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科綱要》~ 卷上 (11)
卷上 (11)
1. 第二節·浮沉之脈
浮沉者,脈之淺深也。脈顯在上,輕手可得,謂之浮。脈隱在下,重手始得,謂之沉。以稟賦言之,則體質壯盛,氣血充實者,其脈有餘,輕按易得,有似於浮;體質孱弱,氣血衰微者,其脈不及,輕取不見,有似於沉。以形質言之,則瘦人肉少,寸口癯瘠者,脈道顯露,亦似於浮;肥人肉多,寸口豐厚,脈管深藏,亦似於沉。(古人謂瘦人脈浮,肥人脈沉者其理如是。
非其實在之脈象一浮一沉也。)以情性言之,則其人豪爽,剛果用事者,脈必應之而顯於外,六陽之脈皆洪大,必近於浮;其人凝重,柔弱性成者,脈必應之而藏於中,六陰之脈皆細軟,必近於沉。以天時言之,則春生夏長,氣泄於外,脈亦為之浮顯;秋收冬藏,氣斂於中,脈亦為之沉著。
以人事言之,則勞力奔走,飲醇酒之餘,氣血奮張,其脈無不浮露;而凝默寡言,安居靜坐之候,情志泰然,其脈無不沉靜。此皆恆常之脈象,各隨其人之氣體動靜,而相與推移。竊謂凡二十八種脈象無一不當作如是觀,必不能倉猝下指,而即知其若者主某病,若者主某病者也。即以病脈之屬於浮沉者而言,昔人每謂浮脈主表屬腑屬陽,沉脈主裡屬臟屬陰。
約略讀之,鮮不謂此以表裡內外陰陽,分別論證,必無不妥。抑知浮主表而沉主裡,亦尚是理想之論斷,籠統之泛辭,已不能切中病情,確合事理。而浮脈屬陽,沉脈屬陰,浮脈主腑,沉脈主臟,則頗有語病,未可拘執矣。蓋浮脈之可以診得表病者,惟表邪最盛時為然;而外感之輕者,脈必不浮。
若夫身熱甚厲之病,脈必洪大滑數,以其熱勢方張,所以亦見浮象。此則氣火俱盛而輕按即得,雖似於浮,實非浮脈之正旨。病此者表裡俱熱,必不當以其脈之浮,而只知其為表病也。又風熱之外感者,其脈浮,是為浮脈主表之一證。然肝陽恣肆,為眩暈,為頭痛者,氣火升騰,其脈亦浮。
則病本內因,亦非表證矣。若謂浮脈屬陽,而沉脈屬陰,亦只可以論其常。若陰盛於內,陽格於外,則脈且浮大,而重按無根,豈得概謂之陽證。又熱結於裡,氣道不通,則脈亦沉著而凝澀不流,豈得概以為陰證。至謂浮主腑病,沉主臟病,則宋金以前本無是說,而自明季以來,編入四言脈訣,幾於無人不讀。(四言脈訣,本宋人崔氏所著,而明人多有改本,浮脈主表屬腑之說,尚非崔氏舊本)。
創是說者,意謂腑之與臟,一表一里,則腑病蓋同於表病,臟病蓋同於里病,因而遂謂之腑病脈浮,臟病脈沉。其亦思五腑五臟,相為表裡者,只以腑與臟互為比較,則腑固為臟之表。若以全體言之,腑亦深藏於里,安得謬以為在表。豈可誤認此表之一字,而竟謂病在腑者,其脈當浮。
白話文:
這一節主要討論的是脈象中的「浮」和「沉」兩種類型。浮脈和沉脈反映的是脈搏在皮膚下的深淺位置。脈搏位於淺層,輕輕一按就能感知,這種脈象被稱為浮脈。脈搏位於深層,需用力按壓才能觸及,這就是沉脈。
從個人體質的角度來看,體魄強健、氣血旺盛的人,脈象通常有力,輕輕按壓就能感知,這種脈象看似浮脈。相反,體弱氣虛、氣血不足的人,脈象較弱,輕輕按壓可能感知不到,這種脈象看似沉脈。
從身體形態角度來看,瘦削的人脂肪較少,脈搏清晰可見,這種脈象看似浮脈;肥胖的人脂肪較多,脈搏藏於深處,這種脈象看似沉脈。
從性格特徵來看,性格開朗、果敢的人,脈象通常外顯,六陽脈象會呈現出洪大狀,這種脈象接近浮脈;性格沉穩、柔弱的人,脈象通常內藏,六陰脈象會呈現出細軟狀,這種脈象接近沉脈。
從天氣時節來看,春天生機勃發、夏天生長旺盛,氣血外溢,脈象也會呈現浮脈;秋天收穫、冬天收藏,氣血內斂,脈象就會呈現沉脈。
從生活行為來看,勞累奔波、喝烈酒後,氣血亢奮,脈象必然浮露;而沉默寡言、安靜坐著的時候,心神平靜,脈象就會沉靜。這些都是常態下的脈象,會根據個人的生理活動和情緒變化而變化。
然而,對於疾病的脈象,過去常常認為浮脈代表表證、腑證、陽證,沉脈代表裡證、臟證、陰證。但是這種分類方式並不完全精確,因為浮脈和沉脈所代表的疾病狀態並非固定不變。例如,當外感風熱,脈象確實會浮;但當肝臟功能亢進,導致頭痛、眩暈,脈象也會浮,此時病源在內,而非表證。
同樣,如果我們認為浮脈屬陽、沉脈屬陰,這樣的分類也有其侷限性。比如,當體內陰氣過剩,陽氣被阻隔在體外,脈象可能會浮大,但重按下去卻無根,這種情況就不能簡單地歸為陽證。再如,當體內熱量聚集,氣道受阻,脈象也可能會沉澀,這種情況也不能簡單地歸為陰證。
至於說浮脈主腑病、沉脈主臟病,這種說法在宋朝和金朝時期並不存在,而是明朝末年開始被編入四言脈訣,成為廣為流傳的知識。然而,腑臟之間的關係並非簡單的表裡之別。腑臟雖然互為表裡,但從整體來看,腑臟都深藏在體內,不能單純地認為腑病的脈象就會浮。
對於外科瘍症,脈象的浮沉也有其特殊意義。如上焦風熱等疾病,脈象通常會浮;但如果脈象持續浮動,可能是氣火上升,需要治療以防止病情惡化。對於已經形成膿包的瘍症,如果脈象依然浮動,可能是還有外感未清,或者正在形成新的膿包。如果脈象浮動,但沒有外感和新瘍,那可能是正氣耗散,並非吉兆。
相反,對於附骨疽、痃癖積聚等深層疾病,脈象可能會沉。這種脈象表示病情嚴重,需要緊急治療。對於一般的肌肉癰腫和經絡瘡瘍,脈象不會沉。對於已經潰爛、膿包已經排出的瘍症,脈象應該不會沉,如果脈象仍然沉,可能是氣血還未完全疏通,需要進一步治療。
總之,脈象的浮沉反映了身體的多種狀態,對於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然而,我們不能過度依賴脈象,還需要結合其他臨牀表現進行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