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涓子鬼遺方》~ 卷四 (1)
卷四 (1)
1. 卷四
2. 黃父一疽論
九江黃父問於岐伯曰:余聞腸胃受谷,上焦出氣,以溫分㹞而養骨節、通腠理,中焦出氣如露,注溪谷而燥經脈,津液和調而變化赤為血,血和則乘脈先滿,乃注經絡,經絡皆盈,乃注於經絡(句有脫誤)。陰陽已張,因息乃行,行有經紀,周有道理,與天合同,不得休止,切而謂之,從虛去實,瀉則不足,疾則氣留,去虛補實則有餘,血氣已調,形神乃持。
余已知血氣平與不平,未知癰疽之所從生,成敗之時、死生之期,期有遠近,何以度之,可知聞乎。
岐伯曰:經脈流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同紀,故大宿失度,日月薄蝕也。經始紀冰道流溢,草薷不成,五穀不植,經路不通,民不往來,庵聚邑居,別離異處,血氣猶然,則言其故。
夫血脈榮衛周流不休,上應星宿,下應經數,寒客於經絡之中則血泣,泣則不通,不通則歸之不得復,及故癰腫與寒氣化為熱,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膿不瀉則爛筋,筋爛則傷骨,骨傷則水髓消不當骨肉不瀉,筋枯空虛,筋骨肌肉不得相親,經脈敗漏,熏於五臟,五臟傷故死矣。
黃父曰:願聞於癰疽之形與其期日。
岐伯曰:略說癰疽極者一十八種。癰發於嗌,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則化為膿,膿塞其咽半日死。其為者寫則已,含豕膏無冷,寫三日而已(一方無冷食)。發於頸者名曰夭疽,其狀癰大而赤黑,不急則熱氣不入淵脈腋前,傷任脈,內熏肝脈十餘日死,陽氣大發,消腦,名曰腦漯,其色不樂,項痛如㓨,以藏頭乘心者,不治(本作留字)。發於肩及臑者名曰雌癰,其狀赤黑,急治之,此令大汗出至足,不害五臟。
發於腋下赤堅者名曰米疽,治之𥦖石欲細長疏,或云塗豕六膏,日以勿裹,其癰堅而不潰者,馬刀夾纓乃治之。
發於胸者名曰並疽,其狀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入腹不治,十日死。
發於臆者名曰甘疽,其狀如谷實萎瓜,常寒熱,急治之去其寒,十歲(似誤)死,死後膿自出。
發於脅者名曰改訾,改訾者女子之病也。久之其疾大癰膿,治之,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銼陵翹草、陵根各一升,水六升,煮之竭為三升,即強飲厚衣坐釜上,令汗出至足已。
發於股陽明名曰股甕疽,其狀不甚變而癰膿附骨,不急治四十日死。
發於股陰名曰赤施疽,不急治六日死。在兩股之內,不治六日死(一方云十六日死)。發於尻名曰兌疽,其狀赤堅大急,急治之,不速治三十日死。
發於膝名曰雌疽,其狀癰色不寒熱而堅,勿破,破之死。須以手緩柔之,乃破。諸疽發於節而相應之者,不可治之也。
發於陽者百日死。
發於陰者四十日死。
發於腦名曰菟齧,其狀疾赤至胃,急治之,不治煞人。
發於踝名曰走援,其狀癰也,急不變,灸而止其寒熱,不死。
白話文:
[黃父一疽論]
九江的黃父向岐伯請教說:我聽聞腸胃接受食物,上焦產生氣,用以溫暖身體並且滋養骨節、通達腠理,中焦產生的氣像露水一般,流入溪谷而使經脈保持乾燥,津液和調而轉化為血液,血液和諧就能順利循環,然後再注入經絡,經絡都充滿了,才能進一步灌注到全身。陰陽已經調和,隨著呼吸而運行,運行有其規律,週期有其道理,這與天地的運作原則相同,無法停止,如果要描述的話,就是從虛弱的地方去除實邪,如果過度排瀉就會導致不足,如果太快就可能會讓氣滯留,去除虛弱、補充實質就會過剩,但只要血氣調和,形體和精神就能維持健康。
我已經知道血氣平衡與不平衡的情況,但不知道癰疽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成功或失敗的時間、生死的期限,期限有遠有近,該如何衡量,是否可以告訴我?
