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圍元藪》~ 卷二 (8)
卷二 (8)
1. 雨癩
此症乃水癩愈後,餘毒在腎,以致生蟲,其毒泛注周身,生五色斑點,乖癩眉發脫落,陰莖酸爛,或陰囊破損,或陰莖蛀干,皮肉流膿,漸漸爛去,輕則為下疳、魚口等瘡,久則唇鼻𦗴皆爛毀,腐腥臭與廣症同。
白話文:
這種病是水癩(一種皮膚病)痊癒後,殘留的毒素積聚在腎臟,導致生蟲。這些蟲的毒素蔓延全身,產生各種顏色的斑點,眉毛和頭髮脫落,陰莖酸痛潰爛,或者陰囊破裂,甚至陰莖被蟲蛀蝕而乾枯,皮肉流膿,逐漸腐爛。症狀輕微的會形成下疳、魚口瘡等,病情拖久了會導致嘴唇、鼻子都潰爛毀壞,散發出的腐臭腥味和廣症(一種性病)相似。
2. 烏癩
此症乃邪毒入腎,變生惡蟲,餐齧精髓,下虛無救。若胸脅肋腿臀股間,生如李奈桃梅狀顆塊,軟泡穿爛腐臭,難治。或如漏瘡,或癮疹赤黑,手足頑痹,針刺不知,或腳不能踏地,或飲食時則開口而鳴,或兩肘如繩縛,或穿處則腐爛流膿,黏著即生腐瘡,或皮內淫癢,怕見風濕,或平時骨間淅淅酸響,皆當大補氣血。
曰酒曰麻,胃之癩也。
白話文:
這種病是因為邪毒侵入腎臟,導致產生惡性蟲子,這些蟲子啃食精髓,造成下身虛弱,難以救治。如果胸部、脅肋、腿部、臀部、大腿之間,長出像李子、柰子、桃子、梅子一樣的腫塊,這些腫塊柔軟且會潰爛、腐臭,很難治療。有的會像漏瘡,有的會像紅色或黑色的癮疹,手腳麻木不仁,針刺也沒感覺,有的腳不能著地,有的在吃飯時會張口發出聲音,有的兩肘像被繩子綁住一樣無法動彈,有的患處會潰爛流膿,膿液沾到哪裡,哪裡就會長出新的腐爛瘡,有的皮膚內部會發癢,怕吹風淋濕,有的平常骨頭之間會發出淅淅簌簌的酸響聲,這些情況都應該要大補氣血。
至於說飲酒或食用麻,會損傷腸胃,也容易導致這個病。
3. 酒癩
此症因酒色之時,汗出體虛,迎風入於胃腑,遍身生瘡,大者如錢,小者如豆,不赤不白,灰黃變形,膿黶黏堆。或有不飲酒之人,素受寒濕風邪,微見酒氣,汗出迎風,亦然。或有好剛性急躁,暴色欲過度之人,多犯此症,久則眉發脫落,令人惶懼,惟難治。
白話文:
這種病是因為飲酒和性行為時,身體出汗虛弱,又吹到風,風邪侵入胃部,導致全身長瘡。大的像錢幣,小的像豆子,顏色不是紅也不是白,而是灰黃色且形狀不規則,膿液黏稠堆積。有的人雖然不喝酒,但平時就受到寒濕風邪侵擾,稍微接觸到酒氣,出汗時吹到風也會這樣。另外,個性剛強急躁,縱慾過度的人也容易患上這種病。時間久了,眉毛和頭髮會脫落,讓人非常恐懼,而且很難治療。
4. 麻癩
此症由酒癩之後,毒留胃腑,遍生毒瘡如癬疥,淫癢難忍,或手足掌背頑痹不仁,黑白不等,形如雁來鵝掌風之狀,或如牛皮血癬,時痛時麻,蟲蝕脾胃或發內痔,頭硬而碎形如蟮頭,遍身皆然,觸之則大痛、冷汗,一二時而息。
白話文:
這個病是因為酒癩(飲酒引起的皮膚病)之後,毒素殘留在胃腸等內臟,導致全身長出像癬疥一樣的毒瘡,奇癢難耐。有時手掌、腳掌或背部會麻木、感覺遲鈍,皮膚顏色深淺不一,看起來像雁來紅或鵝掌風那樣的樣子,有時又像牛皮癬那樣。發作時會時而疼痛,時而麻木,有可能是蟲子侵蝕脾胃,或引發內痔。頭部會長出堅硬的結節,破裂後像蚯蚓的頭一樣,全身都會有,觸碰時會非常疼痛,並冒冷汗,過一兩個小時才會停止。
5. 癘症總論
