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癘瘍機要》~ 下卷 (1)
下卷 (1)
1. 各症方藥
通天再造散,治癘風惡疾。
白話文:
通天再造散,用來治療麻風病等嚴重疾病。
鬱金(五錢),大黃(煨),皂角刺(炒黑,各一兩),白牽牛(六錢,半生半炒),上為末,每服五錢,日未出時面東,以無灰酒調下。
寶鑑醉仙散,治癘風。
白話文:
鬱金(五錢),大黃(煨),皁角刺(炒黑,各一兩),白牽牛(六錢,半生半炒),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在日出之前面向東方,用無灰酒調和後服用。
胡麻子,牛蒡子,枸杞子,蔓荊子(各炒一兩),白蒺藜,栝蔞根,苦參,防風(各五錢),上為末,每一兩五錢,入輕粉二錢拌勻,每服一錢,茶清調,晨、午各一服,至五七日於牙縫中出臭涎,令人如醉,或下膿血,病根乃去,仍量人輕重虛實用。病重者須先以再造散下之,候元氣將復,方用此藥。
忌一切炙爆厚味,止可食淡粥時菜。諸蛇以淡酒蒸熟食之,可以助藥勢。
白話文:
胡麻籽、牛蒡籽、枸杞籽、蔓荊子(均炒至香氣四溢)各一兩,白蒺藜、栝蔞根、苦參、防風各五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一兩五錢,加入兩錢輕粉均勻混合。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每次一錢,用茶水送服。服用五到七天,牙縫中會散發出發臭的涎液,會讓服用者感到一陣醉意,或排出膿血,這就表示病根已經被消除了。但要根據患者身體狀況的輕重虛實來決定用藥量。如果病情嚴重,需要先服用再造散進行通便,等元氣逐漸恢復後,再服用這種藥。
寶鑑換肌散,治癘風久不愈,或眉毛脫落,鼻梁崩壞,不月奏效如神。
白話文:
寶鑑換肌散,治療頑固且久治不癒的皮膚病,眉毛脫落,鼻樑崩壞等,一個月內即可奏效,效果如神。
白花蛇,黑花蛇(各三兩酒浸),地龍(去土),當歸,細辛,白芷,天麻,蔓荊子,威靈仙,荊芥穗,菊花,苦參,紫參,沙參,木賊草,白蒺藜(炒),不灰木,甘草,天門冬(去心),赤芍藥,九節菖蒲,定風草,何首烏(不犯鐵),胡麻子(炒),草烏(炮去皮臍),川芎,蒼朮木鱉子(各一兩),上各另為末,每服五錢,溫酒調下,食後酒多尤妙。
補氣瀉榮湯,治癘風。
白話文:
白花蛇、黑花蛇(各三兩,用酒浸泡),地龍(去除泥土),當歸,細辛,白芷,天麻,蔓荊子,威靈仙,荊芥穗,菊花,苦參,紫參,沙參,木賊草,白蒺藜(炒),不灰木,甘草,天門冬(去心),赤芍藥,九節菖蒲,定風草,何首烏(不接觸鐵器),胡麻子(炒),草烏(炮製後去除皮臍),川芎,蒼朮木鱉子(各一兩),以上各味藥材分別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溫酒調和服用,飯後服用,酒量大的人效果更好。
升麻,連翹(各五分),蘇木,當歸,黃連,黃耆,全蠍,地龍(去土,各五分),生地黃荊芥(各四分),人參(二分),甘草(一分半),桔梗,梧桐淚(各一分),麝香(少許),桃仁(三個),蠓蟲(去翅足,炒,三個),白蔻仁(二分),水蛭(炒煙盡,三個),上先將豆蔻、麝香、水蛭、蠓蟲各另為末和勻,卻將前藥用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渣,入桐淚,前末再煎,至七分,空心熱服。
海藏愈風丹,治癩病手足麻木,眉毛脫落,遍身生瘡,及癘風癮疹,皮膚燥癢,搔破成瘡,並皆主之。
白話文:
升麻、連翹(各五分),蘇木、當歸、黃連、黃耆、全蠍、地龍(去土,各五分),生地黃荊芥(各四分),人參(二分),甘草(一分半),桔梗、梧桐淚(各一分),麝香(少許),桃仁(三個),蠓蟲(去翅足,炒,三個),白蔻仁(二分),水蛭(炒煙盡,三個),先將豆蔻、麝香、水蛭、蠓蟲各另為末和勻,然後將前藥用水二碗煎至一碗,去渣,入桐淚,再煎前末,至七分時,空腹熱服。
苦參(一斤取末四兩),皂角(一斤挫寸許,無灰酒浸一宿,以水一碗搗成汁,去渣,以砂器中文武火熬),土花蛇(一條,去腸,陰乾,酒浸,取淨肉曬乾為末,大風症用之),白花蛇,烏梢蛇(各一條,依前酒浸,取肉為末),上為末,入前二味和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通聖散送下,乾物壓之,日三服,間日浴之,汗出為度。
白話文:
苦參(一斤取末四兩)、皁角(一斤切成寸許的碎塊,用無灰酒浸泡一晚,然後加水一碗搗成汁,去渣,用砂鍋文武火熬煮)、土花蛇(一條,去腸,陰乾,用酒浸泡,取淨肉曬乾研成末,用於治療大風症)、白花蛇、烏梢蛇(各一條,按照前面的方法用酒浸泡,取肉研成末),將這些藥物研成細末,加入前面熬煮的苦參、皁角汁和成丸狀,每個丸子像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六七十丸,空腹時服用通聖散送服,用乾物壓住丸藥,每天服用三次,每隔一天洗澡一次,出汗為止。
愚按:前方果系癘風,用之必效。若肝經血熱,脾經血虛,腎經虛火,脾肺氣虛,遍身作癢,搔破成瘡,或內熱生風,而眉鬢脫落,或皮膚赤暈,或搔起白屑,而類癘風者,服之反成癘風矣。
二聖散,治癘瘡。
白話文:
我認為:如果前面所說的真的是癘風,服用此藥必定有效。若肝經血熱,脾經血虛,腎經虛火,脾肺氣虛,導致周身奇癢,抓破流血形成瘡口,或者內熱生風,導致眉毛鬢角脫落,或者皮膚出現紅暈,或者搔抓後產生白色皮屑,類似癘風的症狀,服用此藥反而會變成癘風。
大黃(五錢),皂角刺(三錢,燒灰),上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早服樺皮散,中服升麻湯下瀉青丸,晚服二聖散,皆為疏泄血中風熱也。
清胃散,治熱毒在表,以此發散之。
白話文:
大黃(五錢),皁角刺(三錢,燒成灰),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開水調服,早上服用樺皮散,中午服用升麻湯,晚上服用二聖散,這些藥方都是為了疏瀉血中的風熱。
升麻,白芷,防風,白芍藥,乾葛,甘草,當歸,川芎,羌活,麻黃,紫浮萍,木賊草
白話文:
升麻:具有發散風熱、託瘡毒之功效,常用於風熱感冒、瘡瘍腫痛等疾病。
白芷:具有宣散風寒、通竅止痛之功效,常用於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牙痛等疾病。
防風:具有疏風解表、發表透疹之功效,常用於風寒感冒、麻疹風疹等疾病。
白芍藥:具有養血補陰、柔肝緩肝之功效,常用於血虛肝旺、月經不調、痛經等疾病。
乾葛: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之功效,常用於風熱感冒、暑熱煩渴等疾病。
甘草:具有益氣補脾、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脾胃虛弱、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疾病。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效,常用於血虛月經不調、痛經、產後血虛等疾病。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功效,常用於血瘀經閉、痛經、頭痛等疾病。
羌活:具有祛風散寒、除濕止痛之功效,常用於風寒痹痛、筋骨疼痛等疾病。
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常用於風寒感冒、咳嗽氣喘等疾病。
紫浮萍: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水腫、熱淋、瘡瘍腫毒等疾病。
木賊草: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水腫、尿路感染、瘡瘍腫毒等疾病。
上各等分,每服五七錢,水煎。
防風通聖散,治風熱熾盛,大便秘結,發熱煩躁,表裡俱實者。
白話文:
以上各藥材等量配比,每次服用五到七錢,用水煎煮。
防風通聖散用來治療風熱旺盛、大便乾燥難解、發燒且心情煩躁、體內外都有實證的情況。
