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癘瘍機要》~ 下卷 (4)

回本書目錄

下卷 (4)

1. 各症方藥

當歸,熟地黃(各二錢),芍藥(炒),川芎(各一錢),上水煎服。

歸脾湯,治憂思傷脾,內熱發熱,或血妄行,吐下或健忘,驚悸少寐,或婦女經候不準,晡熱內熱,或唇口遍身瘡疥等症。

白朮,黃耆(炒),當歸,茯神,人參,龍眼肉,遠志,酸棗仁(炒,各一錢),木香(五分),甘草(炙,三分),上薑棗水煎。

八珍湯,治氣血俱虛,惡寒發熱,或煩躁作渴等症,即前四君、四物二方相合。

十全大補湯,治症同上,或更兼自汗盜汗,體倦食少等症,即八珍湯加黃耆、肉桂。

聖愈湯,治一切失血或血虛,煩渴躁熱,臥睡不寧,或瘡症膿水出多,五心煩熱作渴等症。

熟地黃(生者自制),生地黃,當歸(酒拌,各一錢),人參,黃耆(炒),川芎(各二錢),上水煎服。

芎歸湯,治失血煩熱作渴,或頭痛眩暈。

川芎(三錢),當歸(酒拌,五錢),上水煎服。

竹葉黃耆湯,治氣血虛,胃火盛而作渴。

淡竹葉,生地黃(各二錢),黃耆,麥門冬,當歸,川芎,黃芩(炒),甘草,芍藥,人參,半夏,石膏(煅,各一錢),上水煎服。

竹葉石膏湯,治胃火盛而作渴。

淡竹葉,石膏(煅),桔梗,木通,薄荷,甘草(各一錢),上姜水煎。

濟生犀角地黃湯,治胃火盛,血熱妄行,或吐衄便血,形氣虛病氣實者。

犀角(鎊),生地黃,赤芍藥,牡丹皮(各一錢),上水煎,傾出入犀末服。若形氣病氣俱實,再加黃芩、黃連,若因氣惱而致,加山梔、柴胡。

桃仁承氣湯,治血結胸中,手不可近,或中焦蓄血寒熱,胸滿嗽水,不欲咽,善忘昏迷,其人如狂。

桃仁(五分),大黃(一錢),甘草(三分),肉桂(五分),上水煎服。

瀉青丸,治肝經風熱,頭目昏眩,肌肉瞤動,或牙關緊急,痰涎壅盛,或頸項脅肋小腹陰囊腿股作痛,凡屬肝經有餘之症用之。

當歸,川芎,山梔,龍膽草(酒拌炒焦),大黃(炒),羌活,防風(各等分),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湯下。

梔子清肝散,治三焦肝膽經血虛風熱,耳項胸乳等處癢痛,或發熱寒,晡熱自汗,或唇搐動。

柴胡,梔子,牡丹皮(各二錢),茯苓,川芎,芍藥,當歸,牛蒡子(炒,各七分),甘草(五分),上水煎服。

柴胡清肝散,治風熱怒火,或寒熱嘔吐等症。

柴胡,山梔(炒,各一錢半),黃芩(炒),人參,川芎(各一錢),連翹,桔梗(各八分),甘草(五分),上水煎服。

小柴胡湯,治肝膽經風熱,或寒熱往來,或晡熱潮熱,默默不欲飲食,或因怒火,口苦耳聾脅痛等症。

柴胡(二錢),黃芩(一錢半),人參,半夏(各一錢),甘草(炙,五分),上薑棗水煎。

白話文:

各症方藥

當歸、熟地黃(各八克)、炒白芍、川芎(各四克),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歸脾湯,主要治療因憂思過度而傷及脾臟,導致體內發熱、血液不正常流動(如吐血、便血)、健忘、心悸失眠、婦女月經不調、午後發熱、或嘴唇和全身長瘡等症狀。

白朮、炒黃耆、當歸、茯神、人參、龍眼肉、遠志、炒酸棗仁(各四克)、木香(二克)、炙甘草(一克),以上藥材加生薑、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八珍湯,主要治療氣血兩虛引起的畏寒發熱、或煩躁口渴等症狀,此方為四君子湯與四物湯的組合。

十全大補湯,主要治療與八珍湯相同的症狀,並可額外治療自汗盜汗、身體疲倦、食慾不振等症狀,此方為八珍湯再加黃耆與肉桂。

聖愈湯,主要治療各種失血或血虛引起的煩渴躁熱、睡眠不安、或瘡瘍膿水過多、手腳心發熱口渴等症狀。

熟地黃(可自行製作)、生地黃、當歸(用酒拌過,各四克)、人參、炒黃耆、川芎(各八克),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芎歸湯,主要治療失血引起的煩熱口渴、或頭痛眩暈等症狀。

川芎(十二克)、當歸(用酒拌過,二十克),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竹葉黃耆湯,主要治療氣血虛弱,同時胃火旺盛導致口渴的症狀。

淡竹葉、生地黃(各八克)、黃耆、麥門冬、當歸、川芎、炒黃芩、甘草、白芍、人參、半夏、煅石膏(各四克),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竹葉石膏湯,主要治療胃火旺盛導致口渴的症狀。

淡竹葉、煅石膏、桔梗、木通、薄荷、甘草(各四克),以上藥材加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濟生犀角地黃湯,主要治療胃火旺盛、血熱妄行(如吐血、鼻血、便血)、以及身體虛弱但病邪實的狀況。

犀角(磨成粉)、生地黃、赤芍藥、牡丹皮(各四克),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將藥汁倒出,加入犀角粉末一起服用。如果身體和病邪都比較實,則再加入黃芩、黃連;如果是因情緒激動引起,則加入山梔子、柴胡。

桃仁承氣湯,主要治療因瘀血積聚在胸中,導致胸痛無法觸摸、或中焦有瘀血引起的寒熱、胸悶咳嗽、不願吞嚥、健忘昏迷、甚至出現狂躁等症狀。

桃仁(二克)、大黃(四克)、甘草(一克)、肉桂(二克),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瀉青丸,主要治療肝經風熱,導致頭暈目眩、肌肉跳動、牙關緊閉、痰多壅盛、或頸部、脅肋、小腹、陰囊、腿部疼痛等,凡是屬於肝經實熱的症狀都可使用。

當歸、川芎、山梔子、龍膽草(用酒拌過炒焦)、大黃(炒)、羌活、防風(各等份),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梔子清肝散,主要治療三焦肝膽經血虛風熱,導致耳朵、頸部、胸部、乳房等部位搔癢疼痛、或發熱怕冷、午後發熱自汗、或嘴唇抽動等症狀。

柴胡、梔子、牡丹皮(各八克)、茯苓、川芎、白芍、當歸、炒牛蒡子(各二點八克)、甘草(二克),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柴胡清肝散,主要治療風熱怒火、或寒熱嘔吐等症狀。

柴胡、炒山梔子(各六克)、炒黃芩、人參、川芎(各四克)、連翹、桔梗(各三點二克)、甘草(二克),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小柴胡湯,主要治療肝膽經風熱,或寒熱交替、或午後發熱、默默不欲飲食、或因情緒激動引起的口苦、耳鳴、脅痛等症狀。

柴胡(八克)、黃芩(六克)、人參、半夏(各四克)、炙甘草(二克),以上藥材加生薑、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