夫治癘之方與風少異,丸散點擦各有秘傳,切忌熏鐮輕粉。
凡患風癩,決非一種,或二三種者有之,甚至有四五種者,先傷一臟,則注各經。故年久者面色變駁,病勢愈甚。且如風病先染冷麻而變紫雲黑色者有之,先染痛風而成半肢軟癱者有之,先染火癩腫大穿爛、手足廢弛、筋骨痛痿者有之。故治難以一定方藥,不能驟攻,愈一症而他症變駁,反見其勢凶也。
又有風癩同患一人者,若先染風病後患癩症,曰風癩;先患癩症致成風病者,曰癩風,等最多,風則先治其癩,癩愈方治其風,風癩則用治風之藥,後加治癩之劑,此是大意。治至半愈,即服解毒大補氣血元陽之劑。勇進三年方可。
經云:逐五臟之邪,鬼門開方死;瀉膀胱之濁穢,淨腑始潔。倒陽絕欲,勉強矯揉。內養靜修,仙機妙運。
魂魄屍神之竅曰鬼門。掃蕩臟腑之穢惡,則清氣得以升降,運育自然,形容潤澤。若穢濁之滓沉滯下元,則九竅不清,十四經晦塞。祛滌其穢,則源清流還,陽氣舒暢,而精神爽悅,上下清明矣。故制烏龍丸之劑,一進以靖內汙之濁。風癩之人五火俱盛,陽事易舉,若不愛命而近女色,則服藥無功效。
欲其不舉,不得已以藥倒之,病雖可愈,又恐斷人生育之根。陰陽相關,若已有子者,則全現在之命,絕其喪命之端,未為不可;若未有子嗣,則宗祀為大,切不可行之。然倒陽之秘,有用藥者,有用功者,妙在心傳,此理非庸人可知。若病人聰達,授以元門內事靜修導引之功,使內固丹基,外安神役,再進藥力並攻,則其壽無疆。此方得英敏之士方可行之,若愚妄利徒,非惟不能盡術,反使冒瀆聖賢。
再針灸之法前後無忌,熱藥止可用於愈後除根,點刺之端始終不可用,若鋒鐮一有不當則刀口引風入內,令人殘痿枯敗,戒之!戒之!
籲!醫司民命,藥有良毒,不讀方書,懵然無據,生死關係,陰陽非輕。患風癩者,當保惜天賦,毋從愛憎譭譽之口,自宜揀擇醫之良拙。治風癩者,當敬畏天譴,毋貪欺詐苟且之財,害人之命。
人患風癩,命懸旦夕,求醫調治,死生攸關,務得高明仁厚之人,方可倚托。往往見人不擇醫工之精粗,但見其自稱矜今誇,不讀方書,盜襲死方,欺罔狂侫,惟貪輕任,或倩人妝拔薦點巧譽之言,即從而治之,豈不殺人乎?且風癩之科,一症有一方,其人止學得一二方,豈能悉治諸症?如紫雲之藥不能治爛風,痛風之藥不能治癢麻,漏蹄之方若治癱攣則反為害。庸俗何知之?病者既欲延生而求醫,若不揀選實輕命也。
痛哉!惜哉!夫癩風乃十三科之首,此論亦十三科中妙訣,反覆精研,不為不備,後之,君子得之則瞭然無所窒礙矣。
白話文:
治療癩病的方法和治療風病稍有不同,內服的藥丸、藥散,外用的塗抹藥膏各有祕傳配方,但切記不可使用含有水銀的藥物,像是輕粉之類的。
罹患風癩,並非單一病症,有的會同時出現兩三種,甚至有四五種。疾病初期會先侵犯一個臟腑,然後蔓延到各條經絡。所以,病程久的人,臉色會出現斑駁,病情也會更加嚴重。例如,有些風病初期會出現冷麻,之後轉變成紫黑色;有些會先有痛風,然後導致半身軟癱;有些會先出現像火燒般潰爛腫大的癩病,導致手腳殘廢、筋骨疼痛萎縮。所以,治療上難以用固定方藥,不能急於猛攻,如果治好了一種症狀,其他症狀反而變得更嚴重,病情會更加兇險。
也有風癩同時發生在一個人身上的情況,如果先患風病,之後才得癩病,就稱為「風癩」;如果先得癩病,然後才出現風病,則稱為「癩風」。這兩種情況非常多,對於風病患者,要先治療癩病,等到癩病好轉再治療風病。而風癩患者,則先使用治療風病的藥物,然後再加入治療癩病的藥物,這是一般原則。治療到病情減輕一半時,就應服用解毒、大補氣血、恢復元陽的藥物。持續努力三年,病情才可能完全康復。