防風,當歸,川芎,芍藥,大黃(煨),芒硝,連翹,薄荷,麻黃,桔梗,石膏(煨),黃芩(炒,各一兩),白朮,山梔,荊芥(各二錢五分),甘草(二兩),滑石(三兩),白芷,蒺藜(炒),鼠黏子(各五錢),上為末,每服三五錢,白湯調下。
透經解攣湯,治風熱筋攣骨痛。
白話文:
防風、當歸、川芎、芍藥、大黃(煨)、芒硝、連翹、薄荷、麻黃、桔梗、石膏(煨)、黃芩(炒,各一兩),白朮、山梔、荊芥(各二錢五分),甘草(二兩),滑石(三兩),白芷、蒺藜(炒)、鼠黏子(各五錢),將以上15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到五錢,用白開水調成藥液服用。
穿山甲(三錢,炮),荊芥,紅花,蘇木,羌活,當歸,防風,蟬殼(去土),天麻,甘草(各七分),白芷(一錢),連翹,川芎(各五分),上水酒各半煎服。
秦艽地黃湯,治風熱血燥,筋骨作痛。
白話文:
穿山甲(三錢,炮)、荊芥、紅花、蘇木、羌活、當歸、防風、蟬殼(去掉泥土)、天麻、甘草(各七分)、白芷(一錢)、連翹、川芎(各五分)。用一半水和一半酒煎服。
秦艽,生地黃,當歸,川芎,羌活,防風,荊芥,甘草,白芷,升麻,白芍藥,大力子(蒸),蔓荊子(各一錢),上水煎服。
白話文:
秦艽、生地黃、當歸、川芎、羌活、防風、荊芥、甘草、白芷、升麻、白芍藥、大力子(蒸過的)、蔓荊子(各一錢),以上藥材加水煎服。
羌活當歸散,治風毒血熱,頭面生瘡,或赤腫,或成塊,或癮疹搔癢,膿水淋漓。
白話文:
羌活當歸散,用於治療風毒血熱,頭痛,面部生瘡,或紅腫,或成塊,或癮疹搔癢,膿水淋漓。
羌活,當歸,川芎,黃連(酒炒),鼠黏子(蒸),防風,荊芥,甘草,黃芩(酒浸炒),連翹,白芷,升麻(各一錢),上酒拌曬乾水煎。
白話文:
羌活、當歸、川芎、黃連(用酒炒熟)、鼠黏子(蒸熟)、防風、荊芥、甘草、黃芩(用酒浸泡後炒熟)、連翹、白芷、升麻(各一錢),用上好的酒拌勻,曬乾後煎服。
羌活白芷散,治風熱血燥,手掌皺裂,或頭面生瘡,或遍身腫塊,或膿水淋漓。
白話文:
「羌活白芷散」是一種中藥古方,用於治療風熱血燥引起的症狀,包括手掌皺裂、頭面生瘡、遍身腫塊或膿水淋漓等。
羌活,白芷,軟柴胡,荊芥,蔓荊子,防風,豬牙皂角,甘草,黃芩,黃連(酒炒,各一錢),上水煎服。
四生散,治腎臟風,耳鳴目癢,鼻赤齒浮,或婦女血風瘡。
白話文:
羌活、白芷、軟柴胡、荊芥、蔓荊子、防風、豬牙皁角、甘草、黃芩、黃連(用酒炒過,各一錢),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白附子,獨活,黃耆,白蒺藜(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二錢,用豬腰子劈開入藥,濕紙裹煨熟細嚼,鹽湯下,風癬酒下,為丸亦可。
消風散,治風熱癮疹癢痛,或膿水淋漓,或頭皮腫癢。
白話文:
白附子、獨活、黃耆、白蒺藜(各等份),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豬腰子切開加入藥物,用濕紙包裹好,煨熟後細嚼吞服,用鹽湯或風癬酒送服,也可以做成藥丸服用。
荊芥穗,甘草(炙,各二錢),陳皮(五錢),人參,白殭蠶(炒),茯苓,防風,芎藭,蟬殼(去土),羌活,藿香(各一兩),厚朴(薑製,五錢),上每服五七錢,薑水煎。
白話文:
荊芥穗、甘草(炒過,各兩錢),陳皮(五錢),人參、白殭蠶(炒過)、茯苓、防風、芎藭、蟬殼(去除泥土)、羌活、藿香(各一兩),厚朴(用薑汁製作,五錢),每次服用五到七錢,用薑水煎煮。
九味羌活湯,治一切外因瘡毒。
羌活,防風,蒼朮(各一錢五分),川芎,白芷,生地黃,黃芩,甘草(各一錢),細辛(五分),上水煎服。
當歸飲,治血熱癮疹癢痛,或膿水淋漓發熱等症。
白話文:
九味羌活湯用於治療各種外因引起的瘡毒,藥材包括羌活、防風、蒼朮各一錢五分,川芎、白芷、生地黃、黃芩、甘草各一錢,細辛五分,用水煎服。當歸飲則用於治療血熱引起的癮疹,症狀包括癢痛、膿水淋漓、發熱等。
當歸,白芍藥,川芎,生地黃,防風,白蒺藜,荊芥(各一錢五分),黃耆(炒),甘草,何首烏(各一錢),上水煎服。
升麻湯,治風熱身如蟲行,或唇反縱裂。
白話文:
當歸、白芍藥、川芎、生地黃、防風、白蒺藜、荊芥(各15克),黃耆(炒)、甘草、何首烏(各10克),水煎服。
升麻(三分),茯苓,人參,防風,犀角(鎊),羌活,官桂(各二錢),上每服四錢,水煎,下瀉青丸。
樺皮散,治肺風瘡疥癮疹,及風刺粉刺。
白話文:
升麻(三分,一錢五分)、茯苓、人參、防風、犀角(研磨成粉)、羌活、官桂(各二錢,一錢二分),上述藥物每劑用量四錢,以水煎煮,再服用青丸以利下瀉。
樺皮(四兩,炒灰),荊芥穗(二兩),甘草(炙,五錢),枳殼(四兩,去穰燒煅有性),杏仁(二兩,去皮尖,另研),上為末,瓷器貯之,每服四五錢,水煎。
胡麻散,治風熱癮疹搔癢,或兼赤暈寒熱,形病俱實者。
白話文:
樺樹皮(四兩,炒成灰燼),荊芥穗(二兩),甘草(炙烤過,五錢),枳殼(四兩,去除果肉,燒烤煅製直到產生香味),杏仁(二兩,去皮尖,另外研磨),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儲存在瓷器中,每次服用四到五錢,以水煎服。
胡麻(一兩二錢),苦參,荊芥穗,何首烏(不見鐵器,各八錢),威靈仙,防風,石菖蒲牛蒡子(炒),甘菊花,蔓荊子,白蒺藜(炒去刺),甘草(炒,各六錢),上每服三錢,酒調。
易老祛風丸,治疥癩風瘡。
白話文:
胡麻(一兩二錢)、苦參、荊芥穗、何首烏(不接觸鐵器具,各八錢)、威靈仙、防風、石菖蒲牛蒡子(炒過)、甘菊花、蔓荊子、白蒺藜(炒過、去掉刺)、甘草(炒過,各六錢),以上藥材每服三錢,用酒調服。
黃耆,枳殼(炒),防風,芍藥,甘草,地骨皮,枸杞子,熟地,生地黃(各酒拌杵膏,),上各另為末,入二黃膏,加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湯下。
白話文:
黃耆、枳殼(炒過)、防風、芍藥、甘草、地骨皮、枸杞子、熟地、生地黃(分別用酒攪拌,搗成果凍)這些藥材各別研磨成粉末,加入二黃膏,和蜂蜜煉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十到八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白丁香散,治癘風,眼中生胬肉。
白丁香貝母上為末,入乳汁,調點眼內。
子和生眉散,治癘風眉毫脫落。
白話文:
白丁香散可以治療癘風和眼角長肉。將白丁香和貝母研磨成粉,用乳汁調和,滴入眼內。生眉散可以治療癘風導致的眉毛脫落。
半夏,羊糞(各等分),上為末,薑汁調塗眉稜上,如不應,當參類症眉脫條治之。
渫洗癘瘡藥
白話文:
半夏、羊糞(各等份),搗成粉末,用薑汁調和後塗在眉毛上。如果沒有效果,就應該參照類症眉毛脫落條目治療。
何首烏,荊芥,防風,馬鞭草,蔓荊子(各等分),上每用十兩水一斗煎數沸,無風處洗出汗。
解毒散,治風瘡解外毒。
白話文:
何首烏、荊芥、防風、馬鞭草、蔓荊子(各等份),每次用十兩水一斗煎沸數次,在沒有風的地方洗滌出汗。
巴豆肉,皮硝(各一兩),黃蜂窠,黑狗脊(各七錢),白芷,雄黃,豬牙皂角,羊蹄根,輕粉蟬殼(去土),枯礬,寒水石(各五錢),上為末,臘豬油調搽,外毒既去,卻搽黃連散。
白話文:
巴豆肉、皮硝(各一兩)、黃蜂窩、黑狗脊(各七錢)、白芷、雄黃、豬牙皁角、羊蹄根、輕粉蟬殼(去除泥土)枯礬、寒水石(各五錢),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臘豬油調和塗抹在患處,外毒消除後,再塗抹黃連散。
愚按:洗藥雖能疏通腠理,而損元氣,解毒散雖能攻毒,而傷良肉,不宜多用。
黃連散,治癘瘡。清熱解毒。
黃連(五兩),五倍子(一兩),上為末,唾津調塗之。
白話文:
【愚以為:清洗藥物雖能暢通皮膚,但會損傷元氣;解毒散雖然能去除毒素,卻會傷害好肉,因此不宜過度使用。】
【黃連散】,用於治療癘瘡。其功能為清熱解毒。
【材料】黃連(五兩),五倍子(一兩)。 【做法】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再以唾液調和後敷於患處。