岐伯回答說:經脈的運行不會停止,與天體的運行同步,與大地的規律相符,因此,如果大的星宿失去其位置,就會有日月蝕的現象。經脈開始運行,就像河流溢出,草木不能成長,五穀不能生長,經絡不通暢,人民不能互相往來,聚集在鄉鎮,彼此分離,血氣的運行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才會出現這些情況。
血脈和營衛週流不停,向上應對星宿,向下應對經絡,如果寒氣侵入經絡中,就會導致血液凝固,血液凝固就會阻塞,阻塞就會導致血液迴流困難,最終形成癰腫。寒氣轉化為熱氣,熱氣過盛就會使肉腐爛,肉腐爛就會形成膿,如果不排出膿,就會腐蝕筋骨,筋骨腐爛就會損傷骨骼,骨骼受傷就會使髓液流失,骨髓流失就會使骨肉無法正常運作,筋骨肌肉失去連接,經脈破裂,燻蒸五臟,五臟受損就會死亡。
黃父說:我希望聽聽關於癰疽的形態及其預後時間。
岐伯解釋說:簡單來說,最嚴重的癰疽有十八種。例如,如果癰瘡出現在喉嚨,稱為猛疽,如果不治療就會化為膿,膿塞住咽喉半天就會死亡。如果治療得當,就會好轉,可以用豬油含服,三天後就會痊癒。如果出現在脖子上,稱為夭疽,其特徵是紅大且黑,如果不立即治療,熱氣就會進入腋下的經絡,傷害任脈,內部燻蒸肝脈十多天就會死亡。如果陽氣過盛,會導致腦部受損,稱為腦漯,其面色不好,頸部疼痛像被刺穿一樣,如果頭部受到影響,心臟也會受損,這種情況無法治療。如果出現在肩膀和手臂上,稱為雌癰,其特徵是紅黑,需要立即治療,這種情況會導致大量出汗直到腳部,但不會傷害五臟。
如果出現在腋下且堅硬紅色的稱為米疽,治療時需要使用細長疏鬆的石針,或者塗上豬油膏,每天不要包紮,如果癰瘡堅硬且不潰瘍,需要用馬刀夾纓來治療。
出現在胸部的稱為並疽,其形狀像大豆,三四天後出現,如果不立即治療,就會向下進入腹部,無法治療,十天後就會死亡。
出現在胸膛的稱為甘疽,其形狀像萎縮的南瓜,經常伴有寒熱,需要立即治療,去除寒氣,否則十年後就會死亡,死後膿液會自行流出。
出現在側腰的稱為改訾,這是女性的疾病,久而久之,病情會形成大癰膿,治療時會發現其中有生肉,大小像紅豆,可以使用陵翹草和陵根,每種一升,加六升水煮至剩下三升,然後喝下去,穿上厚衣服坐在鍋上,讓汗出到腳部,病情就會好轉。
出現在大腿的陽明經上的稱為股甕疽,其形狀沒有太大變化,但會形成附骨癰膿,如果不立即治療,四十天後就會死亡。
出現在大腿內側的稱為赤施疽,如果不立即治療,六天後就會死亡。如果出現在兩腿之間,如果不立即治療,六天後也會死亡。
出現在臀部的稱為兌疽,其形狀堅硬紅色,需要立即治療,如果不快速治療,三十天後就會死亡。
出現在膝蓋的稱為雌疽,其形狀為癰,不伴有寒熱,但堅硬,不能破開,必須用手輕柔地按摩,然後再破開。所有出現在關節且相應的癰瘡,都不能治療。
出現在陽部的,一百天後就會死亡。
出現在陰部的,四十天後就會死亡。
出現在腦部的稱為菟齧,其形狀為迅速擴散的紅色,到達胃部,需要立即治療,否則會致命。
出現在腳踝的稱為走援,其形狀為癰,需要立即治療,否則會導致寒熱交錯,但不會致命。
出現在腳上的稱為四淫,其形狀像癰,如果不立即治療,一百天後就會死亡。
出現在腳上的稱為癘疽,其形狀最初出現在小趾,需要立即治療,去除黑色部分,如果不立即治療,一百天後就會死亡。
出現在腳趾的稱為脫疽,其形狀為紅黑,但不會致命,需要持續治療,直到病情改善,否則就會死亡。
癰疽剛開始時通常不嚴重,很多人不會立即處理,但實際上這是極大的困擾,需要立即治療。如果不立即治療,病情會迅速惡化,很難救治,這可能會帶來災難,怎能不令人痛苦呢?我把這些想法詳細陳述,希望能啟發後世的賢者。
根據黃父的癰疽論,他詳細描述了病情的緩急程度和生死期限,以及不同類型的癰疽的形態和治療難度。有些癰疽的形態和顏色容易辨認,有些則比較難治療。對於那些表層皮膚淺腫,紅色但不堅硬的癰疽,可以不用治療,它們通常會自行消失。然而,對於那些深入肌肉和骨骼的癰疽,其顏色可能是青色、黃色、白色或黑色,而且可能伴有微熱和紅色,需要立即治療。如果癰疽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了附骨癰,或者已經影響到肌肉和骨骼,那麼病情就很嚴重了。
對於背部的癰疽,如果皮膚薄,那麼通常為癰;如果皮膚堅硬,那麼通常為疽。如果出現這些症狀,需要立即治療。如果皮膚非常堅硬,那麼病情很可能會迅速惡化,帶來更大的麻煩。
對於癰疽後留下的傷口,如果有惡臭,應該使用豬蹄湯清潔,然後敷上飲牛膏散,直到惡臭消失,再敷上生肌膏散,然後按摩四周,促進新的肉芽生長。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避免性行為,小心防寒,不要過度勞動,直到筋脈恢復正常。否則,新的肉芽很容易受傷,導致病情反覆,甚至更嚴重,因此需要特別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