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山雷

《瘍科綱要》~ 卷上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2)

1. 第二節·浮沉之脈

假使腑病可作表病,而脈為之浮,則經絡之病,肌肉之病,皮毛之病,其脈又當若何。此理之必不可通,而亦事之萬不能有者。然今之醫者,多讀脈訣,固無不知有浮脈主表,屬腑屬陽之八字,可見俗書誤人真是不小。究之浮脈主表,沉脈主裡,尚是含混言之,或無不可,若必謂浮主腑病,沉主臟病,膠執太甚,最是不通。

頤謂古今脈書,所稱某脈主某病者,無不有是有非,得失互見。學者必須自具見解,識透真理,方不為古人所愚。

茲姑就浮沉一條,聊申是說,以為舉一反三之計。只欲藉以糾正世俗通行之誤,非好與古人作無端之辨難也。若以浮沉二脈之屬於外瘍者言之,則腫瘍脈浮,惟上焦風熱諸證有之。如發頤、痄腮、耳門牙槽諸癰,病本在表,而又屬風邪熱毒,蘊於上部,其脈無不浮數滑疾。有痰宜泄,有熱宜清,亦不得以其脈浮屬表,而但與疏風解表,反令氣火越浮,瘍患益熾。

若時邪襲於經絡而發流注,則寒熱交熾,表邪全盛之時,其脈亦必浮數。此則解表消腫,雙方並進,而表邪得泄,腫瘍自化。若瘍已成膿,其毒全盛而未泄,脈亦應之為浮數,為滑大,則決去其膿毒而脈自靜。若潰後膿泄而脈仍浮者,苟非外感之未盡,即防續發之成膿。若感邪既化,瘍無續發,而尚見脈浮,則正氣散耗,非吉症也。

若腫瘍脈沉,則惟附骨大疽、痃癖積聚之證,寒凝絡窒、氣血壅塞者偶有之。其毒甚深,其勢固結,而脈為之沉凝不顯,決非輕恙。苟不急與宣通,以疏達其凝結,必不易治。而尋常肌肉之癰腫,經絡之瘡瘍,於脈必無沉法。若夫癰疽既潰,膿毒已泄,氣血疏通,更無脈沉之理。

如或有之,則其氣猶結,其血猶凝,亦非佳象。總之,瘍患為肌肉之病,雖曰痛則不通,脈必不宜過於浮露。然壅者不化,結者不開,脈常沉澀不起,而治之不應,其為害又當何如耶。

白話文:

如果內臟的疾病表現出像是表面的疾病,而脈象也呈現浮脈,那麼經絡的疾病、肌肉的疾病、皮膚毛髮的疾病,它們的脈象又會是怎樣的呢?這個道理絕對說不通,而且實際上也不可能發生。然而現在的醫生,大多只讀脈訣,只知道浮脈主表、屬腑屬陽這八個字,可見那些通俗的醫書真是誤人不淺。說到底,浮脈主表,沉脈主裡,還算是含糊不清的說法,或許勉強說得過去;如果一定要說浮脈主腑病,沉脈主臟病,那就是太過固執,完全說不通。

我認為,古今的脈書所說的某種脈象主某種疾病,沒有不既有對也有錯的,得失參半。學醫的人必須要有自己的見解,看透真正的道理,才不會被古人誤導。

現在我姑且就浮脈和沉脈這一點,稍微闡述我的看法,作為舉一反三的例子。我只是想藉此糾正世俗普遍的錯誤觀念,並不是喜歡和古人作無謂的辯論。如果從浮脈和沉脈與外瘡的關係來說,腫瘍脈浮,只有上焦風熱等症狀才會出現。像是發頤、痄腮、耳門牙槽等癰,病根在表面,而且屬於風邪熱毒,蘊積在上部,它們的脈象必然是浮、數、滑、急。有痰的要排出,有熱的要清解,也不能因為脈象浮就認為是表證,只用疏風解表的藥物,反而會使氣火更加上浮,導致瘡瘍更加嚴重。

如果邪氣侵襲經絡而發生流注,出現寒熱交錯,表邪正盛的時候,脈象也必定是浮而數。這時就要解表消腫,雙管齊下,表邪得以外泄,腫瘍自然會消退。如果瘡瘍已經化膿,毒邪正盛還沒有排泄出來,脈象也會表現為浮數、滑大,這時只要排出膿毒,脈象自然就會平靜下來。如果潰爛後膿液已經排出,脈象仍然浮,如果不是外感還沒有痊癒,就要預防繼續化膿。如果外感已經消除,瘡瘍也沒有再發,脈象還浮,那就是正氣耗散,不是好現象。