加味逍遙散,治血虛有熱,遍身搔癢,心煩目昏,怔忡頰赤,口燥咽乾,發熱盜汗,食少嗜臥。
白話文:
加味逍遙散,用於治療血虛生熱,導致全身皮膚瘙癢,心煩目昏,心悸不安、臉頰潮紅,口燥咽乾,發熱盜汗,食慾不振,喜歡睡覺的症狀。
當歸(炒),芍藥(酒炒),茯苓,白朮(炒,各一錢),柴胡(五分),牡丹皮,甘草(炙),山梔(炒,各八分),上水煎服。
白話文:
當歸(炒)、芍藥(用酒炒)、茯苓、白朮(炒,各一錢)、柴胡(五分)、牡丹皮、甘草(炙)、山梔(炒,各八分),用水煎服。
當歸補血湯,治肌熱惡寒,面目赤色,煩渴引飲,脈洪大而虛重,按似無,此血虛也,若誤服白虎湯必死。
黃耆(炙,一兩),當歸(酒製,二錢),上水煎服。
白話文:
當歸補血湯,用於治療肌肉發熱惡寒、臉色發紅、口乾想喝水、脈搏強有力但缺乏力量、按起來像沒有脈搏一樣的患者。這些都是血虛的症狀。如果誤服白虎湯,可能會導致死亡。
補中益氣湯,治中氣不足,或因克伐,四肢倦怠,口乾發熱,飲食無味,或飲食勞倦,頭痛煩躁,惡寒自汗,氣喘身熱等症。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中氣不足,或因過度勞累,導致四肢疲倦,口乾發熱,食慾不振,或飲食過勞,引起頭痛煩躁,畏寒自汗,氣喘身熱等症狀。
人參,當歸(各一錢),黃耆(炒),白朮,甘草(炙,各一錢半),陳皮(炒),柴胡,升麻(各三分),上薑棗水煎,空心午前服。
白話文:
人參、當歸(各五克),黃耆(炒過)、白朮、甘草(炙過,各七點五克),陳皮(炒過)、柴胡、升麻(各一點五克),用生薑大棗水煎煮,於早上空腹時服用。
四君子湯,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大便不實等症。
人參,白朮,茯苓(各二錢),甘草(炙,一錢),上薑棗水煎。
白話文:
四君子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大便不成形等症狀。
用人參、白術、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加生薑和大棗用水煎煮。
六君子湯,治脾胃損傷,飲食少思,或大便不調,面色痿黃等症,即四君子加陳皮、半夏。
白話文:
六君子湯
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飲食不振、或大便不調、面色萎黃等症。
方劑組成: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
功效:補益脾胃,健運脾胃。
七味白朮散,治中氣虛弱,津液不足,口乾作渴,或口舌生瘡,不喜飲冷,吐瀉等症。
白話文:
七味白朮散,用於治療中氣虛弱,體內津液不足,以致口乾舌燥,口舌生瘡,不喜歡喝冷飲,還伴有嘔吐、腹瀉等症狀。
人參,白朮,木香,白茯苓,甘草(炙),藿香(各五分),乾葛(一錢),上水煎服。
白話文:
將人參、白朮、木香、白茯苓、甘草(炙制過的)、藿香各取五分,乾葛一錢,以上材料加水煎煮後服用。
四物湯,治血虛發熱煩躁、或晡熱作渴,頭目不清,若因脾虛不能生血者,用四君子湯。
當歸,熟地黃(各二錢),芍藥(炒),川芎(各一錢),上水煎服。
白話文:
四物湯,用於治療因血虛引起的發熱煩躁、或下午發熱並口渴、頭目昏沉不清。如果因脾虛不能產生血液所造成的,則使用四君子湯。
歸脾湯,治憂思傷脾,內熱發熱,或血妄行,吐下或健忘,驚悸少寐,或婦女經候不準,晡熱內熱,或唇口遍身瘡疥等症。
白話文:
歸脾湯,用於治療憂思傷脾、內熱發熱,或血妄行、吐下或健忘、驚悸少寐,或婦女經候不準、晡熱內熱,或脣口遍身瘡疥等症。
白朮,黃耆(炒),當歸,茯神,人參,龍眼肉,遠志,酸棗仁(炒,各一錢),木香(五分),甘草(炙,三分),上薑棗水煎。
白話文:
白朮、黃耆(炒)、當歸、茯神、人參、龍眼肉、遠志、酸棗仁(炒,各一錢)、木香(五分)、甘草(炙,三分)。以上藥材用水煎服。
八珍湯,治氣血俱虛,惡寒發熱,或煩躁作渴等症,即前四君、四物二方相合。
白話文:
八珍湯,用於治療氣血俱虛,惡寒發熱,或煩躁口渴等症狀,相當於前面所述的四君子湯和四物湯兩種藥方的組合。
十全大補湯,治症同上,或更兼自汗盜汗,體倦食少等症,即八珍湯加黃耆、肉桂。
白話文:
十全大補湯,治療的症狀與八珍湯相同,或者症狀更加嚴重,包括自汗盜汗、體倦、食少等症狀。十全大補湯是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加入黃耆、肉桂。
便濁,治一切失血或血虛,煩渴躁熱,臥睡不寧,或瘡症膿水出多,五心煩熱作渴等症。
熟地黃(生者自制),生地黃,當歸(酒拌,各一錢),人參,黃耆(炒),川芎(各二錢),上水煎服。
芎歸湯,治失血煩熱作渴,或頭痛眩暈。
川芎(三錢),當歸(酒拌,五錢),上水煎服。
竹葉黃耆湯,治氣血虛,胃火盛而作渴。
白話文:
便濁,能治療各種失血或血虛,伴隨口渴、煩躁、發熱,睡覺不安穩,或瘡傷膿水流出過多,五心煩熱口渴等症狀。
以熟地黃(生者需自行製作)、生地黃、當歸(用酒拌,各一錢)、人參、黃耆(炒)、川芎(各二錢)一起用水煎服。
芎歸湯,用於治療失血導致的煩熱口渴,或頭痛頭暈。
以川芎(三錢)、當歸(用酒拌,五錢)一起用水煎服。
竹葉黃耆湯,用於治療氣血虛弱,胃火旺盛導致的口渴。
竹葉,生地黃(各二錢),黃耆,麥門冬,當歸,川芎,黃芩(炒),甘草,芍藥,人參,半夏,石膏(煅,各一錢),上水煎服。
竹葉石膏湯,治胃火盛而作渴。
白話文:
竹葉、生地黃(各二錢)、黃耆、麥門冬、當歸、川芎、黃芩(炒過)、甘草、芍藥、人參、半夏、石膏(煅過,各一錢),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淡竹葉,石膏(煅),桔梗,木通,薄荷,甘草(各一錢),上薑水煎。
白話文:
淡竹葉、石膏(煅燒過)、桔梗、木通、薄荷、甘草(各一錢),用上好的薑水煎煮。
濟生犀角地黃湯,治胃火盛,血熱妄行,或吐衄便血,形氣虛病氣實者。
白話文:
濟生犀角地黃湯:
用於治療胃火盛,血熱妄行,或吐血、鼻出血、便血,形氣虛弱,病氣實證。
犀角(鎊),生地黃,赤芍藥,牡丹皮(各一錢),上水煎,傾出入犀末服。若形氣病氣俱實,再加黃芩、黃連,若因氣惱而致,加山梔、柴胡。
白話文:
犀牛角(研成粉狀)、生地黃、赤芍藥、牡丹皮(各 1 錢),以上藥材用水煎煮,過濾後加入犀牛角粉末服用。若身體健康狀況良好,同時有實火證狀,再加入黃芩、黃連。若因情緒煩躁而導致,再加入山梔、柴胡。
桃仁承氣湯,治血結胸中,手不可近,或中焦蓄血寒熱,胸滿嗽水,不欲咽,善忘昏迷,其人如狂。
桃仁(五分),大黃(一錢),甘草(三分),肉桂(五分),上水煎服。
白話文:
桃仁承氣湯,治療血結胸中,手摸上去很冷,或者中焦有蓄血引起寒熱,胸滿咳嗽有水,吞嚥困難,健忘神誌昏迷,病人像瘋狂一樣。
瀉青丸,治肝經風熱,頭目昏眩,肌肉瞤動,或牙關緊急,痰涎壅盛,或頸項脅肋小腹陰囊腿股作痛,凡屬肝經有餘之症用之。
白話文:
ω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膩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諾
當歸,川芎,山梔,龍膽草(酒拌炒焦),大黃(炒),羌活,防風(各等分),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湯下。
白話文:
當歸、川芎、山梔、龍膽草(用酒拌炒焦)、大黃(炒過)、羌活、防風(各等分),研磨成粉末,再用蜂蜜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20到30丸,用白開水送服。
梔子清肝散,治三焦肝膽經血虛風熱,耳項胸乳等處癢痛,或發熱寒,晡熱自汗,或唇搐動。
白話文:
梔子清肝散,用於治療三焦肝膽經血虛風熱引起的耳、頸、胸、乳等處的瘙癢疼痛,或發熱、畏寒,下午發熱並自汗,或嘴脣抽動等症狀。
柴胡,梔子,牡丹皮(各二錢),茯苓,川芎,芍藥,當歸,牛蒡子(炒,各七分),甘草(五分),上水煎服。
柴胡清肝散,治風熱怒火,或寒熱嘔吐等症。
白話文:
柴胡、梔子、牡丹皮(各二錢),茯苓、川芎、芍藥、當歸、牛蒡子(炒,各七分),甘草(五分),將上述藥材以水煎服。
