨頭和筋脈,造成更大的傷害。
這時,像皂角刺、穿山甲片這些藥物,有時或許可以借用。但是,如果在腫脹還沒有形成膿液的時候,絕對不能輕易使用這些藥物。因為穿山甲片善於攻堅,皂角刺則非常銳利,都具有促使化膿加速潰破的能力。如果病情原本可以消散,卻輕率地使用這些藥物,就會導致腫塊無法內消,反而向外潰破,造成無堅不摧的破壞力。至於像腦疽、背疽這兩種疾病,以有膿外洩為順利,無膿內陷為危險,必須使用透膿的方法。
然而,所謂的透膿,也不過是疏通氣機、疏散腠理而已,用川芎、當歸等藥物就足夠了,並非一定要用皂角刺、穿山甲這些藥物。另外,疔瘡是外科疾病中很重要的病症,只要毒素聚集、膿液能流出,即使病情較嚴重也無大礙;如果毒素敗壞卻沒有膿液流出,即使病情很輕微也十分危險。因此,治療疔瘡應該使用清熱解毒的藥方,消除剩餘的腫脹,讓膿毒自然排出,千萬不能混用透膿的藥物,這樣膿液自然就會順利排出。總之,上述這些情況都以透膿為治療原則,而使膿液順利排出的方法,又各有其道理。
由此可知,每種疾病都有其不同的治療方法,絕對不能死守著一個固定的方子,就認為它能有神奇的療效。
2. 第十一節·論潰後養胃之劑
外瘍既潰,膿毒既泄,其勢已衰,用藥之法為清其餘毒、化其餘腫而已。其尤要者,則扶持胃氣,清養胃陰,使納穀旺而正氣自充。雖有大瘍,生新甚速。蓋當膿毒未決之先,痛苦備嘗,其氣已憊,胃納必呆。一旦決之使潰,痛定體輕,如釋重負。果有餘毒未盡,仍以清理為先。
如其毒急焰已衰,必以養胃為主。無論如何大證,但得胃氣一調,轉機立見。縱其潰爛綦劇,亦可指日收功。但不可惑於俗書,早投蠻補。須知大勢乍平,火焰雖息而餘燼未泯,一得補益則爐中添炭,未有不死灰復燃者。即曰膿泄已多,正氣須顧,要之精神已餒,厚膩必所不勝,礙胃減食尤多變幻。
彼治傷寒大病善後之法,知能清養和胃者必是傷寒名家;而治瘍科潰後調理之時,能守輕清養胃者,亦是瘍醫老手。惟膿去痛定之後,余腫漸消,胃氣既旺,則鮮豬白肉在所不禁。以豬為水畜,味本鹹寒,亦有化熱化毒功用。燉取清湯可養胃陰,以助津液。血肉有情,竹破竹補正是瘍家應需妙品,不比傷寒初越,嫌其膩滯,未可遽食也。
白話文:
外面的瘡瘍已經潰爛,膿毒也排泄出來,這時病勢已經衰退,用藥的方法應該是清除殘餘的毒素,消除殘餘的腫脹而已。其中最重要的,是扶持胃氣,滋養胃陰,使食慾旺盛而身體的精氣自然充足。即使有很大的瘡瘍,也會很快長出新的肉。因為當膿毒還沒有排出之前,病人經歷各種痛苦,身體的精氣已經疲憊,食慾必定不好。一旦膿毒排出而潰爛,疼痛停止身體也感覺輕鬆,就像卸下重擔一樣。如果還有殘餘的毒素沒有清除乾淨,仍然要以清除毒素為優先。
如果毒素的猛烈程度已經衰退,必須以滋養胃氣為主。無論是什麼嚴重的病症,只要能調理好胃氣,就會立刻出現轉機。即使潰爛非常嚴重,也可以在短時間內痊癒。但是不可以被俗書所迷惑,過早地使用滋補藥物。要知道病勢剛平穩,火勢雖然熄滅但是餘燼還在,一旦滋補就像在爐子裡加炭,沒有不死灰復燃的。即使說膿液已經排泄很多,正氣需要照顧,但是要知道精神已經衰弱,太過油膩的食物必定不能消化,反而會阻礙胃的消化能力,減少食慾,產生更多變化。
那些治療傷寒大病之後的醫生,懂得用清淡滋養的方式來調理胃氣,一定是治療傷寒的大家;而治療瘡瘍潰爛之後的醫生,能堅持用清淡的食物來滋養胃氣,也是治療瘡瘍的老手。只有在膿液排出、疼痛停止之後,殘餘的腫脹逐漸消退,胃氣旺盛之後,才能吃一些豬白肉。因為豬屬於水性動物,味道本來就鹹而寒,也有化解熱毒的功效。用豬肉燉出的清湯可以滋養胃陰,幫助產生津液。血肉是有情之物,就像竹子破裂要用竹子來修補一樣,正是治療瘡瘍所需要的妙品,不像傷寒病剛發病時,因為擔心油膩不好消化,不可以馬上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