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癘瘍機要》~ 下卷 (5)

回本書目錄

下卷 (5)

1. 各症方藥

大蘆薈丸,治疳火下疳,或小兒疳膨食積,口鼻生瘡,或牙齦蝕爛,或蟲蝕肛門癢痛。

胡黃連,蘆薈,黃連(炒),木香,白蕪荑(炒),青皮,白雷丸,鶴蝨草(各一兩),麝香(一錢),上為末,蒸餅糊丸桐子大,每服一錢,空心米湯下。

加味地黃丸,治腎經陰虛,耳內癢痛,或兩目昏花,或吐痰氣喘,作渴發熱,小便赤澀等症。

乾山藥,山茱萸,牡丹皮,澤瀉,白茯苓,熟地黃(自制),生地黃,柴胡,五味子(各另為末等分),上二地黃掐碎,酒拌濕杵膏,入前末和勻,煉蜜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湯下。

二陳湯,治中脘停痰,嘔吐噁心,或頭目不清,飲食少思。

陳皮,茯苓,半夏,甘草(炙,各一錢),上薑棗水煎。

連翹飲子,治目惡日光,或癮澀昏花,不能久視,迎風有淚。

蔓荊子,甘草,連翹(各三錢),黃耆(炒),柴胡,黃芩(酒拌,各五分),生地黃,當歸,紅葵花,人參(各三分),升麻,防風,羌活(各一錢),上水煎服。

四物龍膽湯,治肝紅風熱,眼暴赤痛,或生雲翳。

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黃,羌活,防風,龍膽草(酒拌炒焦),防己,上水煎服。

四物二連湯,治血虛五心煩熱,晝則明瞭,夜則發熱。

當歸,生地黃,白芍藥(炒,各一錢),川芎(七分),黃連(炒,五分),胡黃連(三分),上每服五錢,水煎。

地芝丸,治目能近視,不能遠視,此陽氣不足陰氣有餘。

生地黃(焙乾,四兩),天門冬(去心),枳殼(麩炒),甘菊花(各二兩),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百丸,清茶下。

定志丸,治目能遠視,不能近視,此陰氣不足,陽氣有餘。

白茯苓,人參(各一兩),遠志(去心),石菖蒲(各一兩),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以硃砂為衣,每服二三十丸,溫酒下,日三服。

神效黃耆湯,治渾身或頭面手足麻木不仁,兩目緊縮,羞明畏日,或視物不明。

黃耆(二兩),人參(八錢),甘草(炙),白芍藥,蔓荊子(各一兩),陳皮(五錢),上每服五錢,水煎,臨臥熱服。如麻木不止更加黃耆,雖有熱症,不用黃柏。

益氣聰明湯,治脾胃傷損,眼目昏暗,或飲食勞役,脾胃不足,致內瘴耳鳴。

黃耆,甘草(炙),人參(各五錢),升麻,葛根,黃柏(炒,各二錢),芍藥(一錢),蔓荊子(一錢七分),上每服五錢,水煎,臨臥及五更服,脾胃虛去黃柏。

清涼飲,治實熱大便秘結,或咽喉腫痛。

當歸,赤芍藥,甘草(炒),大黃(蒸,各等分),上每服五錢,水煎。

清胃散,治脾胃濕唇齒作痛,或齒齦潰爛,或連頭面作痛,或發熱惡寒,或熱藥厚味所致。

白話文:

大蘆薈丸,治療因為疳火引起的下疳,或是小孩因為疳病導致腹脹、消化不良,出現口鼻生瘡、牙齦潰爛,或是有蟲子咬導致肛門搔癢疼痛等症狀。

使用胡黃連、蘆薈、炒黃連、木香、炒白蕪荑、青皮、白雷丸、鶴虱草各一兩,加上麝香一錢,磨成粉末,用蒸熟的麵餅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錢,在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加味地黃丸,治療腎臟陰液不足引起的耳內搔癢疼痛,或是兩眼昏花、視力模糊,或是咳痰氣喘、口渴發熱、小便赤澀等症狀。

使用乾山藥、山茱萸、牡丹皮、澤瀉、白茯苓、自製熟地黃、生地黃、柴胡、五味子,分別磨成粉末,並且等分。將生地黃和熟地黃切碎,用酒拌濕後搗成泥狀,加入前面的粉末混合均勻,再用煉製的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百丸,在空腹時用白開水送服。

二陳湯,治療因為中焦停滯痰液所導致的嘔吐噁心,或是頭昏眼花、食慾不振。

使用陳皮、茯苓、半夏、炙甘草各一錢,用水加上生薑和紅棗一起煎煮服用。

連翹飲子,治療眼睛畏光、視物模糊不清、不能長時間注視,迎風流淚等症狀。

使用蔓荊子、甘草、連翹各三錢,炒黃耆、柴胡、酒拌黃芩各五分,生地黃、當歸、紅葵花、人參各三分,升麻、防風、羌活各一錢,用水煎煮服用。

四物龍膽湯,治療肝經風熱引起的眼睛突然紅腫疼痛,或是眼睛長出翳膜。

使用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黃、羌活、防風、酒拌炒焦的龍膽草、防己,用水煎煮服用。

四物二連湯,治療因為血虛引起的五心煩熱,白天精神清醒,晚上則發熱。

使用當歸、生地黃、炒白芍藥各一錢,川芎七分,炒黃連五分,胡黃連三分,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

地芝丸,治療眼睛只能看近處,不能看遠處,這是因為陽氣不足、陰氣過盛。

使用焙乾的生地黃四兩,去心的天門冬、麩炒枳殼、甘菊花各二兩,磨成粉末,用煉製的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百丸,用清茶送服。

定志丸,治療眼睛只能看遠處,不能看近處,這是因為陰氣不足、陽氣過盛。

使用白茯苓、人參各一兩,去心的遠志、石菖蒲各一兩,磨成粉末,用煉製的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朱砂裹上外層,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溫酒送服,每日服用三次。

神效黃耆湯,治療全身或頭面手腳麻木不仁,兩眼緊縮、畏光怕曬,或視力模糊不清。

使用黃耆二兩,人參八錢,炙甘草、白芍藥、蔓荊子各一兩,陳皮五錢,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在睡前趁熱服用。如果麻木持續不止,可以多加黃耆,即使有發熱的症狀,也不需要使用黃柏。

益氣聰明湯,治療因為脾胃受損引起的眼睛昏花,或因飲食勞累、脾胃虛弱導致的內耳障礙、耳鳴等症狀。

使用黃耆、炙甘草、人參各五錢,升麻、葛根、炒黃柏各二錢,芍藥一錢,蔓荊子一錢七分,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在睡前和清晨服用。如果脾胃虛弱,可以去除黃柏。

清涼飲,治療因為實熱導致的大便秘結,或是咽喉腫痛。

使用當歸、赤芍藥、炒甘草、蒸大黃各等分,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

清胃散,治療脾胃濕熱引起的唇齒疼痛,或是牙齦潰爛,甚至連帶頭面疼痛,或發熱惡寒,或是因為服用過多熱性藥物或濃味食物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