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慶宣

《劉涓子鬼遺方》~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卷三

上十二味先以水三斗煮竹葉,取一斗,去滓,內諸藥,再煮四升,一服八合,日三夜再。若能每服一升佳。

治癰疽內虛,黃耆湯方

黃耆,人參,甘草(炙),芍藥,當歸,生薑(各三兩),大棗(二十枚),乾地黃,茯苓(各二兩),白朮(一兩),遠志(一兩半)

上十一味以水一斗三升,煎取四升,去滓,分溫四服。

治癰疽,五味竹葉湯方

竹葉(切,二升),五味子,前胡,當歸,乾地黃,人參(各二兩),小麥(二升),黃耆,黃芩,麥門冬(去心),生薑(各三兩),甘草(一兩半,炙),升麻(一兩),大棗(十四枚),桂心(半兩)

上十五味先以水二斗煮竹葉、小麥,取一斗,去滓納諸藥,煮取三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

治癰疽發背,乳大去膿後虛懾少氣欲死,服此遠志湯方

遠志(去心),當歸,甘草(炙),桂心,芎藭(各一兩),黃耆,人參,麥門冬(去心,三兩),茯苓(二兩),乾地黃(三兩),生薑(五兩),大棗(十四枚)

上件十三味以東流水一斗,煮取三升二合,分溫四服,日三夜一。

治發背乳下復往,服此白石脂湯方

白石脂(四兩),龍骨(三兩),當歸,桔梗,女萎,黃連(去毛),甘草(以上各二兩),白頭翁(一兩),乾薑(二兩)

上九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二合,分四服,下住便止,不必盡服。當下未即來日止。

治發癰疽取利熱小便退,不用食物,竹葉湯方

淡竹葉(切三升),小麥(二升),乾地黃,人參,黃芩,前胡,升麻(各二兩),麥門冬(去心),生薑,黃耆,芍藥(各三兩),大棗(十四枚),桂心(半兩),遠志(半兩,去心),當歸(一兩),甘草(炙)

上十六味切,先以水一斗八升,煮竹葉、小麥,取一斗,去滓內諸藥。又煮取三升,分二服,羸者分四服,日三夜一。

治癰疽取下後熱少退,小便不利,竹葉湯方

淡竹葉(切一升),小麥(三升),乾地黃(四兩),黃耆,人參,甘草(炙),芍藥,石膏,通草,升麻,黃芩,前胡(各二兩),大棗(十四枚),麥門冬(三兩,去心)

上十四味先以水一斗六升,煮竹葉、小麥取九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三升二合,強即分三服,羸即四服,日三夜一。

治癰疽取利後,熱,小便不利,竹葉湯方

竹葉(切,三升),小麥(二升),人參,黃芩,前胡,芍藥,甘草(炙),乾地黃,當歸,桂心,黃耆(三兩),麥門冬(三兩,去心),龍骨,牡蠣(一兩,末),赤蛸螩(三十枚,炒),大棗(十四枚,去核)

上十六味以水二斗煮竹葉、小麥,取一斗,去滓內諸藥,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治發背癰及乳,兼味竹葉湯方

白話文:

黃耆湯

先將十二味藥材,用三斗水煮竹葉,取出一斗竹葉水,去除殘渣,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煮到剩下四升。每次服用八合,一天服用三次,晚上再服用兩次。如果每次能服用一升,效果更好。

五味竹葉湯

將十一味藥材,用水一斗三升煎煮,煮到剩下四升,去除殘渣,分四次溫服。

遠志湯

先將十五味藥材,用水兩斗煮竹葉、小麥,取出一斗水,去除殘渣,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煮到剩下三升,分四次溫服,白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一次。

遠志湯(治癰疽發背,乳大去膿後虛弱,呼吸急促,快要死掉)

將十三味藥材,用東流水一斗煮,煮到剩下三升二合,分四次溫服,白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一次。

白石脂湯

將九味藥材,用水九升煮,煮到剩下三升二合,分四次服用。如果大便通暢了就停止服用,不必全部喝完。如果大便沒有通暢,隔天再服用。

竹葉湯(治癰疽發熱,需要利小便,不需進食)

將十六味藥材切碎,先用水一斗八升煮竹葉、小麥,取出一斗水,去除殘渣,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煮到剩下三升,分兩次服用。身體虛弱的人可以分四次服用,白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一次。

竹葉湯(治癰疽排膿後,熱稍微消退,小便不順暢)

將十四味藥材,先用水一斗六升煮竹葉、小麥,取九升水,去除殘渣,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煮到剩下三升二合,身體強壯的人可以分三次服用,身體虛弱的人可以分四次服用,白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一次。

竹葉湯(治癰疽排膿後,發熱,小便不順暢)

將十六味藥材,用水兩斗煮竹葉、小麥,取出一斗水,去除殘渣,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煮到剩下四升,分四次服用,白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