柴胡,山梔(炒,各一錢半),黃芩(炒),人參,川芎(各一錢),連翹,桔梗(各八分),甘草(五分),上水煎服。
白話文:
柴胡、山梔(炒過,各 1.5 克)、黃芩(炒過)、人參、川芎(各 1 克)、連翹、桔梗(各 0.8 克)、甘草(0.5 克),加水煎煮後服用。
小柴胡湯,治肝膽經風熱,或寒熱往來,或晡熱潮熱,默默不欲飲食,或因怒火,口苦耳聾脅痛等症。
柴胡(二錢),黃芩(一錢半),人參,半夏(各一錢),甘草(炙,五分),上薑棗水煎。
白話文:
小柴胡湯:用於治療肝膽經的風熱病症,或寒熱交替、或午後發熱、潮熱、煩躁不安、不想飲食,或因憤怒引起的口苦、耳聾、脅痛等症狀。
大蘆薈丸,治疳火下疳,或小兒疳膨食積,口鼻生瘡,或牙齦蝕爛,或蟲蝕肛門癢痛。
白話文:
大蘆薈丸可治疳火下疳,或是小兒疳膨食積,口鼻生瘡,牙齦蝕爛,或是肛門因蟲而癢痛。
胡黃連,蘆薈,黃連(炒),木香,白蕪荑(炒),青皮,白雷丸,鶴蝨草(各一兩),麝香(一錢),上為末,蒸餅糊丸桐子大,每服一錢,空心米湯下。
白話文:
胡黃連、蘆薈、黃連(炒過)、木香、白附子(炒過)、青皮、白雷丸、鶴蝨草(每樣一兩)、麝香(一錢),把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以蒸餅糊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錢,空腹時以米湯送服。
加味地黃丸,治腎經陰虛,耳內癢痛,或兩目昏花,或吐痰氣喘,作渴發熱,小便赤澀等症。
白話文:
加味地黃丸,治療腎經陰虛,耳朵裡面發癢疼痛,或者雙眼昏花,或者吐痰氣喘,口渴發熱,小便赤黃並且刺痛等症狀。
乾山藥,山茱萸,牡丹皮,澤瀉,白茯苓,熟地黃(自制),生地黃,柴胡,五味子(各另為末等分),上二地黃掐碎,酒拌濕杵膏,入前末和勻,煉蜜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湯下。
白話文:
乾山藥、山茱萸肉、牡丹皮、澤瀉、白茯苓、熟地黃(自己炮製)、生地黃、柴胡、五味子(分別磨成細末,備用),把熟地黃和生地黃掐碎,加酒拌濕後搗成膏狀,放入前面磨好的藥末,均勻混合,調入蜂蜜煉成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 100 丸,空腹時用溫開水送服。
大棗,治中脘停痰,嘔吐噁心,或頭目不清,飲食少思。
陳皮,茯苓,半夏,甘草(炙,各一錢),上薑棗水煎。
連翹飲子,治目惡日光,或癮澀昏花,不能久視,迎風有淚。
白話文:
大棗能治療胃脘停滯痰液引起的嘔吐噁心,或頭昏眼花、食慾不振。
可以用大棗、陳皮、茯苓、半夏、甘草(炙,各一錢)煎水喝。
連翹飲則可以治療眼睛畏光、眼澀昏花、看不清東西、迎風流淚等症狀。
蔓荊子,甘草,連翹(各三錢),黃耆(炒),柴胡,黃芩(酒拌,各五分),生地黃,當歸,紅葵花,人參(各三分),升麻,防風,羌活(各一錢),上水煎服。
四物龍膽湯,治肝紅風熱,眼暴赤痛,或生雲翳。
白話文:
蔓荊子、甘草、連翹(各三錢),黃耆(炒過)、柴胡、黃芩(用酒拌過,各五分),生地黃、當歸、紅花、人參(各三分),升麻、防風、羌活(各一錢),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黃,羌活,防風,龍膽草(酒拌炒焦),防己,上水煎服。
四物二連湯,治血虛五心煩熱,晝則明瞭,夜則發熱。
白話文:
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黃、羌活、防風、龍膽草(用酒拌炒焦)、防已,一起煮成湯服用。
當歸,生地黃,白芍藥(炒,各一錢),川芎(七分),黃連(炒,五分),胡黃連(三分),上每服五錢,水煎。
地芝丸,治目能近視,不能遠視,此陽氣不足陰氣有餘。
白話文:
當歸、生地黃、白芍藥(炒後用,各一錢重)、川芎(七分重)、黃連(炒後用,五分重)、胡黃連(三分重),以上藥材每劑用五錢重,水煎服。
生地黃(焙乾,四兩),天門冬(去心),枳殼(麩炒),甘菊花(各二兩),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百丸,清茶下。
定志丸,治目能遠視,不能近視,此陰氣不足,陽氣有餘。
白話文:
生地黃(烤乾,四兩)、天門冬(去除芯)、枳殼(用麩皮炒香)、甘菊花(各二兩),以上製成粉末,用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百丸,用清茶送服。
白茯苓,人參(各一兩),遠志(去心),石菖蒲(各一兩),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以硃砂為衣,每服二三十丸,溫酒下,日三服。
白話文:
白茯苓、人參(各一兩),遠志(去心),石菖蒲(各一兩),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表面塗上一層硃砂。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溫熱的酒送服,一天服用三次。
神效黃耆湯,治渾身或頭面手足麻木不仁,兩目緊縮,羞明畏日,或視物不明。
白話文:
神效黃耆湯,用於治療全身或頭面手足麻木不仁,兩眼緊縮,畏光怕日,或視物不清。
黃耆(二兩),人參(八錢),甘草(炙),白芍藥,蔓荊子(各一兩),陳皮(五錢),上每服五錢,水煎,臨臥熱服。如麻木不止更加黃耆,雖有熱症,不用黃柏。
白話文:
黃耆(90公克),人參(30公克),甘草(炙),白芍藥,蔓荊子(各45公克),陳皮(22公克),上述藥物每次服用22公克,以水煎煮,於睡前熱服。如果麻木症狀未改善,可再加入黃耆,即使有發熱症狀,也不使用黃柏。
益氣聰明湯,治脾胃傷損,眼目昏暗,或飲食勞役,脾胃不足,致內瘴耳鳴。
白話文:
益氣聰明湯,用於治療脾胃受損,導致視力模糊、昏暗,或者由於飲食勞累,脾胃虛弱,導致內部臟器不適、耳鳴。
黃耆,甘草(炙),人參(各五錢),升麻,葛根,黃柏(炒,各二錢),芍藥(一錢),蔓荊子(一錢七分),上每服五錢,水煎,臨臥及五更服,脾胃虛去黃柏。
白話文:
黃耆、甘草(烤過的)、人參(各五錢),升麻、葛根、黃柏(炒過的,各二錢),芍藥(一錢),蔓荊子(一錢七分),以上藥材每服五錢,用清水煎好後,睡前和五更時服用,脾胃虛弱就去掉黃柏。
清涼飲,治實熱大便秘結,或咽喉腫痛。
當歸,赤芍藥,甘草(炒),大黃(蒸,各等分),上每服五錢,水煎。
清胃散,治脾胃濕唇齒作痛,或齒齦潰爛,或連頭面作痛,或發熱惡寒,或熱藥厚味所致。
白話文:
「清涼飲」用於治療實熱導致的大便秘結或咽喉腫痛,配方包括當歸、赤芍藥、甘草(炒)、大黃(蒸),各等分,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服。
「清胃散」用於治療脾胃濕熱導致的唇齒疼痛、齒齦潰爛、頭面疼痛、發熱惡寒,或因服用熱藥厚味食物而引起的相關症狀。
生地黃(酒拌),當歸(酒洗),牡丹皮,黃連(各五分),升麻(一錢),上水煎服,如痛未止,加石膏之類。
白話文:
生地黃(用酒拌過),當歸(用酒洗過),牡丹皮,黃連(各五分),升麻(一錢),以上藥材用水煎服。如果疼痛還沒有停止,可以再加入石膏之類的藥材。
涼膈散,治上焦實熱,煩躁作渴,或喉舌腫痛,便溺秘赤。
大黃,朴硝,甘草,梔子仁,黃芩,薄荷(各一兩),連翹(四兩),上每服三五錢,水煎。
黃連解毒湯,治瘡瘍焮痛,煩躁飲冷,脈洪數發狂言。
黃芩,黃連,黃柏,山梔(各炒一錢半),上水煎服。
瀉黃散,治胃經實熱嘔吐,或口舌生瘡。
石膏(煅),藿香(各一錢),山梔(一錢五分),甘草(五分),防風(七分),上水煎服。
白話文:
「涼膈散」用於治療上焦實熱,導致煩躁、口渴,或喉嚨舌頭腫痛,大便乾燥、小便發紅等症狀。
藥方為:大黃、朴硝、甘草、梔子仁、黃芩、薄荷各一兩,連翹四兩。每次取三五錢,水煎服。
「黃連解毒湯」用於治療瘡瘍腫痛,伴隨煩躁、想喝冷飲,脈搏洪數、胡言亂語等症狀。
藥方為:黃芩、黃連、黃柏、山梔各炒一錢半。水煎服。
「瀉黃散」用於治療胃經實熱導致的嘔吐,或口舌生瘡等症狀。
藥方為:石膏(煅)、藿香各一錢,山梔一錢五分,甘草五分,防風七分。水煎服。
潤腸丸,治脾胃伏火,傷血或失血,大腸乾燥,大便不通,或風熱血結,便秘食少。
