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癘瘍機要》~ 上卷 (7)

回本書目錄

上卷 (7)

1. 變症治法

若拘於人之肥瘦,而用燥濕瀉火之藥,反傷脾胃,為害不淺。

一二便下血,若右關脈浮數,氣虛而熱也,用四君子加升麻、當歸。尺脈浮大或微弱,元氣下陷也,用補中益氣湯。左關脈洪數,血虛也,用四物湯加炒山梔、升麻、秦艽。脈遲緩或浮大,氣虛也,用四君子湯加升麻、炮姜。尺脈洪數或無力者,腎虛也,用六味地黃丸。若因房勞,傷損精氣,陰虛火動,而小便下血,諸血病者,不問脈症百端,但用前丸料煎服為善。

一泄瀉在五更或侵晨,乃脾腎虛,五更服四神丸,日間服白朮散,或不應,或愈而復作,急用八味丸,補命門火,以生脾土,其瀉自止。

一大便不通,屬脾肺虧損,大腸津液乾涸,或血虛火鑠,不可計其日期,飲食數多,必待腹滿脹自欲去而不能,乃熱在直腸間也,用豬膽汁潤之。若妄服苦寒辛散之劑,元氣愈傷,或通而不止,或成中痞之症。若氣血虛者,用八珍湯加麻子仁。腸胃虛者,用補中益氣湯加麻子仁。

腎液不能滋潤,用六味地黃丸加麻子仁。若厚味積壅,小便淋秘者,肝腎虛也,用六味地黃丸,以滋腎水;用補中益氣湯,以補脾胃。若發熱晡熱,用六君子湯、加味逍遙散,養陰血,清風熱。若兼筋骨痛,先用透經解攣湯、秦艽地黃湯,後用八珍散加牡丹皮、柴胡主之。若誤服風劑而傷陰血者,用易老祛風丸,若兩股或陰囊或兩足,必用四生散、地黃丸為善。

若誤服草烏、川烏之類,或敷巴豆、砒石等味,肌肉腐潰,反成癘症,治者審之。

一面赤搔癢,或眉毛脫落,屬肺經風熱,用人參消風散、樺皮散;氣虛用補中益氣湯,加天麻、殭蠶;血虛用加味逍遙散,加鉤藤鉤。面發紫泡或成塊,或眉毛脫落,屬肝經風熱,先用小柴胡湯加山梔、丹皮、鉤藤鉤,後用加味逍遙散。凡症屬肝經,血燥生風,但宜滋腎水生肝血,則火自息風自定癢自止矣。

一遍身疙瘩,或癮疹搔癢,此風熱傷血,用羌活當歸散,氣虛者佐以補中益氣湯加山梔、鉤藤鉤,血虛者佐以加味逍遙散加鉤藤鉤。若手足皴裂,不問黯白,或在手足腿腕,搔起白皮,此風熱而秘澀,用清胃散加芍藥。蓋腎開竅於二陰,精血不足,則大便秘塞而不通矣,須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以滋化源。

一小便不利,若不渴而不利者,熱在下焦血分也,用滋腎丸。渴而不利者,熱在上焦氣分也,用清肺散。腎經陰虛而不利者,用六味地黃丸。熱結膀胱而不利者,用五淋散。

元氣虛而不能輸化者,用補中益氣湯。脾肺之氣燥而不能化生者,用黃芩清肺飲。若轉筋便閉氣喘,不問男女孕婦,急用八味丸,緩則不救。

一白濁,足三陰經主之,屬厚味濕熱所致者,用加味清胃散。肝腎虛熱者,用六味地黃丸為主,佐以逍遙散。脾腎虛者,用六味丸佐以六君子湯。肝脾鬱滯者,六味丸佐以歸脾湯。肺脾氣虛者,六味丸佐以補中益氣湯。濕痰下注者,益氣湯佐以六味丸。

白話文:

