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十藥神書》~ 庚字消化丸論 (1)
庚字消化丸論 (1)
1. 庚字消化丸論
人見此數味,或畏其狠,即予亦嫌其峻。然先生注云:痰熱壅盛,乃以上治。其不至壅盛者,稍稍減服四五十丸可也。況前先服獨參,繼用保真,則神氣亦漸復矣。暫用幾服,胡為不可?若情形消瘦者,未可用也。是又在學者臨證自明耳。
陳修園按:此方即滾痰丸去大黃,加明礬、皂角、南星、半夏、茯苓、陳皮、枳殼、枳實、薄荷葉、是也。方面略同,而功用則有南轅北轍之判,彼以大黃領各種化痰之藥,從大腸一滾而下,而不知不得痰之所在,徒下其糞,則反傷胃氣也。蓋痰者水也,水者氣也,水性下行,得火則上沸而為痰,方中所以取用黃芩以清火。
水非氣不行,氣滯則水亦滯,遂停瘀不行而為痰,方中所以取用沉香、陳皮、枳殼、枳實等藥,重重疊疊,以順氣、化氣、行氣,且水汜濫則患大,由於地中行則天下安。方中取半夏、南星之辛溫,茯苓之淡滲,以燥治濕,即以土製水之義。語云:見痰休治痰是也。方中唯礞石化痰為水,質重而力大,薄荷利氣化痰,體輕而行速,二味為治標之藥,亦輕重各得其宜。最妙是明礬皂角二味,凡水渾濁,入明礬攪之,則濁者立刻轉清矣。
衣服汙穢,以皂角洗之,則汙者隨滌而淨矣。古人制方之周到如此,所疑者,虛勞之症,不能當此峻劑,然病重藥輕,多致誤人,喻嘉言譏為養殺,不如籌一生路而為破釜沉舟之計,尚有餘望。每見痰嗽不絕,肌骨消瘦,聲啞骨蒸,五更更熱而汗出,早飯後皮膚雖熱,而脊背畏寒,手指微冷,此癆損既成,十不救一之症。醫者議論互異,而一種迂儒,謂肺虛液少,但云保肺,尤其淺也。
必以六君子湯、歸脾湯、補中益氣湯之類常服,土旺自可生金,毋區區於保肺。因前病金受火克,但知清心,治其末也,必以六味地黃湯、瓊玉膏、三才湯、都氣丸、八仙長壽丸之類常服,脾水足自能濟火,毋汲汲以清心也。此為東垣立齋之法,人人信服而不疑。
且有更進一步,自誇為得張景岳之心法,謂真水為元陰,真火為元陽,皆根於命門,元陰之水中生艮土而上潤肺金,元陽之火中生坤土而上通心火,陰陽互根而不相離,六味湯丸、左歸飲丸、八味湯丸、右歸飲丸皆為極品,自此說一行,而虛勞之證,十患九死,曷不思脾為諸臟之母,當無病時,常服補藥,尚難進其飲食,長其肌肉,至虛損病篤之時,將何法補其不足,且能令其有餘以生金耶?腎為壽命之根,當無病時常服補藥,尚難充其精氣,強其腰膝,至虛損病篤之時,又何法補其不足,且能令其有餘以濟火耶?鄉愿為德之賊,吾謂庸醫之陰毒,更甚妄醫之陽毒也。
近日更有襲取葉天士一派,遇有感冒,即用前胡、乾葛、杏仁、桑葉、桔梗、紫蘇、防風、茯苓、橘紅、蘇法夏、神麯、穀芽、麥芽、山楂炭、甘草為主方,頭痛加川芎、白芷,身痛加羌活、秦艽,咳嗽加紫菀、百部,口渴加麥冬、花粉,小便短少,加滑石、木通、澤瀉、豬苓,腹脹加厚朴、枳實、蘿蔔子、砂仁殼,皮膚作癢,加蟬退、白蒺藜、連翹,喉痛加元參、射干、牛蒡子、貝母,寒熱往來,加柴胡、酒芩,腰膝痛加牛膝、杜仲,腳腫加木瓜、防己,病從怫鬱,則加黑鬱金、香附,發熱不退,加白薇、地骨、青蒿、白芍,數日未愈,曰當略調其氣血,加當歸,酒芍,何首烏,乾地黃、丹參、沙參等,出入互用。
白話文:
[庚字消化丸論述]
人們看到這幾種藥材,或許會因其強烈的效果感到畏懼,連我自己也覺得它們藥效過於猛烈。然而,前輩註釋說,當痰熱積聚過多時,才使用這些藥物來治療。如果痰熱沒有那麼嚴重,可以減少用量,服用四五十顆即可。況且,在使用這些藥物之前,已經服用了人參補劑,再接着用保真湯,那麼體內的精神和氣血也漸漸恢復了。暫時服用幾次,爲什麼不可以呢?但如果身體狀況消瘦虛弱的人,就不適合使用了。這就需要醫者在臨牀上自行判斷了。