白話文:
潤腸丸,用於治療脾胃伏火,損傷血液或失血,大腸乾燥,大便不通,或因風熱血結而導致的便祕和食慾不振。
麻子,桃仁(去皮尖另研),羌活,當歸尾,大黃(煨),皂角仁(各一兩),秦艽(五錢),上為末,煉蜜或豬膽汁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前滾湯下。如燥糞在肛門之間,用膽汁導之即通,若因津液乾涸不通,當補血氣。
白話文:
亞麻籽,桃仁(去皮尖,另研磨),羌活,當歸尾,大黃(烘烤過的),皁角仁(各一兩),秦艽(五錢),以上研磨成細末,用蜂蜜或豬膽汁做丸子,每丸的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五十丸,於飯前用滾燙的熱水送服。如果大便乾燥停留在肛門之間,可以用膽汁來通導,如果因為體液乾涸而無法通便,則應補血氣。
滋腎丸,治不渴而小便不利者,乃膀胱經熱甚,不能生水,宜用此藥以滋化源。
白話文:
滋腎丸,治不渴而小便不利的人,是因為膀胱經太熱,無法生水,所以要用此藥來滋養和生化水源。
肉桂(三錢),知母,黃柏(各酒炒黑,二兩),上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二百丸,空心白滾湯下。
清肺飲,治渴而小便不利,乃肺經有熱,絕寒水生化之源,宜用此藥。
白話文:
肉桂(三錢),知母,黃柏(分別用酒炒至發黑,各二兩),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水丸,每次服用二百丸,空腹時以白開水送服。
茯苓(一錢),豬苓(三錢),燈心(一錢),木通(七分),瞿麥(五分),萹蓄(三分),上為末,作二劑水煎。
白話文:
茯苓(一錢)、豬苓(三錢)、燈心(一錢)、木通(七分)、瞿麥(五分)、萹蓄(三分),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做成兩劑,以水煎煮。
黃芩清肺飲,治肺燥而小便不利。
黃芩,山梔(各一錢),上水煎服。
白話文:
黃芩清肺飲,用於治療因肺燥引起的小便不暢。
配方為:黃芩和山梔各一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五淋散,治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澀不出,或尿如豆汁,或成砂石,或熱拂便血。
白話文:
五淋散,用於治療膀胱有熱,尿道不通,小便淋漓澀痛而出不來,或是小便像豆汁一樣,或是小便中有砂石,或是熱病引起的大便出血。
赤茯苓(一錢五分),赤芍藥,山梔(各一錢),當歸,甘草(各一錢二分),上用燈心二十莖,水煎。
白話文:
赤茯苓(15克),赤芍藥,山梔(各10克),當歸,甘草(各12克),連同20根燈心,一起用水煎煮。
清心蓮子飲,治熱在血分,口乾便濁,夜則安靜,晝則發熱,或口舌咽乾,或生瘡煩渴,小便澀淋。
白話文:
清心蓮子飲,用於治療熱症在血液裡,口乾舌燥,大便乾硬。晚上安靜,白天發熱。或者口、舌頭、咽喉乾燥,或者長瘡、煩躁、口渴,小便澀痛、淋漓。
黃芩,麥門冬,地骨皮,車前子(炒),甘草(各一錢五分),石蓮肉,茯苓,黃耆(炒),柴胡,人參(各一錢),上水煎服。
白話文:
黃芩、麥門冬、地骨皮、車前子(炒)、甘草(各1.5錢),石蓮肉、茯苓、黃耆(炒)、柴胡、人參(各1錢),以上藥材加水煎服。
升陽益胃湯,治脾胃虛弱,怠惰嗜臥,或值秋令,體重節痛,大便不調,小便頻數,飲食不消,灑淅惡寒,悽慘不樂,面色不和,乃陽不升也。
白話文:
升陽益胃湯,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症狀表現為精神萎靡、嗜睡,常發生在秋天,全身關節痠痛、大便不通暢、小便頻數、飲食不消化、怕冷、情緒低落、面色不佳等症狀。這是由於陽氣不升所致。
羌活,獨活,防風(各五錢),柴胡,白朮,茯苓(渴者不用),澤瀉(各三錢),人參,黃耆(各二兩),半夏,甘草(炒,各一兩),芍藥,黃連(炒),陳皮(各三錢),上每服三五錢,薑棗水煎,若服後小便愈數而病愈加,是不宜分利小便,當減茯苓、澤瀉。
白話文:
羌活、獨活、防風(各五錢),柴胡、白朮、茯苓(口渴的人不用),澤瀉(各三錢),人參、黃耆(各二兩),半夏、甘草(炒,各一兩),芍藥、黃連(炒),陳皮(各三錢),以上每次服三五錢,用薑棗水煎煮後服用。如果服用後小便次數增多而病情加重,說明藥物利尿太過,應減去茯苓、澤瀉。
生脈散,治熱傷元氣,肢體倦怠,氣短懶言,汗出不止,口乾作渴等症。
人參(五錢),麥門冬(二錢),五味子(一錢),上水煎服,如不應倍之。
白話文:
生脈散,能治療熱氣傷元氣的症狀,使肢體疲勞、氣短懶散、汗出不止、口乾作渴等。
清燥飲,治氣血衰弱,濕熱乘之,遍身痠軟,或濕熱行令,肺金受邪,腎無所養,小便赤少,大便不調,或腰腿痠軟,體重麻木,或頭暈食少,自汗口乾,胸滿氣促,懶於言語。
白話文:
清燥飲,用於治療氣血虛弱,濕熱乘虛而入,導致全身痠軟疼痛的情況。或者是濕熱為患,肺金受到邪氣侵襲,腎臟因此而沒有了滋養,小便赤黃且量少,大便不調,或者腰腿痠軟,身體麻木,或者頭暈目眩,食慾不振,自汗口乾,胸悶氣促,懶於說話。
黃耆,蒼朮(各一錢),人參,白朮,神麯(炒),陳皮(各五分),甘草(炙),黃柏(炒),麥門冬,當歸(各三分),葛根,澤瀉,青皮(各二分),五味子(九粒),上水煎服。
二神丸,治脾胃不足,侵晨作瀉或不時去後,飲食少思,肌肉消瘦。
白話文:
-
黃耆、蒼朮各一錢。
-
人參、白朮、神曲(炒)、陳皮各五分。
-
甘草(炙)、黃柏(炒)、麥門冬、當歸各三分。
-
葛根、澤瀉、青皮各二分。
-
五味子九粒。
以上藥材一起水煎服。
補骨脂(四兩),肉豆蔻(二兩),生薑(四兩),紅棗(四十九枚),上用水一盞煮薑棗,至水乾取棗肉和藥末杵勻,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淡鹽湯下。
白話文:
補骨脂(四兩)、肉豆蔻(二兩)、生薑(四兩)、紅棗(四十九枚),用水一碗煮薑棗,至水乾後取棗肉和藥粉搗勻,丸成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用淡鹽水送服。
六味丸(一名地黃丸。加肉桂、五味,名加減八味丸),治腎虛發熱作渴,痰咳頭暈,喉燥唇裂,腰腿痠軟,或自汗盜汗,便血諸血,失音水泛為痰,小便淋澀等症。
白話文:
六味丸(另稱地黃丸。加入肉桂、五味,則稱加減八味丸),治療腎虛引起的發熱口渴、痰咳頭暈、喉嚨乾燥嘴脣乾裂、腰腿痠軟,或自發性盜汗、血便諸血癥、失聲痰多,小便淋澀等症狀。
熟地黃(自制,八兩),山茱萸(去核),乾山藥(各四兩),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上為末,地黃杵膏加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滾湯下。
白話文:
熟地黃(自己製作,八兩),山茱萸(去核),乾山藥(各四兩),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以上研磨成粉末,用地黃碾碎的膏狀物加上煉製的蜂蜜丸,丸子的大小像桐子,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空腹飯前用滾燙的湯水服用。
加減金匱腎氣丸,治脾胃虛腰重腳腫,小便不利;或肚腹腫脹,四肢浮腫;或喘急痰盛,已成蠱症,其效如神。
白話文:
加減金匱腎氣丸,可以治療脾胃虛弱,導致腰痠背痛,腳部腫脹,小便困難;或者腹部腫脹,四肢水腫;或者氣喘急促,痰液增多,已經形成蠱症(一種虛勞病),它的效果非常神奇。
白茯苓(三兩),附子(五錢),川牛膝,肉桂,車前子,澤瀉,山茱萸,山藥,牡丹皮(各一兩),熟地黃(四兩,酒拌杵膏),上為末,和地黃加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米飲下。
白話文:
