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涓子鬼遺方》~ 卷三 (4)
卷三 (4)
1. 卷三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治婦人客熱乳結腫,或潰或作癰,內補黃耆湯方
黃耆,茯苓(各三兩),芍藥(二兩),麥門冬(三兩,去心),甘草(二兩,炙),厚朴(一兩,炙),人參(三兩),生薑(四兩),乾地黃(三兩)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治癰腫患熱盛,黃耆湯方
黃耆,麥門冬(三兩,去心),黃芩(六分),梔子(十四枚),芍藥(二兩),栝蔞(二兩),乾地黃(一兩),升麻(一兩)
上八味銼,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治發癰疽腫潰去膿多,里有虛熱,內補黃耆湯方
黃耆,茯苓,桂心,人參,麥門冬(三兩,去心),甘草(六分,炙),生薑,遠志(二兩,心),當歸(二兩),五味子,大棗(二十枚)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六服,日四夜二。
治癰去膿多,虛滿上氣,竹葉湯方
竹葉(切,二升),半夏(二兩,湯洗),甘草(二兩,炙),厚朴(三兩,炙),小麥(四升),生薑(五兩),當歸(一兩),麥門冬(二兩),茯苓,桂心(各一兩),黃芩(三兩)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半,先煮竹葉、小麥取九升,去滓,又煮諸藥取二升,分溫三服。
治癰疽腫煩熱,增損竹葉湯方
竹葉(一握,切),當歸,茯苓,人參,前胡,黃芩,桂心,芍藥(各二兩),甘草(三兩,炙),大棗(二十枚),小麥(一升),麥門冬(一升,去心)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六升,煮竹葉、小麥取一斗一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服,日三。夜重加黃耆二兩,胸中惡加生薑六兩,下者減芍藥、黃芩各六分。如體強羸者以意消息之。
治癰疽後補塞去客熱,黃耆湯方
黃耆,生薑,石膏(末),甘草,芍藥,升麻,人參(以上二兩),知母,茯苓(各一兩),桂心(六分),麥門冬(二兩,去心),大棗(十四枚),乾地黃(一兩)
上十三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
白話文:
卷三
將以上八種藥材切碎,加入一斗水煮,煮到剩下三升,分三次溫服。
- 治療婦女因外感熱邪導致乳房結塊腫脹,可能潰爛或形成癰瘡,用內補黃耆湯的藥方:
黃耆、茯苓(各三兩)、芍藥(二兩)、麥門冬(三兩,去心)、炙甘草(二兩)、炙厚朴(一兩)、人參(三兩)、生薑(四兩)、乾地黃(三兩)
將以上九種藥材切碎,加入一斗二升水煮,煮到剩下三升,分五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兩次。
- 治療癰腫發熱嚴重,用黃耆湯的藥方:
黃耆、麥門冬(三兩,去心)、黃芩(六分)、梔子(十四枚)、芍藥(二兩)、栝蔞(二兩)、乾地黃(一兩)、升麻(一兩)
將以上八種藥材切碎,加入一斗水煮,煮到剩下三升,分三次溫服。
- 治療癰疽潰爛後膿液多,體內有虛熱,用內補黃耆湯的藥方:
黃耆、茯苓、桂心、人參、麥門冬(三兩,去心)、炙甘草(六分)、生薑、遠志(二兩,去心)、當歸(二兩)、五味子、大棗(二十枚)
將以上十一種藥材切碎,加入一斗水煮,煮到剩下四升,分六次服用,白天四次,晚上兩次。
- 治療癰瘡膿液多,虛弱脹滿且氣逆,用竹葉湯的藥方:
切好的竹葉(二升)、半夏(二兩,用湯洗過)、炙甘草(二兩)、炙厚朴(三兩)、小麥(四升)、生薑(五兩)、當歸(一兩)、麥門冬(二兩)、茯苓、桂心(各一兩)、黃芩(三兩)
將以上十一種藥材切碎,加入一斗半水,先煮竹葉、小麥,煮到剩下九升,濾去藥渣,再放入其他藥材煮,煮到剩下二升,分三次溫服。
- 治療癰疽腫脹發熱,用加減竹葉湯的藥方:
切好的竹葉(一把)、當歸、茯苓、人參、前胡、黃芩、桂心、芍藥(各二兩)、炙甘草(三兩)、大棗(二十枚)、小麥(一升)、麥門冬(一升,去心)
將以上十二種藥材切碎,加入一斗六升水,先煮竹葉、小麥,煮到剩下一斗一升,濾去藥渣,再放入其他藥材煮,煮到剩下三升,分三次服用,每天三次。晚上可以再加黃耆二兩;如果胸悶不適,可以加生薑六兩;如果腹部不適,可以減少芍藥、黃芩各六分。如果身體強壯或虛弱,可以根據情況酌情調整藥量。
- 治療癰疽癒合後,為了補虛、消除餘熱,用黃耆湯的藥方:
黃耆、生薑、石膏(研成粉末)、甘草、芍藥、升麻、人參(以上各二兩)、知母、茯苓(各一兩)、桂心(六分)、麥門冬(二兩,去心)、大棗(十四枚)、乾地黃(一兩)
將以上十三種藥材切碎,加入一斗二升水煮,煮到剩下四升,分四次溫服,白天三次,晚上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