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科綱要》~
1. 第五節·圍毒移毒
2. 鐵井闌
凡癰疽大毒,漫腫無垠,根腳四散,其毒不聚,最是惡候。難消難發,遲延日久,必多變幻。故收束瘡根一法,至不可少。又有瘡發於骨節轉側之間,釀膿化腐,恐礙關節,亦宜外敷移毒末子,使其移至一偏,讓開要害,則縱使成膿,可免損及運動。古法此類方藥,亦頗不鮮,而效者寥寥。
此是朱氏恆用之藥,較古書成文為效迅速,是收束瘡根必要之品。外科書中別有此名,用芙蓉葉、蒼耳草二物搗塗,只用以治熱癤輕證,非此方可比。
大五倍子(去蛀屑微炒成團,候冷研細,三兩),杜蟾酥(乾研細,五錢),藤黃(三兩,先以好醋入銅杓上微火化烊,絹漉去滓聽用),明礬(一兩,研),膽礬(八錢,研),大黃,皂角,白芨,山慈菇(各三兩),制南星(一兩)
以上先以後五物用陳米好醋二大碗文火熬濃,絞去滓,乃和入醋煮之藤黃同熬成膏,俟極濃乃和入五倍子、蟾酥、二礬細末。調勻離火,再入上麝香細末三錢,杵勻製成錠子,陰乾收藏。臨用時以醋磨濃,塗瘡根四圍,干則潤之以醋,一日洗去再塗,極效。欲移毒使偏,則如上法塗其一偏,而塗藥處自能退腫,其毒聚於未塗藥之一偏矣。
可保骨節不致損害,是即避重就輕之法。
白話文:
對於癰疽這種嚴重的毒瘡,如果腫脹範圍廣大,沒有明顯的中心點,毒素向四處擴散,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情況。這種瘡很難消退,也很難發膿,如果拖延時間久了,必定會產生許多變化。因此,收束瘡根的方法非常重要。
另外,如果瘡長在骨頭關節活動的地方,化膿腐爛,可能會影響關節的活動,也應該外敷可以轉移毒素的藥粉,讓毒素轉移到旁邊,避開要害部位,這樣即使化膿,也能避免損害關節的活動。古時候也有許多這類型的藥方,但是效果好的很少。
這是朱氏經常使用的藥方,比古書記載的藥方效果來得快,是收束瘡根必不可少的藥品。外科書中另有以芙蓉葉、蒼耳草搗爛塗抹的藥方,只適用於治療輕微的熱癤,不能和這個藥方相比。
藥方如下: 大五倍子(去除蛀屑,稍微炒過使其結塊,冷卻後磨成細粉,三兩),杜蟾酥(乾燥後磨成細粉,五錢),藤黃(三兩,先用好醋倒入銅勺中,用小火融化,用細絹過濾去除雜質備用),明礬(一兩,磨成粉),膽礬(八錢,磨成粉),大黃、皂角、白芨、山慈菇(各三兩),制南星(一兩)
先將後面的五味藥材用兩大碗陳米醋以小火熬煮濃稠,過濾去除藥渣,然後和入醋煮過的藤黃一同熬成膏狀,等非常濃稠時,再加入五倍子、蟾酥、明礬和膽礬的細末。攪拌均勻後離火,再加入麝香細末三錢,搗勻製成藥錠,陰乾收藏。
使用時,用醋磨濃藥錠,塗在瘡根四周,如果乾了就用醋潤濕,一天洗去再塗,效果非常好。如果要轉移毒素,使其偏向一邊,就按照上面的方法塗在其中一邊,塗藥的地方就會消腫,毒素就會聚集在沒有塗藥的那一邊。