白茯苓(三兩)、附子(五錢)、川牛膝、肉桂、車前子、澤瀉、山茱萸、山藥、牡丹皮(各一兩)、熟地黃(四兩,用酒拌和研磨成膏狀),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熟地黃粉末,再加入煉過的蜂蜜,製成桐子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空腹時以米湯送服。
五味異功散,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食而難化,大便不實等症。
人參,白朮(炒),茯苓(各二錢),甘草(炙),陳皮(各一錢),上水煎服。
四神丸,治脾胃虛弱,大便不實,飲食少思等症。
白話文:
「五味異功散」和「四神丸」都是針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等症状的中藥方劑。五味異功散使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四神丸則根據具体情况調整藥材。
肉豆蔻,五味子(各二兩),補骨脂(四兩),吳茱萸(炒,一兩),上為末,水二碗,生薑八兩,紅棗百枚,煮熟取棗肉,和末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白湯下。
愈風丹,治諸風肢體麻木,手足不隨等症。
白話文:
肉蔻、五味子(各二兩),補骨脂(四兩),吳茱萸(炒過,一兩),上藥研磨成細末,加入兩碗水,生薑八兩,紅棗百枚,煮熟取棗肉,和藥末丸成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到七十丸,空腹飯前用白開水送服。
天麻,牛膝(酒浸焙),萆薢,玄參(各六兩),杜仲(七兩),羌活(十四兩),當歸,熟地黃(自制),生地黃(各一斤),獨活(五兩),肉桂(三兩),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溫酒下。
白話文:
天麻、牛膝(用酒浸泡後烘烤)、萆薢、玄參(各六兩),杜仲(七兩),羌活(十四兩),當歸、熟地黃(自己製作)、生地黃(各一斤),獨活(五兩),肉桂(三兩),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製好的蜂蜜做成像桐子那麼大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用溫酒送服。
瀉白散,治肺經實熱咳嗽。
桑白皮,地骨皮(各一兩),甘草(五錢),上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
白話文:
瀉白散,用來治療肺部實熱引起的咳嗽。
桑白皮和地骨皮各一兩,甘草五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開水調服。
半夏白朮天麻湯,治寒熱所郁,大便不利,或嘔不食,痰唾稠黏,頭目眩暈,喘促氣短,或頭痛身重,四肢逆冷。
白話文:
半夏白朮天麻湯,用於治療寒熱鬱結,導致大便不通,或嘔吐不思飲食,痰液黏稠,頭昏眼花,呼吸急促氣短,或頭痛身體沉重,四肢冰冷。
半夏,天麻,黃耆,人參,蒼朮,陳皮,澤瀉,茯苓(各一錢五分),白朮,神麯(炒,各一錢),大麥芽,乾薑(炒黑,各三分),黃柏(酒製,二分),上每服五錢,水煎服。
白話文:
半夏、天麻、黃耆、人參、蒼朮、陳皮、澤瀉、茯苓(各6克),白朮、神曲(炒過,各4克),大麥芽、乾薑(炒黑,各1.2克),黃柏(以酒製過,0.8克),以上每劑5錢,以水煎服。
牛黃清心丸,治諸風手足不隨,痰涎壅塞,言語蹇清,心忡健忘,或發顛狂。
白話文:
牛黃清心丸可用於治療下列疾病:各種癲癇所引起的四肢癱瘓、痰涎壅塞、言語不清、心悸、健忘,或癲狂。
防風,白朮,白芍藥,羚羊角(鎊),麝香(另研),龍腦(另研),麥門冬(去心),黃芩(各一兩),人參,神麯(炒),蒲黃(炒,各二兩),甘草(五兩),白茯苓,芎藭,杏仁(去皮尖),柴胡桔梗(各一兩二錢半),雄黃(另研,二錢),牛黃(另研,一兩二錢),山藥,白蘞,乾薑(各七錢五分),當歸(酒浸,一兩半),大豆黃卷,阿膠,肉桂(各一兩七錢),犀角(二兩),大棗(一百枚,蒸熟杵),金箔(一千三百片,內四百為衣),上為末,和勻同棗肉加煉蜜,丸龍眼大,以金箔為衣,每服二丸,白湯化下。
白話文:
防風、白朮、白芍藥、羚羊角(磨成粉)、麝香(另研磨)、龍腦(另研磨)、麥門冬(去核)、黃芩(各一兩)、人參、神曲(炒過)、蒲黃(炒過,各二兩)、甘草(五兩)、白茯苓、川芎、杏仁(去皮尖)、柴胡桔梗(各一兩二錢半)、雄黃(另研磨,二錢)、牛黃(另研磨,一兩二錢)、山藥、白蘞、乾薑(各七錢五分)、當歸(浸泡於酒中,一兩半)、大豆黃卷、阿膠、肉桂(各一兩七錢)、犀角(二兩)、大棗(一百枚,蒸熟搗碎)、金箔(一千三百片,其中四百片用作藥丸外衣)、上述藥材磨成粉末,均勻混合,加入大棗肉和煉過的蜂蜜,丸成像龍眼那麼大的藥丸,並用金箔包覆。每次服用二丸,以白湯送服。
人參理中丸,治脾胃虛寒,嘔吐泄瀉,飲食少思等症。
白朮(炒),人參,乾薑(泡),甘草(炙,各等分),上為末,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白湯下。
白話文:
人參理中丸,用來治療脾胃虛寒、嘔吐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
成分包括炒白朮、人參、泡過的乾薑和炙甘草,各成分用量相同。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粉末,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六七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人參平肺散,治心火克肺,傳為疽痿,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滿,咽嗌不利。
白話文:
人蔘平肺散,用來治療心火克肺,而傳變成疽痿的疾病,症狀表現為咳嗽、氣喘、嘔吐,痰涎壅盛,胸膈痞滿,咽喉不利。
人參,陳皮,甘草(炙),地骨皮,茯苓(各一錢),知母(炒,七分),五味子(杵炒,四分),青皮(五分),桑白皮(炒,一錢),天門冬(去心,四分),上水煎服。
決明夜靈散,治目至夜則昏,雖有燈月,亦不能睹。
白話文:
人參、陳皮、甘草(烤過的)、地骨皮、茯苓(各一公克),知母(炒過的,0.7公克),五味子(搗碎炒過的,0.4公克),青皮(0.5公克),桑白皮(炒過的,一公克),天門冬(去掉核心的,0.4公克),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石決明,夜明砂(各另研,二錢),豬肝(一兩,或羯羊肝亦可),上以竹刀切肝作二片,鋪藥於內,用線縛定砂罐內米泔水煮至半碗,臨睡連肝食之。
人參益氣湯,治暑熱傷氣,肢體困倦,飲食少思,或發熱作渴等症。
白話文:
石決明、夜明砂(各另外研磨成粉,二錢),豬肝(一兩,或者山羊肝也可以),上面用竹刀將肝切成兩片,將藥鋪在肝裏面,用線綁緊,砂鍋裏煮米泔水,煮到只剩半碗,睡前連肝一起吃。
黃耆(八錢),人參,甘草(各五錢),炙甘草,升麻,柴胡(各二錢),白芍藥(三錢),五味子(一百四十粒),上作四劑,水煎服。
白話文:
黃耆(八錢),人參,甘草(各五錢),炙甘草,升麻,柴胡(各二錢),白芍藥(三錢),五味子(一百四十粒),將以上藥材製成四劑藥,以水煎煮後服用。
四七湯,治七情鬱結成痰,或如梅核,梗於喉間,或中脘停痰,噁心嘔逆。
白話文:
「四七湯」這個藥方,用於治療因七情鬱結而形成的痰。這些痰可能會像梅核一樣卡在喉嚨中,或者停留在中脘,引起噁心嘔吐。
紫蘇葉,厚朴(薑製),茯苓(各一錢),半夏(薑製,一錢五分),上薑棗水煎。
白話文:
-
紫蘇葉:一錢
-
厚朴(薑汁炒製):一錢
-
茯苓:一錢
-
半夏(薑汁炒製):一錢五分
將上述四種藥材加入薑、棗,一起用水煎煮。
硫黃散,治紫白癜風。
硫黃(一兩,用醋一碗煎乾再曬),上為末,以生薑蘸藥擦患處。
白話文:
硫黃散,用來治療紫白癜風。
將一兩的硫黃用一碗醋煎乾後再曬乾,然後研成粉末。使用時,以生薑蘸取藥粉擦在患處。
神效當歸膏,治風瘡去腐肉生新肉,其肉赤黯,毒氣熾盛,搽至淡赤,或其毒已退,收功甚速,此膏生肌止痛,補血續筋,故與新肉相宜。