如果腫瘍脈沉,那麼只有附骨大疽、痃癖積聚等證,寒邪凝結經絡阻塞、氣血壅塞的情況偶爾會有。這些病毒深入,病勢固結,脈象就會沉而不明顯,絕對不是小病。如果不及時疏通,使凝結的氣血暢通,就會很難醫治。而平常肌肉的癰腫、經絡的瘡瘍,脈象絕不會是沉的。如果癰疽已經潰破,膿毒已經排出,氣血已經疏通,更沒有脈象沉的道理。

如果出現脈沉的情況,那就是氣血仍然凝結,也不是好現象。總而言之,瘡瘍是肌肉的疾病,雖然說痛則不通,脈象也不應該過於浮露。但是如果阻塞的氣血不能消散,凝結的氣血不能疏通,脈象常常沉澀不起,而治療效果不佳,那危害就可想而知了。

2. 第三節·遲數之脈

遲數者,脈之緩急也。氣火甚盛,脈來急疾,一息六七至者為數,屬陽屬熱多實證。氣血衰微,脈來怠緩,一息二三至者為遲,屬陰屬寒多虛證。雖間亦有中氣不充,脈形虛數,實積凝結,脈道遲滯者,而以尋常脈理言之,固數主有餘,遲主不及也。是以腫瘍脈數,皆為病邪之有餘,其勢方張,其毒方盛,脈象應之,必兼數疾。

或為身熱,則數大而洪,或已釀膿,則緊數而實,脈病相合,是為常態。若在既潰之後,其毒已泄,脈以安靜為吉。如仍數疾不減,則身熱之未淨,餘毒之未化也。初潰得之,尚無大害,化邪解熱,即可向安。若其遷延既久,正氣日餒,邪氣不衰,而脈數不退,或數大而中空,或細數而急疾,形神必憊,真元消亡,斯為壞證矣。腫瘍脈遲,多屬正氣之不及,脈病不符,甚非佳象。

此惟於虛弱之體偶見之,而尋常之瘍,所不應有者也。惟附骨環跳諸證,病因虛寒,初起痠疼經縮,脈象應之,沉遲為正。溫養舒經,其毒自化。若腦疽、背疽,寒邪在經,遲脈亦為正應。溫經宣托,收效亦佳。苟非此證,則陽病陰脈,宜求其故矣。若在潰後,邪勢已衰,脈遲雖似相宜,如果形證皆順,養胃調元,是為正治。

抑或神疲氣餒,則餘毒未淨,而真元欲漓,脈至無神,亦非吉象。

白話文:

遲脈和數脈,指的是脈搏的快慢。氣和火過於旺盛,脈搏就會加快,一息之間跳六七次,這種稱為數脈,屬於陽熱,多為實證。氣血衰弱,脈搏就會變得緩慢,一息之間跳二三次,這種稱為遲脈,屬於陰寒,多為虛證。

雖然偶爾也有中氣不足,脈象虛浮而快的,或是實邪積聚凝結,導致脈道遲緩的情況,但一般來說,數脈多代表有餘,遲脈多代表不足。

所以,腫瘤的脈搏如果是數脈,都代表病邪旺盛,正處於發展的階段,毒氣正盛,脈象也會跟著表現出快速。

如果伴隨發熱,脈象會變得快速、強大而有力;如果腫瘤已經化膿,脈象就會變得緊繃、快速且有力,脈象與病情相符,這是常見的狀況。如果在膿液排出之後,毒氣已散,脈搏平穩是好現象。如果脈搏仍然快速,表示發熱尚未消退,毒素尚未清除。剛開始化膿時出現這種情況,還沒有太大的危害,只要化解病邪、退熱,病情就會好轉。如果病情拖延很久,正氣日漸衰弱,邪氣卻沒有減退,而且脈搏仍然快速不退,或是脈搏快速但感覺空虛,或是細小快速又急促,這代表身體已經非常疲憊,元氣快要耗盡,屬於壞證。

腫瘤的脈搏如果是遲脈,大多代表正氣不足,脈象與病情不符,這不是好的現象。這種情況只在虛弱的體質上偶爾會出現,一般的腫瘤不應該有這種脈象。只有像是附骨疽、環跳疽這類疾病,病因是虛寒,剛開始會出現痠痛、筋脈收縮,脈象會跟著呈現沉遲,這是正常的。用溫熱的方法來溫養經絡、舒筋活血,毒素自然會消散。如果是腦疽、背疽,寒邪侵入經絡,遲脈也是正常的表現。用溫經散寒、托毒外透的方法治療,效果也會很好。如果不是這些情況,而是陽證卻出現陰脈,就應該仔細探究原因。

如果在膿液排出之後,邪氣已經衰退,脈搏變慢看起來似乎合理,但如果身體狀況一切良好,那麼只需要調養脾胃、恢復元氣,這是正確的治療方式。但如果患者精神萎靡、氣力衰弱,則代表毒素尚未完全清除,而元氣即將耗盡,脈搏無力,這也不是好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