這樣可以保護關節不受損害,這就是避重就輕的方法。
3. 第六節·化腐搜毒收濕止癢諸方
4. 三仙丹
此即升丹,一切潰瘍皆可通用,拔毒提膿最為應驗。凡尋常之證,得此已足。但濕瘡有水無膿及頑證惡腐不脫,或起缸口,或黑腐黏韌,久潰敗瘍,則別有應用藥末,非此可愈。凡潰瘍近口近目處弗用,乳頭、臍中、陰䘌、下疳弗用。
水銀,火硝,枯礬(各一兩)
先將硝、礬研細入鍋底按平(用小鐵鍋),中作凹形,坐入水銀,揀一平口渾圓瓷海碗覆之,須口與鍋密切無纖微隙縫,以棉紙作線條,浸鹽水護碗口,細細築實。試上爐用小火烘之,聽碗中微有聲息,知硝礬自溶,看碗口無黃紫氣飛出,方不走爐(一見碗口出煙,汞已外泄,再用棉紙條築之。)乃用黃沙蓋在碗上,全碗埋沒沙中,碗底納入棉花一小塊,上加大鐵一塊壓之。
乃加炭一爐,令火徐徐加大(一爐炭約二十兩,)一爐炭燼再加滿一爐猛火煅之。兩爐煅燼,乃撥開碗底之沙,驗得所藏棉花焦黑成炭,火候已足。乃移下鐵鍋,置於干磚上冷定(最好要隔一宿,)開看,碗中滿黏鮮紅一片,而鍋底只有白色藥底,最為佳候。
碗中之藥,面上一層,輕浮如粉,先用雞翎掃下別貯。此藥性薄,只有輕證可用。掃盡浮藥,則碗上更有黏住一層。以黏住一層,以刀刮取,厚者成片。此藥力量較足,可治大毒重證。入油缽細細研之,極細乃可用。藥色以鮮紅如朱,明豔如赤霞者,最為火候得中。若不及則色黃,且有淡黃色,即市肆中之所謂黃升藥,力量最薄不可用,且火候未到,汞性未化,多見空氣,則星星可辨,仍是水銀。以之摻入潰爛之處,為禍甚矣。
若火候太過,則其色焦紫或如醬色,亦不可用。間有滿碗如暈,一圈鮮紅,一圈深黃,一圈青紫,圈圈異色者,則爐火之作用,古人所謂藥爐中自有神妙不測之理,確是不可多見者,實在功效亦同。如偶遇之,可各色掃開,分別貯之,以資博物。總之顏色以鮮紅明豔為第一,亦偶有晦滯者,是為壞藥。
若上火時有煙騰出,則其汞已走,碗中可以一毫不存,不可不慎。炭要預先揀取有聲如銅者,方可合用,劣炭不可用。火候不佳藥力不及,功用必有不逮。市肆中有煉成者,嘗試用之,病者皆嫌作痛,而自制者則不痛,此必有故。俗謂陳久不痛,新煉者則痛,殊不盡然。頤嘗以新煉之丹試用,亦未作痛。
但研必極細,用此只用新棉花蘸此藥末,輕輕彈上薄貼,只見薄薄深黃色已足,如多用之則大痛矣。門外人見之,必謂吝惜藥末不肯重用,而不知此丹力量甚厚,必不可多乎。
煉丹時爐中所餘白色爐底,亦可研細,和入疥瘡奇癢藥中。但枯礬收濕止癢,重用作痛,宜稍稍用之。
白話文:
這個叫「升丹」的藥,各種潰瘍都可以用,它最厲害的就是拔毒和幫助膿液排出。一般常見的病症,用這個藥就夠了。但是,如果是濕疹有水沒膿,或是難好的惡瘡腐爛不脫落,或是像缸口那樣邊緣突起的瘡,或是黑色腐爛黏稠的瘡,或是長期潰爛的瘡,那就需要用別的藥粉,這個藥是治不好的。凡是潰瘍靠近嘴巴或眼睛的地方,都不能用這個藥。乳頭、肚臍、陰部、下疳這些地方也不能用。
製作方法:
水銀、硝石、枯礬,各一兩。