經書上說:「清除五臟的邪氣,關閉鬼門才能不死;排泄膀胱的汙濁穢物,內臟才能潔淨。」「鬼門」是指人體魂魄居住的竅門。掃蕩臟腑的汙穢,清氣就能順暢運行,身體自然滋潤。如果汙濁之物沉積在下腹部,就會導致九竅不通、十四經阻塞。清除這些汙穢,就能使身體清淨,陽氣舒暢,精神爽快,上下通透。因此,可以使用烏龍丸來清除體內的汙濁。患有風癩的人,體內往往火氣旺盛,容易產生性慾,如果不知愛惜生命,沉迷女色,那麼服藥就沒有效果。
為了抑制性慾,不得已要使用藥物使其無法勃起。雖然這樣可以治好疾病,但也可能斷絕生育能力。陰陽相互關聯,如果已經有子女的人,可以保全現有的生命,斷絕喪命的危險,這並無不可;但如果還沒有後代,那麼傳宗接代是大事,千萬不可這樣做。抑制性慾的方法,有使用藥物的,也有用功法來導引的,其中的奧妙在於師徒間的口耳相傳,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如果病人聰明通達,可以教他修習內丹功法,使其內固丹田,外安神氣,再配合藥力一同治療,就能長壽無疆。這個方法只有聰明敏銳的人才能實行,如果愚笨又貪圖利益的人,不僅無法學會這個方法,反而會冒犯聖賢。
另外,針灸的方法前後沒有禁忌,熱藥只能在病癒後用來鞏固療效,但絕不能使用點刺的方式,如果鋒利的器具使用不當,刀口會將風邪引入體內,使人殘廢枯萎,務必戒之!務必戒之!
唉!醫生掌握著人民的生命,藥物有良藥也有毒藥,如果不讀醫書,毫無根據,生死攸關,陰陽道理絕不可輕忽。患有風癩的人,應當珍惜天賦的生命,不要聽信他人的褒貶,自己要選擇良醫。治療風癩的人,應當敬畏上天的懲罰,不要貪圖欺騙所得的錢財,危害他人的性命。
人們罹患風癩,生命危在旦夕,求醫治療關係生死,必須找到醫術高明、仁慈厚道的人才能託付。常常看到人們不選擇醫生的醫術高低,只看他們自誇自大,不讀醫書,抄襲過時的處方,欺騙愚昧的人,只貪圖輕鬆,或請人假意推薦讚美,就跟著他們治療,這不是害人嗎?況且風癩的治療,一種病症就有一種不同的處方,如果一個人只學會了一兩種處方,怎麼能治療所有的病症?例如,治療紫雲症的藥物不能治療潰爛的風癩,治療痛風的藥物不能治療瘙癢麻木的風癩,治療漏蹄的處方如果用來治療癱瘓反而會造成傷害。庸俗的醫生怎麼會知道這些?病人既然想要延長生命而求醫,如果不謹慎選擇醫生,實在是輕視自己的生命。
悲痛啊!可惜啊!癩風是十三科疾病之首,這篇論述也是十三科中最精妙的訣竅,反覆精研,可以說是相當完備了,後代的有識之士如果得到這篇論述,就能夠明瞭貫通,不會有任何障礙。
城池被敵人圍困,就像人身被風癩侵蝕一樣,形狀性質都是一樣的。用兵攻打敵人,就像用藥治療疾病,計劃謀略都是一樣的。敵人不退,城池就會崩塌;風邪不除,性命就會損傷,造成的危害都是一樣的。想要救城池必須運用巧妙的計謀,想要救人性命必須施行精妙的醫術,方法都是一樣的。這篇論述將風癩的道理都講清楚了,書中所記載的治療風癩的方法也相當完備,沒有任何遺漏。然而用藥就像用兵,保護人民就像救人性命,治療人的疾病是為了恢復健康的生命,能解除城池的圍困才能拯救百姓,其中輕重緩急的差異,實在是至關重要的精妙法則。所以說這本書可以稱為《解圍元藪》。