白話文:
神效當歸膏,用於治療因風而生的膿瘡,這類瘡口會腐爛脫落,長出新的肉。新的肉通常呈現暗紅色,毒氣旺盛。塗上此膏後,肉色逐漸變淡,表示毒氣已退,藥效十分迅速。這膏藥生肌止痛,補血續筋,因此跟新的肉相宜。
當歸,黃蠟,生地黃(各一兩),麻油(六兩),上先將當歸地黃入油煎黑,去渣,入蠟溶化,候冷攪勻即成膏矣,如用白蠟尤好。
白話文:
當歸、黃蠟、生地黃(各一兩)、麻油(六兩)。
首先將當歸、生地黃放入油中煎至呈現黑色,過濾油渣,加入蠟熔化後,等到冷卻再攪拌均勻即可成膏狀,若使用白蠟效果會更佳。
砭法,治風毒瘀血壅盛,或色赤走徹,用細瓷器擊碎,取有鋒芒者一塊,以箸一根,劈開頭夾之,用線縛定,兩指輕撮箸梢,令瓷芒正對患處,懸一寸許,再用箸一根頻擊箸頭,令毒血遇刺皆出。
妙香散,治心氣不足,精神恍惚,虛煩少睡,盜汗等症。
白話文:
針刺療法,治療風毒瘀血壅盛,或色赤行走,用細瓷器擊碎,取帶有鋒芒的一塊,用筷子一根,劈開筷子頭夾住瓷片,用線綁緊,用兩根手指輕輕捏住筷子的末端,讓瓷片的鋒利部位正對著患處,懸掛一寸左右的距離,再用另一根筷子頻繁敲擊箸頭,使毒血遇刺而出。
甘草(炒,一錢),人參,桔梗(各五錢),遠志(去心炒),山藥(薑汁),茯神,黃耆(各一兩)辰砂(另研,三錢),麝香(二錢),木香(煨,二錢五分),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白話文:
甘草(炒過的,一錢),人參,桔梗(各五錢),遠志(去除花心,炒過),山藥(用薑汁炮製過)茯神,黃耆(各一兩)辰砂(另外研磨,三錢),麝香(二錢),木香(煨過的,二錢五分),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熱的酒調和服用。
四味肥兒丸,治小兒食積五疳,或白禿體瘦,肚大筋青,發稀成穗,或遍身瘡疥等症。
白話文:
「四味肥兒丸」用於治療小兒消化不良、營養不良等引起的五疳症。其中「疳」是指五種慢性疾病,包括:
-
疳積:因消化不良引起的疳積,症狀有腹脹、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
-
白禿:頭頂或眉毛等部位的頭髮脫落,形成白斑。
-
體瘦:身體消瘦,肌肉萎縮。
-
肚大筋青:肚子大而堅硬,血管清晰可見。
-
發稀成穗:頭髮稀少,形成穗狀。
此外,本方還可治療遍身瘡疥等皮膚疾病。
蕪荑(炒),神麯(炒),麥櫱(炒),黃連(各等分),上為末,豬膽汁丸黍米大。每服一二十丸,木通煎湯下,米糊丸亦可。
地黃清肺飲,治肺肝咳嗽。
白話文:
炒過的毛蕊花、酒麴、麥芽和黃連各一份,研磨成粉末,用豬膽汁把粉末揉成黍米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二十粒,用木通煎煮的湯水送服,也可以用米糊包成藥丸。
明阿膠(一錢,麵炒),鼠黏子(三分,炒),馬兜鈴,甘草(各五分),杏仁(七枚,去皮尖),糯米(炒,十粒),上水煎服,量兒加減。
蟾蜍丸,治無辜疳症,一服虛熱退,二服煩渴止,三服瀉痢愈。
白話文:
明阿膠(一錢,麵炒)、鼠黏子(三分,炒)、馬兜鈴、甘草(各五分)、杏仁(七枚,去皮尖)、糯米(炒,十粒),用水煎服,根據小孩的情況增減劑量。
蟾蜍丸可以用來治療無辜疳症,一次服用可以減退虛熱,兩次可以止渴,三次可以治好瀉痢。
蟾蜍(一枚,夏季溝渠中,取腹大不跳,不鳴身多癗者),上取糞蛆一杓,置桶中以尿浸之,卻將蟾蜍跌死,投與蛆食一晝夜,用布袋盛蛆置急水中,一宿取出,瓦上焙乾為末,麝香一字和勻,粳米飯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甚效。
白話文:
蟾蜍(夏天在溝渠中抓回一隻,腹大但不跳,不鳴叫,全身有許多瘡癤的),把蟾蜍放在上面,用一瓢糞蛆放在桶中,用尿浸泡著。然後把蟾蜍摔死,扔給糞蛆吃一晝夜,用布袋把糞蛆盛起來放在急水中浸泡,過一個晚上後取出,在瓦上焙乾成粉末,加入一字麝香和勻,用粳米飯做成麻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米湯送服,效果非常顯著。
小柴胡湯(加山梔、牡丹皮,名加味小柴胡湯),治傷寒溫熱,身熱惡風,頭痛項強,四肢煩疼,往來寒熱,嘔穢痰實,中暑瘧疾,並服之。(方見前)
白話文:
小柴胡湯(加入梔子和牡丹皮,名為加味小柴胡湯),用於治療傷寒或溫熱,身上發熱畏懼風寒,頭痛脖子僵硬,四肢疼痛,反覆出現寒熱,嘔吐污穢痰多,中暑或瘧疾,都適用這個方劑。(配方見前)
愚按:前方若肝膽經風熱,肝火瘰癧,寒熱往來,日晡發熱,潮熱身熱,不欲飲食,或怒火口苦,耳聾咳嗽,或脅痛胸滿,小便不利,或泄瀉吐酸苦水,或肢體搐動,唇目抽札,並宜用之。
神效太乙膏,治癰疽瘡毒潰爛。
白話文:
我認為:前面的肝膽經有風熱,肝火瘰癧,寒熱交替,白天傍晚發熱,潮熱身熱,不想吃東西,或者生氣臉紅口苦,耳聾咳嗽,或者脅痛胸滿,小便不利,或者腹瀉嘔吐酸苦水,或者四肢抽搐,嘴眼抽動,都適合使用此藥方。
玄參,白芷,當歸,肉桂,赤芍藥,大黃,生地黃(各一兩),上用麻油二斤,入於銅鍋內煎至黑,濾去渣,徐入淨黃丹一斤,再煎滴水中,捻軟硬得中,即成膏矣。
金華散,治乾溼瘡癬。
白話文:
玄參、白芷、當歸、肉桂、赤芍藥、大黃、生地黃(各一兩),以上藥材用麻油二斤,放入銅鍋內煎至發黑,過濾去渣,再慢慢加入淨黃丹一斤,再次煎後滴入水中,再用手指捻一捻,軟硬適中,即可製成膏藥。
黃丹(一兩,煅),輕粉(三錢),黃柏,黃連(各一兩),麝香(一字,另研),上為末,洗淨摻之,乾用豬脂和,傳麻油亦可。
白話文:
-
黃丹(6克,煅燒過)
-
輕粉(1.8克)
-
黃柏,黃連(各6克)
-
麝香(0.6克,另研磨)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清洗傷口後,將藥末敷於傷口上,待藥物乾燥後,以豬油或麻油調和使用。
方治惡癬,以紫貝草根、生白礬少許,同擂塗患處。
白話文:
治療頑固的癬,用紫貝草根與少量生白礬,一起研磨成粉末,塗抹在患處即可。
又方
剪刀草,黃連,苦參(各五錢),真輕粉(二錢),上為末,入麻油調敷。
大楓子膏,治一切瘡疥膿窠等瘡。
白話文:
又有一方:
剪刀草、黃連、苦參(各五錢),真輕粉(二錢),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加入麻油調勻後外敷。
大楓子膏,可以治療各種瘡疥和膿窠等皮膚病。
大楓子肉,白礬(枯,各二兩),真輕粉(一兩),柏油(六兩),上為末,將柏油溶化和勻用之。
白話文:
楓香的果肉、白礬(乾燥的,各二兩)、真正的輕粉(一兩)、柏油(六兩),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將柏油溶化,與藥粉混合均勻後使用。
加味逍遙散,治肝脾血虛,身發赤痕,或發熱胸乳腹脹,或搔癢盜汗,心煩體痛,或頭目昏重,怔忪頰赤,或口燥咽乾,食少嗜臥,或婦女月經不調,惡寒發熱等症(方見前)。
白話文:
《加味逍遙散》,治療肝脾血虛,身體出現發高燒,或發熱、胸部、乳房、腹部腫脹,或瘙癢、盜汗,煩躁、身體疼痛,或頭暈、眼花,發懵、臉頰發紅,或口乾咽乾,食慾不振、喜歡臥牀不起,或婦女月經不調,畏寒發熱等症狀(具體藥方請見前文)。
歸脾湯,治憂思傷脾,身發赤痕,或搔破成瘡,健忘怔忪,驚悸少寐,或心脾作痛,自汗盜汗,咳吐痰血,或肢體作痛,大便不調,或婦女經候不準,晡熱內熱,或唇口生瘡流注等症(方見前)。
白癜方
白話文:
歸脾湯,用於治療憂慮思慮傷及脾臟,導致身體出現紅色痕跡,或因搔抓而破皮成瘡,健忘恍惚、精神恍惚,驚悸難以入睡,或心臟和脾胃疼痛,自汗或盜汗,咳嗽吐痰帶血,或四肢疼痛,大便不調,或婦女月經不規律,午後潮熱或內熱(即口渴、手足心熱),或嘴脣、口腔生瘡、流注等症狀(方見前)。
人參,白朮,蒼朮(鹽炒),防己(酒拌),黃柏(酒拌),川芎(各一錢),陳皮(酒拌),當歸,茯苓,木瓜,柴胡梢,甘草(各五分),上薑水煎服,如三劑不退,加桂少許,或用湯煎,小便澀,倍用牛膝,有熱加黃連,身熱加羌活,量兒大小用。
化䘌丸,治諸疳生蟲,不時啼哭,嘔吐清水,肚腹脹痛,唇口紫黑,腸頭濕䘌。
白話文:
人參、白朮、蒼朮(用鹽炒過)、防己(用酒拌過)、黃柏(用酒拌過)、川芎(各取一錢)、陳皮(用酒拌過)、當歸、茯苓、木瓜、柴胡梢、甘草(各取五分),以上藥材用薑水煎服。如果連續服用三劑藥後火氣還是沒有退,可以適當添加少許肉桂,或者用湯藥煎服。如果小便困難,可以加倍使用牛膝。如果有熱氣,可以加入黃連。如果身體發熱,可以加入羌活。用量根據小孩的體型大小調整。
蕪荑,青黛,蘆薈,蝦蟆(燒灰),川芎,白芷,胡黃連,上各另為末等分,豬膽浸膽成糕,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並臨臥,杏仁湯下。
白話文:
蕪荑、青黛、蘆薈、蝦蟆(燒成灰)、川芎、白芷、胡黃連,以上各別研磨成細末,等分備用。豬膽浸入膽中,製成膏狀,丸藥如麻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二、三十丸,於飯後和睡前服用,以杏仁湯送服。
大肥兒丸,治脾疳飲食少思,肌肉消瘦,肚大頸細,發稀成穗,項間結核,發熱作渴,精神倦怠,便去酸臭,愛食泥土,或口鼻頭瘡,或肚見青筋,齧齒下利,便白五疳,即四味肥兒丸加乾蟾一兩,蕪荑五錢。
天麻丸,治肝疳眼目生翳,昏花濕爛等症。
白話文:
大肥兒丸,用於治療脾疳。症狀包括食慾不振、肌肉消瘦、肚子很大、脖子很細、頭髮稀疏成穗,頸部淋巴結腫大、發熱口渴、精神疲倦、排便帶有酸臭味、愛吃泥土,或出現口鼻膿瘡,或肚子上可見青筋,齧齒下痢,大便白色。五種疳病,即四味肥兒丸加乾燥蟾蜍一兩,蕪荑五錢。
青黛,川黃連,天麻,五靈脂,川芎,夜明砂(微炒),蘆薈,龍膽草,防風,蟬蛻(去足,各一錢),全蠍(二枚,焙),麝香(少許),上為末,豬膽汁浸糕,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滾湯下。
白話文:
青黛、川黃連、天麻、五靈脂、川芎、夜明砂(微炒)、蘆薈、龍膽草、防風、蟬蛻(去足,各一錢)、全蠍(二枚,焙)、麝香(少許),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以豬膽汁浸泡糕粉,丸成麻子大小。每次服用二三十丸,以白滾湯送服。
阿魏膏,治一切痞塊,不拘年月遠近,甚者口齒蝕傷,更服蘆薈丸。
白話文:
阿魏膏可以治療各種痞塊,不論病程長短,如果病情嚴重到口腔和牙齒受到侵蝕,則需要服用蘆薈丸。
羌活,獨活,玄參,官桂,赤芍藥,穿山甲,生地黃,兩頭尖,大黃,白芷,天麻(各五錢)槐柳桃枝(各三錢),紅花(四錢),木鱉子(二十枚去殼),亂髮(如雞子大一塊,洗去膩),上用香油二斤四兩,煎至黑色,去渣入發,再煎,待發化盡,去渣,徐下黃丹一斤,煎至軟硬得中,方入芒硝四錢、阿魏四錢、蘇合油、麝香、沒藥各五錢,調勻即成膏矣。攤貼患處,內服消積丸藥,黃丹須真正者效。
白話文:
羌活、獨活、玄參、官桂、赤芍藥、穿山甲、生地黃、兩頭尖、大黃、白芷、天麻(每種五錢)槐柳桃枝(每種三錢),紅花(四錢),木鱉子(二十枚去殼),亂髮(如雞蛋大小一塊,洗去油膩),以上材料用香油二斤四兩煎煮至黑色,去除渣滓後,加入亂髮,繼續煎煮,待亂髮溶化殆盡,去除渣滓,徐徐加入黃丹一斤,煎煮至軟硬適中,然後加入芒硝四錢、阿魏四錢、蘇合油、麝香、沒藥各五錢,調勻即成膏狀。將藥膏攤貼於患處,內服消積丸藥,黃丹須使用正品方有效。
凡貼膏藥,先用朴硝隨患處大小鋪之,約半寸厚,以紙蓋之,用熨斗熨良久,如硝耗再加熨之,熨二時許,方貼膏藥,若是肝積,加蘆薈末同熨。
大防風湯,治膝風腫痛,不問已潰未潰。
白話文:
在貼膏藥之前,先用朴硝根據患處的大小鋪上,厚度約半寸,用紙蓋住,用熨斗熨燙很長時間,如果硝耗盡了再加硝再熨燙,熨燙約兩小時左右,再貼膏藥。若是肝臟積血,加入蘆薈粉末一起熨燙。
附子(炮去皮),牛膝(酒浸),甘草(炙,各一錢),人參,杜仲(薑製),當歸(酒浸),羌活,防風,白芍藥(炒),黃耆(各二錢),川芎(一錢五分),熟地黃(用生者,蒸一日忌鐵器,二錢)上每服三五錢,薑水煎空心服,進三五劑,更服六味地黃丸二三服。
白話文:
附子(炮製去除皮),牛膝(浸泡在酒中),甘草(炙製,各一錢),人參,杜仲(用薑製作),當歸(浸泡在酒中),羌活,防風,白芍藥(炒製),黃耆(各二錢),川芎(一錢五分),熟地黃(用生薑蒸一日,忌用鐵器,二錢)一次服用三到五錢,用薑水煎煮,空腹服用,連續服用三到五劑,再服用六味地黃丸兩到三次。
獨活湯,治鶴膝風,不問腫潰疼痛,及腰背四肢不仁。
獨活,當歸,白朮,黃耆(炒),薄桂,牛膝(各一錢),甘草(炙五分),上薑蔥水煎服,量兒加減。
清熱消毒散,治癰疽陽症腫痛,發熱作渴。
白話文:
獨活湯用於治療鶴膝風,無論腫脹潰爛或疼痛,以及腰背四肢麻木無感,都可以服用。藥方包含獨活、當歸、白朮、黃耆(炒)、薄桂、牛膝(各一錢)、甘草(炙五分),以生薑蔥水煎服,劑量可根據個人情況調整。
清熱消毒散則用於治療癰疽陽症腫痛,伴隨發熱口渴的症狀。
黃連(炒),山梔,連翹,當歸(各五分),川芎,芍藥(炒),生地黃,金銀花(各一錢),甘草(五分),上水煎服。
神功散,治瘡毒未成者用之內消,加乳、沒尤妙。
白話文:
-
黃連(炒):0.6克
-
山梔:0.6克
-
連翹:0.6克
-
當歸:0.6克
-
川芎:1.2克
-
芍藥(炒):1.2克
-
生地黃:1.2克
-
金銀花:1.2克
-
甘草:0.6克
以上藥物加水煎服。
黃柏(炒),草烏(炒),血竭(等分),上各另為末和勻,用漱口水調搽,小兒丹瘤,用之亦效,已砭者用之作痛。
乳香定痛散,治瘡瘍潰爛疼痛。
白話文:
炒黃柏、炒草烏、血竭(各等分),分別研磨成細末後混合均勻,用漱口水調和後擦拭塗抹,對於小兒丹瘤也有效,已經用針刺放血過的部位塗抹會疼痛。
乳香,沒藥(各三錢),滑石(七錢),寒水石(一兩,煅),冰片(二錢),上為細末,搽患處,痛即止,甚效。
抱龍丸,治風痰壅盛,驚搐昏睡等症。
白話文:
乳香、沒藥(各三錢)、滑石(七錢)、寒水石(一兩,煅)、冰片(二錢), 以上磨成細末,塗抹患處,疼痛立即可止,非常有效。
雄黃,辰砂(各二錢),天竺黃(四錢),麝香(五分),天麻(六錢),牛膽南星(八錢),上為末,煎甘草膏,丸皂角子大,每一丸薄荷湯下。
白話文:
雄黃、辰砂(各有二錢),天竺黃(四錢),麝香(五分),天麻(六錢),牛膽南星(八錢)。將這些藥磨成粉末,用煎好的甘草膏拌勻,搓成皁角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粒,用薄荷湯送服。
解毒散,治一切瘡毒風疹癢痛。
黃柏(炒),山梔(等分),上為末,水調搽,若破而膿水淋漓,用當歸膏或蠋油調搽。
黃金散,治天疱瘡。止痛消毒。
滑石,甘草(等分)上為末,挑破去水敷之。
清涼解毒散,治症同前,或作焮痛。
大黃,黃柏,山梔,寒水石(煨,等分),上各另為末調搽,當歸膏尤好。
製附子法
白話文:
解毒散可以治療各種瘡毒、風疹引起的癢痛。將黃柏炒過,山梔子等量研磨成粉,用水調勻後塗抹患處。如果瘡毒破裂,流出膿水,可以用當歸膏或豬油調勻後塗抹。
黃金散則用於治療天疱瘡,能止痛消毒。將滑石粉和甘草等量研磨成粉,挑破患處,將水擠出後敷藥。
清涼解毒散同樣可以治療天疱瘡,也可以用於治療紅腫疼痛。將大黃、黃柏、山梔子、寒水石(煨過)等量研磨成粉,分別調勻後塗抹,用當歸膏調製效果更佳。
附子製法:
附子重一兩三四錢,有蓮花瓣頭底圓平者,先備童便五六碗,將附子先埋熱草灰中半日,乘熱投童便,浸五七日,揭皮切四塊,仍浸二三日,用桑皮數重包之,浸濕埋灰大半月,取出切片,檢視有白星者,乃用瓦上炙熟,至無白星為度,如急用即切火上炙黃,用之亦效。大凡陽氣脫陷,子時至午時,惡寒,未至亥發熱,如用熱附子,不應,必用半生半熟,更不應,急用生附一二劑,然後量症治之。
白話文:
劑量:四到六錢,分三到四劑服用,然後再服用另外一劑。
當歸川芎散,治手足少陽經血虛風熱,耳內癢痛,或食少頭目不清,日晡熱甚。
白話文:
當歸川芎散,適用於手足少陽經血虛風熱,症狀有:耳內癢痛,或食慾不振,頭目不清,下午至傍晚發熱加劇。
當歸,川芎,柴胡,白朮,芍藥(各一錢),山梔(炒一錢二分),牡丹皮,茯苓(各八分)蔓荊子,甘草(各五分),上水煎服。
白話文:
當歸、川芎、柴胡、白朮、芍藥(各一錢),山梔(炒一錢二分),牡丹皮、茯苓(各八分)蔓荊子、甘草(各五分),以上藥材用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