先把硝石、枯礬磨成粉,鋪在小鐵鍋的底部壓平,中間弄成凹下去的形狀,放入水銀。找一個平口、渾圓的瓷碗蓋在上面,碗口要和鍋邊緊密貼合,一點縫隙都不能有。用浸過鹽水的棉紙條把碗口周圍密封好,細心地把它們填實。然後把鍋放到爐子上,用小火烘烤,聽到碗裡有輕微的聲音,就知道是硝石和枯礬在融化。看碗口沒有黃色或紫色的氣體冒出來,就表示沒有跑爐(如果看到碗口冒煙,表示水銀已經漏出,要趕快用棉紙條把它們堵住)。接著用黃沙把碗蓋住,整個碗都要埋在沙子裡,在碗底放一小塊棉花,再用一塊大鐵塊壓在上面。
然後架上裝滿炭的爐子,慢慢地加大火力(一爐炭大概二十兩),等第一爐炭燒完後,再加滿一爐炭猛火燒。等兩爐炭都燒完後,撥開碗底的沙子,檢查看碗底的棉花是否燒焦成炭,如果燒焦了就表示火候夠了。然後把鐵鍋移開,放在乾磚上讓它自然冷卻(最好放一個晚上)。打開來看,碗裡滿滿地黏著鮮紅色的藥,鍋底只有白色的藥底,這樣就表示藥煉得最好。
碗裡的藥,最上面一層輕飄飄的像粉末,先用雞毛撣子掃下來另外存放。這部分藥性比較弱,只適合輕微的病症。掃完浮粉後,碗上還黏著一層藥,這層藥要用刀刮下來,厚的地方會成片狀。這部分藥力比較強,可以治療嚴重的毒瘡。把刮下來的藥放進油缽裡仔細研磨,磨到非常細才能用。藥的顏色以鮮紅色像朱砂,鮮豔像晚霞的最好,表示火候掌握得剛剛好。如果顏色不夠鮮紅而是偏黃,或是淺黃色,那就是市面上說的「黃升藥」,藥力最弱,不能用,而且表示火候不夠,水銀沒有完全轉化,裡面還有水銀的顆粒,用它來塗抹潰爛的地方,會帶來很大的禍害。
如果火候太過,藥的顏色會變成焦紫色或醬色,也不能用。有時候會看到碗裡出現一圈圈的顏色,一圈鮮紅色、一圈深黃色、一圈青紫色,顏色各不相同,這是爐火作用的結果,古人說藥爐裡有著神奇奧妙難以預測的道理,確實很少見,但實際上功效是一樣的。如果偶爾遇到,可以把不同顏色的部分分開收集起來,用來研究。總之,藥的顏色以鮮紅鮮豔的為最好,偶爾有顏色比較暗沉的,那就是壞藥。
如果升火的時候有煙冒出來,就表示水銀已經跑掉了,碗裡可能一點藥都不剩,一定要小心。用來燒炭的木炭要事先挑選,敲起來有像銅一樣聲音的才可以用,劣質的炭不能用。火候不好,藥力就會減弱,效果也會打折扣。市面上賣的升丹,用起來病人會覺得很痛,但是自己做的就不痛,這一定有原因。俗話說,放久的藥就不痛,新煉的藥就痛,其實不完全是這樣。我曾經用新煉的升丹試過,也沒有覺得痛。
使用方法:
一定要把藥研磨到非常細,用新棉花蘸取藥粉,輕輕地塗抹薄薄一層,只要看到薄薄的深黃色就夠了,用多了會很痛。外行人看到,一定會覺得我們是捨不得用藥,其實是不知道這種藥藥力很強,絕對不能用多。
煉丹時爐子裡剩下的白色爐底也可以磨成粉,加到治療疥瘡奇癢的藥裡。但是枯礬的作用是收濕止癢,用多了反而會痛,所以要少用。
5. 拔疔散