如果只拘泥於病人的肥胖或消瘦,就使用燥濕或瀉火的藥物,反而會傷害脾胃,造成的危害不小。

如果大小便出血,若是右關脈浮數有力,表示是氣虛而有熱,可用四君子湯加上升麻、當歸。若是尺脈浮大或微弱,表示是元氣下陷,可用補中益氣湯。若是左關脈洪數有力,表示是血虛,可用四物湯加上炒山梔、升麻、秦艽。若是脈象遲緩或浮大,表示是氣虛,可用四君子湯加上升麻、炮姜。若是尺脈洪數有力或無力,表示是腎虛,可用六味地黃丸。如果因為房事勞累,損傷精氣,導致陰虛火旺,而小便出血,各種出血疾病,不論脈象和症狀如何,都可用前面說的藥丸煎服為好。

如果腹瀉在五更或清晨,這是因為脾腎虛弱,五更時服用四神丸,白天服用白朮散,如果沒有效果,或好了又復發,就要趕緊服用八味丸,補足命門的火氣,以生養脾土,腹瀉自然會停止。

如果大便不通,屬於脾肺虧損,大腸津液乾涸,或是血虛火旺,無法計算時間,即使吃很多東西,一定會等到腹脹到極點,想要排便卻排不出來,這是因為熱在直腸之間,可用豬膽汁潤滑腸道。如果隨便服用苦寒辛散的藥物,反而會更傷元氣,可能導致排便不止,或是形成胸腹痞悶的症狀。如果氣血虛弱,可用八珍湯加上麻子仁。如果腸胃虛弱,可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麻子仁。如果腎液不能滋潤,可用六味地黃丸加上麻子仁。如果因吃太多油膩食物而積滯,小便淋漓不暢,這是因為肝腎虛弱,可用六味地黃丸滋養腎水,用補中益氣湯補養脾胃。如果發熱,在午後加重,可用六君子湯、加味逍遙散,滋養陰血,清除風熱。如果兼有筋骨疼痛,先用透經解攣湯、秦艽地黃湯,之後用八珍散加上牡丹皮、柴胡來治療。如果誤服祛風藥而損傷陰血,可用易老祛風丸,如果兩腿、陰囊或兩足出現問題,一定要用四生散、地黃丸來治療。

如果誤服草烏、川烏之類的藥物,或是敷用巴豆、砒石等藥物,導致肌肉腐爛潰爛,反而會形成癘症,醫生必須仔細診斷。

如果臉色發紅搔癢,或是眉毛脫落,屬於肺經風熱,可用人參消風散、樺皮散;氣虛可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天麻、殭蠶;血虛可用加味逍遙散,加上鉤藤。如果臉上出現紫色水泡或結塊,或是眉毛脫落,屬於肝經風熱,先用小柴胡湯加上山梔、丹皮、鉤藤,之後用加味逍遙散。凡是屬於肝經的症狀,都是因為血燥生風,應當滋養腎水,生養肝血,火自然會熄滅,風自然會平定,癢自然會停止。

如果全身起疙瘩,或是出現風疹搔癢,這是因為風熱損傷血液,可用羌活當歸散,氣虛者可配合補中益氣湯加上山梔、鉤藤,血虛者可配合加味逍遙散加上鉤藤。如果手足皮膚皸裂,不論顏色深淺,或是在手足腿腕處,抓撓後出現白色皮屑,這是因為風熱而導致皮膚乾燥,可用清胃散加上芍藥。因為腎開竅於二陰,如果精血不足,就會導致大便秘結不通,需要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來滋養化生之源。

如果小便不利,若不口渴而小便不利,表示熱在下焦血分,可用滋腎丸。如果口渴而小便不利,表示熱在上焦氣分,可用清肺散。如果腎經陰虛而小便不利,可用六味地黃丸。如果熱結在膀胱而小便不利,可用五淋散。如果元氣虛弱,無法正常運化,可用補中益氣湯。如果脾肺之氣乾燥,無法化生津液,可用黃芩清肺飲。如果出現抽筋、便秘、氣喘,不論男女孕婦,都要趕緊服用八味丸,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如果出現白濁,是由於足三陰經所主管,屬於因為吃太多油膩食物而導致濕熱,可用加味清胃散。如果肝腎虛熱,主要用六味地黃丸,配合逍遙散。如果脾腎虛弱,用六味丸,配合六君子湯。如果肝脾鬱滯,用六味丸,配合歸脾湯。如果肺脾氣虛,用六味丸,配合補中益氣湯。如果濕痰下注,用益氣湯,配合六味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