陳修園評論:這個方子就是滾痰丸去掉大黃,加上明礬、皁角、南星、半夏、茯苓、陳皮、枳殼、枳實、薄荷葉等藥材。雖然組成類似,但是功效卻有着天壤之別。滾痰丸用大黃帶領各種化痰藥物,從大腸滾下,但不知道痰的真正位置,只是排泄糞便,反而會傷害胃氣。因爲痰的本質是水,水由氣產生,水的性質是向下流動,遇到火就會沸騰成爲痰,因此方子中使用黃芩來清火。
水如果沒有氣就無法運行,氣滯則水也會停滯,形成淤積,變成痰,方子中使用沉香、陳皮、枳殼、枳實等藥物,層層疊加,以順氣、化氣、行氣。水氾濫會帶來大災,但是如果在地裏流動,則天下平安。方子中使用半夏、南星的辛溫性質,茯苓的淡滲作用,來燥溼,這是以土製水的道理。俗語說:見痰不要只治痰。方子中只有礞石能把痰化爲水,質重而力大;薄荷能利氣化痰,體輕而行速,這兩味是治標之藥,輕重各得其所。最妙的是明礬和皁角兩味,水渾濁時,放入明礬攪拌,渾水立刻變清。
衣物污穢,用皁角洗滌,污垢隨之洗淨。古人制定方子的周到程度可見一斑。令人疑惑的是,虛勞病症,可能承受不了這種猛烈的藥物。然而,病情嚴重而用藥輕微,往往會誤導患者,喻嘉言曾批評這是“養殺”,不如採取破釜沉舟的策略,還有一線希望。經常可以看到,患者咳嗽不止,身體消瘦,聲音嘶啞,夜間發熱出汗,早餐後皮膚雖熱,但脊背畏寒,手指微涼,這是癆損已成,十分危險的病症。醫生們的意見不一,一些迂腐的學者認爲肺虛液少,只知道要保護肺臟,這是淺顯的看法。
必須長期服用六君子湯、歸脾湯、補中益氣湯等,使脾胃旺盛,自然可以生金,而不是僅僅保護肺臟。因爲先前金受到火的剋制,只知道要清心,這是治標的方法。必須長期服用六味地黃湯、瓊玉膏、三才湯、都氣丸、八仙長壽丸等,使脾水充足,自然能濟火,而不是急於清心。這是東垣立齋的方法,人人信服,沒有懷疑。
更有甚者,自誇掌握了張景嶽的心法,認爲真水爲元陰,真火爲元陽,都根源於命門。元陰的水中生艮土,上潤肺金;元陽的火中生坤土,上通心火。陰陽互根而不分離,六味湯丸、左歸飲丸、八味湯丸、右歸飲丸都是極品。自從這種說法流行以來,虛勞症狀的患者,十個有九個死亡。爲什麼不思考,脾爲諸髒之母,健康時,常服補藥,尚難增加飲食,長肌肉;到了虛損病重之時,用什麼方法補其不足,還能使其有餘以生金呢?腎爲壽命之根,健康時常服補藥,尚難充實精氣,強健腰膝;到了虛損病重之時,又用什麼方法補其不足,還能使其有餘以濟火呢?鄉愿是道德的賊,我認爲庸醫的陰毒,比妄醫的陽毒更爲嚴重。
近來,有人模仿葉天士的學派,遇到感冒,就用前胡、乾葛、杏仁、桑葉、桔梗、紫蘇、防風、茯苓、橘紅、蘇法夏、神麯、穀芽、麥芽、山楂炭、甘草作爲主方。頭痛加川芎、白芷,身痛加羌活、秦艽,咳嗽加紫菀、百部,口渴加麥冬、花粉,小便短少加滑石、木通、澤瀉、豬苓,腹脹加厚朴、枳實、蘿蔔子、砂仁殼,皮膚髮癢加蟬蛻、白蒺藜、連翹,喉痛加元參、射干、牛蒡子、貝母,寒熱往來加柴胡、酒芩,腰膝痛加牛膝、杜仲,腳腫加木瓜、防己,病從怫鬱加黑鬱金、香附,發熱不退加白薇、地骨、青蒿、白芍,幾天未愈,就說應該調和氣血,加當歸、酒芍、何首烏、乾地黃、丹參、沙參等,根據病情互相使用。
至於長期患病的虛弱之人,就以遼東海參、燕窩、鮑魚、穀芽、首烏、炙草等爲主,人參、朮、耆、苓、二地、桂附、吳萸、炮姜等根據病情加入,金銀花炭、枸杞炭、菊花炭、白朮炭、地黃炭、鮮桑枝、金銀花藤、泡淡乾薑渣、泡淡附子、泡淡吳茱萸、秫稻根鬚、鱉血柴胡、五色石芸、冬瓜子、整個生扁豆、黑穭豆皮、綠豆皮、西瓜翠皮之類,說是自己屬於葉天士學派,與一般方法不同。
但他們不知道,葉天士住在江蘇,那裏的人民腠理較薄,外邪容易進入也容易排出,他沒有使用仲景的正統方法,因此對《傷寒論》的理解並未得到師承,對雜症的處理,他胸中有書卷知識,加上聰明絕頂,臨症經驗多,所以一時名聲大噪。但對於虛勞病症,他專門學習《十藥神書》,不一定完全使用其中的方子,而是靈活運用,隨手拈來,頭頭是道,而那些人僅從《臨症指南》中學習皮毛,卻僞託於葉天士,這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