治疔瘡初起一粒,形如粟米,頂白無根,初覺頑木或則微癢,最是惡證。勢必腫散腐開,其毒甚熾,非三仙所能治,則需此散。先用針當頭點破半分許,稍稍見血乃用此藥少許摻於瘡頭上,以清涼薄貼蓋之。一日再換,能束腫提膿,並能提出腐肉一塊,其韌異常,俗謂之疔頭。
此腐一脫,大證皆平,是神丹也。腦疽、發背及其他頑瘡,苟有堅韌或黏如筋,或黑而臭,牽連好肉,鑷之不去,皆可以此散輕輕摻在惡肉上,亦能速之使脫。但必預護新肌,弗沾此藥。
斑蝥(七枚,糯米拌炒黃,去米弗用。此米大毒,宜埋土中),全蠍(漂淡土拌炒乾,三枚),玄參(炒鬆弗焦,三錢),爪兒血竭(研細,去粗硬塊,三錢),乳香,沒藥(各一錢,取淨末),上梅片,上麝香(各六分)
各為細末,和勻密藏。
此方加重斑蝥、全蠍各三倍,另為一料,治代指初起,腫痛無頭。用藥一二分貼於痛處,以膏蓋之,輕者可退,重者提出速成,可不化大。咽喉痛者,以此藥少許,貼於頸外相近痛處,上以膏蓋。一周時揭去,皮有水泡,銀簪挑破泄去毒水,喉痛即瘥。近有刊送咽喉異功散者,即是此方,其應神速。
白話文:
這個「拔疔散」是用來治療初期疔瘡的藥方。疔瘡剛開始像小米粒一樣,頂端是白色的,沒有根,一開始感覺像木頭一樣僵硬,或者稍微有點癢,這是很嚴重的病症。如果發展下去,一定會腫脹擴散,潰爛化膿,毒性很強,不是一般藥物能治好的,必須要用這個藥散。
使用方法是先用針在疔瘡頂端稍微刺破一點點,讓它稍微出血,然後把這個藥散少量敷在瘡頭上,用清涼的薄貼布蓋住。一天換一次藥,這個藥散可以收縮腫脹、幫助排膿,還能把壞死的肉塊逼出來,這個壞肉塊很堅韌,俗稱「疔頭」。
這個壞肉塊脫落後,嚴重的病症就會好轉,這真是神奇的藥散。對於腦疽、發背和其他頑固的瘡,只要有堅硬、黏如筋狀、黑色發臭、牽連好肉,用鑷子夾不掉的壞肉,都可以把這個藥散輕輕敷在壞肉上,也能快速讓壞肉脫落。但一定要事先保護好新生的肌肉,不要讓藥散沾到。
藥方成分包含:斑蝥(七枚,用糯米拌炒至黃色,去掉糯米不用,糯米有劇毒,要埋在土裡),全蠍(用淡鹽水浸泡,用土拌炒乾,三枚),玄參(炒鬆但不炒焦,三錢),爪兒血竭(研磨成細粉,去除粗硬的塊狀物,三錢),乳香、沒藥(各一錢,取用純淨的粉末),上等冰片、上等麝香(各六分)。
把以上藥材都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後密封保存。
這個藥方如果將斑蝥和全蠍的用量增加三倍,另外製作一份,可以用來治療手指初期發生的疔瘡,出現腫痛但還沒長出膿頭的情況。將一兩分藥散敷在疼痛的地方,用藥膏蓋住,輕微的可以消退,嚴重的可以加速膿頭形成,避免發展成大範圍的潰爛。如果是咽喉疼痛,可以將少許藥散敷在脖子外面靠近疼痛的地方,上面再用藥膏蓋住。大約一週後揭開,皮膚會起水泡,用銀針挑破,讓毒水流出,喉嚨痛就會痊癒。最近有人將治療喉嚨的「異功散」刊印出來,其實就是這個藥方,效果非常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